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饮食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医伤寒论方证总结
TUhjnbcbe - 2021/12/28 17:02:00
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有哪些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伤寒论方证集锦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伤寒论》方证

1.汤证:桂枝汤(12)

病机:汗孔失固(表虚),汗出伤营,故曰“营弱”;风邪乘虚而入,在腠理,故曰“卫强”。

脉症:发热,汗出,恶风,头项强痛,口和不渴,脉浮缓(阳浮而阴弱)。

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6g芍药6g炙甘草3g生姜6g大枣4枚

应用:外感病初期,项背部诸疮病的初期,见桂枝汤证者,及自汗等证可用此方。此外,现代临床还多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多形性红斑,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肩凝症,无脉症,妊娠反应,人工流产后发热等。

2.汤证:桂枝加葛根汤(14)

病机:同桂枝汤证,但经脉郁滞较突出。

脉症: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急,脉浮缓。

治法:调和营卫,疏利经脉。

处方:葛根9g桂枝4.5g芍药4.5g生姜6g炙甘草3g大枣4枚

应用:麻疹初期,疹见未齐,见桂枝汤证者;痢疾初期,或胃肠病兼见桂枝汤证者。他如落枕、颈椎病、头痛亦可酌用此方。

注:原书中有麻*,于理不合。从林亿、朱肱之说,去麻*。

3.汤证:桂枝加附子汤(20)

病机:在桂枝汤证基础上,又兼见因阳虚而漏汗之症,可由太阳中风误汗而致。

脉症:恶风,汗出不止,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或见手足冷,肢节微痛,脉沉微。

治法:扶阳止汗,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6g芍药6g炙甘草3g生姜6g大枣4枚炮附子3~4.5g

应用:治阳虚自汗。

4.汤证:桂枝去芍药汤(21)

病机:太阳病而胸阳轻微受损,可由误下伤阳而致。

脉症:表证未解,但觉气上冲胸,胸满而微闷,苔薄白,寸口脉较关尺部为盛。

治法:扶阳解表。

处方:桂枝6g炙甘草4.5g生姜6g大枣4枚

应用:本方加味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属阳虚证型者。

注:因胸满故桂枝汤去芍药。本方为桂枝甘草汤加姜枣而成。

5.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22)

病机:太阳病,里阳虚,表邪内陷,可由误下伤阳而致。

脉症:胸满,畏寒,指尖不温,苔薄白,脉促或虚数。

治法:温里复阳,辛散逐寒。

处方:桂枝6g炙甘草4.5g生姜6g大枣4枚炮附子3~4.5g

应用:本方可用于阳虚阴盛之胸痹证。

注:因阳虚较桂枝去芍药汤证为重,而出现畏寒,故加附子。本方与桂枝附子汤药味相同,但附子用量轻,意在复阳为主。

6.汤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当改为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28)

病机:表邪未尽,水气内停。

脉症:发热,恶风寒,无汗,头项强痛,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脉浮缓。

治法:调和营卫,温阳化饮。

处方:桂枝6g炙甘草3g白术9g茯苓9g生姜6g大枣4枚

应用:本方与苓桂术甘汤相近。

7.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18)

病机:太阳病未解,风寒人肺引起微喘,或素有痰饮内停,又感风寒,外内相引而发病,可由太阳病误下而致。

脉症:发热,恶寒,自汗,微喘,可见痰多而稀,但无烦躁口渴,苔白滑腻,脉浮滑。

治法:疏风祛邪,降逆平喘。

处方:桂枝6g芍药6g炙甘草3g生姜6g大枣4枚杏仁9g厚朴4.5g

应用:用于桂枝汤证兼见咳喘之轻症。

8.汤证: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62)

病机:伤寒,太阳病未解而津液先损,可由发汗太过而致。

脉症: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

治法:补气生津,扶正祛邪。

处方:桂枝6g芍药12g炙甘草3g*参9g大枣4枚生姜9g

应用:本方用于虚人感冒,身疼痛,脉沉迟,或用于反复感冒,体虚不能御邪者。

注:本方为桂枝汤重用芍药、生姜加人参(或*参)而成。

9.汤证:小建中汤()

病机:素体阳虚,寒邪乘虚而入,复伤脾阳。

脉症:里虚腹中痛或心中悸而烦,可见虚怯少气,神疲乏力,脉弦而涩,或浮大按之空虚。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处方:桂枝6g炙甘草4.5g大枣6枚芍药15g生姜9g胶饴30g

应用:1.虚寒腹痛,按之软,重按久按则痛减,得温熨亦减,脉弦涩。

2.产后腹中绞痛,虚羸不足,可用本方加当归6g。

3.本方有补养强壮作用。

10.汤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病机:火邪内迫,阳气浮越不能潜藏,神不内守,可因误用温灸而致。

脉症:惊狂,起卧不安,可见胸满痰多,胸腹悸动,烦躁,苔腻,脉浮滑。

治法:潜纳浮阳,平冲制动,扶阳安神。

处方:桂枝6g炙甘草3g生姜6g煅牡蛎12g煅龙骨12g大枣4枚蜀漆6g

应用:凡属心阳不足,痰迷心窍而见惊狂、动悸、卧起不安等症者均可以本方加减应用。神经衰弱、甲亢、精神病等见该方证者可考虑本方。

11.汤证:桂枝加桂汤()

病机:寒邪引发之奔豚气。

脉症: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可见心下悸,短气急迫不能忍耐,脉沉迟。

治法:散寒降逆。

处方:桂枝9g芍药6g炙甘草3g生姜6g大枣4枚

应用:本方治寒气上冲之奔豚证。该方证常见于癔病、膈肌痉挛、结肠过敏症及心脏病。

12.汤证:桂枝附子汤()

病机:风湿相搏于肌肉关节之间。

脉症: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胜湿。

处方:桂枝9g炮附子9g生姜6g炙甘草4.5g大枣4枚

应用:本方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药味相同,但加重桂、附用量,旨在温经止痛,故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等病。

13.汤证: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又名白术附子汤)()

病机:风湿相搏,湿在肉腠。

脉症:身体痛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大便硬,小便自利,脉沉细而涩。

治法:健脾祛寒逐湿。

处方:炮附子9g白术9g生姜6g炙甘草4.5g大枣4枚

应用:本方较桂枝附子汤化湿力强,故对于湿邪偏重者为宜。

14.汤证:桂枝加芍药汤()

