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点,李书本准时出门了。
骑着电瓶车,后座上绑着高枝剪,剪刀把有3米多长,一看就很厉害的样子。车把上还挂着一个绿布包,里面有斧头、手锯、保温杯,还有一罐露露。
没错,他这是要剪枝去了。
李书本在修剪栗树
怀柔全区板栗种植面积22万亩,渤海镇就有9.6万亩。具体到渤海所村的李书本家,算起来有点麻烦。
“上世纪八十年代,分产到户。不按亩数,也不按棵数,是按产量分的。有的一棵树两家分,你家差50斤,我家差50斤,这棵树产量是斤,得,你们两家一人一半,你收一年,我收一年。”渤海镇林业站站长高福*介绍。
这给板栗园土地流转、规模化生产造成麻烦——很难量化。所以,板栗树至今大部分仍分散在一家一户手里。
李书本家的板栗地就有7块,他自己估测有12亩,正常一亩地平均有80棵树,但他家的树也就来棵,因为有的地块特别陡,长不了那么多树。
周日艳阳高照,地里的积雪还没化,反射着阳光有点刺眼。鸟儿们最欢实,你叫我也叫,像开大会,又像打群架,让空旷的栗园里显得生机勃勃。
摘下口罩挂在树枝上,李书本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
“往年,破五了,初六就开始剪枝。今年有疫情,往后拖了,我2月10号开始动剪子的。上午干一上午,下午回村里站岗去。我是*员,得值守防疫岗。”李书本说。
李书本今年64岁,是怀柔全区的板栗种植能人。能在哪儿?他自己培育了一个品种——书本18号。产量大、口感好、营养价值还高。现在,全区很多地方都种他这个品种。怎么知道的?从年前后这个品种推出开始,他已经送出去上百万个嫁接穗了。
“带芽的一截枝子,最短的20公分。芽要比较饱满。谁要,给人弄好了。四五千穗,就搁地窖里。我家地窖里已经有多穗了,前两天刚发出去0多穗。超过1万穗,就送冷库里去。”李书本说。这些,免费剪、免费送。为什么?“用官话说,咱是*员,为人民服务呗!”李书本憨厚地笑了。
往年,像这种正常的工作时段,上午或者下午,李书本从来没给自家修剪过,都是起早贪黑的时间才剪自己家。
“有家里没劳力的,有家里有劳力不会剪的,有树多剪不过来的,就找我去给剪,我们几个人干一天,中午也不回去,晚上主家管一顿饭。”李书本说,现在不让扎堆吃饭了,都等着疫情过后再说,他才有工夫大白天的给自己家剪。往年,他还要讲好几次课,今年也取消了。他修剪时,围观的人也没了。
第一步,大树先上树,有死杈,砍了、锯了。
第二步,站在树杈上,看清中心领导枝和侧枝,哪儿密,疏枝。
第三步,拿起高枝剪,开始修剪。艳红、怀*、怀九、燕丰等等,一个品种一个剪法。
这高枝剪,值得一说。是在普通剪刀的基础上,接出了一根长柄。李书本手里这把,手柄长3.1米。剪刀的头部装有弹簧,靠一根比手柄还长的绳子牵拉,来完成修剪动作。
只见李书本两脚踩在树干上,后背倚着树杈,对准了高处的一根树枝,把剪刀头伸过去,夹住树枝,一拉绳子,“咔嚓”,一截树枝应声落下。
“咔嚓”“咔嚓”“咔嚓”……手起枝落,不到半个小时,一棵胸径20多厘米的大树就剪完了。
“树上管理、树下管理,缺了哪一道,这树都结不好果。”李书本说。
中午11点了,李书本周围一大片树,都像刚理了发一样,树下落满了树枝。他揉了揉酸胀的小臂,把露露喝了,开始一片片捆扎。“捡好的,拿回家剪穗。不好的捆好了放地里,烧炕时用多少来拉多少,村里不让堆了。”
12点多,后座上捆着一大捆树枝,李书本回家了。13:30到21:00,他每天还要站七个半小时的防疫岗。
李书本在村里值守防疫岗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于丽爽
编辑:徐慧瑶
流程编辑刘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