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审证求机复法合方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的变与不变
国医大师周仲瑛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是中医同道共同的导师和财富,“周仲瑛名医工作室”的同仁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传承、推广工作。笔者有幸“登堂入室”参班学习,谨就在工作室学习一日之所见、所思,整理成文,愿与同道分享。虽一鳞半爪,零乱散杂,毕竟自己与大师零距离接触的机会难得,因而有敝帚自珍之感。
1高山仰止的上工大家
上世纪80年代初,笔者在南京中医大学读书时,周仲瑛教授教我们中医内科学肺系部分。周教授平易、和蔼,说理透彻,条分缕析,语速虽慢,但语调平稳、流畅,常常借助图表,笔记十分好记。他不仅是一位医者、学者、智者,还是一位慈祥宽厚的长者。有一次在课堂上,一位同学伏在课桌上打起瞌睡,周老从座次表中找到他的名字,点名回答问题,引得全班同学侧目。该同学虽被同桌叫醒,却悠然置身于事外,岿然端坐作呆若木鸡状。周老时任一校之长,我心里怦怦然:如此顽劣,定在劫难逃了。孰料,周老仍然不动声色:“哦,请假没来,我们继续讲课。”30年过去了,这一幕至今仍历历在目,仿佛发生在昨天。
周老是名闻海内外的国医大师,活人无算,著作等身,桃李满园。他的成就,令人景仰不已。年秋,我接到“周仲瑛名医工作室”的邀请,参加“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疑难病证经验传承研讨班”,再次亲聆周老传道授业,并亲见周老诊病课徒。“周仲瑛名医工作室”坐落在汉中门老校区李时珍塑像前。面积不大,低调而不张扬,简朴而显实用,诊室、资料室、计算机室、示教室功能俱全。周老诊病时用的专用软件界面,分为临床表现、理化检查、舌象、脉象、病机归纳、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用法用量、备注等。学生数人与病人及家属分列周老两侧,周老望闻问切、口述理法方药,学生输入系统、打印病历和处方。有时周老会主动讲解病机、方义。学生会当即质疑方药运用,但从不亲自诊脉或作必要的体验,或许是为了尽量不干扰周老、烦扰病人,有些遗憾。周老8时整开始接诊病人,直到12点半才结束,期间不喝水,只有一次5分钟短暂的休息。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能如此不知疲倦地高强度工作,令人感动。“工作室”的诸高徒有否关心周老本人的身体呢?我在胡乱地担忧,连周老偶尔的一声呃逆都让我不安,悄悄私下里为周老望面色、闻声音、辨体质,祈祷周老健康长寿。周老鹤发童颜,满面春风,语音浑厚,精神矍烁,体态丰腴,步履稳健。周老诊病,有一种强大的气场,我屏声敛息、一丝不苟地记录下10月19日上午周老诊治的28个病人的全过程。反复揣摩其智慧之学、灵验之术,获益匪浅,感悟良多。岁月流逝,年出生的周老,早已不再担任校长、系主任的职位,但医教研忙碌不息的周老,赢得了全社会更多的尊敬和爱戴。
2周老的“复法合方”与齐白石的“衰年变法”
做学问,特别是搞艺术,往往有“大器晚成”、“晚乃善”的情形。周老曾说:“中医是门艺术。”“艺术需要灵感,讲究境界,强调个性特点的彰扬与发挥,这些好象与中医很相似。”《周易·系辞下》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有感于“画道之衰已达极点”(陈师曾语),晚年以“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的决心进行变法,艺术风格产生了一次质的飞跃,破茧重生,再建华宇,开宗立派,影响深远。可以说没有“衰年变法”,就没有齐白石。但变法是需要超出常人的勇气的。周老已经名满天下,他同样没有守成,不懈追求,不断突破,法外求法,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审证求机论”、“病理因素——第二病因说”、“病机十三条”、“瘀热论”、“*邪论”、“复合病机”等,并组建中医急难症研究室,创建中医内科急症学科,在当今中医界注进了源头活水。
复法合方是周老变法的显著标志之一。就一日之所见,周老全新的处方用药风格令人惊叹、咋舌。粗略统计当日所开28张汤剂处方,最少16味,最多达40味,平均约27味。有很多冷僻药,如:羊乳,红豆杉,老鹳草,冬凌草,*馒头,穿山龙,石楠藤,酢浆草,拔葜,狗舌草,藤梨根,枸橘李……有的甚至闻所未闻,可见其博大精深。
周老自幼随父周筱斋(-)学医,在《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中收录的周筱斋医案[1]计14则,处方用药多在10~12味之间,足见其用药轻灵,如同他的琴声(周筱斋先生兼擅古琴,中华书局版严晓星所著《梅庵琴人传》中有传),“精纯不杂,平淡中寓有至理”。而第3集收录的~年间的周仲瑛医案[2],有臌胀、眩晕、脂肪瘤、哮证、肝炎胁痛、心悸、头痛、咽喉溃疡等11则,初诊处方药味数,最少10味,最多15味,平均约13味。既然编者声称这些医案都是“名老中医自己亲自选定,真实可靠,临床中看病最拿手的”,那么可以认为,周老原也是崇尚轻灵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周老会在年逾花甲之后,医风为之一变,走上“复法合方”之路了呢?