病机:太阳病,邪陷太阴,脾气受伤,可由太阳病误下而致。

脉症:发热恶寒,腹满时痛,脉浮弦或弦而无力。

治法: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

处方:桂枝6g芍药12g炙甘草3g大枣4枚生姜6g

应用:用于腹痛下利见太阳证者。临床用于慢性肠炎、胃下垂、术后肠粘连等病症。

15.汤证:桂枝加大*汤()

病机:太阳病,邪陷阳明,营卫不和,脾胃失调。

脉症:发热恶寒,腹满实痛(有燥屎留滞),脉浮弦或沉弦有力。

治法:解肌通结,表里双解。

处方:桂枝6g大*4.5g芍药12g生姜6g炙甘草3g大枣4枚

应用:本方可用于肠痉挛、肠麻痹引起的便秘,亦适用于消除痢疾、肠炎里急后重的症状。

16.汤证:当归四逆汤()

病机:外来寒邪凝滞血脉。

脉症:手足厥寒,或见麻木,青紫,恶寒,腰中冷痛,拘挛痛,舌质淡,苔白滑,脉细欲绝。

治法: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处方:当归9g桂枝9g芍药9g细辛3g炙甘草4.5g通草6g大枣6枚

应用:用于早期雷诺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冻疮,手足皲裂,苯胺中*,精索静脉曲张,以及头痛,胃痛,痛经等。

17.汤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病机:素体胃阳虚寒,又感外寒,凝滞血脉。

脉症:当归四逆汤证兼见胃痛,呕吐,脉细欲绝。

治法:温中降逆。

处方:当归9g芍药9g桂枝9g通草6g细辛3g吴茱萸6g生姜15g大枣6枚炙甘草4.5g

应用:本方与当归四逆汤大致相同,但有更强的温经止痛作用,用于虚寒腹痛,及妇女经前腹痛。

18.汤证:麻*汤(35)

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肺气不舒之表实证。

脉症:恶寒,发热,头疼,身痛,骨节疼痛,肌肤起粟,无汗而喘,脉浮紧。

治法:解表发汗,平喘利水。

处方:麻*4.5g桂枝4.5g杏仁6g炙甘草3g

应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寒证,哮喘急性发作,肾炎水肿(属阳水),以及麻疹初期。

19.汤证:桂枝麻*各半汤(23)

病机:太阳病表证迁延,仍有微邪留滞,邪气已衰,正气渐复。

脉症: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如疟状,面有热色,身痒,脉浮而不甚紧。

治法:疏达肌腠,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3g芍药3g生姜3g炙甘草3g麻*3g大枣3枚杏仁3g

应用:用于证候介乎麻*汤与桂枝汤二者之间,病势比较轻微者。

20.汤证:桂枝二麻*一汤(25)

病机:证候介于麻*汤与桂枝汤之间,汗出不彻,邪气欲退,非桂枝汤之可解,又不宜麻*汤之峻汗。

脉症:大汗出后,表仍未解,寒热如疟,脉浮数。

治法:调和营卫,微发其汗。

处方:桂枝4.5g芍药4.5g麻*1.5g生姜4.5g杏仁3g炙甘草3g大枣2枚

应用:用于证候介乎麻*汤与桂枝汤之间,病势比较轻微者。

21.汤证:桂枝二越婢一汤(27)

病机:太阳病表邪未透,里有郁热。

脉症:寒热如疟,热多寒少,或见烦渴而喘,汗出不畅,脉浮滑而数。

治法:解表清里,表里双解。

处方:桂枝2g芍药3g麻*1.5g炙甘草2g大枣2枚生姜4g石膏9g

应用:本方为表里双解之轻剂,用于表寒里热之轻证。感冒、流感及热病初起见该方证者可用此方治疗。

22.汤证:大青龙汤(38)

病机:风寒外束,表实无汗,里有郁热。

脉症:发热恶寒,身痛,肌肤粟起,无汗,烦躁,脉浮紧。

治法:解表清里,退热除烦。

处方:麻*6g桂枝6g炙甘草3g杏仁6g生姜6g大枣4枚石膏30g

应用:本方为麻*汤加石膏、姜,枣而成,乃麻*汤证加见内热烦躁,临床上流感、流脑、肺炎、急性肾炎等病可见此方证。

23.汤证:小青龙汤(40)

病机:表有寒邪,里有水饮。

脉症:恶寒,发热,无汗,头项痛,身痛,干呕,咳喘,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脉浮大或浮紧。

治法:解表散寒,温肺化饮,表里双解。

处方:麻*4.5g芍药6g干姜4.5g五味子4.5g炙甘草3g桂枝6g半夏9g细辛3g

应用:本方对于外寒内饮表实之证皆可化裁应用,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急慢性肾炎,眼科疾病等。

24.汤证:麻*杏仁甘草石膏汤(63)

病机:风热或风寒化热,邪热迫肺,肺气壅遏。

脉症:发热,口渴,咳嗽,气喘,脉浮数或洪大滑数。

治法:疏表宣肺,平喘散热。

处方:麻*3g杏仁6g炙甘草3g石膏30g

应用:本方是治疗肺系热证的辛凉重剂,常用于支气管哮喘,肺炎,麻疹合并肺炎,百日咳,咽喉炎,慢性鼻炎,荨麻疹等。此外,有人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用本方治疗痔疮取得疗效。

25.汤证:麻*连翘赤小豆汤()

病机:寒邪外束,湿热内蕴,表实发*。

脉症:发热,恶寒,无汗,心烦,身目俱*,脉浮弦或浮数,弦数。

治法:解表散邪,清利湿热。

处方:麻*2g连翘9g杏仁6g赤小豆30g大枣4枚生梓白皮6g(可用桑白皮代之)生姜6g炙甘草6g

应用:本方用于湿热发*兼表实证者。于临床凡内有湿热外有表证,皆可化裁应用,如疮*内攻、肝炎初起、急性肾炎、荨麻疹等。

26.汤证:麻*附子细辛汤()

