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者,心之苗也。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窍开于此者也。查诸脏腑图,脾、肺、肝、肾,无不系根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脏腑之病,不独伤寒发热,有苔可验,即凡内外杂症,亦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是以验舌一法,临症者不可不讲也。何从前以医名家者俱略焉,而仅于伤寒见诸金镜耶?
余自弱冠,敬承家学,殚心医理,间尝从金镜三十六舌,逐一体验,其法殊多未合,疑而质诸先君子。先君子曰∶东庄不有云乎,金镜三十六舌,当参其意而勿泥其法,更有三十六舌之所未及者,须以意通之。予领先君子训,退而绎其所以其意当参,其法勿泥者,乃见东庄所云,真实获我心也。于是临症之下,于舌必看其形、审其色、合诸脉症,而有心得其秘焉。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
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瘥、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顷,往往症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是以阴阳虚实,见之悉得其真;补泻寒暄,投之辄神其应。人以见之无不真、投之无不应也,未有不称以为奇者。不知余于四诊之中,于舌更有独得之秘也。然独得之秘,究何秘哉,不过同得之理耳。临症者诚潜心而有会焉,则分之而脏腑各一阴阳也,阴阳各一虚实也,理周而法到,可以补金镜之所未及,而正不止三十六舌也;
合之而脏腑同此阴阳也,阴阳同此虚实也,理圆而法活,可以裁金镜之所未合,而并不必三十六舌也。分而分之,其法不出乎五行;合而合之,其理总原于太极。准此以临症,则诸病之变现,纵使万叶千枝,而一望之神明,自可搜根拔本,尚何无者生之、有者甚之,以干致邪失正,绝人长命之咎哉?兹将验舌诸法,备述之下,惟识者参之。
经云∶“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又云∶“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窃谓虚实两字,是搅病机之领;补泻两字,是提治法之纲。盖以人之有病,不出一虚一实,医之治病;不过一补一泻。如虚实稍有疑心,则补泻无从下手。其参症切脉以审虚实,固临症第一要着也,乃有症似实而脉则虚,脉似实而症则虚者。如舍脉从症,既难信以为真,而舍从脉,又惟恐其是假,则且奈之何哉。不知凡物之理,实则其形坚敛、其色苍老;虚则其体浮胖、其色娇嫩。而病之现于舌也,其形与色亦然。(故凡病属实者,其舌必坚敛而兼苍老;病属虚者,其舌必浮胖而兼娇嫩。如此分别,则为虚为实、是假是真,虽未参症切脉,而一目先了然矣。)
虚实既分,补泻固有定见。然虚实各有阴阳,而阴阳迭为虚实,则于虚实分阴阳,临症者又不可混也。
而分之不得其法,则有以阴盛为阳盛、阳虚为阴虚,而不能无误者。且有症本阳虚,而经训曰阴虚,令人错解,贻害不浅者。如云∶“阴虚出盗汗”。阴言手太阴也,虚言肺气虚也。又云∶“阴虚发夜热”。阴言足太阴也,虚言脾气虚也。同曰阴虚,而其中有手足太阴之分。名曰阴虚,而其实是脾肺气虚之症。无如历代医师,从未注明其义,误以脾肺气虚认为肾水不足,而用滋阴降火之剂,朝夕重阴下逼,逼至土困金败,便溏声嘶,置之死地而不悟者,只此两个阴字,拘义牵文,以讹传讹。自古迄今,普天之大,不知日杀凡几,良可痛也。况如此类者,经中未易枚举,总缘阴阳混杂,虚实模糊,但凭脉症,分晰难清耳。(讵知阴虚阳盛者,其舌必干;阳虚阴盛者,其舌必滑;阴虚阳盛而火旺者,其舌必干而燥;阳虚阴盛而火衰者,其舌必滑而湿。)如此分别,则为阴为阳,谁实谁虚,显然可见,更何似阴似阳之疑,以致重阴重阳之误,贻人夭殃耶?
虚实不爽,而后补泻无不应;阴阳不谬,而后寒暄无不投。然必脏腑不瘥,而后补泻寒喧悉对其病,以拔其根而主方无不谛,则就虚实阴阳,以分夫脏腑而定以主方,临症者尤不可混也。而脏腑之分,不越青*黑白,主方之配,须合酸苦辛甘。爰按内经分脏别腑,并检成方,酌定主治,条例如下。
●、舌见青色,肝胆病也。(紫色同)不拘所见何症,但看青而舌坚敛苍老,肝胆两经邪气盛也,泻火清肝饮;青而浮胖娇嫩者,肝胆两经精气虚也,滋水生肝饮;青而干燥者,非胆腑阴虚火郁,即肝脏血虚火旺也,(但干而不燥者,专责阴虚,如干而且燥,则阴虚而火旺矣。各脏腑仿此)胆腑阴虚者逍遥散,火郁加生地、薄荷;肝脏血虚者逍遥散,火旺,加丹皮、山栀。
郁是气抑,抑则气不透,不透则热而为火也。第从来俱以郁火属之肝,而余独责之胆者,盖胆属少阳,其气尚稚,胆为甲木,其质尚嫩,所以最易被抑,一抑则其气闷而不舒矣。若肝则为厥阴,于木属乙,其气已盛,其质已坚,而其火易动而易旺,一有所触,则即发而不可遏,其发而不可遏者,怒也非郁也。
郁主凝滞于中,而怒则发扬于外者也。本方统治肝胆阴虚,而于胆腑火郁,则加薄荷、生地者,以木喜风摇,而郁火非生地不能凉也。于肝脏火旺,则加丹皮、山栀者,盖肝血既虚,则肝火易旺,则肝血益虚,自非泻其火,难以滋其阴,非借屈曲下行以通之,无以泻其火也。惟是血为火迫,变成燥症,则当重加熟地,以润其燥,丹山两味,固可不必,而亦非宜矣。
青而滑润者,非胆腑气怯,即肝脏气虚也。胆腑气怯者,十味温胆汤,去枳实,加酒煎服,其应更捷。盖以酒入胆经,而最壮胆气也。
肝脏气弱者,当归建中汤去胶饴。
建中之所以异于桂枝者,在加胶饴一味耳。今恐甘先入脾,而去胶饴,则仍与桂枝无别。故用当归建中,则与肝脏气虚乃合。
如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肝胆阴阳两虚也。七味饮倍肉桂,滑润而形色不兼胖嫩者,肝胆木气虚寒也,养荣汤加枸杞。
凡左关脉细紧如刀口者,其舌不拘何色,必胖而滑;其病不拘何症,心虚而寒。予每投以养荣,无不立应。
临症者切勿畏之,重生者切勿疑之。
●、舌见*色,脾胃病也。不拘所见何症,但看*而坚敛苍老者,脾胃两经邪气盛也,泻*散。
如有浓苔,或焦*、或焦黑,而糙刺燥裂,其症痞满燥实坚敛悉具者,实症也。须急下之,以存津液,大承气汤主之。但此是真正阳明里症,北方伤寒,间或有此。然舌若胖大,即在北方,亦非承气的症,切不可妄用硝*,杀人于顷刻也。
*而浮胖娇嫩者,脾胃两经精气虚也,益*散。*而干燥者,非胃腑阴亏火旺,即脾脏血虚火盛也。胃腑阴亏者,左归饮去茯苓;火旺加花粉、归、地;脾脏血虚者,归脾汤去木香;火盛加白芍、丹、山。
如干燥而有浓苔者,宿食滞于肠胃,而燥结不出也。其脉必牢实,神思必昏沉,面必拥热通红,鼻必气粗,胸前按之必微痛,须逍遥散倍加熟地,润而下之。
*而滑润者,非胃气虚弱,即脾气亏损也。胃气虚弱者,七味白术散加半夏,脾气亏损者,五味异功散加白芍。
如其舌后半截滑腻而有微苔者,乃脾胃虚气下陷也,须补中益气汤。
如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脾胃气血两虚也,参八珍汤。滑润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脾胃中气虚寒也,姜桂养荣汤。
●、舌见赤色,心与小肠病也。不拘所见何症,但看赤而坚敛苍老者,心与小肠邪气盛也,泻心汤。
按四明心法∶凡舌见灰色,指甲刮下无渣汁者,方是火症,乃芩连之对症也。味其语意,可见阳邪燔灼,则其阴液未有不干枯者。然以予验之,又必其形坚敛、其色苍老,方是真正芩连对症。若一见胖嫩,即使苔浓而焦干燥裂,非寒水侮土,即肾气凌心。寒水凌土,当用附子理中;肾气凌心,当用人参八味。倘误用芩连,则舌上现出人字纹必死。予诊莘墅沈彝仲症,辞以不治者,因其得此舌也,有论验在医案中可参。又按火色本红,火症而舌见灰色者,如炭火通红于内,而浮灰翳蔽于外也。顾据理论之,则舌见灰色,其症当更甚于舌黑如炭何也,盖火燃薪尽,则是木成炭,是草成灰,故曰炭曰灰,皆火极之变象也。而木本质坚,甫着火燃,未成炭也。必火极似水,乃变黑而为炭,然其性犹甚烈也。至于久经火,则热极必寒,乃返白而成灰,然其心犹未灰也。若草本则其体弱,着火一过,即灰矣。一灰即不可复燃矣。然则就物理以察病机,彼见舌灰色者,无论一火即灰,与由炭而灰,不皆更甚于舌黑如炭者乎?