3以病机为核心构建辨证论治新体系
就诊患者疾病谱的变化自然是首要原因之一。是日,28个病人中癌症就占了14个,其他也大多为辗转求医、久治无效的疑难病症,如:鱼鳞病、艾迪森氏病、结缔组织病等。病机证素复合多变,治则自然要灵活变通。周老在年10月在宁举办的学习班中演讲《“审证求机”是活化辨证论治的锁钥》,开门见山、一语道破了更深层次的原委:“我在六十余年医、教、研生涯中,逐步理解认识到最具中医特色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诊疗体系,原本是机圆法活的一种思辨技能,但而今却难以与辨证标准化、规范化、量化等等要求合拍,虽然当前已经制定有多种病证的诊疗标准、指导原则、指南、路径,却不能求得共识,在临床执行实施,值得令人反思、共商。”正是基于这样的困惑,对中医传承创新路在何方的忧虑,周老“萌生了以病机为核心构建辨证论治新体系的设想”。辨证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中医的辨证论治绝非僵化的辨证分型论治,而应是基于审证求机、随证治之思想指导下的辨证论治”。早在年,周老就发表了《常用脏腑病机词汇类证鉴别》系列文章连载于《江苏医药(中医分册)》[3],产生巨大学术影响。疾病的病机由病理因素所决定。对于病机复杂、病性多样的证候群,可通过多种病机证素的组合,做出证候诊断。复合立法、重剂合方正是针对疾病的多重复杂病机,组合运用数种治法,处方药味数目往往超过常规。
试录是日所见周老开出的药味最多的一张处方。治患者徐某,女,48岁,乳腺癌术后,慢性咽炎难愈,常咳,无痰,咽痒,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功劳叶10g,地骨皮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生地榆15g,淮山药15g,生楂肉15g,炙鳖甲15g,南北沙参各15g,天麦冬各12g,山茨菇15g,猫爪草20g,制南星12g,泽漆20g,肿节风20g,仙鹤草15g,鸡血藤15g,蛇舌草20g,半枝莲20g,炙僵蚕10g,白毛夏枯草15g,太子参10g,焦白术10g,生苡仁10g,茯苓10g,炙甘草3g,炒六曲10g,白残花5g,老鹳草15g,冬凌草20g,八月扎12g,玄参10g,莪术6g,挂金灯5g,白夕利10g,土牛膝12g,桔梗6g,诃子肉10g。总计40味药,总量达g。药味不可谓不多,但多而不杂,是有机组合,而非简单堆砌,注重小方复合,一药多用。医者如同号令千*万马、指挥多兵团联合、立体作战的将帅,养阴利咽、健脾益肾、疏肝散结、顺气和胃、活血化瘀、扶正解*、化痰软坚、搜风走窜数法并举,功补兼施、动静相参、表理相合、升降相宜、阴阳互求、气血互调、整体调理与靶向治疗兼顾,无狂轰滥炸、孟浪杂投之弊,秩序井然,有条不紊。这样的处方非大功力、大智慧、博古通今者不为。这样的处方就如同一张小型的膏方,需要更多的知识面、更丰富的临证用药经验,和更加缜密、更加活泼的临床思维。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周老在临床中也不全都是应用大方。最典型的例子是,年汶川大地震灾后,周老向灾区人民捐献的两张地震灾后防疫方“防疫清肺汤”和“防疫化浊汤”[4],都只有9~10味药,非常凝炼。说明周老并不偏激,而是要因人而异、因病制宜、辨机论治。
4医案实录
4.1脑萎缩,脑动脉硬化案
吴某,女,76岁。近年来自觉健忘严重,睡眠差,纳呆,遇事紧张,急躁,大便正常,腰痛,骨质疏松,苔*薄腻,脉细滑,舌质暗红,髓海不足,水亏木旺,当补肾疏肝,养血安神。处方:
