文/葛维屏
印度对我们中国来说是一个很遥远的国度,但出乎意料的是,该国的电影《神秘巨星》却接地气,接人气,接才气。
两个小时的时间,银幕上呈现了一个印度家庭命运轴线的起转回还,让观众跟随着小女孩的追梦努力,去感受到每一丝喜怒哀乐,这种细腻的普通人的情感感受,在中国电影中已经多年不见了,或者说已经绝迹了。
《神秘巨星》的泪点全程在线。觉得整部电影共有五大泪点,现在按照其冲激力大小,由高到低,依次说来。
第一泪点:女儿在颁奖礼上把“神秘巨星”的称号送给母亲。
这是母亲的辉煌时刻,而影片开头,母亲出现时,与女儿之间有一种怪怪的感觉,两个人之间很平等,说话很自由,看不出母女,而尤其奇怪的是,母亲脸上的伤疤,女儿也见惯不惊,回到家之后,女儿轻车熟路地就拿出了疗伤药递给母亲,可见母亲的伤痕在女儿眼中是司空见惯的。
母亲在六岁时给女儿买了吉它,满足了女儿的最初的梦想;后来又卖掉了项链,给女儿买了寄托梦想起飞的电脑,她与女儿几乎亲如姐妹,从没拿出母亲的架子,而在女儿看来,母亲没有自我,没有头脑,属于一个傻瓜类型,对父亲的动辄出手,毫无反抗精神。这一切,都加深着女儿对母亲的轻视,因为母亲最大的问题,是无法阻挡父亲的淫威,无法给女儿一个梦想起飞的平台。
女儿不懂得母亲,认为母亲太软弱。但她不知道,母亲就是在这样一个大山一样压向自己的家庭压力之下,给女儿辟出了一个自由的空间。母亲是柔弱的,但母亲又伟大到能够用身体为孩子撑起一块天空。
电影里的女孩通过网络一举成名,是现实中人人在做的梦。《神秘巨星》在这一点上是俗套的,但是,又有什么比天赋的展演更能立竿见影到梦想的力量呢?所以女儿的梦想,我们明知在现实中是艰难的,但电影里当女儿真的实现梦想的时候,我们又知道这一个浪漫的结果,对于影片设定的情境是多么的必要。
当女儿把礼赞献给母亲的时候,我们的感动在于,母爱是一种力量,正如女儿说,母亲也在战斗,她战胜的是丈夫为代表的扼杀一切梦想的残酷世道,战胜的是她在丈夫淫威之下期望给予女儿最大的可以让梦想苟活的委曲求全。
女儿的梦想实现,来自于母亲的支撑,母亲的战斗,母亲的扶持。当女儿与母亲拥抱在一起的时候,这是追梦者与托梦人的一次深情致意与相互慰藉,足以让人心旌旗摇,情感失控。
这与《摔跤吧!爸爸》呈现出完全的镜像式对称。在《摔跤吧!爸爸》里,女儿的梦想实现,也来自于爸爸的启蒙,爸爸的导航,爸爸的后盾,两片殊途同归,完成了各自的对父亲与母亲的颂歌。
第二泪点:女儿与阿米尔汗分别时回身给了他一个拥抱。
在影片里,阿米尔汗扮演的音乐人名声狼籍,性格怪戾,社会反响很差。女儿尹希娅对她很是反感,与母亲打*的时候,也没有站在这个名声不好的音乐怪才这一边。
注意,电影后来表现尹希娅第二次去找夏克提,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前途、“钱”途,而是为了咨询让母亲离开父亲。这样就很巧妙地回避了小女孩并不是出于攀附的目的,才去找那个她并不喜欢的音乐人的。
而夏克提却在小女孩提出她的要求的时候,考虑再三还是答应了她的请求,带她去见了自己前妻的律师,帮助小女孩解决了她的最大的心结,她的梦想道路上的最大的障碍——父亲的压力。
所以,出乎夏克提的意料之外,当他送走小女孩的时候,尹希娅给了他一个犹如女儿般的拥抱,顿时让夏克提的形象在这里发生了彻底的逆转。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阿米尔汗出神入化的演技。在《摔跤吧!爸爸》里,阿米尔汗表情憨厚,神态凝重,而在《神秘巨星》里,他一副玩世不恭的嬉皮士风格,呲牙裂嘴,从来没有用正常的神态说话,简直与《摔跤吧!爸爸》里的父亲天壤之别。在两部电影中,同样的演员能表现出反差如此之强烈的角色,确实叫人刮目相看。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演员本色,就是时刻将自我塞入到角色之中,成为另一个人物。夏克提是尹希娅梦想实现的一个关键人物,所以当这两个素昧平生的人,有了某种感情纽带之后,便催生出足够的温情的泪点。
第三个泪点:尹希娅发现弟弟粘合起了她摔碎的电脑。
尹希娅与弟弟的关系,在影片的开始部分并不和谐,她对弟弟并没有什么亲昵的表示,完全不具备一个长姐的“幼其弟”的风格。但弟弟可以称得上是她的“死忠”,调和着父亲在家里的剑拔弩张的气氛。直到尹希娅发现自己的梦想的平台——被摔碎的手提式电脑被弟弟悄无声息地粘贴好的时候,她才感到弟弟其实也用他这一个孩子的思维里才觉得有意义的举动,来表达着对她的梦想的支持。这也就有了电影里那一刻别样的对弟弟的主动拥抱,可以看出,弟弟一直期待着姐姐能够给予他一点柔情的关怀,在那一刻是多么的受宠若惊,而人与人之间施舍出一点情感,竟然是那么一种美妙的事,这样的时刻,不又是泪点最容易戳中的软肋吗?
