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饮食文化与烹调技艺也是文明史的一部分,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结晶。饮食不仅是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而食物与药物一样,具有寒、热、温、凉之四性,辛、苦、酸、甘、咸之五味以及升降浮沉等作用。根据四时季节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因时配膳,可起到协调阴阳、调理脾胃、防病治病的效果。
秋季是热与凉交替的季节,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燥为秋令主气,其气清肃,其性干燥;燥又是治病因子,秋燥时空气中的湿度降低,最易伤人津液,即所谓“燥胜则干”。出现“燥像”:皮肤干涩、鼻燥口干、咽痒干咳、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红少津等。燥邪伤肺,肺为娇脏,其气道直接与外界相通,最易引起呼吸道疾患。此时应注意保养内守人体之阴气,皆以“养收”为调摄原则,饮食以滋阴润肺为主,如芝麻、蜂蜜、鸭梨、豆浆、乳品、甘蔗、糯米、莲藕、银耳羹等柔润食物,尽量少食辛热香燥、烟酒之品以免化燥伤阴。以下介绍三款方便茶、汁饮适宜秋季服用。
1.麦冬石斛茶
做法:取麦冬10g、石斛6g共研成粗末,与绿茶3g一同放入大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即成。
服法:当茶频饮,一般可冲泡3-5次。
食谱解析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
石斛:味甘,性微寒,归胃、肾经。
功效: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2.参苓茶
做法:将茯苓10g、南沙参10g去杂质,切成薄片,放入大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5分钟即成。
服法:当茶频频饮服。
食谱解析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
南沙参: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益气健脾和胃,养阴清胃。
3.秋梨白藕汁饮
做法:取鲜藕g、梨1只洗净,压榨取汁,加白砂糖少许即可。
服法:经常饮服。
食谱解析
莲藕:味甘,性凉,归心、肝、脾、胃经。水生类蔬菜,形状肥大有节,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洞,形似肺。
梨:味甘微酸,性凉,归肺、胃经。
功效:生津润燥、清热止渴化痰、凉血止血。
此外,大家日常一定要注意饮食适量,勿过食荤腥,食品宜新鲜、忌变质,宜温软、慎冷硬,特别是老年人和有慢性病的患者。
脾胃病科简介
脾胃病科以全国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龙祖宏教授、省级名中医余泽云教授为学术指导,王华宁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现拥有专业人员26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4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2人,护士12人,在诊治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方面疗效显著,受到同行的认可和患者的好评,尤其是以胃脘痛(慢性胃炎)、泄泻(非感染性腹泻)、胆胀(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肝著(慢性乙型肝炎)、肝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积聚(慢乙肝肝硬化)作为特色优势病种,不断总结优化诊疗方案,医、教、研各方面处于省内领先水平。现脾胃病科门诊开展多项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如温灸刮、耳部刮痧、平衡火罐、火龙灸等,多项专科检查:如胃肠电图、肛门直肠测压、食管测压、24h动态胃酸监测等,欢迎广大患者朋友到光华院区脾胃病科门诊室咨询了解。
文|脾胃病科潘松梅、焦芹顺
图|来源于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