醋柴胡5g,炒白芍10g,制香附10g,白蒺莉10g,夏枯草10g,丹参12g,制首乌10g,川百合12g,知母10g,炙草3g,杞子10g,煅龙牡各20g(先煎),菊花10g,决明子12g,柏子仁10g,桑寄生15g,川断15g。嘱宜多食百合、白木耳、莲子。
按:脑动脉硬化症是指脑动脉内膜粥样硬化以致脑实质慢性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大脑功能减退病症,属于“眩晕”、“头痛”、“不寐”、“耳鸣、耳聋”等病范畴。脑为髓之海,肾生髓充脑,肾精充足,则脑髓充盈,反之则脑髓不足,且水亏木旺,内风挟痰浊、血瘀上扰。本虚标实,当疏肝养血,滋水涵木,兼祛痰、火、风、瘀。特别是制首乌补而不滞,温而不燥,桑寄生不寒不热,平补肝肾,周老的团队曾以此为主创制“通窍益脉汤”,证实能有效地控制、改善脑动脉粥样硬化。[5]
4.2内伤发热,劳风发热,发热待查案
王某,男,42岁。内伤发热4年不愈,身热起于中午,近来测体温又高,38.4℃,热前形寒肢清,入夜热退,无汗,周身酸痛,皮肤干燥有灼热感,咳嗽痰少,咽喉不舒,腰痛,口干,二便尚调,舌质*腻,质红偏暗,脉小滑数。风湿痹阻,湿热内蕴,枢机不和,气阴两伤。处方:
柴胡10g,前胡3g,功劳叶10g,青蒿15g,藿香10g,炒芩10g,石楠藤15g,冬僵蚕10g,蝉衣5g,片姜*10g,北沙参10g,肿节风15g,秦艽10g,桂枝10g,炒白芍10g,穿山龙30g,老鹳草15g,夜交藤20g,乌梅肉6g,胡*连3g,苍耳草15g。
按:病势迁延,病机复杂,针对多因素、多证候、多症状的特点,用柴前梅连散、蒿芩清胆汤、升降散及小柴胡汤、桂枝汤等复法立方,共为和解枢机、清化湿热、升清降浊、辟秽宣络之剂。古人谓“伤风不醒成劳”。柴前梅连散主治风劳骨蒸,其中,柴胡解不表不里之风,胡连清入肌附骨之热,前胡主脾肺表里之邪,乌梅主敛,亦取酸能入骨之意。升降散(去大*),表里双解,清泄三焦。功劳叶擅清虚热,补益肝肾,加强青蒿清芬透络之力,及肿节风、秦艽、穿山龙、老鹳草、夜交藤等祛风化湿、活血舒筋、清热解*之功。周老尝言,昔有东汉末年以寒邪为主的疫病、明清以火热为主的温病,由于气候、自然环境及饮食、生活方式的变化,预测今后将会有湿热、三焦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4.3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案
陈某,女,49岁。3年前两关节疼痛,腿肿,至省人医查类风湿指标阳性,用药经年,症状有所减轻,复查相关指标仍属阳性,治程中曾患过敏性皮疹,多个关节疼痛,现左膝右踝两腕酸痛不适。怕风,易汗,有燥热感,大便不实。苔*薄腻质暗红。风湿久痹,气虚卫弱,肝肾不足。处方:
炙桂枝10g,赤白芍各10g,功劳叶10g,生*芪20g,焦白术10g,防风9g,石楠藤20g,穿山龙30g,苍耳草20g,青风藤15g,鸡血藤15g,炙甘草3g,老鹳草15g,鹿衔草15g,大熟地10g,仙灵脾10g,炙僵蚕10g。
按:“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金匮要略痉湿),风湿是痹证的主要病因。又每与寒或热相合而异性。久痹寒伤阳气,热耗阴血,气血虚痹,血脉涩滞,方选*芪桂枝五物汤、玉屏风散为主,调养荣卫,益气固表,养血祛风,和血通痹。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肾得养,则根本得固,筋骨得濡,且肝肾同源,补肾既可益肝,滋肾阴也达到清络热的目的,故加上补益肝肾之熟地、仙灵脾。藤类、虫类药可搜风通络,直达病所,令“气血流畅,痹痛自已”。正如周老所云:“风邪深入骨骱,如油入面,非虫蚁搜剔不能为功。”