病机:素体阳虚,外感寒邪,太阳少阴两感。

脉症:恶寒发热,寒多热少,头痛身疼,脉沉或沉细。

治法:扶阳解表。

处方:麻*3g细辛3g炮附子4.5g

应用:本方又治风冷头痛,寒痰。

27.汤证:麻*附子甘草汤()

病机:素体阳虚,复感外邪。

脉症:恶寒微热,身痛无汗,四肢不温,脉沉或沉细。

治法:温经解表,表里兼顾。

处方:麻*3g炙甘草3g炮附子4.5g

应用:用于皮水,身体面目肿而兼阳气不足者。本方与麻*附子细辛汤主治相似但较之为轻。

28.汤证:麻*升麻汤()

病机:表邪内郁,气机不伸,表里混淆,上热下寒,阴阳不和。

脉症:咽喉不利,唾脓血,手足厥逆,泄利不止,寸脉沉迟,下部脉不至。

治法:解表和里,清上温下。

处方:麻*升麻当归知母*芩玉竹芍药天门冬桂枝茯苓炙甘草石膏白术干姜

应用:前人多疑此非仲景方,姑且从之。

29.汤证:葛根汤(31)

病机:太阳表实证,津液不能上润,筋脉失养。

脉症:发热,恶寒,无汗,项背强几几,脉浮紧。

治法:解表发汗,升津舒筋。

处方:葛根9g麻*4.5g桂枝4.5g生姜6g炙甘草3g大枣4枚芍药6g

应用:本方用于伤寒表实而以项背强急为特点之证候,也可用于痢疾,麻疹初期,胃肠型感冒,肩背痛等。

30.汤证:葛根加半夏汤(33)

病机:寒邪外盛,里气不和而上逆。

脉症:发热恶寒,呕吐,脉浮大而数。

治法:解表发汗,降逆止呕。

处方:葛根9g麻*4.5g炙甘草3g芍药6g桂枝4.5g大枣4枚半夏9g生姜6g

应用:葛根汤证兼见呕吐者。

31.汤证:葛根*芩*连汤(34)

病机:表证不解,热陷阳明,可由太阳病误下而致。

脉症:发热恶寒,自汗而喘,下利不止,或见口于而渴,发热不恶寒,脉滑数。

治法:解表清热止利。

处方:葛根12g*芩9g*连6g炙甘草3g

应用:本方以清热为主,用于热入阳明发热下利,喘而汗出,表证解与未解不是关键。

32.汤证:大承气汤()

病机:宿食积滞与热邪搏结肠中,热伤津液,气机痞塞,大便燥结。

脉症:痞,满、燥、实、坚俱在,潮热,谵语,手足溅然汗出,或下利清水,其气秽臭,脐腹四周按之坚硬有块,脉沉实或沉迟,迟滑,数滑。

治法:峻下热积,消痞除满。

处方:大*12g(酒洗)炙厚朴12g炙枳实12g元明粉9g(冲服)

应用:本方可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肠梗阻,急性胰腺炎,阑尾炎,急性痢疾,以及精神病等。

33.汤证:小承气汤()

病机:肠中宿食积滞与热邪相搏,不得排出,气机痞塞,但大便燥坚未甚。

脉症:潮热,汗出,胸腹胀满而痛,烦躁谵语,便秘或下利,尿*面赤,舌苔*厚而干,脉滑而疾或沉而有力。

治法:攻积泻热,下气消痞。

处方:大*9g(酒洗)炙厚朴4.5g炙枳实6g

应用:痞满便秘,但大便尚未至燥坚程度,或下利热甚,心下痞塞坚硬。

34.汤证:麻子仁丸()

病机:胃强热结,脾弱阴亏。

脉症:大便秘结,小便多,可见脘腹胀满,苔厚而干,脉细涩或浮涩。

治法:滋液润燥,泄热通便。

处方:麻子仁15g芍药9g炙枳实9g大*6g炙厚朴9g杏仁9g

应用:本方有成药,可用于习惯性便秘。

35.汤证:调胃承气汤(,,)

病机:积热在肠,胃气不和,或积热与宿食结于大肠。

脉症:大便秘结,不恶寒,蒸蒸发热,汗出,心烦,或谵语,或少腹胀满,苔*而干,脉滑数。

治法:泄热和胃。

处方:大*9g(酒洗)炙甘草4.5g元明粉9g(冲服)

应用:热结便秘或大便溏,但身热腹满脉实。还可用于胃热发斑,胃热齿痛,胃热消渴,多食善饥,热发疮疡。

36.汤证:桃核承气汤()

病机:太阳表邪入腑,热与血相搏而成蓄血证。

脉症:少腹急结,其人如狂,小便自利,或有身热夜甚,头胀且痛,目赤,烦躁等症,脉沉涩或沉紧。

治法:活血化瘀泻热。

处方:桃仁9g大*9g桂枝4.5g元明粉6g(冲服)炙甘草4.5g

应用:本方可用于瘀热在上的头痛,脑胀,目赤,齿龈肿痛,鼻衄,也可用于月经困难,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它如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等病症有瘀热在下焦者,均可选用此方。

37.汤证:大陷胸丸()

病机:大结胸,水热互结,病位在膈上。

脉症:胸部硬痛,汗出,项强拘急,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治法:泻热破结,下气逐饮。

处方:大*9g葶苈子9g元明粉9g(冲服)杏仁9g

应用:本方治喘咳引肩背痛,胸痛痞闷结痛,胸胁以上有支撑感,又治胸中积水,癫狂等。

38.汤证:大陷胸汤()

病机:大结胸,水热互结,病位在膈下。

脉症:心下痛,按之石硬,大便秘结,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治法:泻热,逐水,破结。

处方:大*9g元明粉9g(冲服)甘遂末1.5~3g(冲服)

应用:本方证较大陷胸丸证病位靠下,由胸胁下迫少腹满痛。临床急性肠梗阻,胰腺炎,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可见本方证。但本方为泻热逐水之峻剂,唯体格壮实者方可应用。

39.汤证:十枣汤()

病机:水饮停聚于胸胁脘腹。

脉症:悬饮,胸胁支满,呼吸困难,咳嗽时胁下掣痛,有时头痛,心下痞硬,干呕,气短,汗出,不恶寒,脉沉弦。

治法:攻逐水饮。

处方:大枣10枚芫花l~1.5g甘遂1~1.5g大戟1~1.5g大枣煎汤,芫花、甘遂、大戟研末,枣汤冲服。

应用:本方可治症坚积聚,大腹水肿而体格尚壮实者。

40.汤证:三物白散()

