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干姜汤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
南阳市中医中药研究所郭敏
摘要: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种类繁多,多种内脏疾病亦有皮肤上的表现。其病因病机复杂,表现多样,虽生于皮肤表面,但与脏腑功能失调紧密相关。按照"析八纲,辨六经,识方证"三个步骤,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皮肤病时应注重"少阳郁热、太阴虚寒"的病机和"口苦、便溏"的主症,精辨方证,活用经方,则疗效显著。整体观与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经方是中医的重要诊疗特色。本文通过列举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皮肤病的验案,切中病机,总结应用经方治疗皮肤病的成功案例,为皮肤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医案;临床辨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又见于《金匮要略?疟病》篇附方:“《外台》柴胡桂姜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活人书》云:“干姜柴胡汤治妇人伤寒,经脉方来,初断,寒热如疟,狂言见*。”该方由柴胡、桂枝、干姜、瓜蒌根、*芩、生牡蛎、炙甘草组成。为少阳病兼证,属经腑同病兼津伤阳损证而设,主治胆火内郁兼太阴脾寒的寒热夹杂证。
余通过归纳、对比、分析与本方证症状及组方配伍相同或相似的原文,结合古今医籍相关论述,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主要病机可通过三种辨证角度阐释:
从六经辨证角度来看,本证病机主要为少阳枢机不利兼太阴虚寒,或有太阳表不解。本方功效主要为清解少阳半表半里郁热、温补太阴虚寒,或解太阳表证。
从脏腑、经络辨证角度来看,本证病机主要为肝胆郁热兼脾虚寒,本方功效主要为疏利肝胆郁热,温脾补虚散寒。
从气血津液辨证角度来看,本证病机主要为气郁而致津液运行障碍,可表现为相应部位的津液亏虚、水饮内结、痰湿阻滞。
柴胡桂枝干姜方既可复气机升降之旧,又有生津润燥、祛痰除湿、温阳化饮之功。后世医家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糖尿病、精神抑郁等内科杂病。余临证用该方治疗皮肤病每获良效,现就其病机及方证浅述如下。
1.柴胡桂枝干姜汤宗法方义方解
陈慎吾指出:“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少阳病而兼见阴症机转者,用之最恰”。
胡希恕亦明确指出柴胡桂枝干姜汤由小柴胡汤变化而来,而干姜是本方的大眼目,小柴胡汤用生姜重在建里散邪,而柴胡桂枝干姜汤用干姜重在温里。
清初名医张路玉指出:“小柴胡汤本阴阳二停之方,可随证之进退,加桂枝、干姜则进而从阳;若加栝蒌、石膏则进而从阴。”
清代伤寒大家汪苓友曰:“即小柴胡加减方也??兹不因咳,而以干姜易生姜者何也?盖干姜味辛而气热,其用有二,一以辛散胸胁之微结,一以热济*芩、瓜蒌根之苦寒,使阴阳和而寒热已焉。”
可见,小柴胡汤重在和解半表半里之热,治疗半表半里阳证(即少阳证)的方剂;而柴胡桂枝干姜汤重在祛半表半里之寒,是治疗半表半里阴证(厥阴证)的方剂。从六经辨证分析,少阳证与厥阴证均属半表半里证,前者为半表半里阳证,后者为半表半里阴证。半表半里证的实质是脾胃虚弱,气化无力,里外上下的循环痞塞不通,邪气便结于半表半里这个中枢位置。因邪无直接出路,易出现寒热错杂病证。厥阴证尤其易出现寒饮化热,表现为上热下寒证。柴胡桂枝干姜汤重视少阳枢机顾护中焦阳气,虽是小柴胡的变方,但差距很大。干姜易生姜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区别于小柴胡汤的主要药物。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卷二》载:“柴胡桂枝干姜汤,牡蛎启厥阴之初阳;蒌根起少阴之阴液;柴胡、桂枝、*芩,从少阳而达两阴之气于太阳;干姜甘草和中胃而资其土气,病虽不涉中土,必藉土灌四旁后,能阴阳和,枢机转而汗出愈。”
在临床中,若寒重可加少许附子。《长沙药解》谓附子“走中宫而温脾,入下焦而暖肾”。若加附子,则此方六经皆入。桂枝开太阳,柴胡、*芩枢少阳,天花粉合阳明,干姜开太阴,牡蛎合厥阴,附子枢少阴。使肝脾清气从左升,肺胃浊气从右降,清升浊降,从而达到天地交泰,阴平阳秘,治愈疾病的目的。
该方药简力宏,组方奥妙,义理深邃:
柴胡桂枝干姜汤中柴胡味苦微寒,疏解少阳郁滞;
桂枝、干姜通阳散寒,温化水饮,能迅速促进脾胃的生化能力,改善脾胃的功能,改善便溏等下寒症状;
*芩苦寒,清泄少阳邪热,使少阳火郁得清,上热口干口渴得缓;
栝楼根、生牡蛎逐饮开结;炙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本方和解枢机、寒热并用。病机特点为寒热错杂,胆经有热,脾经有寒,当属半表半里虚寒证,即厥阴病的范畴。以口干或苦,咽干,心烦,胸胁胀满疼痛,背部发热等上热症状及四肢厥冷,心下微结,小腹胀满,便溏等下寒症状为主要适应症。