4.4痿证(肌萎),肌营养不良继发神经损伤案
李馨,女,33岁。两上肢手臂肌肉萎缩乏力,右侧肩臂不能上抬,怕冷手凉,苔薄*腻,脉细,舌红偏暗。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阻为标。处方:
潞*参15g,炙*芪60g,生白术15g,当归10g,生苡仁15g,葛根15g,片姜*10g,鸡血藤20g,炙甘草5g,川断20g,桑寄生15g,千年健15g,炒苍术6g,制*精10g,*箭羽15g,红花5g,炙桂枝5g,赤芍10g,炙蜈蚣3条g,露蜂房10g,乌梢蛇10g,大熟地10g,鹿角片10先g,仙灵脾10g,穿山龙25g,石楠藤20g,煅龙骨20g,煅牡蛎25g,羌活10g,巴戟天10g,补骨脂10g。
按:用*芪桂枝五物汤、桂枝龙牡汤、二妙丸、独活寄生汤等合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痿治法》:“诸痿当养阳明与冲脉”,痿证不仅有脾虚,《脾胃论》:“脾病则下流乘肾,土克水则骨乏无穷”。故以*参、白术、葛根健脾升清,特别重用*芪益气,加川断、桑寄生、熟地、仙灵脾、巴戟天、鹿角片、补骨脂等祛风湿,止痹痛,强筋骨,益肝肾。《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驰长”,故加苍术、苡仁以化湿。又《诸病源候论·风身体手足不随候》:“而风邪在经络,搏于阳经,气行则迟,关机缓纵,故令身体手足不随也。”故加蜈蚣、露蜂房、乌梢蛇等熄风通络,提高疗效。
4.5肺癌案
潘某,男,46岁。3月前劳累伤腰,不能站立,医院CT检查发现左上肺肺癌,双肺多发转移,锁骨上窝及纵膈淋巴结转移,胸椎转移瘤。病理:腺癌。EGFR检查EXON19可见突变。至今已做4个疗程化疗,化疗曾有白细胞明显减少,目前自觉两侧胁肋痛、背痛,胸闷,稍有干咳,口干,疲劳乏力。苔中部腻罩*,边尖红,质编暗。脉小滑兼数。痰瘀郁肺,络气不和,气阴两伤,化疗损正,癌*走注。处方:
南北沙参各12g,大麦冬10g,太子参12g,焦白术10g,茯苓10g,炙草3g,生苡仁15g,仙鹤草15g,猫爪草20g,山茨菇15g,制南星10g,炙僵蚕10g,旋复花5g(包煎),茜草根10g,泽漆20g,法半夏10g,陈皮6g,蛇舌草20g,半枝莲20g,鸡血藤15g,羊乳15g,肿节风20g,红豆杉10g,六曲10g,生蒲*10g(包煎),砂仁3g(后下)。
按:癌*痰瘀互结,气阴两伤,宜清补、平补,方选沙参麦冬汤、六君子汤清热养阴、益气化痰,防峻补反助热*。生苡仁健脾祛湿,仙鹤草擅治脱力劳伤、久咳咯血,旋复花、茜草根、鸡血藤、生蒲*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猫爪草、山茨菇、制南星、炙僵蚕、泽漆、蛇舌草、半枝莲、鸡血藤、羊乳、肿节风、红豆杉等大队抗癌药物,清热解*,化痰散结,但有一线之机,决不放弃消癥。
4.6肺癌案
赵某,男,52岁。2月前体检,CT查见左下肺占位,病理:鳞癌。化疗1个疗程,稍有咳嗽无痰,活动后气短,口干,咽痒,燥热,寐差。苔中后部*薄腻,质暗红隐紫有裂,脉细兼滑。痰瘀郁肺,癌*伤正。处方:
炙鳖甲15g(先煎),功劳叶10g,南北沙参(各)12g,大麦冬10g,太子参12g,肿节风20g,山慈菇12g,猫爪草15g,白毛夏枯草15g,炙僵蚕10g,知母10g,合欢皮15g,夜交藤20g,制*精10g,羊乳15g,蛇舌草20g,半枝莲20g,仙鹤草15g,炙桑皮10g,地骨皮10g,茯苓10,白术10g,甘草6g。嘱平时可服虫草,勿食海鲜发物。
