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赵绍琴医案)
摘自李刘坤博客
娄某某,女,43岁,初诊日期:1983年11月7日。患慢性肾炎四年有余,贫血,长期西药治疗,及中药益气养血补肾,每日大量进食肉蛋等高蛋白饮食,病情不断加重。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常有腰痛浮肿,化验血色素8克,尿液检查,尿蛋白+++,红细胞5~7个,夜寐梦多,心烦急躁,气短而喘。两脉弦滑略数,沉取濡软,舌苔白腻。
辨证:湿阻热郁,气血瘀滞,络伤精泄,气血亏虚。
治法:疏风化湿、凉血活血通络为主,健脾补虚为辅。饮食宜清淡,忌高蛋白饮食。
中药处方:下述药物随证加减治疗1年,患者病愈。
(1)疏风化湿:荆芥炭,防风,防己,独活。
(2)凉血活血通络:茜草,生地榆,赤芍,白头翁,片姜*。
(3)宣降三焦:杏仁,前胡,苏子,旋覆花,竹茹。
(4)健脾补虚:*芪,焦麦芽,焦三仙,茯苓,半夏,生白芍,熟地*。
按:赵老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机是热郁血分,治疗大法是凉血化瘀,并率先提出慢性肾病非虚论、慢性肾病忌食蛋白论、慢性肾病宜动不宜静论、慢性肾功能损害可逆论等一系列学术创新之说,合称为“慢性肾病新论”。此患病程已久,且见面色苍白,疲乏无力,气短而喘等虚弱之症,赵老并未简单地诊断为虚证而用补益之法,而是根据其夜寐梦多,心烦急躁,两脉弦滑略数,舌苔白腻等症,认为其内有湿阻热郁,致使气血瘀滞,血络受伤,精血外泄而致气血渐虚,故治疗不直接补益气血,而是先用荆芥炭、防风、防己、茜草、生地榆、杏仁等药,疏风化湿、凉血活血通络,以祛邪扶正。赵老临床祛湿善用荆芥、防风等所谓的风药,即取风能胜湿之意。用荆芥炭者,意在减少其发汗解表之力,增加其收敛止血之功,以治疗尿蛋白及尿中有红细胞之症。防己既可祛风胜湿,更可利水消肿。茜草既可凉血止血,又可活血化瘀通络。生地榆重在凉血止血,善治大小便血证,但也有一定的活血作用。此处用生地榆而不用地榆炭者,即取其既可止血,又可活血之功,以避免单纯止血而留瘀之弊。用杏仁不在于止咳,而在于宣降肺气。肺气宣降正常,则外可以疏通卫表,使湿邪郁热透表而解;内可以通降胃肠,疏畅三焦水道,使体内邪热湿*从大小便而去,以减轻肾脏负担。诸药合用,外透之,内清之,下导之,使湿浊除,郁热去,肾脏血络不再受伤而逐渐恢复,则肾病易愈,气血易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