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问胆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是怎么发生的,如何预防呢?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今天一方面营养过剩,一方面又营养不良。这是因为今天我们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精米白面、肥甘厚味上,你知道,精米白面的营养富集度极高,比如:小麦,大米,细粮等,它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能量富集度极高。在60年前,怎么可能有这样的高能量的食品。虽然那个时候的人虽然吃不饱,但是没有林林总总的怪病。但现在生活在城市人的劳动量,体力输出量极低。因此,所需要的食量是比较小的。大家知道,一只猿一天要吃多少食物?树叶,草,果实,肉等,大约需要10到40公斤的食品,而我们现在,一个人一天三餐能吃多少呢?每天的精米白面立即引来的是既营养过度又营养不良,是不是这样?
那么胆囊炎、胆道结石的发生,经过我的老师还有我长期观察,可能有一半的人与长期不吃早餐,甚至早晨连水都不喝有关。胆囊内壁是光滑的,储存的胆汁在人进食的时候会释放进肠道参与消化,你想想,如果不吃早餐或者饮食没有规律,分泌的胆汁就不能顺利的排出,不能排出就会淤积起来,不断的刺激胆壁,首先造成的是胆壁粗糙不光滑,胆壁不光滑总会有胆汁留在胆囊内,淤积久了就出现右胁胀痛,不耐油腻,这是早期。一旦结石形成,又会进一步阻塞胆汁的流通,就会有一部分胆汁停留在胆管内,慢慢的也就形成胆道结石了。
在这个物质富裕又浮躁的年代,吃饭也沦为一件浮躁的事情,很少有人会用心吃饭,吃饭说话,聊天,刷抖音,玩游戏的不在少数,很少有人会倾听身体的声音,用身体吃饭。身与体到底需要什么,人们浑然不知。味觉早已被各种调料弄得麻木不仁,完全是为了满足眼欲口欲,也体会不到内在需要什么。?你问我病,我只能讲首先辩证。胆结石、胆囊息肉有苔腻的,也有苔不腻的;有痛的,也有不痛的。首先辩证,根据舌苔和症状,辨证用排石的药。比如药物的选择,胆结石主要就用金钱草30克,在辨证的基础上加30克的金钱草。还有就是茵陈,15克后下的茵陈,先辨证后加药性。胆结石好排,因为胆管比较粗;肾结石不好排,输尿管只有一个厘米。肾结石大于一个厘米就不好排了,但是有矛盾,碎石以后石头排出来了,但肾亏了,强力超声打在肾上,肾受不了。所以,胆结石、胆道结石的预防主要是饮食有节,定时定量。
再来说胆囊息肉,首先还是因为“吃”,你生在哪里,生活在哪里,就吃当地的食物。老实讲,以前的人出远门,都会带着当地的水,当地的土,到了地方慢慢的适应。现在就不一样了,一日千里万里已经成了常态,那么问题来了,气都变了,但是你体内的脏腑还没有适应,那不就会产生病嘛,比如,换床就失眠,吃东西就拉肚子,搞不好还感冒发烧……老天爷在这个地方长这个东西,就是给这个地方人吃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就连中医也讲要用道地药材嘛。现在没有,可不是这样,你只要去买东西,告诉你这个是智利来的,那个是英国来的,这个是天上掉下来的,那个是地里面跑出来的,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消化实力强,那是你自己的事。人类互通有无,其实不是在这些地方着眼,不是。比如,你该吃辣椒的地方,你就要吃辣椒,你去日本喝日本的清酒,当地人都在喝,不然你身体会发生问题。但是,你不该吃辣椒时,不该喝清酒时,你偏偏吃了喝了,那也是你自己的事。
现在是夏季,夏季就要热着过,你观察有胆囊息肉的人,多数人在生病前喜欢吃凉的喝凉的,冰啤酒配海鲜觉得是人间美味。这么多凉的东西进入身体,慢慢的就会造成中焦虚寒,胆失疏泄,胆气不足,又加上情绪抑郁,胆郁脾虚,慢慢的息肉就长出来了。《诸病源候论》中说:久腹痛者,脏腑虚而有寒,客于腹内,连滞不歇,发作有时。所以患胆囊息肉的人就有一种自觉症状,总是觉得右上腹堵闷不舒,到了夜间11点到1点之间容易泛酸,口吐清水,或者入睡困难。总的来说,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又主十一脏。生活中,属于湿热的有,虚寒的也不少,绝对不能一味的排石,排石之效的保证仍在辨证论治之妙用。另外,还是上面说的话,预防才是最好的治疗,能做到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适量运动,基本上是可以预防胆病的发生。
温馨提示:近几年通过临证观察,心脏病的形成与发作,有一部分人与胆囊有关。把胆囊的问题治疗好了后,心脏的症状随之消失或缓解。中医上称为心胆同病,西医称为胆心综合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