按:肺癌虚实夹杂,实责之瘀*、痰*、热*,虚责之气虚与阴虚。治当益气养阴,化痰软坚,活血和络,清热解*。以癌*痰瘀郁伏于肺,邪*势盛,正气亏虚,扶正宜清补、平补,不可峻补、反致助纣为虐。方选四君子汤、沙参麦冬汤清热养阴、益气化痰。鳖甲具有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等作用,兼祛邪与扶正双重功效。功劳叶清凉滋补,益气养阴,入肺、肾经。仙鹤草擅治脱力劳伤、久咳咯血,具收敛、补虚等作用,又可消宿食、散中满、抗肿瘤及镇痛。合欢皮、夜交藤治失眠。同时,果断、针对性地选用肿节风、山茨菇、猫爪草、炙僵蚕、羊乳、蛇舌草、半枝莲等抗癌药物,攻邪即是扶正。
4.7肝癌案
庄某,男,43岁。1月前在上海查MRI示肝癌,术后,膈顶活动型灶,病理:肝右叶肝细胞癌,粗梁型,III级,小结节型肝硬化,慢性胆囊炎,已经做射频治疗,术后曾见肝区隐痛,目前自觉症状不多,稍有疲劳,食纳良好,二便正常,鼻唇面色暗红,苔中部*,块状腻斑,质暗红,脉小滑,湿热瘀*互结,肝脾两伤。处方:
煅牡蛎先30,土鳖虫6,莪术10,山慈菇15,制南星15,炙僵蚕10,蛇舌草25,半枝莲25,石打穿20,龙葵20,太子参12,大麦冬10,焦白术10,茯苓10,炙甘草3,炙鸡金10,八月扎12,泽漆20,北沙参10,天冬10,漏芦15,生蒲*包10,赤芍12,丹皮10,水牛角片15(先),大生地15,煅瓦楞20,肿节风20,茜草根10制香附10,土茯苓30,老鹳草20,冬凌草20,鱼腥草20,三七粉4克(分吞)。
按:熔软坚散结、凉血化瘀、化痰通络、疏肝理脾、清热祛湿、解*抗癌、益气养阴、健脾助运诸治则于一炉,多药味、多治法、多环节标本兼治,综合调理,养正不留邪,消积不伤正,同时慎防邪从火化,阴精被灼。以调养为主,平补柔养,避免滋腻壅滞,不可一味填补。
4.8肝癌案
李某,女,40岁。肝癌,腹膜间皮瘤术后,肝包膜下转移。右下腹胀痛,一过性抽痛感,矢气为舒,大便日行正常,食纳知味,口渴,经潮血量减少,色暗,带下偏多,两下颌及颈部皮疹瘙痒。舌苔薄*腻,舌质红略暗,脉细弦。湿热瘀*互结,冲任受损,疏泄失司,肝脾两伤。处方:
炙鳖甲15g(先煎),太子参12g,大麦冬10g,北沙参10g,焦白术10g,生苡仁15g,龙葵20g,蛇舌草20g,半枝莲20g,石打穿20g,山慈菇12g,炙僵蚕10g,制南星10g,莪术10g,白毛夏枯草15g,泽漆15g,八月扎12g,漏芦15g,土茯苓25g,仙鹤草15g,天葵子15g,紫草10g,玄参10g,菝葜25g,肿节风20g,败酱草15g,大生地12g,土鳖虫5g,鸡血藤15g,丹参15g,制首乌10g,益母草10g,地肤子15g,苍耳草15。嘱不吃蟹、鲫鱼。
按:湿热郁久成*,经络气机阻滞,气血津液输布、运行受阻,留结而为痰瘀。癌*与痰瘀搏结,*邪壅盛,充斥三焦,化热伤阴,累及脏腑,耗损正气。*盛正损,治疗当以清化湿热、化瘀解*为主,兼顾补益气阴、柔养肝肾,酌加化痰散结、行血消癥之品。土茯苓、菝葜治湿*;莪术、土鳖虫治瘀*;制南星、白毛夏枯草治痰*;八月扎理气导滞,气行则津液输布,无停积成痰之患;漏芦入手足阳明经,清热解*,通利经脉;苍耳草、地肤子配僵蚕祛风化湿、善治皮肤搔痒,均为周老常用之妙品。
4.9食道癌
徐某,女,48岁。行“食道中下段鳞癌根治术”后2月来,面*形瘦,纳食曾见2次梗塞不下,一般纳食正常,吃干饭有不适感,夜晚口干,舌*苔薄腻质暗红,脉细滑。脾胃生化乏源,痰气瘀阻胸膈。处方:
潞*参10g,太子参10g,焦白术10g,茯苓10g,炙草3g,法半夏10g,陈皮6g,仙鹤草15g,石打穿10g,蛇舌草20g,莪术10g,生蒲*10g(包煎),生*芪20g,*馒头20g,*连3g,吴茱萸3g,煅瓦楞子20g,山慈菇10g,制南星10g,鸡血藤15g,桑寄生15g,土茯苓25g,地肤子15g,南北沙参各10g,肿节风15g,丹参12g,大麦冬10g,制*精10g,蒲公英15g。嘱慢嚼细咽,不要急。
