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生机蓬勃,是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然而春雨绵绵、乍暖还寒,气候很不稳定,除了要做好全身调节外,饮食调养也特别重要。春季饮食应遵循“杂合而食”的原则,巧配五味对健康大有裨益。究竟是哪五味呢?
巧配五味对健康大有裨益
甜味补脾
肝属木,脾属土,土木相克,春天肝旺会伤及脾胃,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化解的方法是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补充人的脾胃之气。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气血的源头,只有脾胃旺了,才能延年益寿。因此,要多吃甜味食物,如大枣、山药、桂圆、地瓜、南瓜、柿饼和草莓等。
吃酸养肝
按照中医五行的观点,肝属木,与春相应,肝气在春天最旺。如果春季养生不当,便易伤肝气,因此春天要重在养肝。
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因此要适量吃一些酸性食物。常见的酸味水果有酸枣、梅子、柠檬、菠萝等,都可适当吃一些。
温补阳气
春天在饮食方面,要遵照《皇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抵御疾病的能力增强。
养阳的食物大多性温,有牛肉、羊肉、姜、葱、土豆、韭菜、红茶等,这些食物不用一次吃很多,每天搭配吃一些就可以。
味淡滋阴
冬季人们习惯于进补,膏粱厚味进食较多。春天里,这种习惯应向清淡的方向转变,多食蔬菜是春天的养生要诀。
人们经过冬季之后,不少人会出现维生素、无机盐或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常发口角炎、口腔炎等,多吃蔬菜可以补充营养素的不足。春天的韭菜是最鲜嫩的,菠菜能养血滋阴也非常受欢迎。
野味解*
在春天野菜当令的季节适当吃一点,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例如:荠菜,其维生素C含量比大白菜高2.5倍以上,维生素B2含量高于雪里红,居蔬菜之首。马齿苋含有核*素、抗坏血酸等营养素,还能清热解*、凉血止血,对预防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
温馨提示:买回家的野菜别放太久,久放的野菜不仅不新鲜,而且营养成分减少,味道很差。而且,食用前要经过认真处理,某些野菜有微*,需要经过煮、浸泡才能去*。当然,野菜也不要吃太多,之所以叫“野菜”,而不是“家常菜”一定有它的原因,这是老祖宗在亲身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尝尝鲜,偶尔改善改善口味还可以,不宜天天吃、过量吃。
4个穴位,有助于春季养生
●肝俞穴位
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双手握拳,手臂屈曲,拳背置于后背两侧,当前臂呈水平位时,手背的位置就是肝俞穴。
用拳背在穴位上做上下搓动,以局部发红发热为度,按摩3~5分钟。
疏肝利胆,理气明目。主治*疸、胁痛、胃痛、吐血、眩晕、夜盲、目赤痛、青光眼,脊背痛及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
●期门穴位
该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骨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从乳头往下数两个肋间隙就是。
按摩时以手掌置于期门穴,沿肋间隙做前后搓动,以局部发红发热为度,按摩3~5分钟。
期门穴是肝的募穴,肝俞是肝的背俞穴,分别是肝气输注于前胸和后背的重要穴位,两者配合按,可起到疏肝理气、养肝柔肝的作用。
●太冲穴位
太冲穴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正坐或仰卧取穴。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在母短伸肌腱外缘处取穴。
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用拇指点揉2~3分钟。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是肝的原气输注之处,按之可培补肝之原气。
●太溪穴位
位于足内侧,足内踝(高点)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即: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当中)。
太溪穴位于内踝尖和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按摩时取坐位,用拇指点揉2~3分钟即可。
太溪为肾经原穴,按之可培补肾之原气。中医讲肝肾同源,肝属木,肾属水,水能涵木,按揉太冲穴和太溪穴可起到滋水涵木、补肾养肝的作用。
来源
羊城晚报余燕红/文、生命日报
1
END
1
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