赤而浮胖矫嫩者,心与小肠精气虚也,养心汤。赤而干燥者,非小肠阴亏火旺,即心脏血虚火盛也。小肠阴亏者,滋水清肝饮去柴胡。
欲润其下,不欲其就燥也。
火旺加生地、木通。
合导赤散以泻其火气。
心脏血虚者,济生归脾汤去木香。
恐其血燥,反动肝火而燥血液。火盛加丹皮、山栀。
凡本经之阴血既亏,则本经之阳火必旺,一负则一胜也。加丹皮、山栀者,欲其引心火下行,以直达于膀胱耳。
赤而滑润者,非小肠阳虚气坠,即心脏阳虚气弱也。小肠阳虚气坠者,补中益气汤加山栀、川乌。
气虚则滞,气滞则坠,方中参、、术、草,补其虚也;川乌、陈皮,破其滞也;升麻、柴胡,举其坠也。
加山栀,借其屈曲下行,以引至小肠耳。
心脏阳虚气弱者,嘘血归脾汤加丹皮、肉桂。
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本方加肉桂复加丹皮,欲其引入心经以补心气也。
如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心与小肠气血两虚也,枣仁养营汤。滑润而形色又见胖嫩者,心与小肠火气大亏也,附子养营汤。
●、舌见白色,肺与大肠病也。不拘所见何症,但看白而坚敛苍老者,肺与大肠邪气盛也,泻白散。白而浮胖娇嫩者,肺与大肠精气虚也,补肺汤。白而干燥者,非大肠血虚火盛,即肺脏阴虚火盛也。大肠血虚者,润肠滋水饮,火盛加生地、当归。
凡大便燥结,努力责不出者,本方神应。
如兼气虚而推送无力者,间以补中,或竟用八珍汤加桃仁、杏仁,养气补阴,亦无不应。
肺脏阴虚者,生金滋水饮,火燥加百合、沙参。白而滑润者,非大肠阳虚气陷,即肺脏阳虚气弱也。大肠阳虚气陷者,补中益气汤送固肠散。
大肠小肠俱属下焦之腑,何以亦配中脏之方?则以肠胃相连,其气本一贯也。
肺脏阳虚气弱者,补中益气汤合参附汤。如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肺与大肠气血两虚也,十全大补汤去肉桂,加炮姜。滑润而形色又见兼胖嫩者,肺与大肠金气虚寒也,参附养荣汤去茯苓,加炮姜。
●、舌见黑色,肾与膀胱病也。(命门水火附,左右两肾同治)不拘所见何症,但看黑而坚敛苍老者,肾与膀胱邪气盛也,清肝饮。黑而浮胖娇嫩者,肾与膀胱精神虚也,补元煎。黑而干燥者,非膀胱阴虚火盛,即左肾阴虚火旺也。膀胱阴虚者,六味饮,火盛合滋肾丸。左肾阴虚者,六味饮,火旺合生脉散。黑而滑润者,非膀胱阴盛火衰,即右肾阳虚火亏也,膀胱阴盛火衰者,金匮肾气丸。
膀胱为州都之官,主藏津液,而其所以能出者,由气化也。阴虚火旺,则热逼膀胱,而气不能化矣;阴盛火衰,则寒逼膀胱,而气不能化矣。膀胱不利为癃,除脾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外,大率不出此两者也。然同
●三阳癃闭,而一由火旺,一系火亏。病判天渊,治分冰炭。相反若此,可类推之。
右肾阳虚火亏者,八味地*丸。如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肾与膀胱阴阳俱虚也。枸杞养荣汤主之,继用十全大补汤作丸。
更有由白而*,由*而焦,而枯黑燥裂,其舌边胖大,舌底滑润者,甚有舌底亦燥而绝无津液,其糙刺如沙皮,敛束如荔子者。皆因劳伤脾肺,气虚发热,误用发散,益虚益热,复用寒凉,重阴内逼,以致虚火上炎。所以白上加*,*上加焦,而枯黑燥裂也。不论其脉,不论其症,大剂参附养荣汤,不时灌服,多有得生者。余救乌程潘中建之弟、归安张学海、桐乡诸圣济等症,皆此舌也,有治验在医案可参。
滑润而形色又兼气嫩者,肾与膀胱元气大惫也,附子养荣汤主之,继用右归丸。
更有其舌同一黑色,而一属寒水侮土者,宜用附子理中汤;一系肾气凌心者,宜用人参八味。其治有不相同何也?盖寒水侮土者,系阴盛于内,逼阳于外,外假热而内真寒,格阳症也,其黑色止聚于舌中。肾气凌心者,系阴盛于下,逼阳于上,上假热而下真寒,戴阳症也,其黑色直底于舌尖。然未有不胖且嫩者,干燥滑润,又在所不拘也。惟是实火两症,则其形必坚敛、色必苍老,而万无胖嫩者耳。
生死之决于脉症者,内经垂训,甚明备矣。而佐以验舌,则尤显而易见也。故并撮素所经验者,附载于此,以为临症一助。
●、舌如去膜猪腰子者,危。
●、舌如镜面者,危。
●、舌糙刺如沙皮,而干枯燥裂者,危。
●、舌敛束如荔子肉,而绝无津液者,危。
●、舌如火柿者,危。
●、舌如烘糕者,危。
●、舌光无苔,胃气绝也,不治。
●、舌卷而囊缩者,不治。
●、舌本强直,转动不活,而语言蹇涩者,危。
●、舌起白苔如雪花片者,脾冷而闭也,不治。
●、舌因误服芩连,而现出人字纹者,不治。
以上所列,皆垂死危候也。然有不必如此而死者;有即至如此而灼见脏腑阴阳虚实,竭力挽回,则亦得生者。吾辈果操活人神技,须存寿世婆心,即有百不一活之症,当作万有一生之想。纵使修短有数,彭殇难齐,破格出奇,终于莫救,致招从旁浮议,同道中伤,病家归咎,然而反之吾心,固无愧也。倘畏避嫌疑,而于此种危症,再付之庸劣之手,则必无生理矣,讵不痛哉。
上论临症以验舌为准。而验舌以浮胖坚敛分虚实,干燥滑润分阴阳,黑白青*分脏腑。盖本至中至正之理,以立至简至易之法。轩岐复起,当不易吾言也。至于阴阳虚实四柱,所配补泻寒热诸方,虽是为临症者举其大略,然而无一症不从亲身经历;无一方不从亲手试验者。诚以医寄死生,只字不容率笔;理原性命,短语无可粗心也。惟是加减出入,因病制宜,神明于规矩绳墨之中;得心应手,变化于规矩绳墨之外。运斤成风,则存乎其人耳。而究之神明变化,仍不离夫规矩绳墨也。临症者,若知赤子元无罪,合有人间父母心。则余此一编也,虽只望诊中之一节乎,亦未始非切脉审症之证据,回生起死之范围也。倘出厥范围,而不凭此为证据,则恐其所操以活人者,反以杀人也已。
凡病皆标也,而必有其本,本者所以致病之根源也。盖惟人之病也,有一标必有一致标之本。是以医之治也,有一本必有一拔本之方。不获乎致标之本,处方必不能对其症也。不投以对症之方,治病必不能拔其本也。