按:癌病术后,余*未清,痰瘀交阻,热结津亏,胃虚气滞,气液两伤,甚至精血枯槁,或“胃脘干槁”(清·程国彭《医学心悟》)。治疗应以“胃气为本”,法当扶脾和胃,泄肝降逆,清热化湿,化痰祛瘀。冀脾运得健,湿浊痰饮易化,邪孤难再猖獗;胃气得开,气血生化有源,正气自能来复。方选六君子汤合左金丸、麦门冬汤加减。白花蛇舌草、石见穿、莪术、煅瓦楞子等,具有明确的抗消化系统癌肿作用,为周老所习用。*连清胃热,吴茱萸热药反佐,以制*连之寒,能入肝降逆,使肝胃调和。两者相合,辛开苦降,有开郁散火,泄肝和胃之功。全方寒不抑阳,温不伤阴,润不滋腻、补不碍脾,刚柔相济,升降和调。
4.10甲状腺乳头状癌案
任某,女,43岁。5月前行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全切,现服甲状腺素片,舌面有烧灼感,手足冷如冰,肩臂凉,后背多汗,既往哮喘,过敏性鼻炎病史,月事尚调,大便多秘,苔*薄腻,质红,脉沉细.肾虚肝旺,气阴两伤。处方:
炙鳖甲15g(先煎),大生地12g,山萸肉10g,莬丝子10g,仙灵脾10g,天冬10g,玄参10g,枸杞子10g,g,鸡血藤15g,当归10g,生*芪15g,淡苁蓉10g,煅牡蛎25g,川石斛10g,*柏6g,*箭羽15。
[按]证属阴阳失调,气血不和,阳气不能外达。以阳生于阴,当补阴以配阳。治宜滋肾养肝,益气养阴。以二仙汤为主方。用药宜去刚用柔,仙灵脾配生地,有阴阳并调之妙。在大队滋阴补阳药中,少佐一味*柏,温中有清,寓“从治”之意,并可监制温药刚燥之性。鳖甲、牡蛎潜阳,并可软坚抗癌。
结语:虽不能“一日看尽长安花”,但周老给我的教诲当受益终生。周老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医道无穷,道随悟入,道随悟深。要想不断提高临床疗效、解决一些别人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许多奥义,着实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用心去“悟”,反复品味,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回味无穷。周老的《八十述怀》,有“与时俱进,业贵专精”、“老骥追风,宿志永存”等句。周老的求变,贯穿在他孜孜以求的对传统中医学的解构与重建的永恒探索之中,而不变的是承前启后、春满杏林的精诚之志和学者本色。
参考文献
[1]董建华,王永炎主编.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M].第1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董建华,王永炎主编.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M].第3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周仲瑛.常用脏腑病机词汇类证鉴别[J].江苏中医药(江苏医药中医分册),,(1):38-39
[4]朱垚,周仲瑛.周仲瑛教授“地震灾后防疫方”解析[J].中医药文化,,(1):40-41
[5]龙明照,金妙文,周仲瑛,马湖蕊.通窍益脉汤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1(2):15-1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