病机:表寒失解而内陷,水寒互结内实。

脉症:寒实结胸,无热证,口不渴,苔白滑,脉沉迟或沉紧。

治法:峻下通闭。

处方:桔梗9g巴豆1g(去皮心,炒黑,去油)贝母9g研末,合匀,每服3g,体弱者减半。

应用:本方可治痰涎壅盛,咽喉不利,胸膈满闷,呼吸困难,手足逆冷,面青,又可治肺痈初期,痰多腥臭及喉痹。

41.汤证:抵当汤(丸)(,)

病机:太阳之邪随经入腑,热与血互结于下焦。

脉症:少腹硬结,小便自利,大便硬而色黑易解,其人或躁狂,或喜忘,或默默不语若痴者,脉沉结,弦涩或沉弦有力。

治法:清热化瘀。

处方:水蛭15条虻虫15只(去翅足)桃仁9g大*9g或按相同比例,研末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3g,每次1~2丸,每日一次。

应用:本方为破血逐瘀之峻剂,可冶瘀血经闭,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精神分裂症,癫痫等病症而见此方证者。

42.汤证:大**连泻心汤()

病机:邪热内陷,壅滞中焦而作痞,可由误下而致。

脉症:心下痞,按之濡,可见心烦,舌红,脉关上浮或滑数。

治法:泻热消痞。

处方:大*9g*连3g*芩3g

应用:本方又治吐血,衄血,口舌生疮,目赤,便秘,发斑,发*。

43.汤证:附子泻心汤()

病机:伤寒误治,邪热有余而正阳不足,胃肠热壅而卫阳不固。

脉症:心下痞,恶寒,自汗出,四肢冷,脉沉细无力或细微、沉微。

治法:扶阳固表,清热消痞。

处方:大*6g*连3g*芩3g炮附子4.5g

应用:在大**连泻心汤证基础上出现汗出恶寒,四肢厥冷,又治老人食厥。

44.汤证:茵陈蒿汤()

病机:阳明郁热在里之阳*。

脉症:身*如橘子色,身无汗,口渴,小便不利,大便难,腹满,目弦,烦躁,舌红苔*,脉滑数或弦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退*。

处方:茵陈蒿15g栀子9g大*6~9g

应用:本方用于湿热里实之病证,如急性*疸型传染性肝炎,重症病*性肝炎,急性肝萎缩等出现本方证者。

45.汤证:小柴胡汤(96)

病机:邪犯少阳,半表半里证。

脉症:寒热往来,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胸胁苦满,或有耳鸣,头痛,目眩,口苦,口渴,咳,心下悸,腹中满,小便不利,舌苔薄白,脉弦细,弦数或沉紧。

治法:和解表里。

处方:柴胡9g*芩6g*参6g半夏9g炙甘草4.5g生姜9g大枣4枚

应用:本方对邪陷半表半里之证疗效颇佳。临床可治体虚劳热,热病后期,渗出性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传染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肠伤寒,急性肾盂肾炎,中耳炎,疟疾,急性附件炎,产后发热,睾丸附睾炎等。

46.汤证:大柴胡汤()

病机:少阳阳明并病,少阳失和,阳明热结,中气未虚。

脉症:往来寒热,呕不止,心下痞硬,郁郁微烦,腹中实痛,大便不通,舌苔*,脉弦数有力。

治法:和解少阳,缓下热结。

处方:柴胡9g*芩6g芍药9g半夏9g生姜12g枳实6g大枣4枚大*6g

应用:临床广泛用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及急慢性胰腺炎等。

47.汤证:柴胡加芒硝汤()

病机:少阳未解,兼阳明实热,但中气已虚,可由少阳证误下而致。

脉症:胸胁满而呕,潮热,微利热臭稀水,可见腹部痛,按之有硬块,舌干苔*,脉沉弦有力。

治法:和解少阳,兼轻下里实。

处方:柴胡4.5g*芩3g*参4.5g炙甘草3g生姜3g半夏4.5g大枣2枚元明粉6g(冲服)

应用:凡小柴胡汤证兼有大便燥结,腹中坚,潮热者即可选用此方。

48.汤证:柴胡桂枝汤()

病机:太阳未解,邪及少阳,太阳少阳合病。

脉症:往来寒热,或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口苦,苔薄,脉弦而浮数。

治法:和解少阳,发散太阳。

处方:桂枝4.5g芍药4.5g柴胡6g*芩4.5g*参4.5g炙甘草3g半夏6g大枣2枚生姜4.5g

应用:外感缠绵不愈,胃肠病,肝胆病,胰腺炎,神经官能症,见此方证者均可选用。

49.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

病机:少阳受邪,冲气上逆,水气不化,内停为饮。

脉症:胸胁满微结,往来寒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或间有咳嗽,咳时胁痛加剧,苔白滑,脉浮数,重按弦紧。

治法:和解散结,宣化停饮。

处方:柴胡9g桂枝4.5g干姜3g瓜蒌根9g*芩4.5g牡蛎9g炙甘草3g

应用:用于水热互结于胸胁(胸膜炎)的初期。

50.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病机:邪气散漫于表里上下,扰乱神明,可由误下而致。

脉症:胸满烦惊,狂躁谵语,二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或见脐腹动悸,往来寒热,舌苔*厚粘腻,脉弦细而数。

治法:和解少阳,化饮安神。

处方:柴胡6g*芩3g生姜3g*参3g桂枝3g茯苓9g半夏4.5g大*4.5g煅龙骨9g煅牡蛎9g铅丹4.5g(先煎)大枣2枚

应用:用治癫痫,亦治小儿内伤食滞,外感风寒,痰热搏结中脘以致发生惊痈,食厥,热厥。

51.汤证:四逆散()

病机:伤寒邪热内陷,阳气郁结,不能散发于四末。

脉症:手足不温,胸胁满闷疼痛,或腹中痛,下利后重,脉弦或沉滑而弦。

治法:解郁泄热,调和肝脾。

处方:柴胡9g芍药9g枳实9g炙甘草9g

应用:本方为调和肝脾之祖方,用治肝脾不调的腹胀腹痛及泄利下重,亦治月经不调,微有寒热。

52.汤证:半夏泻心汤()