第四个泪点:尹希娅劝说母亲离婚,遭到母亲反驳的一场针锋相对的对垒戏。
《神秘巨星》很好地把握住了女儿与母亲两代人之间对婚姻价值的不同感触。在女儿看来,母亲屈服于父亲的淫威之下,是完全可以解脱的,但她不知道,婚姻对于女人来说,不仅仅是父亲与母亲这种关系这么简单,它在成人的世界里,更有着孩童所不能理解的更多的意义。
所以,孩童对父母不和,总以为很简单地能予以解决,而母亲显然深知面对丈夫的淫威,她除了忍受之外,别无他途。实际上,尹希娅如果长大成人,可能会能够理解母亲,也可能会逐渐原谅父亲。但孩童的她,只看到父亲与母亲之间的危机四伏,但她没有看到母亲对父亲的需要,包括金钱上与身体上的。所以,当尹希娅把离婚的咨询材料交给母亲并劝说母亲离开父亲的时候,立刻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弹,母亲的反弹非常符合人之常情,因为通常情况下,没有一个孩子劝说父母离婚的,母亲的愤怒更在于孩子对她的不理解,不体谅,而尹希娅泪雨婆娑,也正是她在她的那个年龄上,只能看到她的层面。如此现代人之间的隔阂,电影把握得非常精准,令人感到尹希娅的可怜与无助,她的努力碰到了现实的硬壁,她只能得到这样的无奈的尴尬。这一段非常压抑人,也佩服电影能够把两代人之间对于夫妻关系的理解,把握得如此之深。
这一段是母亲对家庭维护的最后一次努力。正因为她努力过,我们才会觉得她最后离开丈夫是如此的勇敢,如此的英气逼人。但是,这个家庭的未来走向哪里?我想,不能不参考这一段中母亲的阐述。她说自己这样做是命,但更应该看到她对家庭关系的承认,也许在丈夫承认了自己的固执的生活方式之后,这一段中母亲采取的留恋家庭的主张会重新缝合家庭曾经有的裂纹,毕竟丈夫与她之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冲突,仅仅是一种承认梦想与弃绝梦想之间的反差而已。而像丈夫那样对梦想视而不见的人,不正是社会上大多数人的生存现状吗?而更为可怕的是,以单位为代表的一个体制,往往也扮演着扼杀它的所属成员的梦想的责任,因为没有梦想,便能安分守己,俯首听命,很好管理。所以影片里的父亲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残酷的社会机制。
第五个泪点:女孩在父亲痛殴母亲时的孤立无援。
一个恶人是电影里戏剧冲突的动力所在。《摔跤吧!爸爸》里,本来作为纪实影片,是不应该出现一个什么能够指代的恶人的,但影片里显然把国家级教练放在爸爸的对立面,在最后一场决赛的时候,是他把父亲关在了小屋里,使父亲失去了对女儿最终对决的观看,但也由此成就了电影里最后的最激动人心的一个场景,就是父亲通过听到国歌的奏鸣,了解到女儿已经夺冠,巧妙地把个人梦想与国家荣耀交织在一起。
在《神秘巨星》里,父亲的形象是家庭压力的总施予者。父亲在家里的出现,电影拿捏得非常好,总是让矛盾一步步升级,让氛围越来越严峻,开始的时候,因为得知女儿成绩下降,用剪刀破坏了吉它;后来,得知母亲卖了项链,换了电脑之后,他责令女儿把电脑扔掉,尹希娅带着负气,也带着仇恨,把梦想的工具扔到楼下面。
这时候,观众也被尹希娅的破坏欲给激出了心底的恶,希望小女孩能够有所反抗。她扔掉电脑,正是一种无声的反抗,它表达的是一种玉石俱焚的反抗。
然而,电影里的负面压力还没有中止。最大的一次,几乎是灭顶之灾式的,这时候,不仅已经不再是涉及女孩的梦想了,甚至要把她发配往地狱,这就是让她接触一个根本不认识的男人。
可以说,电影层层加码,把一个父亲的对于孩子的漠视与轻视推到无以复加的高危程度,在电影里制造了父亲的穷凶极恶的形象。
而父亲的淫威最赤裸无遗展现的一次,就是他得知妻子卖掉了项链为女儿买了电脑的时候。电影里表现出父亲展胸露臂,准备动用武力,女儿的哀求毫无作用,不得不带着弟弟离开了战场,屋外乒乓声大作,姐弟俩战战栗栗,电影充分表现了父母交战情况下孩子的无可奈何的命运,而作为观众,恨不得小女孩能够奋起反抗,但电影必须忠实于残酷的生活,从来没有一个孩子能够通过自己以牙还牙的反抗获得上辈人的理解,所以电影在这一段中,把孩子暴露在家庭里的淫威之下,犹如置放在暴风雨中的孤立无助几乎是如出一辙的。电影这一段相当的憋屈,传达出的是一个不幸福家庭里的最可怕的瑟瑟寒冷,令观众身临其境,悲从中来。《神秘巨星》的写实的真实性,就是如此的锋利而到位,令人潸然泪下。
中国电影向哪里去?走大片的道路,向好莱坞靠拢?最后反而失却了自己的民族属性与个体属性。现在看来,印度电影的发展方向,恰恰是中国电影里的一个无视与欠缺的环节。也许中国电影不得不又竖起一个学习的标杆,那就是应该不耻下问地开始向印度电影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