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年的数据,大肠癌的粗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癌症的排名中均位于前五名,大肠癌相关的研究也逐渐增加。
一哪些人需要进行大肠癌筛查?
大肠癌筛查的目的是检测出高危人群。美国近十几年大肠癌的发病率都是下降的,这与各级*府、社区、各种志愿者、提供筛查用具的企业、被筛查对象及其患者对大肠癌的筛查工作都非常重视有关。我国的指南共识对高风险人群进行了警示,满足以下任意一条即可认为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1、粪便潜血阳性;2、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3、以往肠道腺瘤史;4、本人有癌症史;5、排便习惯改变;6、符合以下任意2项: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术、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术,长期精神压抑有报警信号。二息肉切除后,多久复查一次?
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进展期腺瘤、进展期新生物以及高风险腺瘤的定义。进展期腺瘤需具备以下至少一项:腺瘤直径≥10mm;管状绒毛状/绒毛状腺瘤;腺瘤伴高级别异型增生。进展期新生物需具备以下至少一项:进展期腺瘤;结直肠癌。高风险腺瘤需具备至少一项:进展期新生物;3个及以上腺瘤。三如何准确预测化疗耐药和预后?
大肠癌术后化疗有效率低于40%,耐药者5年生存率低于10%。Cell杂志年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手术标本具核梭杆菌含量高可预测化疗后出现的耐药及复发[6],这也提示我们肠道微生态是大肠癌潜在的治疗靶点。另有研究结果提示大肠癌瘤内变形杆菌可调节吉西他滨的化疗耐药。基于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去除具核梭杆菌后,肿瘤的体积是明显减小的。四重视腺瘤摘除后再发的预防
近期发表于Lancet消化子刊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可以预防结直肠腺瘤摘除后的再发[10]。其他的预防药物还有阿司匹林、二甲双胍。另外,肠道微生态或许是大肠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等环境因素有助于预防大肠肿瘤。五大肠癌转移后治疗药物的选择
在大肠癌发生转移后,患者就不再适合行根治手术治疗。针对这部分患者,治疗方式包括了中药、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拟行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则需要对患者病变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免疫酶标或基因测序检查,拿到病变的分子病理学数据后再启动治疗。六早发现肠安心
——粪便DNA检测开启肠癌早诊断时代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居于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高居第2位,是占全球发病和死亡首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早诊早治是提高结直肠癌生存率的关键,粪便DNA检测开启肠癌早诊断时代,对早期大肠癌检测敏感性高达86.71%,具有早期、精准、无创、便捷、廉价等优点。
其它筛查方法的缺点:
1、粪便隐血试验:主要不足是检出进展期腺瘤的敏感性偏低。
2、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仍有一定漏诊率,主要发生在近端结肠,以锯齿状息肉和平坦腺瘤为主,而且直接与间接费用也会影响人群参与筛查的意愿,侵入性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
3、结肠CT成像技术:需肠道准备、操作相对复杂、检查费用昂贵,同时存在假阳性、放射线危害、人群接受度低等诸多问题,目前暂不建议应用于人群筛查。仅适用于部分无法完成全结肠镜检查的病例。
4、血浆Septin9(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对于癌前病变(结直肠腺瘤、息肉及进展期腺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足,不推荐用于人群筛查,可作为个体化诊断的选择与补充。
十堰仁和体检中心与广州市康立明生物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即日起开展粪便DNA检测肠癌早诊断活动,为您的“肠安心”保驾护航。
重点检查人群:
——45岁以上的体检人群;
——有消化道报警的人群;
——粪便隐血阳性的人群;
——有家族史及饮食习惯不良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