病机:寒热互结,胃气不和,升降失职。

脉症:心下痞满,呕而腹中肠鸣或下利,苔白腻或*腻,脉濡滑带数。

治法:辛开苦降,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处方:半夏9g*芩6g*连3g干姜4.5g*参6g炙甘草4.5g大枣4枚

应用:临床广泛用于消化系疾病,如口腔溃疡,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急性食道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

53.汤证:生姜泻心汤()

病机:同半夏泻心汤,但胃有停饮。

脉症:心下痞硬,呕吐,干哕食臭,腹中雷鸣下利,脉弦细而软。

治法:和胃降逆,散水消痞。

处方:生姜9g半夏9g*参9g干姜3g*芩6g*连3g炙甘草4.5g大枣4枚

应用:本方证同半夏泻心汤但呕吐较为突出。

54.汤证:甘草泻心汤()

病机:同半夏泻心汤,但中焦虚弱更甚。

脉症:下利日数十次,完谷不化,心下痞硬满,干呕心烦不安,脉弦细无力。

治法:和胃降逆,缓中消痞。

处方:炙甘草9g*芩6g*连3g半夏9g*参9g干姜4.5g大枣4枚

应用:本方证同半夏泻心汤但有少气,多涎,恶闻食臭等症状。

55.汤证:旋覆代赭汤()

病机:胃气虚弱,痰浊内阻。

脉症:心下痞满硬、噫气不除,或见呕吐咽干、痰粘如胶,脉弦或滑。

治法:镇肝和胃,消痞涤饮。

处方:旋覆花9g(包煎)代赭石15g*参9g半夏9g生姜9g大枣4枚炙甘草6g

应用:本方用治慢性胃肠病,胃气上逆,呕吐食不下,痰多而粘及噎嗝反胃之初期。

56.汤证:干姜*芩*连人参汤()

病机:上热下寒,胃热肠寒,寒热格拒。

脉症:食入即吐,下利,脉虚数。

治法:清上温下,辛开苦降。

处方:干姜6g*芩6g*连3g*参9g

应用:本方用于寒热错杂的胃肠病。

57.汤证:*连汤()

病机:寒热相搏于胃肠,冲气上逆(旧说上热下寒)。

脉症:胸中烦热,时欲呕吐,腹痛,舌红,苔薄白或*白相兼,脉弦。

治法:寒热并用,调和胃肠,降逆止呕。

处方:*连4.5g炙甘草4.5g干姜4.5g人参9g半夏9g大枣4枚桂枝4.5g

应用:本方可用于急慢性胃炎,胃肠炎之见上热下寒、虚实错杂者。

注:本方为半夏泻心汤去*芩加桂枝而成。

58.汤证:小陷胸汤()

病机:痰热互结心下之小结胸证,可由伤寒误下而致。

脉症:心下痞硬,按之则痛,舌红苔*,脉浮滑。

治法: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处方:*连3g半夏6g瓜蒌15~30g

应用:本方治急慢性胃病有是方证者,又治痰热在膈上,痰涎多,咳嗽面赤,气喘而闷。

59.汤证:白虎汤(,,)

病机:伤寒,邪及阳明,从热而化;或温病邪在气分之证。

脉症:壮热,汗出,不恶寒,但发热,烦躁不安,渴欲饮冷或身热手足厥冷(热厥),脉洪大或滑数。

治法:清热,生津,除烦。

处方:石膏30g知母9g炙甘草6g粳米30g

应用:还可用于时气瘟疫杂病,中暑,或胃热发斑而见阳明经证者。

60.汤证:白虎加人参汤()

病机:阳明经热炽盛,气津两伤或中暑,伤气耗阴。

脉症:白虎汤证而又见口干舌燥,渴饮不止,倦怠,心烦,背微恶寒,脉洪大或大而无力。

治法:清热生津,益气养阴。

处方:石膏30g知母9g炙甘草6g粳米30g*参9g(或西洋参3~6g)

应用:用于白虎汤证见气津伤耗者。

61.汤证:竹叶石膏汤()

病机: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阴两伤。

脉症:汗多,心烦,气短,口干喜饮,气逆欲吐,呛咳,舌干少津,脉虚数,或脉大而数。

治法: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处方:竹叶9g石膏15g半夏9g麦门冬9g*参9g炙甘草6g粳米30g

应用:用于热病瘥后,余热未清,气阴未复之证。

62.汤证:栀子豉汤(76)

病机:病后余热未清,郁结胸膈。

脉症: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胸中窒闷,心中结痛,舌苔*,脉数。

治法:清热除烦,和胃。

处方:山栀子9g香豉9g

应用:本方治阳明经热之轻症,或在病之初期,或在病之后期。

63.汤证:栀子甘草豉汤(76)

病机:热邪郁结胸膈,热伤正气。

脉症:虚烦不眠,懊憹,气短,脉数。

治法:清热除烦,补益中气。

处方:山栀子9g香豉9g炙甘草6g

应用:用治栀子豉汤证而兼急迫少气者。

64.汤证:栀子生姜豉汤(76)

病机:邪热郁结胸膈,胃气逆上。

脉症: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侬,呕吐,舌苔*,脉数。

治法:清热除烦,散饮止呕。

处方:山栀子9g香豉9g生姜9g

应用:用治栀子豉汤证而兼呕吐者。

65.汤证:栀子厚朴汤(79)

病机:热扰胸膈,腑气不通。

脉症:心中烦热,卧起不安,腹满,脉数。

治法:清热除烦,宽中消满。

处方:山栀子9g炙厚朴6g炙枳实9g

应用:本方苦辛通降,用于腹满,消化不良,心烦,舌红苔腻。

66.汤证:栀子干姜汤(80)

病机:上热下寒,虚实错杂。

脉症:身热,微烦,腹痛,肠鸣下利,脉弦数。

治法:清上温中。

处方:山栀子9g干姜4.5g

应用:寒热错杂之胃病可以此方为基础加味。

67.汤证:枳实栀子豉汤()

