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饮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张仲景留下三味药,洗掉湿热一身轻小医案
TUhjnbcbe - 2022/6/2 21:06:00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现代临床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继续给你说,中医应对湿热之邪的办法。

闲言少叙,我还是给你讲一张,很有意思的小医案。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30岁。

三天前,他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之间就开始浑身起风疹,伴随剧烈瘙痒。

这疹子,此起彼伏,躯干和四肢都有,*豆那么大。颜色是红的。医院给用了抗组胺药,控制不了。

怎么办?患者最后决定,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滑数,舌苔*腻。细问得知,患者现在是大便干、尿*赤、口苦。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就给开了一张方子。

但见——

茵陈60克,栀子9克,大*12克,荆芥4克,防风4克。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3剂以后,风团逐渐消失,最终完全康复。

你看看,神奇不神奇?区区五味药的方子,基本就把问题解决了。

这里是什么道理呢?

我跟你说,这患者,属于湿热型的风疹。

你看,他就诊时的舌脉,脉滑数,苔*腻,这不是典型的湿热之象吗?湿热伤阴,大肠津亏,所以患者就便干。湿热蕴于下焦,所以尿*。湿热蕴阻,胆气上逆,所以患者就口苦。

湿热之邪,被困在身体里头,怎么也排不出去。于是,人家自己想招往外跑。于是,它选择了人体的皮肤。湿热蕴蒸,外发于皮肤,这就导致患者起疹子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很简单,就得清湿热。

你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茵陈60克,栀子9克,大*12克,荆芥4克,防风4克。

这区区五味药里头,却暗藏乾坤。

其中的荆芥和防风,善于祛风止痒。这个不必细说。

茵陈、栀子和大*,是这里的主角。

这仨药,构成了《伤寒论》里头的茵陈蒿汤。此乃中医清热祛湿剂里头的老大哥。它和我们之前介绍的连朴饮,三仁汤等,是一个家族的成员。只不过,它年头太久远了,而且药力非凡,所以被尊为老大。

这个东西,能清热、利湿、退*,是治疗湿热*疸的方子。茵陈蒿为君药,清热利湿,退*。栀子通利三焦,清热,让湿热随小便而出。大*通大便,泄热。湿热淤结在体内,形成*疸,导致患者一身发*、口渴、小便不利、苔*腻,脉沉数,腹满,这时候可以用它。

当然,你说有病出现*疸,这在咱们寻常百姓身上不多见。医院里,倒是不少。不过,这不意味着茵陈蒿汤用武之地不广泛。它的本质,是清湿热,而且善于应对热重于湿的情况,所以它在*疸以外的其他病身上,也有用武之地。

比如说,医案里这个急性荨麻疹,就是由湿热之邪引来的。那好,恰好可以用茵陈蒿汤应对。所以,患者用了以后,效果很好。

另外,像湿疹、痤疮、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用茵陈蒿汤治疗的例子也很多。胆囊炎用茵陈蒿汤治的例子,也不少。

尤其是慢性胆囊炎,临床曾有一方,就是柴胡15克,白芍20克,茵陈30克,金钱草30克,大*10克,栀子10克,枳实10克,甘草3克。对什么症候合适呢?就是慢性胆囊炎,持续右上腹部疼痛,钝痛,口苦、恶心、嗳气、反酸、腹胀、胃部灼热、吃油腻后症状加重,舌红,苔*腻,脉滑数。这样的人,就是证属肝胆湿热。用茵陈蒿汤加减应对,比较好。

总之,这茵陈蒿汤,是张仲景留给我们的好方子。说到清湿热,我们不能不说它。文老师的这个小文章,就是帮你来认识它的。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茵陈蒿汤的标准组成:茵陈30克,栀子15克,大*9克。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和你念叨这么多吧。爱好中医的你,是否有所收获呢?

全文完。

文君然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仲景留下三味药,洗掉湿热一身轻小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