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雄志先生
导读:前面是我们对《伤寒杂病论》的概述,下面我们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标本中气,也就是标本法。标本法共分为两篇:上篇讲标本源流,下篇讲标本论治。标本源流讲标本法的道理;标本论治讲如何用标本法的道理去认识疾病,去重新理解《伤寒论》、重新发现《伤寒论》里面隐藏着的含义。简单来说也就是上篇讲道理,下篇讲运用。
标本法下(二)
三、六经气化关于六经气化的问题,我们看图3-9。图3-9告诉我们六经表里互见,发生三个轴的变化:一个轴是少阳和厥阴,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第二个轴是太阴和阳明,调节人体的燥湿;第三个轴是太阳和少阴,调节人体的寒热。
图3-9
1、少阳厥阴,调其升降
厥阴肝和少阳胆共聚于中焦,肝气升即淸阳升,胆气降即浊阴降,肝胆的升降决定了人体全身气血的升降,保证了人体气机的调畅、水液的通畅和阳气的升降。比如说,脾胃的升降受肝胆升降的影响,金水的升降也受肝胆升降的影响。因为肝木要上升,才能木生火,滋生心火;胆气要下降,浊阴才能下降。我们看慢性胆囊炎的病人,胆气下降受影响,就常常出现肚子饱胀,食物不往下走的症状。
这两条经的证和症上都非常相似,从症状上看少阳病口苦咽干,厥阴病消渴;少阳病心烦,厥阴病心中痛热;少阳病默默不欲饮食,厥阴病饥而不欲食;少阳病喜呕,厥阴病吐蛔。从证型上看厥阴病多见寒热错杂,少阳病多见经腑同病。少阳病有经证、腑证和经腑同病,经证用四逆散、腑证用*芩汤、经腑同病用小柴胡汤。另外,二经在病机上也有一定的关系,少阳病是正邪相争,厥阴病是厥热胜复,而厥热胜复的本质正是由于正邪相争导致的;少阳病“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而厥阴病“气上冲胸”,讲的都是冲逆。
这里要强调两点:第一,由于厥阴病表现为厥热胜复,所以托*外出时都从厥阴去治,可用升麻鳖甲汤等厥阴病的处方。第二,少阳病表现为正邪相争,如果要打破免疫耐受,打破机体正气不与邪气相争的状态,就要从少阳去治。比如病*性肝炎患者正邪不争,要促使其正邪相争,就要考虑从少阳去治疗,可选用柴胡、*芩、人参等药物促使邪正相争。如果要托邪外出,就要考虑从厥阴去治疗,典型的处方是《金匮要略》中的升麻鳖甲汤。把邪气托出来以后怎么办?让它去正邪相争,还是要考虑从少阳去治疗。
正邪相争,是少阳寒热往来的原因。《伤寒论》中讲“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脏腑相连”指的是肝胆相连,胆道疾病的疼痛在胁下,上面是肝。所以,“邪高痛下”很常见,比如慢性肝炎导致的慢性胆囊炎疼痛。
很多疾病正邪不争是难以治愈的,尤其是伏邪为病,它的转归就依赖于正邪相争。外感、内伤疾病皆可见伏邪为病,比如病*性肝炎虽然有肝炎病*,但是可以没有症状,机体不攻击它,就可以潜伏。再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以潜伏。凡是缓解、发作交替出现的疾病,都可以是伏邪为病。伏邪为病治疗的关键就是促使其正邪相争——托邪外出之后正邪相争。比如“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就是通过正邪相争来清除邪气。邪气可以潜伏在至阴之地,比如厥阴,所以我们治疗厥阴的某些疾病经常采用托的办法,把邪从厥阴托出来,转到少阳促使它正邪相争,不过要注意用药控制病情,因为正邪相争,病人很难受,适当用药控制,可以使症状减轻并治愈一些疑难疾病。
、太阴阳明,调其润燥
太阴和阳明调节人体的燥湿,“太阴之上,湿气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我们以燥湿的观念去看太阴病和阳明病的症状,就会很清晰。
