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染病与肝病卓越研究年度论坛上,重庆医院李用国教授团队作了一例脓*症病例分享,该病例诊治曲折、精彩纷呈,肝胆相照特邀请首都医科医院李珊珊医师将精华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一般资料
患者,男,49岁,黑龙江省人。
饮酒史20年,4-5瓶啤酒/日。
既往“慢性肠炎”病史13年,大便2-3次/日。
主因“寒战高热20天”于年7月31日入哈医大一院感染科住院治疗。
外院诊治经过
20天前患者因“寒战高热”于年7月11日就诊当地诊所,诊断为“感冒”,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左氧氟沙星、美洛西林”治疗,病情无改善,于年7月18-31日在黑龙江XX医院住院治疗。
辅助检查
WBC、PLT
PCT
肝功能
血培养
肺部影像检查
CDSS评分
#尿常规:胆红素1+,酮体±,蛋白(-),潜血(-),Glu(-),WBC:2.59/HPF,RBC:0.97/HPF;
#便常规:虫卵未找到,人轮状病*抗原测定阴性;
#出血热抗体(7/17、7/19、7/21):IgM(-)、IgG(-);
#布鲁菌凝集试验:阴性;
#TORCH-IgM:阴性;
#EBV-DNA:1.0×IU/ML;
#流感病*、呼吸道合胞病*、腺病*、肺炎支原体IgM:均为阴性;
#肝吸虫抗体:阴性;
#HBsAg:(-);HCV:(-);梅*螺旋体:(-);HIV:(-);
#肿瘤系列:阴性;
#肝胆脾胰、泌尿系统超声:肝脏轻度弥漫性病变;胆囊炎;胰腺回声增粗;双肾泥沙样结石;
#肝胆脾胰CT:肝内部分胆管积气;胆囊炎;左肾钙化灶;
#肺部X线(18/7):无著征;
#肺CT(21/7):双肺炎症伴纵膈淋巴结肿大;双侧胸腔积液;
#腰椎CT:腰椎退行性改变;腰4/5间盘膨出;腰5/骶1间盘突出。
诊断
1.败血症
2.DIC?
3.发热原因待查
4.双肺炎(医院获得性)
5.慢性胆囊炎
治疗
抗感染:泰能治疗10日,利奈唑胺治疗3日(根据药敏试验);丙球、地塞米松治疗5日。
治疗效果
患者发热有所好转、血压稳定,后病情反复,仍反复寒战、发热。于年7月30日转入哈尔滨医院感染科继续治疗。
医院感染科诊治经过
入院查体
一般状态差,神清语明,皮肤巩膜轻度*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赤,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及哮鸣音;腹软,胆囊区压痛(+),Murphy征(-),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初步诊断
1.发热待查
2.败血症
3.DIC
4.双肺炎
5.慢性胆囊炎
初步治疗
抗感染治疗:泰能、斯沃、科赛斯;保肝对症治疗。
经过系统的查体和入院初步检查,考虑以下问题:
患者长期发热,到底是不是感染性发热?如果是感染性发热,感染灶何在?如果不是感染性发热,还有哪些疾病是需要进一步排查?
首先,综合分析,考虑感染性发热可能性大。病人血培养多次提示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一般入侵途径多发于泌尿系、肠道、胆道。该病人病程中全身感染中*症状为主,无明显的上呼吸道症状、尿路刺激症状;虽然腹痛不明显,但有肝功异常,一过性胆红素升高,通过仔细的查体发现胆囊区压痛阳性,考虑很可能存在胆道感染。病人既往常年腹泻,并曾进行肠镜检查,当时为慢性肠炎,具体描述不详,此次发病后检查CT提示左侧盆腔占位,是否存在肠道肿瘤基础上继发感染的可能。其次,经抗炎治疗使感染得以控制情况下仍发热,是否存在隐匿的感染灶,如心内膜炎、肛周脓肿等,是否已经出现迁徙性病灶,例如肝脓肿等。再者,现合并真菌感染,并且EB病*活动复制,是否是其目前发热的主要原因。
综上分析,胆道、肠道及心脏都需要进一步排查,可继续抗细菌、真菌感染,并抗病*治疗。
进一步完善检查
#原CT会诊(7/21):脾厚;腹腔少量积液,左肾小结石,左侧盆腔占位,考虑为炎性改变;
#腹部CT(7/31):肝左叶边缘钙化灶;脾厚,少量腹水;左侧中腹部肠管周围渗出性改变;乙状结肠管壁增厚;
#PET-CT(3/8):1、左侧中下腹部分小肠病变伴有弥漫性糖代谢增高,考虑病变具有良性倾向,炎性病变可能性大;2、乙状结肠肠壁增厚,未伴有糖代谢增高,考虑良性病变可能性大;3、腹膜局限性增厚伴有糖代谢增高,考虑炎性病变可能性大;4、肝左叶钙化灶;5、慢性胆囊炎;6、左肾结石。
#心脏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骨穿:提示符合感染性骨髓象。
治疗效果(7/31-8/3)
体温仍然无好转;
WBC及中性粒细胞不降反升!
