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饮食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治好眼睛的两味药附蒲公英白蒺藜夏枯草
TUhjnbcbe - 2021/2/28 1:54:00
萨尔瓦多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http://www.huangcancanwh.com/lyjd/8551.html

眼痒二药

今天老师开始讲眼痒二药,就是蒲公英与白蒺藜。《药性赋》说,“蒲公英治乳痈而疏气”“蒺藜疗风疮而明目”,这两味治眼的药对,是一位年轻人来买药时贡献出来的方子。

这位年轻人在药房里要买蒲公英与白蒺藜各50克,打成粉冲服,一日两次,一次5克。老师边帮他抓药边问他:“这个方子用来治什么的呢?”

年轻人说,他妈妈眼睛痒不舒服,是一位老先生传给他的方子。这位老先生告诉他这个方子好用得很。他就想让母亲试一试。老师跟他说:“两种药加起来才克,不够打粉,不如凑够克打粉。”他说:“也就那么几块钱而已。”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年轻人又来买同样的药。老师问他用药后的效果。这个年轻人高兴地说:“上次用过后,他母亲的眼睛好了,晚上睡觉也不干痒了,效果非常好。”老师就问他:“好了还买药干嘛?”

他说:“这次是给邻居买的,邻居的眼睛也很干痒,买了珍珠明目液也不管用,就想试一试这个药。”老师又给他配了一付,结果他邻居服药之后也好了。

老师就记下了这个方子,也给眼痒的病人用这个药,效果也很好。老师说:“蒲公英这味药治眼,不管是虚火、实火引起的眼痒,都非常好。很多人知道蒲公英治乳痈、胃病,却不知道治眼疾。

老师说不单是眼疾,肺炎、食管炎、胆囊炎、胃炎、消化性溃疡,用蒲公英都有效,而且药性平和。很多医生都知道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在这基础上加上蒲公英和金果榄,效果非常好。

老师又叫我们去看《医学衷中参西录》,书里把蒲公英治眼的机制阐述得相当好。不管是内服还是清洗,效果都很好。对老年人眼睛干涩、发痒很有效。

老师就把这个方子发到网上去,他们用后也反映效果非常好。蒲公英食用安全,可当野菜吃,是春天里很受欢迎的一道菜。

现在我们就把张锡纯关于蒲公英的描述摘录下来:“蒲公英汤:治疗眼疾肿疼,或胬肉遮睛,或赤脉络目,或目睛胀疼,或目疼连脑,或羞明多泪,一切虚火实火之证,鲜蒲公英四两,根叶茎花皆用,花开残者去之,如无鲜者可用干者二两代之。上一味煎汤两大碗,温服一碗。余一碗乘热熏洗(按:目疼连脑者,宜用鲜蒲公英二两,加怀牛膝一两煎汤饮之)。

此方得之于某人,言其母尝患眼疾,疼痛异常,经延医调治,数月不愈,有高姓媪,告以此方,一次即愈。愚自得此方后,屡次皆效。

夫蒲公英遍地皆有,仲春生苗,季春开花色正*,至初冬其花犹有开者,状类小菊,其叶似大蓟,田家采取生啖,以当菜蔬。其功长于治疮,能消散痈疔*火,然不知其能治眼疾也。使人皆知其治眼疾,如此神效,天下无瞽目之人矣”。

来源:出自《任之堂跟诊日记2》

以上只做参考,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调理。

附:

敷诸疮肿*:蒲公英、鱼腥草、夏枯草,外用:捣敷

蒲公英功效及经典12方

薏苡仁功效及经典12方,

决明子功效及经典14方,

夏枯草功效及经典15方,

鱼腥草功效及经典方,

菊花中医功效及经典10方,

蒲公英功效及经典12方

*花地丁、婆婆丁

苦甘,寒。

①《唐本草》:"味甘,平,无*。"

②李杲:"微苦,寒。"

③《本草述》:"甘,平微寒。"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甘,寒。"

入肝、胃经。

①李杲:"足少阴经。"

②《本草衍义补遗》:"入阳明、太阴经。"

清热解*,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蒲公英功效及经典12方

①《唐本草》:"主妇人乳痈肿。"

