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长满紫色斑点,
腹痛一周的她怎么了?
30岁的小赵(化名)是位个体经营户。近段时间,她发现自己的上肢莫名其妙出现了紫色斑点。
“有可能是不小心撞到的吧。”小赵安慰自己。可是过了几天,斑点非但没有变少,反而连躯干部位也开始出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紫点的范围和密度越来越大。这让小赵非常恐慌,于是来医院皮肤科就诊。
经过检查,小赵被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由于病情发展较快,在医生的建议下,小赵被收入皮肤科病房住院治疗。
住院期间,小赵总是觉得自己的小腹隐隐作痛。虽然没有腹泻、便血等症状,可她还是不放心,于是把自己的顾虑告诉了医生。
小赵回忆道,她的腹痛已经持续一周了,但由于她平时作息和饮食并不规律,所以这样的腹痛她并没有在意。
意外收获,
“一颗大草莓”!
皮肤科医生建议消化科会诊,李珍副主任中医师再次了解病史后,建议小赵行无痛胃肠镜检查。
检查开始不久,李珍就在距离肛门近30cm的地方看到了一颗“水灵灵的大草莓”——足足有2.5cm×3.0cm大的带蒂息肉!
然而检查并没有结束,肠镜继续推进,在回肠末端及升结肠回盲部,又发现了黏膜充血水肿及糜烂。
经过术中钳取、活检及后期病理检查,发现回盲部的糜烂是由腹型紫癜导致的,而这颗严重水肿的“大草莓”则是结肠腺瘤。
结肠直肠息肉泛指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
小赵在接受肠镜检查时,紫癜及腹痛已经明显好转。也就是说,她的腹痛有很大可能是由腹型紫癜导致的糜烂引起的。而这颗“大草莓”般的结肠腺瘤,则是一个“意外收获”,如果没有这次筛查,这颗“不安分的草莓”很有可能会发生癌变。
李医生说,这与小赵平时饮食不规律,爱吃夜宵,喜欢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一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一定关系。
检查的方式有很多,
内窥镜看得最清楚!
直肠指检
这是简单又常用的检查方法,直接指触就可以摸到位置较低的直肠肿物。一般可以根据摸到的质感来判断腺瘤类型。但由于手指的长度有限,所以不容易发现过高或过小的腺瘤。
图片来自soogif
大便潜血检查(FOB)
这种检查方法对患者的影响较小,只需要正确取出粪便即可,比较适合有结直肠肿瘤家族史或有大便习惯改变的患者。该类患者可以做大便潜血试验进行初筛,如果显示阳性,可以再通过胃肠镜或其他检查来筛查其他消化道或结直肠疾病。这也是体检时会有大便隐血检查的原因。
内窥镜检查
我们更习惯叫它“胃肠镜”或者“纤维胃肠镜”。它的长度较长并自带光源。因此,纤维镜可直观检查几乎整个结直肠或消化道,有助于肿瘤的部位、组织学诊断以及一定程度的治疗,所以应用广泛。由于可以直接取样,也是目前结直肠和消化道肿瘤筛查的重要手段。
什么情况下,
需要做肠镜?
起始年龄
40岁
目标人群
1.所有有便血、黑便、贫血和体重减轻等结直肠报警症状的人群。
2.50-74岁的无结直肠癌报警症状的人群。
高风险人群
有以下任意1条者即是:
1.大便隐血阳性;
2.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3.以往有肠道腺瘤史;
4.本人有癌症史;
5.有大便习惯的改变;
6.符合以下任意2条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炎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炎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报警信号的(低热、消瘦、贫血等)。
什么情况下,
需要做胃镜?
1.有上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不适、反酸、吞咽不适、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缺乏、体重下降、贫血等。
2.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或症状与钡剂检查结果不符,需要通过胃镜确认病变部位的患者。
3.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4.上消化道术后,症状再次出现或加重。
5.需定期随访的病变,如溃疡病、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等。
6.高危人群(食管癌、胃癌高发区)的普查及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
7.需做内镜治疗者,如消化道出血需止血的患者。
做无痛胃肠镜会让人反应迟钝?
传统胃肠镜检查是在病人清醒状态下进行的,病人会出现紧张、害怕,检查过程中会有很多不适反应,比如恶心、腹胀以及难以忍受的疼痛。
所以,不能耐受检查过程中疼痛的,也可以在麻醉科评估后,选择无痛胃肠镜。目前,无痛胃肠镜检查中最常使用的麻醉药物叫丙泊酚注射液,起效和代谢都非常迅速,30秒左右就可以入睡,停药后约5钟就可以清醒,就好比小憩了一会儿。
药物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以尿液形式排出。随着药物在体内代谢的消失,麻醉作用不会对大脑产生任何影响。
而做完胃肠镜后的乏力、头晕、反应迟钝等情况,是由于药物没有完全代谢导致的。建议胃肠镜结束当天,不要驾驶交通工具,并且要有一名成年人的陪伴。
供稿/医院
转载请注明“健康杭州”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