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辨证论治,协痛;
二步,调整肩井穴,疏通胆经;
三步,通达肝胆之气要穴~阳陵泉;
四步,调理足临泣穴,升发人体少阳之气,肝胆郁结解散之气。
一步:辨证论治,协痛1、肝郁气滞:疏肝理气,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
2、邪郁少阳:少阳证又称“少阳病”,六经分证之一。
邪在半表半里。应以和解表里为主小柴胡汤。
少阳病证,是指人体受外邪侵袭,邪正分争于表半里之间,少阳枢机不利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少阳病从其病位来看,是已离太阳之表,而又未入阳明之里,正是半表半里之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因而在其病变的机转上属于半表半里的热证。可由太阳病不解内传,或病邪直犯少阳,或三阴病阳气来复,转入少阳而发病。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
本证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呕恶为其主症。邪犯少阳,邪正交争于半表半里,故见往来寒热;少阳受病,胆火上炎,灼伤津液,故见口苦、咽干;胸胁是少阳经循行部位,邪热壅于少阳,经脉阻滞,气血不和,则胸胁苦满。肝胆疏泄不利,影响及胃,胃失和降,则见呕吐,默默不欲饮食。
少阳木郁,水火上逆,则心中烦扰;肝胆受病,气机郁滞,故见脉弦。
辨证要点
1.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证属邪犯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宜和解少阳,调达枢机。
2.少阳病无太阳之表证,邪不在表,故不可发汗(若汗则耗伤津液,反使病邪内传);无阳明之里实证,邪不在里,故不可用下法(若下则阴虚火动而易成惊);胸中无邪实,邪不在胸膈,故不能吐(若吐则伤阳成悸)。所以少阳有三禁(禁汗、禁下、禁吐)。少阳病的治疗原则,应以和解表里为主(即不发汗的解热法),然而,少阳病多是有兼表兼里,可在和解的基础上,兼用太阳汗法,或兼用阳明下法,随证施治。因少阳病是邪居半表半里,有和解表里作用的小柴胡汤为少阳病的正治方。
3、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4、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膈下逐瘀汤。
5、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
肝胆经不通常用疏肝利胆中医方药
逍遥丸,柴胡舒肝丸,小柴胡汤,
越鞠丸,消炎利胆片,金胆片,
舒肝利胆汤。舒肝丸。
二步,调整肩井穴,疏通胆经肩井穴属足少阳胆经,也是胆经、三焦经、胃经、阳维脉的交会穴;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现代常用于治疗肩颈部软组织疾患、乳腺炎等。
将大拇指放在肩上,贴住脖子,中指所点的位置就是肩井穴。“井”字给人的感觉是四通八达,上下左右全出头。肩井穴也的确是一个四通八达的通经活络之要穴。
肩井穴是好几条经循行经过的点,本属于胆经,而后背的三焦经通过这里胃经从这里穿梭,大肠经也从这里经过,好多经都在此会聚。所以其他经有了问题,揉肩井穴也管用。
肩并穴是治疗痛证的要穴,像牙疼、头痛(尤其是属于胆经的偏头痛)都能治。而它又连着胃经,所以胃经眉棱骨痛也能治。
肩并穴还是防治淋巴结核的要穴。现在得淋巴结核的人非常多,这是由于肝中的郁结之气顺着胆经宣泄不出去(胆经通肝,肝胆相照)、堵塞在里面形成的。
肩并穴的功效与作用:
肩井穴具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功效。
肩井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的作用。
肩井穴主治头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难产、乳痈、乳汁不下、瘰疬。
肩井穴主治头痛,眩晕;乳汁少,乳癖,乳痈;颈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难产,胞衣不下;瘰疬。
现代又多用肩井穴治疗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增生、颈淋巴结结核、中风偏瘫等。
肩井穴主治项强,肩背痛,手臂不举,中风偏瘫,滞产,产后血晕,乳痈,瘰疬;以及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1、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脑卒中;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副神经麻痹;
