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建筑面积达平方米。多角度、多元化地介绍和展现了刀、剪、剑,“物开一仞为刀,两面开刃为剑,双刀相交为剪”的独特文化和艺术魅力。
博物馆由“刀与剑”和“剪刀的故事”两部分组成,通过刀、剪、剑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和精品展示,可以了解中国刀、剪、剑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体验它的生活与乐趣。
中国古代刀剑经历了青铜、钢铁和火器时代的发展过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两汉时期的环首刀,盛唐时期的陌刀和明代的腰刀,都在这发展过程中演变成熟。展厅中有一组系列雕塑,再现了干将铸剑的场景,通过青铜铸剑的流程,使观众了解到铸剑背后的故事。
刀剑在中国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衍生出承载风习、观念、精神文化的功能,使刀剑超越了单纯的物质性,成为身份、权力、荣耀、甚至民族荣辱兴衰的象征。剑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刀剑文化,舞姿潇洒英武,形式绚丽多彩,站剑姿态沉稳利落,富于雕塑感;行剑动作迅速敏捷,如长虹游龙。春秋时期的越女剑,楚汉时期的鸿门宴,都是以剑舞名闻天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对刀剑文化的认知,逐渐远离了“刀光剑影,鼓角争鸣”,成为体育竞技的精华。展厅中展示的击剑比赛模型,让人想起年洛杉矶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栾菊杰“扬眉剑出鞘”的风采。
中国剪刀出现于西汉,它的发明是人类工具史上一个重要贡献。著名的张小泉剪刀,流传千年,至今不衰。展馆中模拟张小泉剪刀铺,那幅“一剪在手万事不愁,万事不愁一剪在手”的对联,道出了张小泉剪刀的魅力和人们对它的认可。传说,乾隆皇帝与张小泉剪刀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乾隆皇帝二下江南到杭州时,微服游览街市,因避雨走进张小泉剪刀铺。乾隆发现张小泉剪刀既锋利又美观,便买了几把准备带回宫中。回到北京后,乾隆拿出剪刀试剪绸缎,果然刃口锋利、手感舒适,十分高兴,不禁赞道:“好个张小泉。”立即下了一道圣旨,保护这家剪刀店。消息传开,张小泉剪刀更是誉满天下。
刀、剪、剑是人类文明的物质文化,是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提高生活和生产能力的发明物,不仅具有可供欣赏的物质外观,也在长期的制造与使用过程中,逐渐积累着精神文化的内涵,成为体现历代劳动人民智慧、情感和审美的文化载体,从而形成一种中国的刀、剪、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