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饮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又是七月中,年年祭故人
TUhjnbcbe - 2022/11/7 18:21:00
北京主治荨麻疹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311.html
中元节

从传统风俗讲,七月十五称为“*节”,源于佛教“目连救母”的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弟子目连之母生前不做善事,死后灵*堕入饿*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火,其苦难忍,目连求于佛,佛祖告他于七月十五日做盂兰盆会,置五味百果,靠众佛僧之善德以超度亡*,拯救其母。此说又与我国道教中“地官赦罪”之说相融合,深深地影响到民众生活,于是形成了七月十五蒸做面塑贡祭祖上坟的风俗。

每个民俗节日的形成,都有它特定的含义。七月十五家家做面塑,上坟祭祖,馈赠亲友,是山西民情风俗的一大特点。

捏面人

在晋西北一带,则有七月十五捏面人,送面人的习俗。以原平为例,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的前几天,家庭主妇们就开始张罗着捏面人了。特别是那些家有小孩的人家,或者是小孩的姥姥家、奶奶家,更是要预先蒸好面人,送给外甥、孙儿女。七月十五的面塑样式繁多,有牛、羊、猪、兔、猫、鸡、鸭、娃娃和花卉、瓜果。常见的面人形状有:睡娃娃、爬娃娃、罗汉娃娃,大兔子,大鲤鱼等,一般是男孩送罗汉娃娃,女孩送面鱼、面兔,取“欢鱼吉兔”的寓意。

捏面人

据说,晋北一带,则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家给外甥蒸面羊,并由舅舅送给外甥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时,与其舅舅二郎神不共戴天。之后,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再后来就演变成了送男孩羊,因为羊为祥瑞之阳物;送女孩鱼,因为鱼属阴的作法。

面鱼也称为面塑,俗称江米人,也叫面人,是一种用糯米粉或精面粉为原料捏塑动物、人物形象的手工工艺。它是民间泥塑的流变,也可以说是泥塑的一个品种。

我国古代的面塑起源于民间在节令时候用面配以红枣、绿豆、胭脂花点等做的“喜饽饽”“花点心”等,属于带有祝福含义的食品或祭祀祖先的供品。我国这种面塑食品起源相当早,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最晚在宋代民间即已盛行这种在节令前夕做“果实花样”的习俗,“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条穿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谓之果实花样”。

面人花样

宋代的“果实花样”很多,据《岁时杂记》等记载,当时面点,有“甲胄”人物,有“戏剧”人物,有“孩儿鸟兽”,有“飞燕形状”,可谓“奇巧百端”。这些“果实花样”沿袭下来,一种就是现在手捏的“花饽饽”、“花点心”,或用食模印制的花样食品;一种就是专为观赏不能食用的“江米人”或“面人”。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形,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我国古代的面塑跟节令风俗的联系紧密,而且不同的面塑也往往有不同的吉庆含义。比如,我国有的地区,春节的“花饽饽”要做成莲花、鲤鱼形,以祝福来年连年有余;端午节做成荷包、葫芦形,以辟*去害;小孩过满月,外婆家要送12生肖的大面圈,或“麒麟送子”,以求“囫囵”圆满;婚礼上送的“喜饽饽”,则多是龙风、鸳鸯、双喜、石榴,以祝愿新婚夫妇和睦相爱,多生贵子。其余像面佛手谐音“福”、面鹿谐音“禄面桃象征寿、塔形盘花糕象征步步登高,也都有吉祥的意义。

除了手捏的各种面塑,印制“花饽饽”或点心的糕饼模也是一种很美的民间艺术。宋、辽以来,我国各地的糕饼模子花样很多,如清代遗留下来的用于婚礼的“龙凤喜饼模”、“鸳鸯糕模”用于祝寿的“桃模”,新春用的“如意年糕模”,端午用的“五*饼模”,中秋用的“月饼模”,都是很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品。

“花饽饽”、“花点心”既好吃,又好看,又带着吉庆的祝福,很受人们喜爱。慢慢地,在面里掺糖,用模子或手捏成各种小人、小马到果市摆摊,或沿街叫卖的小商贩出现了。以后一些捏塑技术比较高的人专用彩色江米面捏制小面人,这种专供欣赏用的小面人就成了和泥塑一样的民间工艺品。