临症者,欲决群医莫决之疑,则内因外因,致病须审其原;欲中各症必中之的,则正治从治,验方务求其谛。
用辑主症诸方,以列验舌之次。
凡舌见青色而坚敛苍老者,肝胆两经邪气盛也,泻火清肝饮主之。
泻火清肝饮方
柴胡(酒炒)*芩(酒炒)山栀(酒炒各一钱)生地(酒浸三钱)当归(酒洗二钱)生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肝胆两经实邪,以致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等症。
凡舌见青色而浮胖娇嫩者,肝胆两经精气虚也,滋水生肝饮主之。
滋水生肝饮方
熟地(四钱)山药(二钱)萸肉(二钱)丹皮(钱半)茯苓(钱半)泽泻(钱半)五味(一钱)归身(钱半)柴胡(一钱)甘草(一钱)白术(二钱半)
上方主治小便淋漓不利,妇女月经不调,两胁胀闷,少腹作痛,寒热往来,胸乳作痛,左关弦洪,右关弦数,此郁怒伤肝,脾血虚气滞为患也。用六味双对减半分两,加柴胡、白术、甘草、当归、五味,合逍遥而去白芍、加五味者,合都气意也,以生肝。故去白芍而留白术、甘草,以补脾。补脾者,生金以制木也。
以制为生,天地自然之理也。
凡舌见青色而干燥,属胆腑阴虚火郁者,用逍遥散加生地、薄荷主之。
逍遥散加生地薄荷方
柴胡(酒炒五分)白芍(酒炒一钱)归身(酒洗一钱半)白术(一钱半)茯苓(一钱)甘草(五分)生地(二钱)薄荷(五分)
凡舌见青色而干燥,属肝脏血虚火旺者,逍遥散加丹皮、山栀主之。
逍遥散加丹皮山栀方
柴胡(一钱)白芍(二钱)当归(三钱)白术(二钱半)茯苓(一钱半)甘草(一钱)丹皮(一钱半)山栀(一钱半)
按∶上原方主治肝胆两经郁火,以致胁痛头眩,或胃脘当心而痛,或肩胛绊痛,或两目赤痛,连及太阳。(以上各症,皆肝火上冲也)及六经感症,凡见阳脉者,悉宜此方治之。妇女郁怒伤肝,致血妄行,赤白淫闭,沙淋崩浊等症。(以上各症,皆肝火下流也)俱宜此方加减。易曰∶“风以散之。”此方是也。
凡舌见青色而润滑,属胆腑气怯,十味温胆汤去枳实主之。
十味温胆汤去枳实方
陈皮(二钱去白)半夏(二钱姜制)茯苓(一钱半)枣仁(钱半炒研)远志(五分去心)人参(五分)熟地(二钱)竹茹(一钱)甘草(五分)生姜(一钱)大枣(三枚)酒煎
按∶上方主治心虚胆怯,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症。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短气悸怖,或自汗虚烦,口苦呕涎,痰盛不眠,及梦遗惊惕等症。
凡舌见青色而滑润,属肝脏气虚者,当归建中汤去胶饴主之。
当归建中汤去胶饴方
白芍(三钱)当归(二钱)肉桂(一钱)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肝脏气虚,不能生火,以致火不生土。白芍之酸、甘草之甘、此系甲己化土也。肉桂补肝之子、益土之母,所以培生化之原也。凡脾味不和,饮食不进,其外见症,两胁寒痛,大便泄利,少腹坠痛,并宜此方治之。再按,此小建中汤原方主治也。千金方加当归,名当归建中。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痛引腰背。小腹拘急,今恐甜多入脾,而去胶饴。则当归建中,尤与肝脏气虚切合矣。
凡舌见青色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肝胆气血两虚也,七味饮倍肉桂主之。
七味饮倍肉桂方
熟地(八钱)山药(四钱)净萸肉(四钱)丹皮(三钱)茯苓(三钱)泽泻(二钱)肉桂(二钱)
按∶上方主治肝胆气虚,筋无所养,变为寒症。以致筋骨疼痛,脚软懒行,及伤寒服凉药过多,木中无火,手足牵引,肝经血虚,以致火燥筋挛,变为结核瘰等症。经曰∶“辛以润之。”此方是也。
凡舌见青色滑润,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肝胆木气虚寒也,养荣汤倍肉桂主之。
养荣汤倍肉桂方
白芍(三钱)当归(二钱)远志(一钱)五味(钱半)肉桂(一钱)熟地(四钱)陈皮(一钱半)白术(三钱米泔水浸蒸)*(三钱蜜炙无参倍用)人参(多少随宜)茯苓(一钱半)炙草(一钱半)煨姜(一钱半)大枣(五枚)
按∶上方主治,凡属大虚症,勿论其脉与症,但服此方,诸症悉退,此十全大补汤对子也。但十全大补只分气血,此则五脏皆补,无虚不到,虚而寒甚者,当加附子以治之;三阴虚更妙。后凡用本方加减者,主治并同。
凡舌见*色而坚敛苍老者,脾胃两经邪气盛也,泻*散主之。
泻*散方
防风(四两)藿香(七钱)山栀(炒黑一两)石膏(五钱)甘草(二两)微炒为末甜酒调服。
按∶上方主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热在肌肉者。
凡舌见*色而浮胖娇嫩者,脾胃两经精气虚也,益*散主之。
益*散方
陈皮(一两)青皮(五钱)诃子(五钱泡去皮)丁香(二钱)白术(二两)甘草(炙五钱)
按∶上方主治脾胃虚寒,寒水反来侮土,而呕吐不食。或肚腹作痛,或大便不实,手足逆冷等症。炒磨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
凡舌见*色而干燥,属胃腑阴亏火旺者,左归饮去茯苓加花粉、归、地主之。
左归饮去茯苓加花粉归地方
熟地(八钱)枸杞(六钱)山药(四钱)萸肉(四钱)甘草(二钱)当归(三钱)生地(三钱)花粉(一钱火不甚者去之)
按∶上方主治肾水干枯,虚火上蒸,脾胃阴土受亏,以致饮食不进,大便燥结,甚至三阳癃闭,将成噎隔,及早服此,无不愈也。伤寒舌黑唇焦,大渴引饮,此必服发散寒凉、攻伐之药过多也。原方加归、芍救之,燥症更妙。
凡舌见*色而干燥,属脾脏血虚,火盛者归脾汤去木香,加白芍、丹皮、山栀主之。