病机:大病后劳复。

脉症:劳复发热,口渴,心烦懊侬,心下痞塞或胸脘胀满,或大便硬结,脉滑或数。

治法:调中,化滞,除烦。

处方:炙枳实9g山栀子9g香豉15g

应用:本方应用不拘于劳复,病前病后凡见此方证者均可选用,又可治湿热发*,有便秘宿食者加大*6g。

68.汤证:栀子柏皮汤()

病机:湿热郁滞三焦(热重湿轻)。

脉症:身热,面目发*,小便不利,脉弦数或弦大滑实。

治法:清泄湿热。

处方:山栀子9g*柏6g炙甘草3g

应用:本方用于阳*而无腑实便秘者,又可治身热心烦,目赤吐衄。

69.汤证:*芩汤()

病机:热迫阳明,自下利。

脉症:腹痛下利,身热口苦,舌红苔*,脉弦。

治法:清热止痢,和中缓痛。

处方:*芩9g芍药12g炙甘草6g大枣4枚

应用:后世治痢方多由本方衍化而来。

70.汤证:*芩加半夏生姜汤()

病机:热迫阳明,伴见呕吐。

脉症:下利腹痛,身热口苦,恶心呕吐,舌红,脉沉弦。

治法:和解表里,降逆止呕。

处方:*芩9g芍药12g炙甘草6g大枣4枚半夏9g生姜9g

应用:*芩汤证兼呕吐者。

71.汤证:甘草干姜汤(29)

病机:中焦阳虚,脾阳不运,脾弱肺寒。

脉症:恶寒无热,手足厥冷,烦躁,吐逆,涎沫多,咽干不欲饮,小便数,头眩,脉浮数或沉微。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化饮。

处方:炙甘草6~12g干姜3~6g

应用:本方能恢复脾胃之阳,对虚寒性腹痛,呕吐下利,涎唾多都有疗效。

72.汤证:理中丸(又名人参汤)()

病机:脾胃虚寒,中气失守。

脉症:腹胀满,食不下,时腹自痛,呕吐,下利清稀,舌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中祛寒,健脾益气。

处方:*参9g干姜4.5g白术9g炙甘草4.5g

应用:本方用于脾阳不运的吐利腹痛,若脉微肢厥加炮附子,为附子理中丸;有表证,加桂枝为桂枝人参汤。

73.汤证:桂枝人参汤()

病机:素体脾阳不足,复感外邪,表里同病,可由误下所致。

脉症:表证未解,利下不止,心下痞硬,或见手指不温,时时恶寒,脉沉微。

治法:温阳解表。

处方:桂枝9g炙甘草9g白术9g*参9g干姜9g

应用:本方为理中汤加入桂枝而成。

74.汤证:赤石脂禹余粮汤()

病机:下元不固,滑脱下利,可由误下所致。

脉症:下利不止,滑脱不禁(洞泻),脉沉细无力。

治法:涩肠止泻。

处方:赤石脂15~30g禹余粮15~30g

应用:用于病邪已解,气虚肠滑,可与其他补气固摄药同用。

75.汤证:桃花汤()

病机:脾肾阳虚,肠胃虚寒,滑脱不禁。

脉症:下利脓血,经久不愈,滑脱不禁,小便不利,腹痛,喜温喜按,舌质淡,苔白滑,脉迟或弱。

治法:温中固脱,涩肠止利。

处方:赤石脂15g干姜6g粳米30g

应用:阳虚甚而厥者加炮附子,为增强止血作用可加阿胶、甘草。

76.汤证:吴茱萸汤()

病机:胃肠虚寒,水饮潴留,肝邪挟胃浊上逆。

脉症:干呕,吐涎沫,头顶痛,手指不温,或见烦躁下利,醋心,脉沉弦。

治法:暖肝温胃,降逆止呕。

处方:吴茱萸6g*参9g生姜12g大枣4枚

应用:本方治虚寒性挟有水饮有胃脘疼痛,及寒性的吞酸。本方加炮附子治寒疝腰痛,牵引睾丸。

77.汤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66)

病机:脾虚不运之腹胀满。

脉症:腹胀满,可见消化不良,心下痞满,呕吐,苔滑腻,脉缓或濡软。

治法:温运健脾,宽中除满。

处方:厚朴6g生姜9g半夏9g炙甘草3g*参9g

应用:本方寓攻于补,用于慢性胃病,虚中挟实之证。

78.汤证:干姜附子汤(61)

病机:阳气大虚,阴寒内盛,可由误下,误汗而致。

脉症: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身无大热,无表证,不呕不渴,脉沉微。

治法:急救回阳。

处方:干姜4.5g生附子9g

应用:本方为四逆汤去甘草,以求药力峻猛,用治亡阳虚寒或中寒猝倒。

79.汤证:四逆汤(,)

病机:脾肾阳虚,阴寒内盛。可因阳虚之体,寒邪直中,或病势太重,正不胜邪,或误用汗吐、下法所致。

脉症:四肢厥逆,身体疼痛,恶寒汗出,下利清谷,呕吐,唇指发绀,口鼻气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舌苔白滑,脉沉微迟弱。

治法:温运脾肾,回阳救逆。

处方:生附子12g干姜6g炙甘草6g

应用:本方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肺源性心脏病,中*性休克,急性胃肠炎等属少阴虚寒证者。

80.汤证:四逆加人参汤()

病机:下利过度,亡阳脱液。呕吐,大汗,亡血,亡津亦可导致此证。

脉症:凡四逆汤证而见心下痞满,里外无热,脉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益气生津。

处方:生附子9g干姜6g炙甘草6g人参6~9g

应用:本方证与四逆汤证相似,但较四逆汤证更为重笃,不仅亡阳,而且气津亦脱。

81.汤证:茯苓四逆汤(69)

病机:阴阳两伤,邪独不解,或挟水饮,神志被扰。

脉症:恶寒自汗,烦躁不宁,或见厥逆,眩悸,筋惕肉闰,心下痞硬,小便不利,脉细微或沉微。

治法:回阳救逆,兼顾利水。

处方:茯苓12g人参6g生附子6g炙甘草6g干姜6g

应用:可治阳虚水肿。

82.汤证:通脉四逆汤()

病机:阴寒内盛,阳微欲脱,气血不通,脉不出(内真寒外假热)。

脉症: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厥逆不恶寒,面赤或千呕,咽痛,腹痛,脉微欲绝。

治法:温里通阳,回阳通脉。

处方:生附子12g干姜9g炙甘草4.5g葱白4茎(本方为四逆汤加葱白而成)