捏面人用的江米面大多是掺富强粉和石炭酸、蜂蜜、甘油等才能使用的,不然容易腐裂。用之前还要调色加工成彩面。捏面人的工具一般很简单,主要是小拨子、梳子、滚子和剪刀。面塑艺人用这些简单的工具,通过搓条、拨花、展片、润色、压珠、搓花条等造型技巧,干净利落地捏塑出千姿百态的人物和景物,既快且美,堪称一绝。

为了寄托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家乡人把这美好的思念的情谊放在七月凌晨的日子里。因此,对于过七月半这个美好的日子,祭奠冥世亲人,寄托自己的哀思,是家乡人最庄严隆重的习俗。

清末书画家胡炬墨迹

如今的农历七月十五,已成为五台县民间面人、面人的展览日;成为当地人民群众中极有特色的一项民俗活动。昔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五台县内互相比试面捏技巧、面捏工艺,互竞技巧,已成为普通民间风俗。

人固有一死,有人重与泰山,有的人轻于鸿毛;亦正如臧克家的诗中写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相关链接

五台县陈家庄乡檀家沟村的檀贵明老师就是首当其冲的一位孝敬模范。檀贵明(-)字荫城,檀家沟村人,年五台第三高小毕业,年参加工作,在窑头、城河、清水河、移城河等地区当小学教师,他执教终生,师德高尚,深受村民及学生称赞。在他一生里面可说是怜贫济弱,与人为善,特别孝敬父亲的感人事迹在移城沟地区妇孺皆知。檀贵明老师,五台县老三区的一位孝敬楷模。他用56年的短暂的人生,对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为朴实的完美诠释。

檀贵明老师

“又到中元送袱钱,晚风无语送青烟。时光老去人非昨,只有哀思似去年。”在此,表达寄托故去亲人的哀思,还有对逝去亲人的追思……“人生百善孝为先”,孝是善心、良心和爱心的体现,无论是对尚健在的长辈,还是已逝的亲人,不忘孝道,这才是“中元节”的现实意义。

阎宗临

阎宗临(年-年10月5日),男,五台县中庄村人,字琮琳,又名已然,晚年自号铁牛老人。中国历史学家,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后在巴黎、里昂工作。年入瑞士伏利堡大学攻读欧洲古代史、欧洲中古史和拉丁文。年获得瑞士国家文学硕士学位,留校讲授中国近代史,同时入该校研究院深造。年,阎宗临访问了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并翻译其著作《米开明琪罗传》。罗曼·罗兰亲自撰写了中译本序言。年获得瑞士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曾创作散文集《夜烟》、中篇小说《大雾》等,反映了他青年时代的生活和憧憬。年底,应广西大学聘请,讲授《世界通史》。在此期间,写成《近代欧洲文化之研究》、《欧洲文化史论要》,分别出版。

年应山西大学副校长赵宗复邀请,回山西任教。先后任山西师范学院副教务长,山西大学研究部主任,山西省历史学会副理事长。并先后被选为太原市人民代表,山西省人民代表,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协委员。年10月5日,因病情恶化,不幸逝世,终年75岁。

五台籍经济学家卫兴华

卫兴华(乳名卫玉童),年10月出生。他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荣誉一级教授,理论经济学界的泰斗,马克思*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奠基人之一。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经济学系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分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总编辑等职。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与“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年被选为“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位经济学家”之一,年6月获得与诺贝尔经济学奖相对应的世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奖,以奖励其为经济学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的卓越贡献。

年12月6日卫兴华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胡礼谦先生

胡俊(又名正丙)(-)胡礼谦长子,生于年(光绪元年),卒于年。一生任小学教员。教学吃苦认真。亦通医道,尤擅长针灸。有诗为证:“俭朴有古风,浑如田家翁;生平无他好,医病更育人”。

清末书画家胡炬墨迹

胡炬(又名正春)(-)胡礼谦三子,生于年(光绪十三年),卒于年。五台中学毕业。

胡炬先生

他一生从教,品学兼优,乡里争聘。其学生称赞他“德高望重,堪为师表。”据说他的学生罗永康(陈家庄乡罗家庄村人,山西省卫生厅中医处处长)讲在他村里教书时每天早早起来在教室墙上练习写字,画画,几十年如一日,还有胡正义等(陈家庄乡东峪村人,甘肃天水市原副市长、原*协主席)等学生对胡炬老前辈的书画作品赞誉有加。

