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饮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医科科谱肝区疼痛就是肝癌
TUhjnbcbe - 2021/4/26 14:59:00

作为一名中医肝病科大夫,在门诊出诊的时候经常会见到肝炎患者诉说自己有肝疼痛或右上腹肋骨下隐痛。

其实很多普通人也都有过类似不适的经历,这种疼痛可时轻时重或短期自行缓解。

在医学上,这种疼痛感觉我们通常把它称之为肝区不适,主要位于右肋部或剑突下的部位,可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钝痛或刺痛。

引起肝区疼痛的因素有很多,不同情况的肝区疼痛是需要不同的方法来治疗和处理的。

若在没有弄清楚原因之前自己随便乱吃药处理,可能会引起更多的麻烦.

只有在了解病因之后,才能更好更准确地治疗疾病。

引起肝区疼痛的常见原因

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和右上腹部最大的内脏器官,虽然功能众多而强大,但本身并无主管疼痛的神经纤维支配。

即使出现了大面积的肝细胞坏死,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这样严重的病变,病人多数亦并无明显的局部疼痛感觉,只可能出现诸如*疸、腹水、出血、乏力、腹胀、恶心、厌油、肝功能异常等,这些排泄、合成、解*、消化等功能方面的异常。

仅在慢性炎症、脂肪沉积等因素使肝脏肿大,包膜紧张,局部悬吊肝脏的韧带出现牵拉后才有不适或者一定的疼痛感觉,每在蹦跳、上下楼梯或台阶等较为剧烈的动作时疼痛明显,静止时可以消失。

因为属于植物神经支配,这种感觉往往比较抽象,定位不准确,疼痛的性质不明晰、不具体,有时难以名状,因此人们称肝脏为默默无声、任劳任怨的沉默器官。

肝包膜受到任何机械或化学的刺激都会导致肝区的疼痛,既可能是生理原因,也可能是疾病原因造成的。

PART1.慢性肝炎

如乙肝和丙肝、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慢性肝炎患者出现的上腹部持续性隐痛(偶尔也可为相当剧烈的阵发性刺痛),主要由肝包膜牵张、肝周围炎或胆道痉挛所致,其中以肿大的肝脏对肝包膜的直接刺激最为常见。

究其原因主要与慢性肝炎反复发作有关,后者会导致肝细胞功能下降,进而出现肝细胞代偿性增生与肿大,最终肝包膜因肝脏体积增大而受到牵拉。

PART2.肝脏肿瘤

肝脏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良性肿瘤

如肝细胞腺瘤、肝血管瘤、肝囊肿等,大多呈膨胀性缓慢生长。

腺瘤多不引起明显的肝区疼痛或仅有隐性的局部不适、肝区饱胀感,小于5cm的囊肿及血管瘤亦然。

较大者可有肝区坠胀感,登山、爬高、跑步等运动时明显。

疼痛性质多数不剧烈,可忍受。

恶性肿瘤

多见于原发性肝癌,尤其是患有乙肝、丙肝等病*感染或肝硬化后,患者多有上述肝炎或长期饮酒史。

因癌细胞呈较快的浸润性生长而挤压、侵犯肝包膜,肿瘤代谢产物刺激,生长过快的癌结节还可诱发出血、病灶中心坏死或破裂等,都会引发腹痛。

多为剑突下、右上腹间歇性或持续性的钝痛,刺痛或者闷胀样痛,用力呼吸时加重,亦可因体位改变引起胁肋部疼痛,有时疼痛放射到右肩、背部,不因休息睡眠而减轻。

患者常伴有食欲下降、虚弱、疲劳、*疸、肝功能、甲胎蛋白异常等表现。

PART3.肝脓肿

细菌感染诱发的肝脓肿同样可致肝脏肿大进而使肝包膜痛觉神经被刺激,或炎性渗出物使肝包膜或肝脏的邻近组织发生纤维素性粘连进而引起肝区疼痛或不适。

这种原因导致的肝区疼痛,通常伴有明显白细胞升高和发热。

PART4.胆道与肠道疾病

肝脏周围器官(如胆囊、胆道和右上腹结肠等)发生病变引起的慢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胆囊癌、肝曲结肠癌和肝(脾)曲综合征等也可出现右上腹不适感或疼痛,容易与肝区疼痛混淆,造成误诊为肝脏疾病。

由于这些器官多为空心管状,如果它们有炎症或者梗阻所带来的疼痛,一般都是比较剧烈的绞痛,呈现间歇性发作,时痛时好。

·胆囊炎疼痛常于进食油腻饮食后诱发或加重,胆囊区压痛明显,Murphy征阳性。

·胆囊切除术后约有20%病例可出现右上腹痛,可能与胆道残余泥沙样结石和Oddi括约肌纤维化或痉挛有关。

PART5.胃肠神经官能症

胃肠神经官能症也叫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种由精神因素导致的胃肠道疾病。

生冷食物、饮食不规律、消化不良、慢性胃病可作为其发生的诱因,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主要表现为反酸、嗳气、恶心、上腹部疼痛等不适,剑突下可有烧灼样的疼痛,可持续或反复发作。患者多数情绪过于紧张、焦虑,女性可出现神经性呕吐和嗳气,呕吐往往不费力,每次呕吐的量很少,也不影响食欲。

可以有动作夸张、易受暗示等癔病样表现。

类似的还有神经性腹痛,也是一种精神创伤或者受刺激后引起的心因性疾病,容易出现焦虑、心烦、失眠、抑郁,往往自觉腹痛严重,做肝、胆、脾、胃肠等内脏检查都不能发现明显的病态。

肝区疼痛如何治疗和管理?

肝区或右上腹疼痛是一种临床十分常见且多发的不适体验,疼痛性质随不同病因和个体而有较大差异。

其发生原因较多,并非全部为肝病所特有。

出现肝区疼痛或者疼痛明显者不一定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联或真的有了不治之症,没有这些症状者亦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

一旦出现肝区的感觉异常应及时就医,临床根据患人的疼痛特征以及不同疾病的相应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可做出明确诊断。

只有明确了病因,才能获得好的治疗效果。病友也不需要再为此而背上思想包袱或惊慌失措了。

中医如何看肝区疼痛?

肝区痛属于中医胁痛范畴。

胁痛是以一侧胁肋部疼痛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的病症。

肝居两胁,胆居右胁,主要是以肝胆疾病为多。

引起胁痛的主要病因有肝郁气滞、情志不畅以及劳累过度,或者是过食肥甘厚味以及饮酒无度,还有体劳、身体虚弱等。

其病变主要在肝胆,其病因病机除气滞血瘀直伤胁痛以外,还与脾、胃、肾有关。

在病证方面有虚有实,但以实证为多见。

实证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三者又以气滞为多见。

临床上,医师会根据中医辩证分型给予患者方药治疗,此外还可结合中医的局部针灸、按摩以及理疗等,对于胁痛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科普专家

科普专家

熊倩,副主任中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医院(医院)工作经历,世代中医,是易扬和中医药学术思想(流派)第五代传人。中国针灸学会广东分会会员,切脉针灸大师、美国中科院名誉教授俞云教授及“广东省名中医”张均倡主任的亲传弟子,宝安区十佳共产*员,医院优秀医生,中医科科室骨干。

擅长各型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胃肠病、月经病、感冒、皮肤病、失眠、阳痿早泄及其它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科科谱肝区疼痛就是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