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某,男,38岁。年12月21日初诊。
主诉:右胁部疼痛2天。
病史: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2天前因进食油腻后出现右胁部隐痛,无向他处放射,伴恶心欲呕,患者未予重视,疼痛逐渐加重,影响睡眠,遂于今日前来求诊。现症:右胁部疼痛,持续性,向他处放射,伴恶心欲呕,口苦,小便色*,大便两日未解,眠差。查体:右上腹压痛明显,墨菲氏征(+),舌质淡红苔*腻,脉紧。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10.5×/L,超声:急性胆囊炎。
处方: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12g*芩12g姜半夏12g
枳实12g大*6g(后下)厚朴12g
*参15g茵陈20g鸡内金12g
甘草5g
七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二诊(年12月28日):患者诉服药后右胁部疼痛已缓解,无再呕恶,口稍苦,小便色稍*,大便得下,睡眠改善,纳食欠佳,舌质淡红苔薄*稍腻,脉弦。守前方加谷芽12g、麦芽12g,煎服法同上。
电话随访,患者药后诸证悉除,复常血象已正常,超声提示正常胆囊。
按语:急性胆囊炎属中医“胁痛”、“胆胀”等范畴,中医在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中具备独特优势。本案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内生湿热,郁于肝胆,肝胆失于疏泄,故发为胁痛。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故见恶心欲呕;阳明化热成实,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胆火上炎,故见口苦;湿热在里,故见小便色*;热扰心神,加之胁痛不休,故睡眠较差。结合舌质淡红苔*腻,脉紧,是证属肝胆湿热,腑气不通。
治宜清利肝胆湿热,行气通腑止痛,吾师方选大柴胡汤加减。大柴胡汤为张仲景治疗外感病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恶心呕吐、心下满痛、胁热下利或痞硬等证而设,本案患者口苦、恶心欲呕,大便两日未解,正为热邪结踞少阳、阳明之证,方证相符。方中柴胡透泻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之邪得以疏散,*芩清泄少阳之热。大柴胡汤原方为小柴胡汤去人参、炙甘草,是因病兼阳明里实,去参、草以避免甘壅助邪,然本案吾师用*参、甘草、鸡内金益气健脾,扶正以驱邪,益气以御邪内传。再以枳实、厚朴行气破结;大*清泻阳明邪热以通腑,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大*除有清肠清*,调节胃肠道蠕动的功效,还可使机体胆道口括约肌痉挛得到解除,从而使胆汁排泄得到促进,并发挥抗炎功效;茵陈以清热利湿。全方攻补兼施,和解少阳,内泄热结,使少阳阳明得以双解。
二诊患者药后痛解,纳食欠佳,效不更方,故予上方基础加谷麦芽健胃消食,再服七剂而病痊愈。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