2.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皮肤病机理探究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种类繁多,多种内脏疾病亦有皮肤上的表现。其病因病机复杂,表现多样,虽生于皮肤表面,但与脏腑功能失调紧密相关。现代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皮肤病已达一千余种,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皮肤病亦有数百种之多,均散在于外科典藉之中,如《外科精义》《外科正宗》《医宗金鉴》等,鲜有专著。
皮肤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长代谢有赖于脏腑的营养与气血津液的维持。同时,皮肤通过自己的“卫外”功能,保卫机体内部脏腑功能的顺利运行,外有皮、脉、肉、筋、骨,内有五脏六腑,内外相应形成一个整体,使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少阳经在人体经脉传导中起枢纽作用,包括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与厥阴经互为表里。《素问?阴阳离合论》载:“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因位于半表半里,有转输内外的枢纽作用,故有“少阳为枢”之说。可协调统一人体体内阴阳平衡,脏腑功能的相济为用。少阳枢转功能正常,则肌肉丰满,皮肤润泽,当少阳枢机不利,则影响皮肤发挥正常功能,甚则发生损容性皮肤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近年来,因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忧思过度,劳累熬夜,精神紧张等社会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帝内经》提出“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等情志因素对身体的影响。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长期的劳累、压力过大、负面情绪与身心疾病的生理基础密切相关。临床发现,皮肤病患者,尤其是慢性皮肤病患者多伴有精神、情绪和胃肠功能的异常。经过长期仔细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体质特征,多表现为形体中等或偏瘦,面色*白或青紫,情绪易波动,爱生气恼怒,胸胁胀满或疼痛,口干口苦,失眠,头部烘热,面红目赤或牙痛,或咽喉疼痛,或口腔溃疡,或胃脘烧灼泛酸,或肩臂酸痛,但手脚多有凉感,胃脘和下肢多畏寒喜暖,或有腹泻和大便不成形。无论舌苔*或厚,舌质多淡白。左关脉多弦细,右关脉多滑实有力,尺部脉多沉紧。
3.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皮肤疾病中医思维
皮肤病有别于内科病,皮肤病其标在外,常以局部皮损为主诉,重视对局部皮损的辨证;病因和根本在内,“有诸内,必形诸外”。人体局部的皮损表现与内在脏腑器官组织功能失调紧密相关,且相互联系与影响。《外科正宗》云:“医之别内外也,治外较难于治内何者?内之症或不及外,外之症必根于其内也。”故在皮肤病的诊疗过程中,需内外兼顾,不仅对皮损熟知,还需整体合参,重视患者兼证,审度病机,不拘泥于病名及皮损形态,抓住疾病的病机与主症,方可药证对应,切中病机。
3.1激素依赖性皮炎(激素脸)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面部长期外用激素后产生依赖,出现红斑、丘疹、灼热伴毛细血管扩张,并伴有紧绷、搔痒感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引起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原因,主要有长期盲目使用外用药膏,如皮炎平、肤轻松、艾洛松等激素类药膏等;以及过用含有激素的祛斑、祛痘、美白等功效的护肤品。激素一旦使用,面部皮肤状况就会越来越差,经常使用激素会造成蓄积中*,甚至产生皮肤角质层变薄、红血丝、怕光、长毛、皮肤变得极度敏感,皱纹增多、衰皮加快等严重影响健康和美观的后果,反复使用最终形成激素类依赖性皮炎。中医认为糖皮质激素辛温,属“药*”的范畴,久用助阳生热,化燥伤阴。可使*邪侵袭肌肤腠理,卫外不固,肌肤失去濡养,加之因病致郁,肝郁化火。该病的主要病机为*邪蕴结,阴阳失调。病程日久,反复发作,每发医者多用清热凉血解*之品内服,虽可短暂收效,但因过用寒凉,伤及正气,尤其是损伤中阳,加之心理包袱越来越重,情绪欠佳,郁而化火,久之致虚火上浮,上热下寒。笔者在临床中治疗此类患者,发现柴胡桂枝干姜汤对面部皮损遇冷热交替时加重,烦燥易怒,口干口苦,喜热饮,夜寐欠佳,体倦乏力,纳差,下腹部喜暖怕冷,大便不成形等寒热夹杂偏阴寒,虚实并见者疗效颇佳。
