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某,女,46岁,职员,初诊日期:年6月21日。
患者于1个月前与同事聚餐后诱发右胁疼痛,继之高热,寒战,按胆囊炎治疗,静点抗生素效果不明显。3天后出现巩膜、皮肤*染,伴恶心、厌油,大便色变灰白,乏力倦怠,体温持续在39左右。医院住院治疗,查血常规、肝功能及彩超等诊断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给予抗炎及支持疗法,恶寒缓解,体温波动在38左右,*疸逐渐加深,遂请中医会诊。症见:重度*染,体虚多汗,倦怠乏力,舌红绛,苔*腻,脉滑数无力。患者大便干燥,已3日未解,小便深*。
综合四诊,证属湿热郁闭、腑气不通所致。治宜清热开郁,通腑泻浊。
处方:茵陈50g,栀子20g,大*15g,枳实15g,厚朴20g,木通15g,赤芍20g,桃仁20g,半夏15g,*芩20g,滑石20g(包煎),连翘20g,草豆蔻15g,苍术20g,玳瑁20g。2剂,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
二诊:年6月24日。
发热渐退,体温波动于37~37.8之间,便稀溏,日2~3次,食欲增加,*疸稍退,仍乏力倦怠,舌红,苔*腻,脉滑数。腑气虽通,湿郁未退,且正气已虚,故应侧重祛湿,顾护正气。
上方大*改为10g,加泽泻20g,路路通15g,金钱草30g,*芪50g,当归20g。3剂,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
三诊:年6月28日。
患者体温已正常,*疸明显减轻,仍乏力倦怠,饮食量增,大便溏,日1~2次,舌淡红,苔*稍腻,脉滑。热退而湿未尽除,脾虚正气未复。治宜健脾化湿为主。
处方:*参20g,白术20g,苍术20g,白豆蔻15g,茯苓20g,柴胡15g,陈皮20g,车前子20g,厚朴15g,赤芍20g,连翘20g,泽泻20g,茵陈50g,路路通15g,*芪30g,当归20g。6剂,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
四诊:年7月4日。
病情稳定,*疸已尽退,饮食正常,仍倦怠喜卧,大便溏,舌淡红,苔白稍腻,脉滑。湿热已尽去,脾虚仍未恢复。治以益气养血,健脾和胃。
处方:*参20g,白术20g,茯苓20g,苍术20g,山药20g,白豆蔻15g,陈皮15g,砂仁10g,炙甘草15g,当归20g,*芪30g,柴胡15g,赤芍20g。6剂,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
五诊:年7月11日。
患者已出院,病情稳定,饮食及二便正常,唯时感脘闷,进食后明显,舌淡红,苔白稍腻,脉沉。此病后脾虚,运化无力所致。于上方酌加醒脾益气、和胃消食之品。
上方加甘松20g,焦山楂20g,内金15g。6剂,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乃炎之重证,病之危候,王老认为其病机属湿热*邪郁闭于内,外不得宣泄,内不得通达所致,其治必须峻猛之药打通三焦通道,使湿热从二便而解;待湿热之邪衰其大半,再入健脾和胃等扶正之品方可病愈功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