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升阳除湿汤,源于《脾胃论注释》卷下。主治饮食伤胃,劳倦伤脾,导致脾胃阳气下陷,湿邪下注之泄泻证;症见不思饮食,腹胀肠鸣,腹中隐隐作痛,泄泻无度,小便*,怠惰嗜卧,四肢无力,脉迟缓等。现代常用于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萎缩性胃炎、妇人带下等属湿邪困脾者。
方歌升阳除湿泻不停,苍术陈皮共防风,神曲麦芽泽甘草,升麻羌活柴猪苓
组成甘草、大麦芽、陈皮、猪苓各三分,泽泻、益智仁、半夏、防风、羌活、神曲、柴胡、升麻各五分,苍术一钱
用法上药切碎,作一服,水毫升,生姜3片,枣2枚,同煎至毫升,去渣,空腹服
功用升阳举陷,祛湿止泻
主治饮食伤胃,劳倦伤脾,导致脾胃阳气下陷,湿邪下注之泄泻证;症见不思饮食,腹胀肠鸣,腹中隐隐作痛,泄泻无度,小便*,怠惰嗜卧,四肢无力,脉迟缓等。现代常用于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萎缩性胃炎、妇人带下等属湿邪困脾者。
医论
本方所治证的病因是由于饮食伤胃,劳倦伤脾,导致脾胃阳气下陷,湿邪下注所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湿盛则濡泄,甚则水闭肘肿。”湿邪内盛,湿性重着,则出现怠惰嗜卧,四肢无力,脉迟缓。《外感温热篇》说:“湿盛则阳微。”湿邪最易伤脾阳,脾不升清,阳气下陷,则出现不思饮食,腹胀肠鸣,腹中隐隐作痛,泄泻无度。人体每天摄入的水液有一定的限定,大便泄泻的水液多了,则小便必然色*而短少。
本方用于治疗湿邪困脾之泄泻。湿邪困脾,脾气不升,中气下陷,故而泄泻无度,不能自已;湿邪壅滞于肠道,气机不行,故见肠鸣腹痛;湿热下注,故见小便*,或带下过多。脾主肌肉,脾虚则肌肉失养,加之湿邪困阻,故见四肢困弱;舌淡胖苔白腻,脉滑数为脾虚兼有湿热之象。
方解
方中重用苍术为君,以其辛香苦温,入中焦燥湿运脾,使湿去而脾气复健,运化有权;臣以升麻、柴胡助清阳上行;羌活、防风祛风胜湿,猪苓、泽泻利尿以渗湿,陈皮、半夏行气燥湿化痰浊,上药共助苍术燥湿之功,神曲、麦芽导滞以和中。泄泻无度,故用益智仁温中止泻,姜、枣和营卫,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升阳除湿之功,使脾运得复,湿邪得去,诸症自除。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湿邪困脾之泄泻。临证以泄泻,肠鸣,不思饮食,四肢困弱,舌淡胖苔白腻,脉细滑为辩证要点。
李东垣治泄泻,一用升阳汤,一用升阳除湿汤,其中相同之处是肠鸣、腹泻、小便*,都是用的升阳方法,这是由疾病的共性决定的。不同之处:升阳汤表现大便一日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时泄泻水粪夹杂而下,腹中肠鸣,里急后重,只用补脾气,升清阳方法,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以治其本。升阳除湿汤表现不思饮食,腹胀肠鸣,腹中隐隐作痛,泄泻无度,小便*,怠惰嗜卧,四肢无力,脉迟缓,属于脾虚湿盛,治宜升清祛湿,标本兼治,而以治本为主。
加减用药
腹痛者,加木香、藿香,元胡;饮食减少者,加神曲、鸡内金;神疲乏力者,加*芪、*参等。
类方
升阳除湿防风汤,出自金·《脾胃论》。
组成:去皮泔浸苍术四两,防风二钱,白术、白茯苓、白芍各一钱。
功效:健脾燥湿,升阳和血。
主治:主治肠澼下血,大便闭塞,或里急后重,或少有脓,或少有血,舌红绛,脉数。
医案精选
王某,男,2岁。年8月初诊。
主诉:腹泻一月余,每天解*色稀便6-7次,时带泡沫,或便随矢气而出,量不多,无粘液脓血,口干,尿少,舌质淡红,苔薄白。症属脾虚湿盛,运化失健,胃肠不和。治以燥湿健脾,升阳除湿,疏导运化。
拟升阳除湿汤加味;羌活,防风,柴胡,当归,木香厚朴陈皮苍术各6克,泽泻8克,车前子8克,葛根10克,芡实10克。
每天一剂,水煎分三次服。连服7剂,水泄止,病愈。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