归脾汤去木香加丹皮山栀方
枣仁(一钱炒研)茯神(一钱去木)远志(一钱去心)归身(一钱)人参(一钱半)炙(三钱无参倍之)白术(二钱半米泔净蒸)尤圆(七枚去壳)甘草(一钱炙)白芍(二钱)丹皮(钱半)山栀(钱半炒黑)煨姜(一钱)大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思虑伤心脾,郁怒伤肝,以致三经血少而燥。渐至心口有块如拳,或左肋下有块如手掌,或右肋下有块如镰刀,且时作痛,及健忘怔忡、惊悸不寐等症。内经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在男子则隐曲不利,在女子则月事不来,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不治,正此症也。
凡舌见*色而滑润,属胃气虚弱者,七味白术散加半夏主之。
七味白术散加半夏方
干葛(二钱)木香(五分)藿香(一钱)人参(钱半)白术(二钱半)茯苓(钱半)甘草(一钱炙)半夏(一钱半)大枣(三枚)煨姜(一钱)
按∶上方主治脾虚,肌热泄泻,虚热作渴。如去干葛、木香、藿香,加陈皮,则治脾胃气虚,饮食不进,致成痰癖,不能咳唾。或胃气虚寒,动成呕恶。凡虚及诸病后,皆可以此调之。
凡舌见*色而滑润,属脾气亏损者,五味异功散加白芍主之。
五味异功散加白芍方
陈皮(一钱)人参(一钱)白术(二钱半)茯苓(一钱)炙草(一钱)白术(一钱酒炒)煨姜(一钱)大枣(三枚去核)
按∶上方主治脾胃不和,饮食不进,泄利虚饱。
凡舌见*色干燥,而形质反见胖嫩者,脾胃气血两虚也,参八珍汤主之。
参八珍汤方
人参(钱半)茯苓(钱半)炙草(钱半)白术(二钱半米泔洗蒸土炒)川芎(一钱)当归(三钱)白芍(二钱酒炒)熟地(四钱)煨姜(钱半)大枣(五枚)
按∶上方主治心脾肺胃气血俱虚,以致恶寒发热,嘈杂健忘,怔忡不寐,懈怠不卧,四肢酸倦等症。
凡舌见*色滑润,而形质又兼胖嫩者,脾胃中气虚寒也,姜桂养荣汤主之。
姜桂养荣汤方
白芍(三钱酒炒)远志(一钱去心)当归(二钱酒洗)五味(钱半)熟地(四钱)肉桂(一钱)白术(三钱)陈皮(钱半)人参(多少随宜)*(五钱蜜炙)茯苓(钱半)炙草(钱半)炮姜(钱半)大枣(五枚)
按∶上方主治,已悉肝胆病本方条下。凡舌见红色而坚敛苍老者,心与小肠邪气盛也,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方
川连(一钱)*芩(一钱)生地(三钱)山栀(钱半)丹皮(钱半)木通(一钱)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心火炽炎,口苦舌疮,小肠郁结,不能通利等症。
凡舌见赤色而浮胖娇嫩者,心与小肠精气虚也,养心汤主之。
养心汤方
茯神(二钱)远志(五分)枣仁(五分炒研)柏子仁(五分去油)五味(五分)人参(五分)*(二钱炙)当归(二钱)川芎(二钱)半夏(二钱)肉桂(五分)甘草(五分)
按∶上方主治心虚血少,神气不宁,怔忡惊悸等症。
凡舌见赤色干燥而属小肠阴虚火旺者,滋水清肝饮去柴胡,加生地、木通主之。
滋水清肝饮去柴胡加生地木通方
熟地(四两)山药(二钱)萸肉(二钱)丹皮(钱半)茯苓(钱半)泽泻(钱半)枣仁(一钱)白芍(二钱)山栀(钱半)当归(二钱)生地(三钱)
木通(钱半)
按∶上原方主治肾水不足,肝火上炎,以致吞酸吐酸,胁痛头眩,口苦咽干,大便艰涩,小水短赤等症。盖取地*丸之探原而不隔于中;取生地*汤之降火而不犯于下,真从来所未及也。
凡舌见赤色而干燥,属心脏血虚火盛者,济生归脾汤去木香,加丹皮、麦冬主之。
济生归脾汤去木香加丹皮麦冬方
茯神(一钱)远志(一钱)枣仁(一钱)当归(钱半)煨姜(一钱)人参(一钱)*(二钱半)冬术(钱半)龙圆(五枚去壳)丹皮(钱半)麦冬(一钱)甘草(一钱)大枣(五个)
按∶上原方主治心衰火盛,不能生土,以致土困金败,外兼咳嗽吐痰,寒热往来,盗汗等症,悉以此方治之。凡见脾胃衰弱,饮食少思,大便泄泻,总属心气不旺所致,此补本法也。凡各种虚症,补中益气汤所不效者,投以此方,加五味、白芍以敛其心气,奏效更神也。又按补中阳药也,归脾阴药也。凡因饥饱劳役,伤其脾而气虚者,宜用补中,补中者,补中以益其气也;因思虑郁结,伤其脾而血虚者,宜用归脾,归脾者,嘘血以归于脾也。至于心力俱劳,而气血俱伤者,则补中归脾,单服固非对症,合用又不成方,惟有养荣一方,可合补中归脾两症而统治之,不致拈一放一耳。
凡舌见赤色而滑润,属小肠阳气虚坠者,补中益气汤加山栀、川乌主之。
补中益气汤加山栀川乌方
升麻(五分)柴胡(五分)当归(二钱)陈皮(一钱)人参(一钱)白术(钱半)炙草(一钱)*(二钱半炙)山栀(一钱)川乌(一钱)煨姜(一钱)大枣(三枚)
按∶上原方主治凡六经内伤外感。
内伤外感者,言由内伤以致外感也。盖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东垣故立此方以补伤寒书之所未及,非补虚方也。今感症家多不敢用,而以为调理补虚服食之药则谬矣。调理补虚及通其意而转用者耳。
及暑月劳倦发热,暑则气耗,劳则气伤。发热而在于暑月,且因劳倦,自非甘温不能。彼肆用藿香、滑石等,为暑月发热必需之剂,只在不明此义耳。
或汗出不止,卫外之阳虚,则腠理不固矣。
俱用本方加白芍一钱(须再加五味,乃合肺主皮毛之义)。
痢疾腹痛已除,泻犹未已,是胃气下陷也。必尚兼后重,第圊后随减耳,加酒炒白芍三钱。
疟疾发久,形体羸,无论六经,皆当加半夏一钱(合六君也)。
即有外感,不过加*芩一钱(则合小柴胡矣)。
凡妇女胎前气虚,以致胎动不安,小产崩漏,皆因气虚不能升举故也。
或产后血虚发热。凡血虚发热者,其舌必干;气虚发热者,其舌必滑。然既在产后,则不但血虚,即其气未有不虚者。盖当其临盆之际,为产妇者,若非全副精神、浑身力气,努力责以推送之,则胞胎如何下地?