胡维州与爱人

胡维洲,(-)胡俊长子。生于年(光绪三十一年),卒于年。陕西榆林抗日**大学毕业。毕业后不愿在**界干事,甘心当小学教员,他教学对学生不体罚,循循善诱,教学有方,群众称他是“娃娃头”。曾经担任五台县老三区教育干部,在-年间任区教育助理员。其亦懂医学,善写隶书。有诗为证:“耿入官场谋虚名,粉笔生涯寄此身;一生坎坷名不济,桃李芬芳慰忠*。”

胡维世

胡维世,(-)五台县东峪村人,小名叫洋照园,生于一九零七年阴历十二月十八日,他一生与人相处,老实忠厚,肯帮别人干活不说你我,前半辈子为大家庭务农,后半辈子由于家里的中医生人手不多不能为人治病,他继承前几辈传下的中医针灸技术,开始在附近村里治病救人,不分白天深夜,随叫随到,为病人开药方也是开便宜的药方,尽量少花钱为百姓治病。卒于一九七五年阴历二月十五日,终年六十九岁。

胡维元与战友

胡维元,五台县东峪村人,抗美援朝的劳模,华东**大学毕业。享年八十余岁。

刘子方老师

刘子方(-)五台县白家庄镇樊家坪人。年高小毕业后,先后担任农村治保主任,锄奸团长,青救会主任。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先后担任中心校长、联校长。

年调忻县专署文教局,在干部扫盲班及教育行*干部讲学班做农教工作,先后任主任,*支部书记等职。年调任神池县文教局副局长。年任忻县专署文教局科员,后又调晋北地委驻忻办事处。年任晋北工农师范副书记。年任忻县专署文教局业余教育视导组长。

年任忻县教育干部学校教导主任兼*支部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挨批斗,被下放到忻县“五七”干校农场劳动。年落实干部*策,恢复工作,先后任忻县地区师范专科学校*治处副处长、*支部书记,忻县地区教育干部学校办公室主任,忻州地区教师进修校办公室主任。

《五台县老三区教育史料汇编》

年离休后,参加了忻州市教育志的编写工作。年曾与阎明章老师合编《五台县老三区教育史料汇编》。他一生为老三区的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胡效莲

胡效莲,胡庭栋之女,生于年,年高中毕业,毕业后就背着行囊,远赴离家三十余里的偏远山村屋腔小学,出任民办教师,在偏僻的山村,守望着教育的一方净土;即使是雨雪天,道路特别难走,但是她从未因天气情况影响上课,从没迟到早退过;更是风雨无阻,翻越崎岖的山路,去往学校路上,三年时间不知留下她多少艰难的足迹。

心系学生书写春华秋实,情系教坛无愧星移斗转。她是这样的乡村女教师,伴她的是崎岖山路,恋她的是幼稚的童心,周围山峦环绕,山村的学校是这样,拴紧耕牛挂着鸟笼,时雨袭来摇欲坠,茅草儿把挡秋风,山村树木是这样葱笼,青春浇灌爱心滋润,黑板作舟泛大海,教鞭如桨掀涛涌。

五台英训班师生结业合影

汗水浇灌桃李,心血培育栋梁。年调到东峪口中学,年参加上级部门组织五台英语培训班学习,结业之后,年仍然在东峪口中学教初中英语课,-年年间,她所带的初中班的英语成绩连续三年全县,全区位居榜首,教育局领导亲批后由民办教师转为正式教师。年被评为忻州地区级模范。年被调往五台二中当英语教师。

与同校老师

孜孜不倦园丁忙,幼苗茁壮成长。后来了解到,她流鼻血长达数日,一起住的老师们都劝她休息治疗,但她硬是不休息,坚持给学生们讲课,还有一次是重感冒打完点滴坚持讲课,耐心辅导学习差的同学,晚上经常批改作业到深夜。

胡效莲老师与小妹妹

胡效莲老师乐于助人,常常去厨房帮忙包饺子,包包子等,还有是帮住校生缝补衣服,她待人热情,善解人意,教出的学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让人永世难忘!