②《本草图经》:"敷疮,又治恶刺及狐尿刺。"

③《本草衍义补遗》:"化热*,消恶肿结核,解食*,散滞气。"

④《滇南本草》:"敷诸疮肿*,疥癞癣疮;祛风,消诸疮*,散瘰疬结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

⑤《纲目》:"乌须发,壮筋骨。"

⑥《医林纂要》:"补脾和胃,泻火,通乳汁,治噎膈。"

⑦《纲目拾遗》:"疗一切*虫蛇伤。"

⑧《随息居饮食谱》:"清肺,利嗽化痰,散结消痈,养阴凉血,舒筋固齿,通乳益精。"

⑨《岭南采药录》:"炙脆存性,酒送服,疗胃脘痛。"

⑩《山东中药》:"为解*、消炎、清热药。治*疸,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结。"

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凉血利尿,催乳。治疔疮,皮肤溃疡,眼疾肿痛,消化不良,便秘,蛇虫咬伤,尿路感染。"

⑿《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利尿,缓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爽,流火,淋巴腺炎,风火赤眼,胃炎,肝炎,骨髓炎。"

内服:煎汤,0.3~1两(大剂2两);捣汁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①治乳痈:蒲公英(洗净细锉),忍冬藤同煎浓汤,入少酒佐之,服罢,随手欲睡,是其功也。(《本草衍义补遗》)

②治急性乳腺炎:蒲公英二两,香附一两。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③治产后不自乳儿,蓄积乳汁,结作痈:蒲公英捣敷肿上,日三、四度易之。(《梅师集验方》)

④治瘰疬结核,痰核绕项而生:蒲公英三钱,(天下养生网)香附一钱,羊蹄根一钱五分,山茨菇一钱,大蓟独根二钱,虎掌草二钱,小一枝箭二钱,小九古牛一钱。水煎,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⑤治疳疮疔*:蒲公英捣烂覆之,别更捣汁,和酒煎服,取汗。(《纲目》)

⑥治急性结膜炎:蒲公英、金银花。将两药分别水煎,制成两种滴眼水。每日滴眼三至四次,每次二至三滴。(《全展选编·五官》)

⑦治急性化脓性感染:蒲公英、乳香、没药、甘草,煎服。(《中医杂志》(11):31,)

⑧治多年恶疮及蛇螫肿*:蒲公英捣烂,贴。(《救急方》)

⑨治肝炎:蒲公英干根六钱,茵陈蒿四钱,柴胡、生山栀、郁金、茯苓各三钱。煎服。或用干根、天名精各一两,煎服。

⑩治胆囊炎:蒲公英一两。煎服。

⑾治慢性胃炎、胃溃疡:蒲公英干根、地榆根各等分,研末,每服二钱,一日三次,生姜汤送服。(⑨方以下出《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⑿治胃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天下养生网)胃胀痛:蒲公英一两(研细粉),橘皮六钱(研细粉),砂仁三钱(研细粉)。混合共研,每服二至三分,一日数回,食后开水送服。(《现代实用中药》

白蒺藜

辛、苦,微温。入肝、肺经。

疏肝解郁,祛风明目。

血虚气弱者及孕妇慎用。

内服:6~9克,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或水煎洗。

1.祛风疏肝:


  ①用于肝阳上亢,症见头痛而眩,心烦易怒者,夜寐不宁,与桑叶、菊花、蔓荆子、钩藤等药同用。


  ②用于肝肾阴虚,症见眩晕耳鸣,头胀痛,烦恼易怒者,与菊花、决明子、夏枯草等同用。


  ③用于肝热目疾,症见目赤多泪,白睛充血、涩痛怕光,可与桑叶、菊花、青葙子、连翘、甘草等同用。


  ④用于胸胁不舒、乳汁不通,属肝气郁结者,可与青皮、橘叶、郁金同用。

2.行气活血:

用于少腹胀痛,可与乌药、芍药、川楝子、香附等同用。

3.祛风止痒:

用于风疹瘙痒。另治白癜风,可单用本品为末,每次6克冲服。

决明子

甘、苦、咸,微寒。

归肝、大肠经。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①治失明,目中无他病,无所见,如绢中视:马蹄决明二升,捣筛,以粥坎服方寸匕。忌鱼、蒜、猪肉、辛菜。(《僧深集方》决明散)