3.2痤疮
痤疮是一种最常见的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以面、胸、背等部位出现粉刺、丘疹、脓疱、甚至囊肿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社会环境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空气环境的污染,导致痤疮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呈扩大趋势,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患病,12~24岁患病率高达85%,成人3%~8%。本病属损容性皮肤病,不仅造成病损局部的不适,且易造成心理损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肺风粉刺”“酒刺”等范畴。古代医籍早有论述,王冰注《素问?生气通天论》载:“皶刺长于皮中,形如米,或如针,久者上黑,长一分余,色白*而瘦于玄府中,俗曰粉刺。”本病因肺胃有热或胃肠湿热,郁阻肌肤,毛窍闭塞,化热酿脓;或情志失调,肝郁气滞,日久成瘀;或劳伤脾土,湿浊内停,湿热痰瘀,瘀阻肌肤而发。其病位虽在肺经,在皮肤表面,但与脏腑功能失调紧密相关,《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疮痒,皆属于心”。《素问?生气通天论》曰:“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其初起病性多属实。一般认为痤疮就是有热、就是上火,治疗常采用清热解*、泄热通下、凉血养血的药,导致火被寒凉所郁。虽然服药时症状有所减轻,但停药就会复发。是因为服用了苦寒药,只是暂时缓解了症状,并没有得以根治。
近年来,多数人压力大,欲望多,思虑多,忧思伤脾,导致脾胃虚;加之熬夜,缺少运动,口腹之欲不节制,出现这个时代很典型的病—虚火,即胃虚而有火。又加上抗生素的滥用,过用苦寒药物,伤及中阳的比比皆是。人体正常的模式应该是下热上寒,即《易经》泰卦的格局,下阳上阴。下为阳,阳主升主上行;上为阴,阴主降主下行,从而形成上下交通,阴阳交泰的正常运行状态。当脾胃虚寒痞塞不通的时候,人体上部的能量不能下行,郁而生热,便为心烦、口干口苦,人体下部得不到能量的补给,便会变冷,出现便溏、四肢不温等症状,形成上热下寒、上阳下阴的病理状态。临床上治疗痤疮尤其是病程较久者,只要病机属火郁于内,发散不出者;或胆火内郁兼太阴脾寒的寒热夹杂者,皆可用柴胡桂枝汤加味“火郁发之”;或温脾散寒、活血化瘀,化痰开结、寒热平调治之,均可收效。
3.3*褐斑
*褐斑是一种常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淡褐色色素沉着斑。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及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男性亦偶有罹患者。成年女性发病率高达28.2%,育龄期女性较多。本病属中医学的蝴蝶斑,以面生褐斑,状如蝴蝶而言。祖国医学文献中又有“黧黑斑、面黑皯、面尘”等名。如《诸病源候论?面黑皯候》记载:“面黑皯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血气不调,致生黑皯。”凡面部现*褐斑病程长,口干口苦,下腹部有喜暖畏寒,病机为肝胆郁热兼脾胃虚寒者,有寒热错杂,虚实共见的情况,均可辨为半表半里阴证之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该方合当归芍药散加味均可获不错的疗效。
3.4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透出,造成皮肤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荨麻疹有急、慢性之分,持续6周以上者,为慢性荨麻疹。祖国医学称其为??,风疹块、瘾疹等。其病因复杂,病机变化多端,历代多有论述。《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阴有余,病皮痹而瘾疹。”《金匮要略》:“邪气中经,则身痒而隐疹。”《诸病源候论?风瘙瘾疹候》:“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圣济总录》:“身体风瘙而痒,瘙之隐隐而起。”总之,本病因禀赋不耐,卫外不固,风邪乘袭;或饮食失宜,脾胃不调,复感风邪;或情志不遂;或寒温不适,外邪乘袭而致病。中医辨证治疗分为风热、风寒、胃肠湿热、血虚风燥、冲任不调等型,治疗分别以散风清热、解表、调和营卫、通腑泻热、养血润燥、止痒为法,急性期多以祛风清热为主。该病反复发作,多次治疗后,往往表现为寒热夹杂,虚实互见。对慢性荨麻疹表现有邪在半表半里之胆热:口干,烦躁易怒,睡眠欠佳等并伴有便溏、怕冷等脾寒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进行治疗,收效满意。