再次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较为明确的阳性体征是胆囊区压痛阳性。但是,病人多次腹部超声、反复腹部CT、PET-CT均未提示胆道系统梗阻和胆管扩张等改变。那么,我们还要不要进一步查找胆系感染的证据呢?最终我们决定进一步进行胆道系统检查。
进一步辅助检查
#MRCP:扫描未见著征;
#多次行肝胆脾胰彩超检查结果为阴性后,再次行彩超检查。结果示:肝脏弥漫性病变;肝内多发片样强回声;门静脉未见扩张;胆囊炎;脾大。
#ERCP检查:寻见十二指肠乳头,乳头呈乳头型,开口绒毛状;选择胆管试插导丝,导丝进入胆管,行胆汁造影剂交换,胆汁未见脓性物,胆汁清澈,*绿色;造影示:肝内外胆管无扩张,直径0.5cm,未见结石透亮区。置入鼻胆管,引流通畅。
考虑不符合急性胆管炎诊断!
日本指南中急性胆管炎的诊断标准
相关科室会诊意见
#普外科会诊:暂时不能开腹探查,无明确指征;
#消化科会诊:排除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建议拔除ERCP引流管,以免引起并发症。
如何处理
唯有坚持,不撤管,继续引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情况
当鼻胆管引流出肝吸虫时,我们窃喜可能终于找到病因了!但是,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提出疑问,到底是不是肝吸虫病导致患者胆系感染引起的长期发热呢?为什么引流液一直是清亮的,而不是脓性的呢?肝吸虫病在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鼻胆管引流三天后,引流液颜色变深,并且由最初的清亮透明变得浑浊,有泥沙样浑浊性物质排出。直至这一刻,才明确该病人确实是急性重型胆管炎,但为何临床表现如此不典型,直至引流72小时,才出现引流液的变化呢?再者,为何在充分抗炎,引流通畅情况下病情又恶化了呢?
柳暗花明又一村!!
患者鼻胆管引流液
出院诊断
1、肝吸虫
2、急性胆管炎
3、不典型肝脓肿?
4、败血症
5、DIC
6、感染性休克
7、化脓性门静脉炎
8、门静脉栓子
9、肺炎
10、真菌感染
11、腹腔积液
12、EBV感染(“炎症诱发炎症,感染诱发感染”)
随访
#-10-26复查血常规、生化系列、降钙素原均正常,彩超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脾静脉部分型血栓、脾大;
#-04-23查血常规正常,生化系列示GGT74.1U/L,TG2.71mmol/L,彩超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脾静脉已恢复正常。
病情回顾与体会
至此,整个诊治思路豁然开朗,该病人存在华支睾吸虫感染,此次可能在肠道菌群移位情况下,出现急性重型胆管炎,表现为脓*症和DIC,并出现了不典型肝脓肿,虽及时鼻胆管引流,因感染较重还是合并了化脓性门静脉炎。
此例病例的特殊之处在于缺乏典型急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即腹痛根本不明显,仅在发热同时伴有一过性肝功异常。其后病情进展快,迅速出现感染性休克及DIC。最主要的是反复多项影像学检查均无阳性提示,造成诊断困难。分析其无明显腹痛的原因在于,该患者由于华支睾吸虫的感染造成病变部位主要在肝内胆管。肝内阻塞性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腹痛常不明显,*疸较轻或无*疸。而之所以三天后才引流出脓性胆汁,很可能是在急性重症胆管炎基础上合并了胆源性肝脓肿。胆源性肝脓肿特点是较早期为多发微脓肿,可扩大发展,融合成大小不等的多发性脓肿,导致彻底引流困难。脓肿可继续扩展,侵及邻近的脏器和血管等。如未及时处理,死亡率较高。
专家简介
李用国教授
重庆医院感染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二级教授
学术兼职: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防痨协会结核与肝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兼自然疫源性疾病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委员会常委、医院肝病分会常委兼肝炎学组副组长。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参与国家十一五至十三五重大传染病专项及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科生第9版及研究生第3版《传染病学》副主编,参编十余部教材编写工作。获得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者简介
李珊珊博士
首都医科医院肝病中心四科(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主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各种病因导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诊治。主要从事肝病尤其是肝衰竭诊疗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共发表相关中英文文章12篇。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GanDanXiang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