②治目赤肿痛:决明子炒研,茶调,敷两太阳穴,干则易之。亦治头风热痛。(《摘元方》)

③治雀目:决明子二两,地肤子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后,以清粥饮调下一钱。(《圣惠方》)

④治眼补肝,除暗明目:决明子一升,蔓荆子一升(用好酒五升,煮酒尽,曝干)。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二钱,食后及临卧服。(《圣惠方》决明子散)

⑤治急性结膜炎:决明子、菊花各三钱,蔓荆子、木贼各二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⑥治高血压:决明子五钱,炒*,水煎代茶饮。(《江西草药》)

⑦治小儿疳积:草决明子三钱,研末,鸡肝一具,捣烂,白酒少许,调和成饼,蒸熟服。(《江西草药》)

⑧治癣:决明子不以多少,为末,少加水银粉,同为散。先以物擦破癣,上以散敷之。(《苏沈良方》)

⑨多年失明。用决明子二升研为末,每服一匙,饭后服,稀粥送下。

⑩青盲、雀目(按:青盲是外观正常,但不见物,雀目即夜盲)。(天下养生网)用决明一程式、地肤子五两,共研为末,加米汤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汤送下。

⑾眼睛红肿。用决明子炒过,研细,加茶调匀敷太阳穴,药干即换,一夜肿消。

⑿头风热痛。治方同上。

⒀鼻血不止。用决明子三工业区末,加水调交,敷胸口处。

⒁癣疮蔓延。用决明子一两,三工业区末。加水银、轻粉少许,研至极细,看不到水银星。擦破癣疮后再敷药。

⒂背疮初起。用决明子一升(捣碎)、生甘草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分二次服下。

夏枯草

辛、苦,寒。

归肝、胆经。

清肝,散结。治瘰疬,瘿瘤,乳痈,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泪,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急性*疸型传染性肝炎,血崩,带下。

(1)清肝明目:用于肝热目赤肿痛,及肝阳上亢之头痛、目眩(如高血压病),可配苦丁茶、野菊花。

(2)清热散结:用于乳腺炎、腮腺炎,可配柴胡、赤芍、浙贝母。用于瘰疬(如淋巴腺结核)、瘿瘤(如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常配牡蛎、浙贝母。

①《本经》:"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

②《本草衍义补遗》:"补养血脉。"

③《滇南本草》:"祛肝风,行经络,治口眼歪斜。行肝气,开肝郁,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窃、周身结核。"

④《生草药性备要》:"去痰消脓,治瘰疬,清上补下,去眼膜,止痛。"

⑤《本草从新》:"治瘰疬、鼠瘘、瘿瘤、癥坚、乳痈、乳岩。"

⑥《科学的民间药草》:"有利尿杀菌作用。煎剂可洗创口,治化脓性外症,洗涤阴道,治阴户及子宫粘膜炎。"

⑦《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对淋病、子宫病有效;并能治高血压,能使血压下降。"

内服:煎汤,2~5钱;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脾胃虚弱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土瓜为之使。"

②《得配本草》:"气虚者禁用。"

①治瘰疬马刀,不问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夏枯草六两,水二钟,煎至七分,去滓,食远服。虚甚当煎浓膏服,并涂患处,多服益善。(《摄生众妙方》夏枯草汤)

②治乳痈初起:夏枯草、蒲公英各等分。酒煎服,或作丸亦可。(《本草汇言》)

③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无时。(《简要济众方》补肝散)

(夏枯草菊花茶)

④治血崩不止:夏枯草为末。每服方寸匕,米饮调下。(《圣惠方》)

⑤治赤白带下:夏枯草花,开时采,阴干为末。每服二钱,食前米饮下。(《纲目》)

⑥治产后血晕,心气欲绝者:夏枯草捣绞汁,服一盏。(《纲目》)

⑦治口眼歪斜:夏枯草一钱,胆南星五分,防风一钱,钓钩藤一钱。水煎,点水酒临卧时服。(《滇南本草》)