上述列举皮肤疾患种种,虽病名、皮损形态不同,临床表现不一,但均有上热下寒,胆热脾寒,寒热夹杂的病理现象,符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故用之多能取效。
4.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皮肤疾病临床验案
某女,37岁。年8月19日初诊。诉面部现*褐斑半年余,经美容院祛斑治疗三月余,疗效欠佳。近日明显加重,由其先生带至我处就诊。刻下:双侧面颊部见淡褐色斑片,边缘清晰,无鳞屑及疼痛,状似蒙尘。晨起口干口苦口臭,喜热饮量不大,闷闷不乐,纳眠欠佳,大便素干稀不调,近日头硬后溏,黏滞不畅。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微*腻,脉细弦。素畏寒喜暖。经前胸胁胀痛,腰部困痛,白带量多,色白。西医诊断:*褐斑,中医诊断:蝴蝶斑,肝郁脾虚、胆热脾寒、湿瘀蕴肤证。
四诊合参,辨为半表半里阴证之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治以疏肝郁,清胆热,温脾胃,化湿瘀,调气血,消色斑。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药物组成:醋柴胡12g,桂枝10g,干姜10g,炒*芩6g,天花粉10g,生牡蛎15g,炙甘草6g,白术30g,当归12g,川芎9g,泽兰15g,云苓12g,炒白芍15g,川断15g,陈皮20g,枳实12g,荆芥穗6g。7剂,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药尽复诊,诉纳眠均改善,心情舒畅,色斑颜色变淡,效不更方,继服上方20剂,因外出,后改为丸药,二月后随访告愈。
按:*褐斑是一种常见皮肤病,男女均可发生。是面部有*褐色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本病属中医学的“蝴蝶斑,黧黑斑、肝斑、黑皯、面尘”的范畴。现代医学治疗以促进色斑消退为主要原则。目前尚无满意疗效。多以外用药物及激光、脉冲光疗为主。中医治疗多以疏肝解郁,理气消斑,健脾化湿,滋阴或温阳补肾,化瘀退斑。
本案的发生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肝胆有热,虚火上炎;加之脾失健运,脾胃有寒,痰湿内蕴,冲任失调,气血失和,气血不能上荣于面,致肤失所养而生色斑。晨起口干口苦口臭,闷闷不乐,经前胸胁胀痛,眠差为肝郁化火,胆火上炎所致;喜热饮量不大,纳欠佳,大便素干稀不调,近日头硬后溏,粘滞不畅,畏寒喜暖,腰部困痛,白带量多,色白。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微*腻,脉细弦为木郁克土,脾阳不足之象。患者口干(渴而不呕)为上有热,胸胁不适为肝郁,虽大便溏不典型,但素有不调病史,脾胃虚弱无疑,畏寒喜暖为阳虚,符合本方临床运用三要素:口干(渴而不呕)、两胁不适、大便溏。故而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中柴胡为君,疏肝郁。*芩为臣,清胆热。佐桂枝、干姜温阳化饮。配当归、川芎、茯苓、泽兰、白术、炙甘草、陈皮等活血化瘀,健脾利湿之品,共奏疏肝郁,清胆热,温脾胃,化湿瘀,调气血,消色斑之效。
5.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皮肤疾病体会总结
经方大多药味精简,却配伍严谨,且有极大的灵活性,且经方往往着眼于整体,注重对疾病的整体把握,强调六经辨证与方证辨证的统一,这也适用于皮肤病的治疗。结合以上病案,余认为,皮肤病的症状虽然在表,但其病机确与气血、五脏六腑密切相关,临证过程当中,切不可死记死背套用经方,而是要真正的按照中医思维来临床辨证施治.柴胡桂枝干姜汤用于皮肤病的治疗,事实上也就是把"六经表里传变理论"、“异病同治理论”、“外病内治理论”对于皮肤病治疗的指导作用的具体应用和发挥。就是在对不同皮肤病的共性(病位、病因、病机共同点)综合梳理分析以及大胆运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探索和发现的收获。
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强调的“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无失病机”,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则可获良效。
两年的仲景书院学习,让我收获颇多,结业之际,谨向关心和帮助我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及仲景书院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1]*竹斋.伤寒杂病论会通[M].西安:陕西中医药研究院.
[2]陈红凤.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刘宁,吴景东.美容中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张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