3、妇产科系统疾病: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4、运动系统疾病:落枕,颈项肌痉挛,肩背痛,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
本穴针感较强,针刺不宜过深,以免发生晕针和气胸。
肩并穴的配伍:
肩井配肩鶻、天宗,有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肩背痹痛。
肩井配乳根、少泽,有消炎通乳止痛的作用,主治乳汁不足,乳痈。
肩井配合谷,三阴交,有活血利气催胎的作用,主治难产。
肩井配肩鶻、肩贞、天宗、大杼,治肩背痹痛。
肩井配乳根、膻中、少泽、足三里,治乳汁不足、乳痈。
肩井配合谷、三阴交,治难产。
肩井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的作用。
足少阳之筋“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
故肩井穴可用于治疗乳痈、乳癖、乳汁少。
肩井穴为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交会穴,通一身之阳,调理气机,疏利肝胆而主难产、胞衣不下、瘰疬诸证;局部用于颈项肩背痛等。
肩井穴具有行气活血催胎之功,故可主治难产。
系胆经、三焦经、胃经和阳维脉的会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作用。
肩井穴主治病证:
如肩背疼痛、手臂不举、颈项强、腰髋痛、中风痰涌、咳嗽气逆、眩晕、瘰疬、难产、乳痈、胎衣不下、产后乳汁不下等。
按摩肩井穴的作用与好处
主治病症:
1、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
2、治肩背痛、颈项痛、牙痛、手臂不举,肩周炎、肩软组织损伤、上肢痛、半身不遂、肺炎、扁桃体炎、瘫痪、四肢厥冷、中风不语、诸虚百损等。
3、乳痈、乳腺炎、滞产,产后血晕,功能性子宫出血、胞衣不下、提高性功能
肩井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治脚气酸痛;治疗乳腺炎特效穴。
按摩肩井穴位的按摩力度不要过重、过久,尤其有血压高或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可久按重按。
按摩肩井穴的方法:
1、用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摩左肩的肩井穴,用力按压5秒之后慢慢放开,重复十次之后换左手。
2、用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摩右肩的肩井穴,依然是重复十次。
特别注意:孕妇不能按摩肩井穴,很容易造成流产的。
肩井穴的日常保健方法
按摩方法:按揉肩井穴时先以左手食指压于中指上,按揉右侧肩井穴五分钟,再以右手按揉左侧肩井穴五分钟,力量要均匀,以穴位局部出现酸胀感为佳。每日早晚各一次。
温灸方法:
滴大林经络通穴位按摩油,持扶阳罐温灸该穴位,时间为三至五分钟,让罐体的红外线及磁场刺激该穴位,可预治肩酸痛、头酸痛、肩部僵硬、落枕等肩部疾病。
温刮方法:滴大林经络通穴位按摩油,持扶阳罐温刮足少阳胆经(肩部),进行无痛刮痧,将该部位的寒气、湿气排出体外,1周2次,每次-5分钟左右。
胆经有多重要?看看历代医家怎么说……
《*帝内经》中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帝内经·素问集注》也曰“胆主甲子,为五运六气之首,胆气升则十一脏腑之气皆升。”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曰“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生则万物安”。
张志聪有“五脏六腑共为十一脏,胆主甲子,为五运六气之首,胆气升则十一脏腑之气皆升,以取决于胆也”之说。
这几段话什么意思呢?综合一下,就是说,胆主少阳春升之气,十一脏的阳气都从胆开始,加上胆经为半表半里之经,能通达人体全身的阴阳之气。所以说,在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中,胆具有主生发、通阴阳的特殊作用。故而,胆经的疏通与否极为重要。
胆经不通的十大病症
那么,胆经瘀堵,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呢?简而言之:胆经堵,全身堵!
1、关节屈伸不利
胆经遍布身体重要关节,胆经气血郁滞,颈部、肩部、髋部等关节就会酸乏无力。
2、两肋闷痛
肝胆同源,胆经郁阻,肝经会受影响,肝气不疏,必然引起两肋闷胀。
3、多发乳腺疾病
胆经郁阻,直接影响身体气机的生发,气机不畅,影响肝经的通畅,乳房就会出现增生、结节等。
4、易患高血压
胆经郁阻,气郁久而化热,传导给肝经,形成肝阳上亢,就会诱发高血压。
5、降低免疫力
胆经气机生发于午夜,此时一阳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胆经瘀堵,就不能很好地在生发阳气,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人体正气,造成免疫力低下。
