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两个孩子为了一件玩具争执不休,或排队放学时孩子为了尽快见到爸妈而插队,关于“争”和“让”,如果孩子不能掌握正确的方法,未来很有可能在这些方面上吃亏。
“争”和“让”其实可以理解为争取和妥协,而这些行为,与孩子的主观意愿有关。孩子想让自己的想法被旁人认可,就得正确的“争”,孩子想和其他人达成共赢,就要适当的“让”。
那么对于孩子的“争”和“让”,家长该如何引导?
1、让孩子表达自我感受
生活中很多事其实都牵扯到争取和妥协,当孩子面临一件事时,孩子往往不能根据情况正确应对,这时候,家长就需要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说出自己经历一件事之后,有什么样的想法。
比如说,孩子和小朋友抢一件玩具,家长先不要问孩子结果如何,应该问孩子是怎么做的,或问孩子想要怎么做,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家长可根据孩子的渴望和困惑,对其进行疏导。有些事情,不是靠感觉就能解决的,所以让孩子表达出来,对解决问题是非常关键的。
2、体验并找到生活中的规则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规则,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规则行事,生活中必然会少很多冲突。孩子早期的规则感并不强,再加上自我意识萌发阶段,难免会出现争抢、独占的现象。
为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家长要带着孩子多去体会,比如等红绿灯、排队玩滑梯等,这些规则会在孩子潜意识中慢慢沉淀,当孩子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盲目争抢、独占的现象会得到缓解。
3、让孩子学会协商
当一群孩子同时遇到问题,如果不懂的协商如何解决,互相之间就会争执不断。家长可以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学习如何协商,比如家长和孩子此刻都有想看的电视节目,但只能满足一个人看,这时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
通过一些方法来决定谁能看电视,比较适合孩子的方式有石头剪刀布、抛硬币等,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能让孩子体会到协商的重要性,今后孩子遇到类似情况,就能巧用这些方法,来化解矛盾了。
4、让孩子自己判断要不要让
家长们遇到有人跟孩子抢玩具时,多半会因为面子问题让孩子谦让,但实际上,家长没有说服孩子妥协的情况下,孩子让的并不情愿,甚至会促使孩子出现独占行为。
其实遇到这类情况很好解决,家长先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跟孩子商量一个折中的办法,这样既维护了孩子的权益,又能让孩子体会到一件事当中双赢带来的好处。
5、给予孩子认可和鼓励
孩子总有长大的那一天,家长越担心孩子会吃亏,越是护着孩子,那么孩子就越得不到锻炼,未来独立生活,难免因为不懂争取和妥协而吃亏。
家长要明白,认可和鼓励对孩子的成长是具有积极作用,孩子只有经历过才能成长,如果孩子已经具备了决绝问题的能力,家长应适当放手,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完成自身修行。
可见,孩子正确的“争”和“让”,对其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具有推进作用,如果家长想让孩子更出色,早早教会他这些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