岁月如水流逝,寒暑往易沧桑。在教学岗位上呕心呖血,积劳成疾,不幸患白血病,卒于年6月。

东峪口学校85年八年级毕业照

一位普通的山村教师,用自己如火的热情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诠释着为人师表的深刻内涵:业绩卓著贵创新,光荣榜上有芳名;心血汗水洒大地,结出硕果满园春。

罗茂林老师

新中国成立以来这里的小学一向办得很好,历任教师认真教,干部、群众很支持,农家子弟学风好,年罗茂林任避事垴小学教师,被评为省级模范。年5月出席山西省文教战线群英会,获得山西省文教战线先进工作者称号,受到省委省*府领导接见。

远近闻名的避事垴五颗松(朱家五兄弟)即是罗茂林老师的得意门生。近代五台县最享盛名的大学生干部之家是避事垴朱仁和家,弟兄五个五位大学生,其中四个县团级干部,一个科级干部。

避事垴

朱仁和,(—),年生,五台县陈家庄乡避事垴村人。60年代,朱仁和老师在五台耿镇中学十九班的班主任,又是语文代课老师。象严父那样对学生管理很严格,对每一位同学都很关心爱护,做到谆谆教诲,孜孜不倦。语文课讲得有声有色,深入浅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周会课他从不一言堂,总是组织同学们自己讨论总结反思,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给了学生练笔的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右四是朱仁和老师

朱任和老师于一九七O年三月调入五台县通讯组工作,办公在县*府大楼(简称西楼)。一九七一年秋季,当时的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韩英一行到五台山滩子村考察铀矿(据说是制造原子弹用的),县里主要领导陪同。领导临时派白崇秀去搞服务,通讯组是朱仁和老师前去,可能是搞文字材料一类的工作。只是朱任和老师在临退休的前几年任五台县驻京办事处主任,大部分时间在北京。一九九八年六月朱任和老师退休后就到太原居住,很少回县城。二O一四年四月八日(农历三月初九)尊敬的朱任和老师因病不幸仙逝,享年77岁。

环椿坪村

环椿坪全村兴学育人,尊师重教,五百人的村庄有教师四十多名,几占村民总人口的10%,其中不乏有德高望重,桃李遍地的高级教师。下面是一位任劳任怨,一生从教的韩南林老师。

韩南林老师

韩南林(官名韩一清),五台县陈家庄乡环椿坪村人。生于年2月24日(阴历),卒于年7月17日(阴历),享年83岁。一生从教,教书育人。他于年退休。他幼小体弱,童年曲折坎坷,随着社会的发展,终其一生,壮晚之年,总算有个幸福之家,生有五子,安享晚年。

殷云龙

殷云龙,原名殷云安(可能他感觉云安不如云龙威风,所以改名),五台豆村镇西营村,年生人,年7月毕业于代县师范,工作后曾在二师,山西师范学院进修,学历为专科。平时我们称他殷老师,因生得肤色有点黑,背后好多人叫他“殷黑子(实在名符其实)。他为人公道正直,说话直来直去,工作勇于担当。生前还曾兼任县纪委常委。

不忘初心,铭记历史。如今花馒馒是五台人七月十五的一种习俗,也是一种情怀!小时候每到农历七月十五前,家家户户都要互相帮忙捏花馒,等到过完十五带上花馒馒走完亲戚兄妹们就座在一起等待母亲分花馒馒的画面让我久久回味!分完花馒用麻绳挂在晒阳柱子上,每天放学第一眼先看看少了没有,兄妹们不吃自己也舍不得吃,心底总在抑制自己想吃的情绪,不能吃光在别人的前面!

回味真的很美好,小时候的故事好实在!如今花馒馒不再是小时候的欲望,然而它的身价一直未曾被人遗忘,逐渐被成为餐桌上的珍品。

不忘初心,缅怀故人。回首过往,珍惜当下,让所有后人回顾“过十五、吃花馒“习俗,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人生真谛!不忘故人历史,铭记先人事迹。让更多后人可以上网上来祭奠远去的先人,在一年当中有空之时,你就到踏上回乡的路感受一下浓浓的乡愁,也可以瞻仰先人的遗迹。它就成为你记忆长河当中挥之不去永久的烙印……(文/图胡立成)

作者介绍:胡立成,笔名虹雨,山西五台人,医教世家之后。文化传媒人,品牌创意人,抗战红色文化传承人,胡润先贤文化传播人,百家号乡村文化创办人。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会员、文字友情新媒体总编、中国网特约编辑、《旅游作家》专栏作家、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专栏作者、国际摄影杂志记者、中国新闻传媒集团山西新闻主编等。曾荣获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全球位优秀诗人奖,多次在全国刊物上发表并获奖。文化主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
查看完整版本: 又是七月中,年年祭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