迨至胞胎下地,则所去之血固多,之后能不伤其气乎?况血虚则气无所附,宁不与之俱虚乎?兹以产后发热,专责血虚,殊有漏义。而症乃列于本方之下是知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阳旺阴生,其意固自包举也。第不明言其意,则产后之血虚,人习闻之;而产后之气虚,人皆忽之,故特表而出之。
俱加酒炒白芍二钱(气味酸寒,恐伐生气,故用酒炒)。
此方凡属中宫虚损,病后调摄,无不相宜。倪氏曰∶“七情内伤,脾胃先病,治先补土,此方主之”。
然内伤脾胃,须有分别。如饥饱劳役,饮食生冷,内伤脾胃而病者,自当主以此方。若由思虑郁怒,七情内伤,而脾胃先病者,则于本方尚隔一膜,不若归脾为的当也。
凡舌见赤色而滑润,属心脏阳虚气弱者,济生归脾汤加丹皮、肉桂主之。
归脾汤加丹皮肉桂方
茯神(一钱)远志(一钱去心)枣仁(一钱炒研)当归(钱半)人参(钱半)*(三钱炙)白术(二钱土炒)木香(五分)炙草(一钱)丹皮(一钱)肉桂(五分)龙圆(五枚去壳)大枣(三枚)煨姜(一钱)
按∶上原方主治,已见本脏血虚条下。
凡舌见赤色干燥,而形质反见胖嫩者,心与小肠气血两虚也,枣仁养荣汤主之。
枣仁养荣汤方
枣仁(一钱炒研)远志(一钱去心)白芍(钱半酒炒)归身(一钱)五味(八分)熟地(二钱)肉桂(五分)陈皮(八分)白术(钱半土炒)人参(钱半)*(三钱炙)茯神(一钱)炙草(一钱)煨姜(一钱)红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详前本方。
凡舌见赤色滑润,而形质反见胖嫩者,心与小肠火气大亏也,附子养荣汤主之。
附子养荣汤方
附子(一钱制)白芍(钱半)远志(五分去心)归身(一钱)五味(八分)熟地(二钱)肉桂(五分)陈皮(八分)人参(钱半)*(三钱炙)白术(二钱半土炒)茯神(一钱)甘草(一钱炙)煨姜(一钱)红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并详各脏腑病所列本方下,而其分两,则独轻于各脏腑,而只与肺同者,盖心肺位近,宜制小其服,肝肾位远,宜制大其服也。
凡舌见白色而坚敛苍老者,肺与大肠邪气盛也,泻白散主之。
泻白散方
桑白皮(二钱蜜炙)地骨皮(二钱)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凡属肺热咳嗽,皆当加减用之。嗽加桔梗、百合,痰加贝母,如面赤咳嗽属心火刑金者,加人参、茯苓、青皮、陈皮、五味、麦冬、知母,为人参平肺散,以泻金中之贼邪。如咳嗽而鼻塞身重者,风寒伤肺也,参苏饮或金沸草散以散之。
凡舌见白色而浮胖娇嫩者,肺与大肠精气虚也,补肺汤主之。
补肺汤方
人参(一钱)*(一钱炙)五味(一钱)熟地(二钱)紫菀(一钱)桑皮(一钱蜜炙)水煎入蜜少许和服。
按∶上方主治肺金气虚,不能生水,以致水不制火,虚阳上炎而生咳嗽等症。
凡舌见白色而干燥,属大肠血虚火盛者,润肠滋水饮加生地、当归主之。
润肠滋水饮加生地当归方
熟地(四钱或八钱)山药(二钱)萸肉(二钱)枸杞(四钱)归身(三钱)生地(三钱)苁蓉(三钱酒洗)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大肠无血、大便燥结,其应甚捷。
凡舌见白色而干燥,属肺脏火旺者,生金滋水饮加柴胡、*芩主之。
生金滋水饮加柴芩方
熟地(四钱)白芍(二钱)当归(二钱)丹皮(钱半)麦冬(钱半糯米拌炒)人参(一钱半)白术(二钱半土炒)甘草(一钱炙)柴胡(一钱)*芩(一钱)
按∶上原方主治,凡伤寒热退后,有难补之阴,有易动之阳,皆当养之。此以其见症,或汗后烦燥未除,口干微热,大便艰涩,小水短赤即是。又有一种少阳阳明症,手足肿痛,系火燥生风,风淫末疾,不必俟其汗后,当即以本方加柴、芩与之,无不效也。
凡舌见白色而滑润,属大肠阳虚气汤者,补中益气汤送固肠散主之,补中益气汤见前。
固肠散方
陈米(二两炒熟)木香(一钱)肉果(二钱生用)粟壳(二钱密炙)干姜(二钱半炒)炙草(一钱半)
按∶上方主治脾胃虚弱,内寒注泄,水谷不分,下痢脓血,赤少白多,胀满腹痛连心,食少力乏等症。
炒磨为末,每服二三钱,煎补中送下,切忌酒肉鱼腥油面生冷。
凡舌见白色而滑润,属肺阳虚气弱者,补中益气合参附汤主之。
补中益气合参附汤方
升麻(五分)柴胡(五分酒炒)人参(钱半)*(三钱炙)白术(二钱半土炒)归身(钱半)陈皮(一钱)甘草(一钱炙)附子(钱半制)煨姜(一钱)大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肺脾气虚下陷而土冷金寒者,其原治见前本方。
凡舌见白色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肺与大肠气血两虚也,十全大补汤去肉桂、加炮姜主之。
十全大补汤去肉桂加炮姜方
川芎(一钱)归身(二钱)白芍(三钱酒炒)熟地(四钱)人参(钱半)*(三钱炙)白术(二钱半土炒)茯苓(钱半)炮姜(一钱)炙草(钱半)大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已见前参八珍汤条下。凡舌见白色滑润,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肺与大肠精气虚寒也,参附养荣汤去茯苓、加炮姜主之。
参附养荣汤去茯苓加炮姜方
白芍(钱半酒炒)远志(五分去心)归身(一钱酒洗)五味(八分)熟地(二钱)肉桂(五分)陈皮(八分)人参(一钱)白术(一钱)炙草(一钱)炮姜(一钱)大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并详各脏腑病所列本方下。
凡舌见黑色而坚敛苍老者,肾与膀胱邪气盛也,清肝饮主之。
清肝饮方
熟地(八钱)山药(二钱)萸肉(二钱)丹皮(钱半)茯苓(钱半)泽泻(钱半)柴胡(一钱)枣仁(一钱)归身(钱半)白芍(钱半)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见前心与小肠病所列滋水清肝饮方下。
凡舌见黑色而浮胖娇嫩者,肾与膀胱精气虚也,补元煎主之。
补元煎方
熟地(六钱)枸杞(四钱)山药(二钱)萸肉(二钱)杜仲(二钱)人参(二钱)甘草(二钱)
按∶上方主治,男妇气血俱虚,精神失守,危剧等症。虚甚倍加、术,寒者重加姜、附。
凡舌见黑色而干燥,属膀胱阴虚火盛者,六味饮合滋肾丸主之。
六味饮合滋肾丸方
熟地(四钱)山药(二钱)萸肉(二钱)茯苓(钱半)泽泻(钱半)丹皮(钱半)*柏(二钱)知母(二钱)肉桂(五分)
按∶上方主治,凡小便不利,而茎中痛连小腹者,系火逼膀胱所致也。痛止便利,即止勿服。
凡舌见黑色而干燥,属肾阴虚火旺者,六味饮合生脉散主之。
六味饮合生脉散方
熟地(四钱)山药(二钱)萸肉(二钱)丹皮(钱半)茯苓(钱半)泽泻(钱半)五味(钱半)人参(钱半)麦冬(钱半)
按∶上原方主治,肾水不足,虚火上升,变为朝热咳嗽,消渴虚劳,及水沸为痰等症。易曰∶“雨以润之”。
此方是也。
凡舌见黑色而滑润,属膀胱阴盛火衰者,金匮肾气丸主之。
金匮肾气丸方