6、出现烦躁、失眠、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胆主决断,当胆经气血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清阳之气对头的濡养,进而出现上火、头晕等症状。
7、油性头发
由于胆汁分泌不足,无法有效分解吃进去的油脂,加上“肝胆互为表里”,胆经不通,会加重肝的郁热,油脂就从发根排出来了。
8、早生白发
胆经不通,胆汁就不能顺利地排到消化道里,就会影响身体的代谢能力,人体能量就会不足。“发乃血之末”,长期营养供应不足就会造成白发。
9、面部眼角位置长斑
肝胆都是解*器官,胆经不通,肝胆的解*功能就会降低,*素堆积体内,就会长斑。
10、胆经沿线出现问题
胆经不通,整条经络循行区域都会出问题,“不通则痛”,就会出现偏头痛、肋下痛、大腿痛等症状。
总而言之,作为主疏泄的经脉,胆经和身体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密切关系。因此,让胆经通畅起来,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肩井穴:调节胆经气血
肩井穴的作用,就在于以一两拨千斤的姿态来调节胆经气血。对此,《幼科铁镜》中说得好:“肩井穴是大关津,掐此开通血气行,各处推完将此掐,不愁气血不周身”。
揉按刺激肩井穴,可以让胆经的清阳之气如泉水一般涌出来,然后将郁滞的气血涤荡开来,令全身的疏泄顺畅平缓。它仿佛人体气血的一个盖子,提起来,郁闷之气就会宣解。这就是肩井穴的最大妙处。
三步,通达肝胆之气要穴~阳陵泉全身气机升降,源于五脏六腑功能
这世上,万事万物不在变化之中。我们人体,也是一样。
人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气化和运动之中。
脾气主升,散脾精于肺,肺气主降,输精微于肾。还有胃、大肠、小肠,无不以通降为要,分清降浊,令体内糟粕源源不断排出体外。更有肾水在肾阳的鼓舞下,不断上济心火,使之不会过于亢盛。而心火又在不断温煦着肾水,使之不会过于寒凉……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我们身体内的五脏六腑,作为一个整体,就这样不停地运动者、变化着、配合着,从生下来那天就如此,一直到我们的生命终结。
那么,支持这样运动变化的基础,是什么呢?
基础之一,就是我们的肝胆。
肝胆互为表里,主条达和疏泄。一身气机的升降出入,务必有肝胆条达之性的支持。如果肝气不舒,胆气不降,疏泄失常,气机升降出入不畅,那么整个人体的运动,都会有阻碍。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生病。毫不夸张地说,胆经和肝经一通,万病无踪。肝胆不通,百病自来。
肝郁化火,我们会失眠;肝气犯胃,我们会有消化系统疾病;肝经气血不荣,我们会阳痿;肝经湿热下注,我们有可能早泄、阴囊潮湿、白带异常……
对于形形色色的内科疾病,以肝论治,是医家们的普遍心得。
所以,我们要通达肝胆之气。
如何通达肝胆?
在这里,我们给大家推荐一个穴位,这便是——阳陵泉。用好这个穴位,我们的肝胆就不愁不畅了。
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它最初见于《灵枢》。其中的阳,指的是“外侧”。其中的陵,指的是腓骨小头的“高处”。泉,指的是凹陷处,经水汇聚如泉。阳陵泉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这个穴位,还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合治内腑”,腑脏有病,我们第一个就找合穴。所以说,一些胆囊里面的疾病,比如胆囊炎、胆结石等等,用阳陵泉穴治疗就非常好了。
同时,肝胆互为表里。阳陵泉能调胆,则必然能调肝。所以,阳陵泉也是养肝的大穴。对肝经失调带来的很多问题,比如口苦咽干、寒热往来等,可以用阳陵泉来调治。
所以古籍有云:“有病口苦,取阳陵泉”。还有《针灸甲乙经》也说:“口苦好太息,阳陵泉主之”。
说到这里,您应该明白了,这个阳陵泉穴,作为胆经合穴,有通利肝胆,疏肝解郁的作用。肝胆经想要通畅起来,我们可以第一个选择应用阳陵泉。
具体来说,有下面这些疾病的人,应该在平时多用阳陵泉。
1、*疸、口苦、胆囊炎、胆结石、肝炎
为什么?因为阳陵泉可以帮助我们疏利肝胆之气。
2、胃痛、胃胀、呕吐
肝胃不和者,可以通过调肝来养脾胃。肝木不再克伤脾土,脾胃病不就好些了吗?
3、筋经、肌肉组织的运动系统疾病
比如落枕、颈椎病、肩痛、肢体麻木、中风后遗症、膝盖不适等等。
阳陵泉是筋之会穴,为筋气聚会之外。《难经·四十五难》云:“筋会阳陵泉”。故阳陵泉是治疗筋病的要穴,对于全身的筋脉病症有调治意义,特别是下肢筋病,临床较为常用。具有舒筋和壮筋的作用。
4、胸胁部位疼痛
胁肋部位本身就是少阳经循行的地方。阳陵泉自然可以调理。这类疼痛疾病,包括肋间神经痛、胸肋挫伤、胸膜炎等等。
5、人体侧身的疾病
包括头痛、耳鸣、耳聋、半身麻木等等。为什么?因为胆经循行于身侧。
阳陵泉,通过通利肝胆之法,对上述五类疾病产生调理作用,你说是不是神通广大?所以说,阳陵泉,是养生的一个宝。
那么,如何刺激阳陵泉呢?