应用:用于证同四逆,而又出现面赤,不恶寒,颜面额间汗出等假热者。

83.汤证: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病机:吐泻太甚,阳亡阴竭。

脉症:吐已下断,吐无可吐,利无可利,汗出而厥,四肢拘挛,可见额间汗出如珠,四末逆冷如冰,气息微弱,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益阴和阳。

处方:干姜9g生附子12g炙甘草4.5g猪胆一个(取汁和入)

应用:此证较通脉四逆汤证为重。

84.汤证:白通汤()

病机:少阴下利,阴绝于下,阳越于上。

脉症:但欲寐,手足厥冷,下利腹痛,可见面赤,气逆烦躁,头项痛,脉微细或脉微欲绝。

治法:温中止利,通阳降逆。

处方:生附子9g干姜6g葱白4茎童便ml(药煎成后加入)

应用:用于少阴证既厥且逆之重证。

85.汤证:白通加猪胆汁汤()

病机:阴寒太甚,内为格拒,使阳气上浮。

脉症:下利不止,厥逆,烦躁,可见胸中痞塞,干呕,面赤汗出,脉微或无脉。

治法:温中止利,通阳降逆,兼苦寒反佐。

处方:生附子9g干姜6g葱白4茎童便ml(药煎成后加入)猪胆一个(取汁和入)

应用:该方证略同白通汤证,但阴阳格拒之象更为严重。

86.汤证:真武汤(82,)

病机:肾阳衰微,水气内停。

脉症:身热,自汗,心下悸,头晕,身困动,四肢沉重,摇摇欲倒,小便不利或清长自利,浮肿下利,脉沉细或弦细。

治法:温阳利水。

处方:炮附子6g茯苓9g芍药9g白术9g生姜9g

应用:本方广泛用于阳虚水泛之证,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心衰,慢性胃肠炎,耳源性眩晕,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87.汤证:附子汤()

病机:阳虚阴盛,水寒浸渍筋脉骨节之间。

脉症:身体骨节疼痛,无热恶寒,手足逆冷,口中和,可见心下痞,动悸浮肿,小便不利,脉沉。

治法:扶正达邪,温阳散寒,逐湿宣痹止痛。

处方:炮附子9g茯苓9g*参6g白术12g芍药6g

应用:本方证为真武汤倍术、附,加人参去生姜而成,两方均能治阳虚水肿和风湿疼痛,但本方力宏于真武汤,扶正达邪,长于治风寒湿痹,骨节身体疼痛。

88.汤证:甘草附子汤()

病机:风寒湿留着关节,凝滞不解,表里阳气皆虚。

脉症:骨节烦痛,掣痛不能屈伸,痛处拒按,汗出恶风,短气,小便不利,或身微肿,苔白,脉沉细或弦细无力。

治法:疏风,祛湿,止痛。

处方:炙甘草9g炮附子9g白术6g桂枝9g

应用:本方治痛风,风湿疼痛,及寒湿脚气有效。

89.汤证:桂枝甘草汤(64)

病机:心阳虚损之轻证,可由太阳病发汗太过而致。

脉症:心下悸,欲得按,脉微缓,或沉细,或结代。

治法:温补心阳。

处方:桂枝9g炙甘草9g

应用: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心动悸之症。

90.汤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病机:火气内迫,表里阴阳之气乖逆,可由误用温灸发汗而致。

脉症:心悸,烦躁,可见怵惕不宁,失眠多汗,脉浮而虚。

治法:扶阳安神。

处方:桂枝3g炙甘草3g煅牡蛎9g煅龙骨9g

应用:精神刺激,心悸亢进可用此方。

91.汤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67)

病机:中焦阳虚,脾失健运,气不化水,聚湿成饮。

脉症:心下逆满或胸胁支满,气上冲胸,头目眩晕,短气,心悸,咳喘,呕吐清水痰涎,脉沉紧或沉滑。

治法:温中降逆,化饮利水,平冲定悸。

处方:茯苓12g桂枝6g白术9g炙甘草3g

应用:本方擅治脾胃虚弱,饮停中焦,呕吐涎沫,以及眼科诸疾。

92.汤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65)

病机:心阳不足,镇摄无权,欲作奔豚。

脉症:脐下悸动,欲作奔豚,小便不利,或见心悸、短气,筋惕肉闰,口干不欲多饮水,脉弦或弦滑。

治法:平冲降逆,通阳制水。

处方:茯苓12g桂枝9g炙甘草4.5g大枣6枚

应用:临床常用于神经衰弱、心悸、慢性胃炎等。

93.汤证:茯苓甘草汤(73,)

病机:水停心下(胃肠),气血内厥,厥而心下悸。

脉症:心下悸,不渴,四肢冷,小便不利,苔白滑,或微有寒热,脉弦。

治法:通阳散水。

处方:茯苓9g桂枝6g炙甘草3g生姜6g

应用:可用于冠心病,胸闷、心痛,属于心阳不足者。

94.汤证:五苓散(71)

病机:水饮停蓄,膀胱气化不行,水湿不能下输,津液不能上布。

脉症:发热头痛,烦渴或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小便不利,脉浮或浮数。

治法:健脾渗湿,化气利水。

处方: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

应用:可用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潴留,泌尿系感染,脑积水,湿疹,头痛,眩晕等。

95.汤证:猪苓汤()

病机:热盛伤阴,水热互结于下焦。

脉症:心烦不得眠,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发热,舌红苔滑,脉浮或浮数。

治法:清热利水,育阴止血。

处方:猪苓9g茯苓9g泽泻9g阿胶9g(烊化)滑石15g

应用:本方用于小便不利,尿道涩痛,口渴心烦,发热脉浮者,又治淋证,尿血,水肿等。

96.汤证:牡蛎泽泻散()

病机:病后余邪在下焦,膀胱气化失常,湿热下注。

脉症:腰以下有水气,下肢浮肿,腹胀,胁下痞满,二便不利,脉沉数而有力。

治法:利水,消肿,祛满。

处方:牡蛎泽泻蜀漆葶苈子商陆根海藻瓜蒌根各等分,为极细末,每次3~6g,每日2~3次。

应用:用于水肿之实证,不仅用于下半身浮肿,亦可用于面目浮肿,胸腹有积水,二便不利,脉实之证。

97.汤证:芍药甘草汤(29)