牛膝(一两)车前子(一两)附子(五钱)肉桂(一两)熟地(九两酒拌)山药(一两)萸肉(一两)茯苓(三两)泽泻(一两)丹皮(一两)炼蜜为丸
按∶本方主治脾肾虚寒,腰重脚肿,湿饮留积,小便不利(此则茎中痛而不连少腹者,乃寒逼膀胱而气不能化也);或肚腹肿胀,四肢浮肿,气喘痰盛;或已成水症,其效如神。
凡舌见黑色而滑润,属右肾阳虚火亏者,八味地*丸主之。
八味地*丸方
附子(一两)肉桂(一两)熟地(八两)山药(四两)萸肉(四两)丹皮(三两)茯苓(三两)泽泻(三两)
按∶上方主治命门火衰,元阳虚惫,变为泄泻,腹胀阳痿,精寒不育,两膝疼,腰软无力,两目昏花,不能远视,悉以此方治之。易曰∶“日以之。”此方是也。
凡舌见黑色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肾与膀胱阴阳俱虚也,枸杞养荣汤主之。继用十补丸。
枸杞养荣汤方
枸杞(四钱)远志(一钱)归身(二钱)五味(钱半)白芍(三钱)熟地(六钱)人参(钱半)白术(三钱)炙草(钱半)茯苓(钱半)肉桂(五分)陈皮(钱半)
炙(三钱无参倍用)煨姜(钱半)大枣(五枚)
十补丸方
熟地(八两)山药(四两)萸肉(四两)丹皮(三两)茯苓(三两)泽泻(三两)附子(一两制)肉桂(一两)鹿茸(二两无则鹿胶代之)五味(一两)蜜丸
按∶上方主治,肾脏虚冷,面黑足寒,耳聋膝软,小便不利等症。
凡舌见黑色滑润,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肾与膀胱元气大惫也,附子养荣汤主之。继用右归丸。
附子养荣汤方
附子(钱半)远志(一钱)白芍(三钱酒炒)归身(二钱)五味(钱半)熟地(六钱)肉桂(五分)茯苓(钱半)人参(钱半或二三钱)炙(五钱无参倍用)白术(三钱)陈皮(钱半)炙草(钱半)煨姜(二钱)大枣(五枚)
上将熟地枣肉捣烂,其余炒磨为末,加蜜为丸,即予家所制万应一粒丹者是也。凡中风伤寒,痘疹胎产,及血症喉痹等症,势在危急,刻不可缓者,每用一粒,滚汤研化,不时灌服,其势自定。继予两粒三粒,其病自退。如调治久病,则作细丸,每服五钱,早晚两时,空心米饮送下。
按∶上方主治劳役过度,饥饱失时,思虑太甚,郁结尤多,以致脾肺气虚,荣血不足,畏寒发热,食少无味,四肢无力,懒动怠惰,嗜卧身倦,饥瘦色枯,气短惊悸,怔忡健忘少寐;或中风卒倒,张口直视,手撒遗尿,或伤寒重剧,谵妄昏沉,撮空见*;或身振脉摇;或筋惕肉润;或吐血、衄血、便血不止;或自汗、盗汗、头汗不收;或呕吐泄泻;或水肿腹胀;或眩晕呃逆;或痰涌喘急;或筋骨疼痛;或手足痿痹;或心腹腰背肋胁诸痛难当;或九窍不利;或疟痢疾疾,诸药不效;或脱肛痔漏,积久不痊;或夜热咳嗽;或梦遗白浊;或妇女经闭、血淋崩中带下,胎前产后;或幼稚急惊慢脾,疳积吐泻,麻疹痘疮;或发背痈疽,不能起发收功;或瘰流注,不能消散溃敛,种种杂症。不拘新久,但看其面色白痿*,病势日轻夜重,而其舌胖嫩滑润者,勿论其脉症,投以此方,无不立应。更有其舌由白而*,由*而黑,甚至焦干燥裂,而其舌头浮大而胖壮者,属寒凉太过,五脏虚冷也,亦必此方救之。余家救活各科危症,夙号专门,三吴远近,两浙东西,活人无算,而起死回生之力,此方十居六七。盖其用之广而效之神,诚有不能殚述者,姑陈其略,以为重生者告。
右归丸方
附子(一两)肉桂(一两)熟地(八两)枸杞(四两)山药(四两)萸肉(四两)杜仲(三两)归身(三两)菟丝(三两)鹿胶(三两)蜜丸
按∶上方主治,凡命门空虚等症,八味丸治之,不愈者,此方神效。见症已详八味丸下。
方自仲景到今,凡充栋矣。而予所经验者采而辑之,不过三十有奇,不且嫌其太简乎?不知予于医也,半世功夫,搜尽群书主脑,一生阅历,参遍各症根苗。就标求本,据本配方,所配止此,则其所辑亦惟此耳。然经络脏腑,无病不统于其中;通塞正从,无法不备于其内。则是方虽简,而未始不该也。第天下之理,则由一而分为万,吾辈之学,须穷流以溯其源。临症者,倘因有此而举目则阴阳虚实,了若日星;动手则补泻寒暄,应如桴鼓。遂相率而趋于简易之途,而不复于赜处着力,繁处营心,则辟后学一直捷之径,适贻后学以疏陋之讥,亦非是编所以公世之心也。
正常人的苔色是“滋润的。因为舌粘膜中丝状乳头的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霉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这些不透明的物质遮盖了舌毛细血管的红色,而且角化上皮在湿润时可吸收水分而呈白色,这样就形成了正常的“滋润的舌苔。舌苔过白:多属寒症,薄而滑的多为外感风寒,厚白而滑者多为寒湿或寒痰。舌苔发*:一般多见于热性疾病的过程中,表明邪正相争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已化热。舌苔发黑:主要是舌丝状乳头增殖变黑所致。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浅不同。中医认为病人出现此苔,一定病期较长,病性比较复杂严重。舌苔灰白相兼或灰腻薄滑:多为里寒,先有体弱兼热性病,或病久兼消化不良症的征象。全舌淡紫带青:润滑无苔为伤寒阳证。舌苔呈褐色:肠梗阻。镜面舌:即舌面无苔,像镜子一样光滑。轻者提示营养不良,或体内缺乏铁或维生素B2:;重者则表示体内津液亏乏,病情深重。如果病久者的镜面舌兼绛色,还要防止出现败血症。如果是老年人的舌头像镜子那样光滑,舌底面两根静脉增粗延长,表示有肺心病。
穿心舌:即舌苔中间有一小块空白处,舌苔已剥脱。穿心舌属于伤阴的一种表现,常表示体内营养缺乏。小儿出现剥苔,则表示营养不足,主要是偏食造成体内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引起部分舌苔剥脱。这种儿童身体抵抗力很差,很容易得感冒或发烧。牛肉舌:即舌质暗红,舌苔光剥像牛肉一样。牛肉舌常见于恶性贫血患者。腐苔:是一种比较厚的、颗粒大而疏松的苔,形状好象豆腐渣样,厚厚的一层堆在舌上,刮之易去,过一会儿又会逐渐堆铺起来。腐苔提示人的阳气有余,能将胃中浊腐之气升化驱散,是正邪相争,疾病诌向好转的征兆。腻苔:是舌中心及根部较厚,舌的边尖部稍薄,颗粒细小致密,紧贴舌上,揩之不去,刮之不脱,舌面罩着一层粘液像油腻状,舌质大多被其遮盖而不能见。用放大镜看,腻苔的丝状乳头数目及其分枝均有增加,各乳头的角化树相互纠结缠绕,不易脱落,其中包埋着很多粘液及食物颗粒。中医认为腻苔是阳气被阴邪所抑,机体内必有湿浊痰饮或食积顽痰遏郁的病理变化。如急慢性胃肠炎等。霉苔:苔质与腐苔相似,浮而疏松,但舌面上的苔却腐苔那样平铺于舌面,而似灰白的糜点状或饭粒样儿,厚薄不一堆积在舌上,故以此可鉴别出霉苔,一般多因体弱,或过量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广谱抗生素等,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极差,菌群失调,霉菌乘机生长繁殖所致。此苔一般先占舌的一部分,以后可蔓延至全舌或整个口腔,病情大多严重。霉苔对霉菌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点刺舌:是指舌上有很多红刺群凸出舌面,好象草霉的果实一样。点刺出现于舌尖或舌边,表示热盛,可见于各种发热感染性疾病或大面积烧伤病人;点刺出现于舌中,多为热*更盛或热入血分,容易发生休克、神志昏迷。失眠、便秘或夜间工作紧张的人,以及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和大脑皮质功能失调等,也可出现舌面上的红色点刺,中医称为阴虚火旺。舌面点刺还有痛感,经休息,调整营养结构和大便通畅后,点刺会较快消失。现代研究认为,点刺是舌上辈状乳头增生或肥大所形成。
