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3-5位,年新发生36.7万例。东南沿海地区发病率高于西北部,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
发病率从50岁开始明显上升,75-80岁达到高峰,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临床上,30岁以下的青年白领罹患结直肠癌的比例逐渐升高,约占总患病人群的10%。
1
为什么会得结直肠癌呢?
1.结直肠癌是一种典型的“富贵病”,与人们的饮食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多摄人高脂肪或红肉、膳食纤维不足等是重要因素。人们的饮食结构向“三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和低纤维素转变,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趋势愈发明显。
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使得肠道蠕动减缓,机体*素在肠道内滞留过久也增加了致癌物与肠道接触的机会,从而增加大肠癌风险。
近年发现肠道微生态(肠菌等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紊乱(包括具核梭杆菌等致病菌的肠黏膜聚集)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2.从遗传学观点,可将结直肠癌分为遗传性(家族性)和非遗传性(散发性)。前者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结直肠癌,现国际上称为林奇综合征,及我们平常做基因检测,说的MSI-H或DMMR。后者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但即使是散发性结直肠癌,遗传因素在其发生中亦起重要作用。
高危因素:
①结直肠腺瘤,最主要癌前病变;
②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生癌变;
③其他高危因素:大便隐血阳性、慢性腹泻、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慢性便秘、长期吸烟或肥胖者,50岁者、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有盆腔放疗史者、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等。
2
警惕结直肠癌的几个征兆:
1.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常为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血便或粪便隐血阳性,出血量多少与肿瘤大小、溃疡深度等因素相关。有时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大便形状变细。也可表现为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粪质无明显黏液脓血,多见于右侧结直肠癌。
2.疼痛,相对比较固定,肿瘤长到一定程度引起肠梗阻,可能会引起全腹疼痛,不仅疼痛,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临床表现。一旦出现肠道梗阻,需要积极处理。
3.直肠或腹部肿块:多数直肠癌病人经指检可发现直肠肿块,质地坚硬,表面呈结节状,局部肠腔狭窄,指检后的指套上可有血性黏液;腹部肿块提示已届中晚期,其位置则取决于癌的部位。
4.贫血、低热,消瘦、乏力、水肿等全身症状。
5.左右两侧肠癌的症状又各不相同:
右侧结直肠癌以全身症状、贫血和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
左侧结直肠癌则以便血、腹泻、便秘和肠梗阻等症状为主。
并发症见于晚期,主要有肠梗阻、肠出血及癌肿腹腔转移引起的相关并发症。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但是如果出现以上这几个征兆,要引起警惕,提高重视,医院就诊,做相关检查(如肠镜),早期发现直肠肿瘤,以免耽误病情。
3
该如何避免患上肠癌呢?
结直肠癌具有明确的癌前疾病,且其发展到中晚期癌有相对较长时间,这为有效预防提供了机会。
首先,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以及早发现病变。通过问卷调查和粪便隐血试验等筛出高危者再行进一步检查,包括肛门指诊、乙状结肠镜和全结肠镜检查等。
①生活指导:
?避免过多的动物脂肪及动物蛋白饮食,经常进食新鲜蔬菜及纤维素食品
?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
②定期肠镜检查: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性结肠癌史的患者
?结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结肠血吸虫病患者③对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保持警觉:
?排便习惯改变,便次增多、便不成形、便不尽感,或近期出现的便秘
?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消瘦、骶尾部疼痛
?结肠部位腹部隐痛及压痛不适
?便血、粘液血便或大便潜血阳性
?结肠部位出现包块④化学预防-高危人群:
?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
?叶酸、钙剂和维生素D
内因我们无法改变,只有通过体检早期发现肿瘤,外因我们可以干预,通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心情,远离肿瘤!
任何疾病都会给我们及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预防这种疾病的相关工作,争取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参考资料:第九版内科学第四篇第九章
END
1.HER-2阳性乳腺癌,迎来了双靶时代
2.微卫星稳定型(MSS)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最新进展
3.维布妥昔单抗-CD30阳性淋巴瘤患者的新希望
4.肿瘤骨转移,治疗新希望——地舒单抗
5.肺癌新型免疫疗法——替瑞利尤单抗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6.鼻咽癌诊疗现状,免疫治疗研究进展和最新临床试验项目
往期精选
官方
--
领募临床试验列表(点击查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