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柴胡桂枝干姜汤
刘某,男,48岁。患糖尿病已3年,又有肝炎及胆囊炎病史。
证见口苦口干,渴欲饮水,饮而不解渴。查尿糖(++++)。伴有胸胁满而心烦,不欲食,食后腹胀,大便稀溏,每日二三次。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柴胡14克,*芩10克,干姜10克,桂枝10克,花粉15克,牡蛎30克,炙甘草10克。
服药七剂后,口渴明显减轻,口苦消失。上方加太子参15克,又继续服用近二十剂后,诸证全部消失。复查尿糖(-)。(刘渡舟医案)
解说: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小柴胡汤的一个变方,治疗邪传少阳,枢机不利,三焦气寒,津液不布而见“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心烦,渴而不呕,小便不利,但头汗出”等证。
但从临床上看,属于少阳气郁而三焦气寒的病证并不很多见,然而这并不妨碍本方在临未上的广泛运用。从本方的药物组成来看,由于内含甘草干姜汤及桂枝甘草汤二个基本方,所以,常用来治疗少阳气郁而兼脾阳不足或心阳不足之病变。
甘草干姜汤是温补中阳的基本方子,理中汤和四逆汤都是在此方基础上加味而成。从这个意义上看**,柴胡桂枝干姜汤既能清解少阳胆热,又能温补太阴脾寒**,所以用来治疗少阳胆热兼有太阴脾寒证(简称“胆热脾寒”)常能获令人满意的疗效。
胆热脾寒的临床特点是既有胸胁苦满或疼痛,口苦咽干,心烦等证,又有脘腹胀满,大便稀溏,不欲饮食等证。这与大柴胡汤治疗少阳病而兼阳明腑实对照而言,恰有寒热虚实鉴别的意义。
临床上这种“胆热脾寒”的情况多见于慢性肝胆疾患中,由于长期服用清利肝胆之药而导致脾气虚寒,或日久杂治,以致寒热错杂,舍此方则无他法,用此方则无不有立竿见影之功,真可谓是万世之绝方。
桂枝甘草汤是温通心阳的基本方,《伤寒论》中凡是取温补心阳的方剂都以此作为基础,如桂甘龙牡汤,苓桂术甘汤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柴胡桂枝干姜汤又具有清解少阳胆热和温补心阳的双重治疗作用。
因此,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少阳气郁而兼心阳不足的病证。心主血脉,心阳不足则无力运行血脉,因而常表现为头晕,肢体麻木,或心下逆满,气上冲心等证状,这为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病变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原文复习
《伤寒论》第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柴胡桂姜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各家论述
胡希恕:五六日正是邪气由表传入半表半里之时,已经发汗又用泻药,故胸胁满微结。微结者,是里已有所结,但不甚,仍以少阳证为显。这个方子有利于治疗大便干……临床有一种无名的低烧,用柴胡桂姜汤效果很好。
本证有柴胡证,故用小柴胡汤为底方;因胃不虚,故不用人参、大枣;因不呕,故不用半夏、生姜;口渴,故用瓜蒌根、牡蛎,二药相配有润下通便作用。
瓜蒌根即天花粉,临床祛痰宽胸用全瓜蒌,去热解渴则用瓜蒌根。桂枝甘草汤合干姜解未尽之表邪,降上冲之逆气。
本方临床应用注意两点:
1.大便微结者,可用本方,大便正常服本方可致微溏。
2.本方用于治疗无名低热,如肝炎发热,可解之。
顾植山:顾植山先生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可谓百发百中。期间,大部分患者既没有胆热之口苦,也没有脾寒之便溏。乃知顾植山先生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依据是:春三月少阳之气升发,只要脉弦,特别是左关脉大,再有柴桂干姜汤证中的一证即可。
照片拍摄于万锦火车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