裂纹舌:舌面上的裂纹有深裂、浅裂以及各个不同方向的裂沟和皱纹。浅裂就象一条条皱纹,深裂就像被刀割和剪碎一样,有不规则的裂沟。正常人中约有0.5%是生下来舌面就有裂缝的先天性舌裂者。现代医学认为舌面上的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肌原有的纵纹和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洌使舌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一部分舌乳头变得扁平而融合,一部分则萎缩断裂而形成裂纹,舌上裂纹的图形真是稀奇古怪,有纵形、横形、树叉形、井形、爻形、或像脑子的回沟状,也有的象鹅卵石状。病理性的舌裂常与萎缩舌同时存在,可见于一些慢性消耗性疾患,以及营养不良性疾患和维生素B族缺乏症等所致的慢性舌炎病例、故常兼有舌痛,口干等现象。长期的地图舌,有部分后来可转变为裂纹舌。中医认为,裂纹舌而见舌面干燥者,多为津液不足;兼有热盛者,还可见舌质红绛色。光滑舌:舌面光而无津,也没有舌苔,平如镜面,望之发光,也称“镜面舌”。不论何种疾病,凡见到这种舌象,都表明机体内有阴液消亡的征象,津液严重损耗。舌光而色红绛为热盛伤阴,舌光而色淡为气阴两伤。中医认为,舌面光平如镜是一种危重舌象,据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光滑舌是舌上无苔无点,舌丝状乳头和蕈状乳头全部萎缩,是舌炎晚期的表现。光滑舌可见于维生素c严重缺乏、恶性贫血、高热长期不退、肝硬化和肺心病的衰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尿*症、中*性休克、脑性昏迷等疾病。研究证实,造成舌粘膜上皮细胞坏死的各种因素都可能导致舌光如镜。瘀积舌:舌尖或舌边上有散在的紫黑色瘀斑或瘀点,这种现象提示体内有“瘀血停积”。有瘀血的人,体内血液流动较缓慢,在某些局部甚至可出现血流完全停滞。人们在吃东西时,不小心会咬伤舌的边缘和舌尖;人生病时血管的脆性增加,有时也会不知不觉地碰破舌上的血管。舌的反应比较灵敏,往往比人体的其他地方容易出血,使舌上容易出现瘀点或瘀斑。舌头上的瘀点、瘀斑,在青年女性中也常见。她们大多有月经不调、月经色深,常有血块、痛经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瘀血郁阻的表现。运用调经活血的药物治疗,可使舌头微循环瘀塞畅通,血流恢复正常,不仅月经不调和痛经病症能治愈,瘀点、瘀斑也会在舌上消失。不少肿瘤病人,舌上有瘀点、瘀斑,有时伴随青紫舌一起出现。据统计,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紫舌的占50%左右,有瘀点、瘀斑的在20%左右,如果舌头上突然出现瘀点、瘀斑,应该进行详细检查,千万引起重视!
肿胀舌:舌体增大,舌边有齿痕,称为舌胖大;胖大较甚则为肿胀,舌头塞满口腔,转动不灵,甚者可影响呼吸及语言。中医认为舌胖提示气虚,或有水湿;舌胖而苔腻的多属痰湿或湿热。舌色鲜红肿胀,常是心胃有热;舌紫而肿,多因酒*上冲;如舌肿连口唇也肿大青紫的,这是血液凝滞,常因药物中*或食物中*所致。现代医学认为,舌头肿胀,主要是舌体的结缔组织增生,组织水肿,或血管、淋巴回流障碍等因素引起,多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肢端胖大症、慢性肾炎尿*症以及急性中*的患者。部分患者咽部或颈部受压迫,如严重的喉头水肿,或甲状腺极度肿大,舌头也会出现肿胀。瘦瘪舌:舌体变得枯瘦削薄。现代医学认为,瘦瘪舌起因是全身营养不良,使舌的肌肉及上皮粘膜萎缩所致。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多伴有全身消瘦,如严重的肺结核、肺原性心脏病合并部感染及晚期癌肿等患者,其次如长期胃肠道功能障碍、维生素和蛋白质缺乏、恶性贫血等,也可使舌体变得瘦小。中医认为,舌肉与心脾两个肺腑有关,心脾虚则舌瘦瘪。如舌色淡白而瘦瘪的,为阴阳两虚,气血不足,不能充盈舌体,日久因舌体得不到濡养而瘦瘪;舌色红降而瘦瘪的,则为阴虚火旺之故,阴愈虚,火愈旺,于是舌体发生枯瘪、消瘦等变化。无论新病、久病、如见瘦瘪舌,疾病不可能轻浅;如瘦瘪而枯萎无津,舌色晦暗,则预后大多不良。裙边舌:舌头伸出来超过两边口角的范围,而且明显浮肿而娇嫩,加之舌边有牙齿压出来的齿印,犹如女同志裙子的边缘。裙边舌是由于体内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蛋白质,引起舌的水肿。舌组织的反映较一般器官灵敏,所以,可能此时身体其他部位存在水肿的表现。芒刺舌:即舌生芒刺。中医认为,此为热*内伏,心肺火盛,胃有实热所致,常见于高热和肺炎。经常地吃些粗渣滓等食物像甘蔗一类,舌乳头经不住连续刺激也会有芒刺,两者可从有无其他症状来区别。花剥舌:舌苔部分剥脱,霹出苔下的红色舌质。花剥舌的小儿大多有过敏体质,容易患奶癣、哮喘等过敏性疾患,常有偏食习惯,以不爱吃蔬菜为主,常有营养不良、贫血、维生素缺乏、肠寄生虫等。西医把部分花剥舌称为地图样舌,因为花剥舌的中央凹陷,呈鲜红色,而边缘呈灰白色的小隆起,犹如地图模型上的蜿蜒国界。中医认为花剥舌多屑先天不足,需常服一些补肾中药改善体质,如河车大造丸、胎盘粉等。成年人出现花剥舌都属于阴虚、血亏。其中,舌前半剥脱为心阴不足,阴虚较轻;舌根部剥脱,为肝肾阴虚,阴虚较重;舌中有一条舌苔光剥,俗称鸡心舌,则表示伤阴很严重。