⑧治头目眩晕:夏枯草(鲜)二两,冰糖五钱。开水冲炖,饭后服。(《闽东本草》)

⑨治羊痫风、高血压:夏枯草(鲜)三两,冬蜜一两。开水冲炖服。(《闽东本草》)

⑩预防麻疹:夏枯草五钱至二两。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三天。(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⑾治小儿菌痢:二岁以下,夏枯草一两,半枝莲五钱;二至六岁,夏枯草、半枝莲各一两;六至十二岁,夏枯草、半枝莲各一两半。水煎服。(《全展选编·传染病》)

⑿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疼痛:鲜夏枯草全草二至三两。水煎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⒀治扑伤金疮:夏枯草捣烂,罯上。(《卫生易简方》)

⒁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

⒂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

鱼腥草功效及经典方

臭菜、侧耳根、臭根草、臭灵丹

去净杂质,除去残根,洗净切段,晒干。

辛,寒。

①《别录》:"味辛,微温。"

②《履巉岩本草》:"性凉,无*。"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苦辛。"

④《纲目》:"辛,微温,有小*。"

⑤《医林纂要》:"甘辛咸。"

①《本草经疏》:"入手太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清热解*,利尿消肿。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①《别录》:"主蠼螋溺疮。"

②《日华子本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

③《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

④《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疗痔疮。"

⑤《纲目》:"散热*痈肿,疮痔脱肛,断痁疾,解硇*。"

⑥《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

⑦陈念祖:"生捣治呕血。"

⑧《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

⑨《岭南采药录》:"叶:敷恶*大疮,能消*;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

⑩《现代实用中药》:"生叶:烘热外贴,为发泡药,可治疮癣。凡疥癣肿胀,湿疹,腰痛等可作浴汤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

⑾《中国药植图鉴》:"可作急救服*的催吐剂。"

⑿广州空*《常用中草药手册》:"消炎解*,利尿消肿。治上呼吸道感染,肺脓疡,尿路炎症及其它部位化脓性炎症,*蛇咬伤。"

⒀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治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肠炎。"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

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

①《别录》:"多食令人气喘。"

②孟诜:"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

①治肺痈吐脓吐血:鱼腥草、天花粉、侧柏叶等分。煎汤服之。(《滇南本草》)

②治肺痈:蕺,捣汁,入年久芥菜卤饮之。(《本草经疏》)

③治病*性肺炎,支气管炎,感冒:鱼腥草、厚朴、连翘各三钱。研末,桑枝一两,煎水冲服药末。(《江西草药》)

④治肺病咳嗽盗汗:侧耳根叶二两,猪肚子一个。将侧耳根叶置肚子内炖汤服。每日一剂,连用三剂。(《贵州民间方药集》)

⑤治痢疾:鱼腥草六钱,山查炭二钱。水煎加蜜糖服。(《岭南草药志》)

⑥治热淋、白浊、白带:鱼腥草八钱至一两。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⑦治痔疮:鱼腥草,煎汤点水酒服,连进三服。其渣熏洗,有脓者溃,无脓者自消。(《滇南本草》)

⑧治慢性鼻窦炎:鲜蕺菜捣烂,绞取自然汁,每日滴鼻数次。另用蕺菜七钱,水煎服。(《陕西草药》)

⑨治痈疽种*:鱼腥草晒干,研成细末,(天下养生网)蜂蜜调敷。未成脓者能内消,已成脓者能排脓(阴疽忌用)。(《江西民间草药》)

⑩治疔疮作痛:鱼腥草捣烂敷之,痛一、二时,不可去草,痛后一、二日愈。(《积德堂经验方》)

⑾治妇女外阴瘙痒,肛痈:鱼腥草适量,煎汤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药》)

⑿治恶蛇虫伤: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一处杵烂敷之。(《救急易方》)

菊花中医功效及经典10方

甘苦,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甘,无*。"

③《天宝单方图》:"白菊:味辛,平,无*。"

④《随息居饮食谱》:"甘,凉。"

入肺、肝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肝、肾四经。"

疏风,清热,明目,解*。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

①《本经》:"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

②《别录》:"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

③陶弘景:"白菊:主风眩。

④《药性论》:"能治热头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诸风令消散。"