第一,从脉上讲。阳明腑证是脉沉而有力,而太阴是浮缓无力。阳明经证脉大,证见大汗、大热、大渴、脉洪大。我们说脉的长宽高可以辨三阳,脉浮(高)病在太阳,脉弦(长)病在少阳,脉大(宽)病在阳明。然而太阴病也是脉大,两者的区别在于阳明病的脉是大而有力,太阴病的脉是大而无力。所以《金匮要略》讲“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其中“脉大为劳”说的是太阴虚证,用小建中汤;“极虚”是少阴虚证,用金匮肾气丸。
第二,从开阖上讲。太阴主开,太阴病的临床表现是自利,腹泻或者便溏;阳明主阖,阳明病的特点是便秘。太阴主开从病理上表现为两点:其一为太阴不开,病人就出现腹满而吐、食不下,恶心、呕吐等,这是表现在上消化道的症状。其二在下消化道表现为便溏,或者腹泻。太阴的开和阳明的阖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为腹泻,一为便秘。从气化方面讲,因为太阴本湿标阴,所以太阴从湿化,而自利就是湿的一种表现,有湿的人大便就溏,自利不渴。如果自利而渴那是少阴,无论阴虚阳虚,凡少阴病,若病人出现腹泻,必有口渴。阳明病有什么特点呢?阳明经证: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阳明腑证:闭、满、燥、实、坚,大便是燥屎,都表现出燥的特点。
我们看两经的症状形成鲜明的对比:太阴主开大便溏,阳明主阖大便干;太阴湿化大便溏、不渴,阳明燥化便秘、口渴,其中口渴是经证,便秘是腑证。明白了太阴湿化,再鉴别太阴和少阴就很简单了,《伤寒论》说得很清楚:太阴为病自利不渴,少阴为病自利而渴。阳明、太阴两经的脉象也是相反的:阳明脉大而有力,太阴脉大而无力;阳明腑证脉沉而有力,太阴脉浮缓无力。
3、太阳少阴,调其寒热
太阳和少阴调节人体的寒热,太阳是本寒标阳,少阴是本热标阴,标本异气,所以太阳和少阴的特点是从标又从本。正因为从标又从本,所以两经的病就表现为寒化和热化。太阳寒化不外乎伤寒、中风,热化就成了温病。少阴热化为*连阿胶汤证,寒化为四逆汤证。
太阳病为什么会恶寒发热?因为太阳本寒标阳,中见少阴热化,从其本就恶寒,但是经过少阴热化就又发热。这样用标本法去分析,可以了解到太阳病的转归。如果是热性体质的人,少阴热化太过,得了太阳病会迅速化热,第一天鼻塞流清涕,第二天咽喉痛,第三天就开始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如果是阳虚体质的人,少阴热化不足,得了感冒只恶寒,不发热,这时候就用麻*附子甘草汤。从脉象上看太阳病脉浮,紧则为寒,缓则为风,太阳伤寒脉浮紧,太阳中风脉浮缓。少阴病脉沉,“少阴之为病,脉微细”,微为阳虚,细为阴虚,少阴寒化证脉沉而无力,少阴阴虚热化证脉沉细,既沉又细,细是脉的宽度不够。少阴阴虚为什么脉细呢?因为阴虚血管里血容量不充足。阳虚也可以脉细,因为寒邪内盛,寒性收引,血管收缩,导致脉细,厥阴病当归四逆汤证的脉细欲绝,就是因为阳虚有寒,寒性收引导致的。
太阳寒化、热化,少阴寒化、热化,太阳蓄水,少阴夹饮。少阴热化用*连阿胶汤,夹饮用猪苓汤;少阴寒化用四逆汤,夹饮用真武汤。太阳病讲蓄血,少阴病讲动血。“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从这些条文可知,少阴病的特点是容易动血。
图3-10开合
I無門医述宗旨:
光大创新,发扬国粹;传道解惑,有教无类。
医乃仁术,非真不传;团结友爱,止于至善。
I版权声明:
尊重知识尊重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联系我们=========
欢迎给我们留言或者发邮件至:
wumenyishu
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