病机:阴血不足,筋脉失于濡养,可由误汗而致。

治法:益阴荣筋,缓急止痛。

处方:芍药15g炙甘草9g

应用:腹痛和脚腿疼痛都可以此方为基础加味应用(属实者用赤芍,属虚者用白芍)。

98.汤证:芍药甘草附子汤(68)

病机:阴阳两虚。

脉症:汗多,反恶寒,肢挛急,脉沉细或微。

治法:扶阳,益阴,止痛。

处方:芍药15g炙甘草6g炮附子4.5g

应用:腿脚拘挛疼痛,骨节疼痛,恶寒,足冷或腹痛,脉沉微可以此方为基础治疗。

99.汤证:*连阿胶汤()

病机:少阴阴虚火旺。

脉症:心中烦,不得眠,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育阴清热,滋阴降火。

处方:*连4.5g*芩4.5g芍药9g鸡子*2枚阿胶12g(烊化)

应用:用于阴虚火旺之神经官能症、失眠。又用于邪热未净而阴虚液少之久痢,腹痛下脓血,心中烦,舌红,脉弦细而数,见阴虚内热证者。

.汤证:炙甘草汤()

病机:太阳之邪传入少阴而为阴阳两虚。

脉症:心动悸,脉结代。

治法:滋阴养血,通阳复脉,宁心益神。

处方:炙甘草9g生姜6g*参9g生地*12g桂枝6g阿胶9g(烊化)麦门冬15g麻仁9g大枣10枚

应用:本方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心悸、结代脉(心律不齐),证属阴阳两虚者。

.汤证:桔梗汤()

病机:少阴经客热郁于咽喉或见热壅于肺而成肺痈之证。

脉症:咽干,肺痈吐脓血,舌质红苔*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咽,祛痰排脓。

处方:桔梗9g生甘草9g

应用:用治喉痹及肺痈,咳唾腥臭脓痰。

.汤证:苦酒汤()

病机:邪客少阴,虚火上郁,咽喉生疮。

脉症:咽喉伤,局部溃烂,声音嘶哑不能出,舌红,脉细数。

治法:消肿,敛疮,清音。

处方:半夏鸡蛋清苦酒(米醋)

应用:用生半夏3、4枚,洗去粘滑液,破如枣核大10余粒,加米醋1~2两,微煎,去半夏,留醋,趁热冲下鸡蛋清一枚,和匀,少少含咽之,可连作数剂服用。

.汤证:半夏散(汤)()

病机:寒邪客于少阴经,寒遏于外,热邪怫郁于咽喉。

脉症:咽痛,恶寒微热,咽间有痰涎,脉浮紧或浮弦。

治法:温散寒邪,利咽止痛。

处方:半夏桂枝炙甘草各等分

应用:捣筛为散,每次服一钱半,温开水送下,或倍其量煎汤,徐徐咽之亦可。

.汤证:乌梅丸()

病机:胃热肠寒,寒热错杂,蛔上入膈,气机逆乱。

脉症:腹痛时作,痛极而厥,烦闷呕吐,有时吐蛔,脉微或沉浮。

治法:温阳通降,安蛔止痛,寒热并施。

处方:乌梅15g细辛3g干姜6g附子6g当归9g蜀椒6g桂枝6g*参6g*柏9g*连9g

应用:本方治蛔厥,冷痢久泻,反胃等证。

.汤证:白头翁汤()

病机:湿热郁蒸,奔逼大肠,热陷血分。

脉症:下利脓血,里急后重,腹痛,身热口渴,肛门灼热,脉滑数。

治法:清热燥湿,凉肝解*。

处方:白头翁9g*柏6g*连6g秦皮9g

应用:本方用治原虫性痢疾和各种痢疾,又治眼目赤肿。

.汤证:甘草汤()

病机:少阴客热咽痛。

脉症:咽痛,脉细。

治法:清热泻火,解*缓痛。

处方:生甘草9g

应用:生甘草对缓解咽喉肿痛有效。

.汤证:瓜蒂散()

病机:痰涎阻塞胸中,或宿食停于上脘,壅阻气机。

脉症:心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寸脉微浮,关尺脉沉。

治法:涌吐食痰。

处方:瓜蒂、赤小豆等分,捣筛和匀,每次3~6g煎服,可与豆豉同煎。

应用:本方又可疗*疸。

.汤证:文蛤散()

病机:水热之邪闭郁体表。

脉症:口干,渴欲饮水不止,脉弦细。

治法:止消渴,润五脏。

处方:文蛤30g

应用:一说文蛤即海蛤壳,用于痰热、消渴。

.汤证:猪肤汤()

病机:阴虚内热,虚火上炎,可由下利而致。

脉症:咽干而不痛(不红不肿),胸满,心烦,脉细数。

治法:清热润燥,滋养肺肾。

处方:猪皮适量。

应用:可用养阴清肺汤,麦门冬汤等加减代之。

.汤证:蜜煎导方()

病机:津亏肠燥,屎结直肠,有便意而难出肛门。

脉症:大便难,小便自利,脉沉细或正常。

治法:润而导之。

处方:食蜜

应用:此法相当于现代所用甘油锭(栓)、开塞露之类。

.汤证:猪胆汁方()

病机:热结于下,肠满胃虚。

脉症:大便出宿食恶物,脉沉实或滑数。

治法:清热润下。

处方:大猪胆一个,醋适量。

应用:本法已被甘油栓等所代替。

.汤证:烧禅散()

病机:大病将愈或初愈,余热未尽时交媾,致使阴阳失衡。

脉症:身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脉细弱。

治法:调整阴阳。

处方:禅灰(妇人内裤近前阴处,取烧作灰)

应用:此方历代均少应用,裤裆入药是否合理,暂且存疑。

本文来源于临床整理

免责.声明

大众医学助手除原创文章外,内容皆来自网络优质精选文章,未给每一位医学爱好者创造优质的阅读环境,本站采用简约、清新的阅读界面给每一位爱好者最优质的阅读体验,若喜欢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伤寒论方证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