淡白舌:淡白舌的舌色,红少白多,按其红、白的比例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较正常人的舌色略淡,但仍可见有红色;另一类则舌色枯白,血色全无,连口唇、齿龈也苍白无华。淡白的舌体,一般多较正常肥大,舌面湿润多津,好象有过剩的水湿浸透于内,而显得浮胖娇嫩;在舌的边缘,因受牙齿挤压而出现明显的齿印,像荷叶边那样围在舌头的两侧。淡白舌是虚症和寒症的重要标志。看到舌色淡白,舌体并不肥大,与正常人大小相似,或舌体略见瘦小,舌面虽然润滑,但并不多津,兼有气短乏力,声音低微,自汗心悸,头晕耳鸣,口辰淡而无华,面色苍白或萎*等症状,可以诊断为气血两虚症。如果舌色淡白,舌体胖嫩,湿润多津,舌边有齿印,并有畏寒肢冷,浮肿嗜睡,大便溏薄,脉象沉迟等症状,可以诊断为阳虚内寒症。现代医学证实,淡白舌多见于贫血及蛋白质缺乏,营养不良的患者。此外,慢性肾炎,甲状腺机能减退、低血压、晚期血吸虫病低体温症、粘液水肿等也可伴有舌质淡白的表现,患者主要因为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降低,末梢血管收缩,血液充盈减少,血流较为缓慢,所以舌的颜色变淡。由于蛋白代谢障碍,蛋白总量不足,白蛋白降低,可使组织水肿,导致舌质出现浮胖娇嫩现象,就更使舌质变淡,显示出淡白而胖嫩的舌象。红绛舌:正常人舌质的色泽,淡红而润。如果舌质鲜红,以红色为主,称为红舌;如果舌红而颜色深暗,则较红色更进一层,就称为绛舌。绛舌在出现之前,多经过红舌的阶段,二者的临床意义和形成机理有类似之处,常常称红绛舌是火热上炎的象征,二者仅以热性程度的差别。红绛舌由高热伤阴而引起,常发生在感染、中*、维生素缺乏、脱水、贫血、昏迷等病理过程中。舌色鲜红或深红,说明热入营血、但热的性质却有虚实的不同,两者有如下的区别:——实热型红绛舌:大多由急性温热病引起,发病不久,邪虽盛但正气未衰,热度较高,甚至有神志昏昧,胡言乱语,舌质红绛较鲜明,多有红刺增生增大而突出,舌面干燥起裂纹,舌苔*糙或焦黑,这时温邪已侵入营分。主要矛盾在于热*邪实,即使伤阴也不严重,应该立即采用大剂量的清热凉营药物。随着热病好转,红绛舌也会转淡。——阴虚型红绛舌: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温热病的后期,邪热的气焰已经低落,但阴血津液消耗过多,正气虚弱的现象比较突出,可有午后升火潮热、面色发红发烫。内心烦热,”懔可偕深,口干引饮等症。此时舌质红或绛,但色较暗,不鲜明,舌苔很少或不见舌苔,舌面干丽少津,也有舌质的边尖特别红赤,并有红刺现象存在。这说明主要矛盾在于阴虚,应该用大剂量滋阴生津的中药治疗。如果舌质红绛而颜色较暗,舌面光滑如镜,舌质干瘪枯萎,说明胃肾阳枯,津液大伤,养阴药不仅剂量要大,而且要照顾到脾胃,治疗的时间也较长。上面是指舌质全部都显露红绛的颜色,如果红绛之色仅在舌质的局部出现,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根据舌面部位的区域分布,舌尖属心,舌中屑脾胃,舌边属肝胆,所以当舌色大部分颜色浅淡,有部分为鲜红色时,按其部位不同,可作出区别。譬如,红在舌中区为脾胃之火,红在舌尖为心火,红在两边为肝胆之火。淡白挟红色,常以虚火居多。红绛舌常见于感染发热病例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乙脑、败血症、胆囊炎、细菌性内膜炎及高热中暑的发热期或热退后,也可见于结核,癌肿等长期消耗性低热的病程中。干燥综合证、脱水、外科手术后水液平衡失调也可出现红绛舌。一切使基础代谢升高的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可使舌色发红。肝硬化腹水病人如过多地使用利尿剂,可造成体内失水和血清钾降低,使舌色红绛干瘪无津。舌红而光,预示肝硬化病人即将进入肝昏迷状态,须及早采取防范措施。青紫舌:青紫舌有全舌青紫和部分青紫的区别。所谓全舌青紫,指全舌分布均匀的青色或紫色,或者是红绛之中泛现青紫色(紫中带青),或是淡红之中混有青蓝色(青多于紫)。所谓部分青紫,出现在舌的左侧或右侧,或者是左右两侧,沿着舌边与舌中央沟之间,有一条或两条纵行的青紫带;或仅是青紫瘀点斑块,而舌质的其它部分则不见青紫。杨梅舌:舌质红而有刺,类似杨梅。常见于猩红热或高热持续几天以上的患者。舌边发红,常见于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或正在发热。舌尖发红,因工作时间过长,经常失眠,心火过亢,致使消耗过多,体内缺乏维生素或其他营养物质。舌质长期呈暗红或紫色,要警惕癌症侵扰。医院等全国33家医院、科研单位对例各类癌症患者进行调查表明,大多数癌症患者的舌质呈暗红或紫色,尤以食管癌、贲门癌呈现率最高,占80%左右,其次为白血病、肺癌。鼻咽癌最低,占20%左右;晚期患者多于早期患者。僵硬舌:舌僵硬是指舌体既不肿胀、也不缩小,而活动强硬,失去平时柔和灵活的一种征象,也称“舌强”。由于舌体僵硬转动不灵,常伴随语言蹇涩,含糊不清,或不相连续。“舌强”常见于一些较严重的疾患,如神志昏迷、抽搐等疾患。出现于猝然昏倒之后,常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同时存在;出现于昏倒,是中风的紧急警报。现代医学认为,舌体强硬往往是中枢神经系统出了故障,发现此种舌象多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昏迷、肝昏迷、脑血管意外、脑震荡及脑挫伤等病的患者。少数因舌上局部因素,如严重的舌溃疡或舌上有干硬的厚苔堆积而使舌体转动不灵活,但容易与中枢神经”湟起的舌僵硬相区别。萎软舌:舌头柔软是正常状态,但如果舌头痿软而无力,由转动和伸出,则称之为痿软舌。人体任何部位痿软,虽然各有原因,但肌肉中的筋脉失养而废弛则是其中的主要原因,舌痿软而舌色淡白,多由心脾气血亏损,不足以濡养舌的筋脉而成;舌痿软而舌色红绛,则为热极伤津,或是阳虚火旺,使胃和肾的气津两亏,舌的筋脉失养所致。舌痿软而舌色干绛无津,是肾阳已亏到极点的表现,病情险恶。歪斜舌:舌头伸出时,舌尖偏向一侧,或左或右、称为舌歪斜。病侧的舌肌麻痹,无力收缩,稍一伸长,舌体就两侧不均而偏歪,所以左侧舌肌麻痹时舌尖就向左,右侧舌肌麻痹则舌尖偏向右。此症常见于中风,即脑血管意外。属局部性疾病的,则为舌下神经受压迫损伤或面神经麻痹等引起。不明原因的舌歪斜,应提高警惕,排除颅内的病变颤动舌:舌体伸出时出现不自主的颤动,由于肝阳上亢,热盛动风或气虚所致。因肝阳上亢、热盛动风,多兼见舌色红绛;因气虚者,多兼见舌色淡白。舌体颤动可见于高热,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
卷缩舌:舌体收缩,不能伸长,有的不仅不能伸出口外,甚至难以抵齿。这种情况,可见于先天性舌系带较短,系带牵拉而使舌不能伸出口外,需要矫形手术把舌系带切断,舌头活动很快就会恢复。因为疾病原因导致舌缩,多与舌痿软同时并见,舌头除卷缩不能伸出外,转动也失去灵活柔和。舌缩的病因为阴阳离决的重危疾病,或是热极伤阴,或是阳气暴脱。伸舌:舌常伸出口外,内收困难,或者不能收缩,流涎不止,称做舌纵,舌纵而舌色深红,舌体胀满,神志不清,嘻笑无常,由于痰热之邪扰乱心神所致。舌纵而麻木,则多为气虚。患有甲状腺机能减退的儿童,舌常变大,伸在齿间,或挂在口外。弄舌:反复地将舌伸出口外,舐弄口唇者,称为弄舌。心脾有热,动风先兆或小儿智能发育不良。
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