1、艾灸
艾条悬灸时间:10-20分钟;
艾炷灸时间:5-7壮。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疸,小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2、点压
很简单,将五根牙签捆绑在一起,每天点压双侧阳陵泉30分钟,上述疾病,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尤其是证属肝胆经气血异常的,效果当尤为明显,日久必见奇效。
3、按摩
用大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阳陵泉穴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
常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够降肝火,肝火小了,心情身体都好起来了。
4、中医方药治疗
肝气郁结,胆经气血不通畅如何调理肝气郁结,胆经气血不通畅如何调理?
这样的问题应该注意合理的疏肝养气血,可以用归脾丸,柴胡舒肝丸,逍遥丸,血府逐瘀丸等。
五、阳陵泉的功效作用主治
*疸、肋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症。
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配伍治疗
配环跳、风市、委中、悬钟,有活血通络,疏调经脉的作用,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配阴陵泉、中脘,有和胃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胁肋痛。
配人中、中冲、太冲,有祛风镇静解痉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
配日月穴、期门穴、胆俞穴、至阳穴治*疸、胆囊炎、胆结石。
配足三里穴、上廉穴治胸胁痛。
临床应用
胆道疾病
阳陵泉是治疗胆囊疾病公认的首选要穴,针刺阳陵泉对胆囊疾病有较好的作用,有明显的消炎利胆的作用,并且有一定的排石效果,对急、慢性胆囊炎、胆绞痛、*疸、胆结石均有较好疗效。
落枕
落枕属中医“伤筋”范畴,肝脏在体合筋,肝胆互为表里,阳陵泉是胆经合穴,同时又是八会穴中的诸筋之会,临床对肌肉损伤所致的落枕,取本穴针刺再配合推拿治疗落枕效果显著。
胁肋疼痛
阳陵泉能够治胁肋痛,尤对肝胆疾病出现的胁痛效果好。因胁肋为肝胆之分野,故胁肋痛多属于肝,肝胆经络互为表里,当肝胆发生病变时,取阳陵泉以达“合治内府”之效,脏腑安定,则疼痛自去。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俗称蛇串疮、蛇丹等,故中医称为“缠腰火丹”。其发病主要是肝经湿热、邪*蕴结,阳陵泉具有清泄肝胆湿热的作用,故临床治疗此病,内服中药、外用针灸,双管齐下,可收到显著疗效。
四肢关节疼痛
十二经筋起于四肢末端,过肌肉丰满处,结聚于大关节周围。阳陵泉为诸筋之会,故四肢关节疼痛,可根据上病下取及近端取穴的原则,取筋会阳陵泉来治疗。
半身不遂
俗称偏瘫,是中风病的主症或后遗症。瘫者,气血涣散,筋骨不用。筋会阳陵泉具有舒筋、強筋的作用,阳陵泉是治疗半身不遂常用穴之一,尤多用于下肢不遂。
抖身锻炼
常跑不如一走,百炼不如一抖。
常做抖身运动,能使全身气血流通。
抖身运动机,抖一分钟,顶跑步一小时。
减肥,通经络,顺气血,疗效效高。
四步,调理足临泣穴,升发人体少阳之气,肝胆郁结解散之气。
主要功效:可治疗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等症。
临泣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四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其实我们的身体中也有一味类似于小柴胡汤功效的大药,就是足临泣穴。
足临泣穴往往被历朝历代的医家所忽略,而道家非常重视这个穴位。足,指穴在足部。临,居高临下的意思。泣,就是泪。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从上向下在此化雨冷降。气血的运行变化如泪滴从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临泣。
道家认为少阳胆经之气是人的原始祖气,主升发。阳气升发不足,人体的气血就不能正常地供应全身,从而引发很多疾病。临泣穴是胆经上的主穴之一,连通带脉,也是一个调一穴而梳理两经脉的妙穴。带脉是沿人体肚脐一圈,像是人体正中系了一条玉带,能约束纵行之脉,增强经脉之间气血运行的联系,是关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一条保健经脉。在使用这个穴时,可采用蜷腿坐的姿势,它在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建议睡前不妨点揉一会儿足临泣穴,很快就通体舒泰,一身的疲劳就缓解了。身体有湿的朋友,还能通过点揉此穴起到祛风除湿的效果。因为足临泣主升发人体少阳之气,解散肝胆郁结之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