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今天给我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说是:“把大象放进冰箱需要三步?”,可怜共同生活10余年,夫人不知道一个惊天大秘密:神医从出娘胎脑子就是一根筋,最怕的就是这种绕来绕去的问题。那只能问度娘了,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这么复杂问题的答案竟然是只需分三步:1.把冰箱门打开;2.把大象放进去;3.把冰箱门关上。夫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夫人说:“你说你最怕那些绕来绕去的问题,那心电图的图形在等电位线上绕来绕去,你咋不晕来?”是啊,我咋不晕来?因为我有师傅亲传、独家秘诀的心电图ST-T段判读四部法,不管多么复杂的心电图,管教他人来杀人,图来灭图。
下面就是今天给夫人的讲课笔记:
师傅亲传,独家秘诀的心电图ST-T段判法分为四个步骤:1.确定等电位线;2.标记ST段测量点;3.是否符合异常的ST段改变;4.是否符合冠心病ST段变化特点。
第一步:确定等电位线。
ST段的改变是要和心电图上的等电位做比较,那等电位线究竟是那段?
等电位线其实是一个抽象的定义,有点类似于海平面的概念。通俗的理解就是绝大多数心肌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在心电图上描记的理想线段。
当窦房结的冲动经房室结、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传导到心室,这十多亿个心室的心肌细胞在很短的时间内共同除极(大约ms),它们释放的总电流形成高而窄的QRS波。
那么在正常的心电图上,哪一些时间段处于等电位状态呢?
很明显有三段:TP段、ST段、PR段,这三段时间绝大多数心肌细胞都在休息,正常情况下应该在等电位线上。
另外,我们很容易理解P波的起点和下一个P波起点组成的连线PP连线;QRS波的起点和下一个QRS波起点组成的连线Q-Q连线在正常情况下也处于等电位线高度。这样我们可以找到5条线段处于等电位线上。
第二步:选择ST段测量点。
ST段抬高和压低并不一定都是水平的,在压低的时候它可以呈水平状,也可以呈下斜状和上斜状,甚至可能是弧形的。ST段上抬的时候形状更加多变,可以呈水平上抬、弓背向上抬高、弓背向下抬高,有时候干脆和T波融合在一起找不到ST段了。
所以你要把ST段想象成老老实实的一个水平线段那就错了,我们甚至可以用多姿多彩来形容它们。第二张图展示的就是这些多姿多彩的ST段。
如何取ST段的位置呢?
一般是取J点后0.08s的那个位置。当心率增快时,ST段也会随之变短,这个时候取J点后0.06s的那个点比较合适。
J点是在心电图上QRS波群与ST段交界处一个突发性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心室除极的结束。?
第三步:异常的ST段改变。
常见ST段抬高的病因:冠心病心梗、变异型心绞痛、冠脉夹层、心尖球囊样综合征、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积液、心包炎、室壁瘤、预激综合征、束支传导阻滞、Burgada综合征、早复极综合征、LQT-S3、电解质紊乱、肺梗塞、主动脉夹层、急腹症(胰腺炎、胆囊炎)、颅内出血、气胸等。
常见ST段压低的病因:冠心病心绞痛,冠脉夹层、心尖球囊样综合征、心肌病、高血压心肌劳损、心肌炎、预激综合征、束支传导阻滞、电解质紊乱、肺梗塞、主动脉夹层、急腹症(胰腺炎、胆囊炎)、颅内出血、气胸、甲亢、甲减、心脏瓣膜病变、药物因素(洋地*类、抗抑郁药等)。
第四步:什么样的ST段改变才提示冠心病?
冠心病的ST段改变:常常伴随着临床症状(如胸痛、气促)或心肌酶学变化的动态改变。
大多数冠心病心绞痛在没有胸痛症状发作时并没有ST段改变,只有在发作时才引起ST段压低或抬高(变异性心绞痛),随着症状好转,ST段又恢复正常。
1、心绞痛
在心绞痛中这种动态改变一般不会超过半个小时,超过了这个时间就会引起心肌不可逆损伤引起梗死,这就是为什么心绞痛超过20分钟即属于高危。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病人诉说心绞痛持续半小时或1小时。其实如果仔细辨别,其实大多数当中是有间歇缓解,否则要么不是心绞痛,要么发展成心梗。
2、ST段抬高型心梗
同样对于ST段抬高型心梗,心电图也是动态改变的,ST段在心梗发作前几个小时到1天左右呈现动态抬高,随后逐渐下降,而后Q波形成。如果连续几天ST段抬高形态没有变化,要么不是心梗,要么是心梗后形成室壁瘤。
3、缺血性心肌病
可能还有的读者会质疑:冠心病长期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缺血性心肌病ST段持续压低,不就证明ST段持续压低可以诊断冠心病吗?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这个状态下即使我们给他换上一副完全健康的冠脉,心电图的ST持续压低也无法恢复。所以它已经和冠脉无关了,从这个层面上说,把它归入心肌病更合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