⑤《日华子本草》:"利血脉,治四肢游风,心烦,胸膈壅闷,并痈*,头痛;作枕明目。"

⑥《珍珠囊》:"养目血。"

⑦《用药心法》:"去翳膜,明目。"

⑧王好古:"主肝气不足。"

⑨《纲目拾遗》:"专入阳分。治诸风头眩,解酒*疔肿。""*茶菊:明目祛风,搜肝气,治头晕目眩,益血润容,入血分;白茶菊: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分。"

内服:煎汤,1.5~3钱;泡茶或入丸、散。

①《本草经集注》:"术、枸杞根、桑根白皮为之使。"

②《本草汇言》:"气虚胃寒,食少泄泻之病,宜少用之。"

①治风热头痛: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钱。为末。每服一钱半,茶调下。(《简便单方》)

②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桔梗二钱,甘草八分,苇根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三服。(《温病条辨》桑菊饮)

③治风眩:甘菊花暴干。作末,以米馈中,蒸作酒服。(徐嗣伯·菊花酒)

④治热*风上攻,目赤头旋,眼花面肿:菊花(焙)、排风子(焙)、甘草(炮)各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散。夜卧时温水调下三钱匕。(《圣济总录》菊花散)

⑤治眼目昏暗诸疾: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一斤半捣罗取末)一斤,甘菊花(末)一斤。上二味和匀,取肥地*十五斤,切,捣研,绞取汁八、九斗许,将前药末拌浸,令匀,暴稍干,入盘中,摊暴三、四日内取干,候得所即止,勿令大燥,入炼蜜二斤,同捣数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日午,热水下。(《圣济总录》夜光丸)

⑥治肝肾不足,虚火上炎,目赤肿痛,久视昏暗,迎风流泪,怕日羞明,头晕盗汗,潮热足软:枸杞子、甘菊花、熟地*、山萸肉、怀山药、白茯苓、牡丹皮、泽泻。炼蜜为丸。(《医级》杞菊地*丸)

⑦治肝肾不足,眼目昏暗:甘菊花四两,巴戟(去心)一两,苁蓉(酒浸,去皮,炒,切,焙)二两,枸杞子三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天下养生网)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温酒或盐汤下,空心食前服。(《局方》菊睛丸)

⑧治病后生翳:白菊花、蝉蜕等分。为散。每用二、三钱,入蜜少许,水煎服。(《救急方》)

⑨治疔:白菊花四两,甘草四钱。水煎,顿服,渣再煎服。(《外科十法》菊花甘草汤)

⑩治膝风:陈艾、菊花。作护膝,久用。

薏苡仁

薏苡、苡米、薏仁米、沟子米

甘淡,凉。

①《本经》:"味甘,微寒。"

②《别录》:"无*。"

③《食疗本草》:"性平。"

④《本草正》:"味甘淡,气微凉。"

入脾、肺、肾经。

①《纲目》:"阳明。"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肝、胃、大肠。"

③《本草新编》:"入脾、肾二经。"

健脾,补肺,清热,利湿。治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肺痿,肺痈,肠痈,淋浊,白带。

①《本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

②《别录》:"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③《药性论》:"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上气。煎服之破五溪*肿。"

④《食疗本草》:"去干湿脚气。"

⑤《本草拾遗》:"温气,主消渴。""杀蛔虫。"

⑥《医学入门》:"主上气,心胸甲错。"

⑦《纲目》:"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

⑧《国药的药理学》:"治胃中积水。"

⑨《中国药植图鉴,:"治肺水肿,湿性肋膜炎,排尿障碍,慢性胃肠病,慢性溃疡。"

内服:煎汤,O.3~1两;或人散剂。

脾约便难及妊妇慎服。

①《本草经疏》:"凡病大便燥,小水短少,因寒转筋,脾虚无湿者忌之。妊娠禁用。"

②《本草通玄》:"下利虚而下陷者,非其宜也。"

①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麻*(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金匮要略》麻*杏仁薏苡甘草汤)

②治风湿痹气,肢体痿痹,腰脊酸疼:薏苡仁一斤,真桑寄生、当归身、川续断、苍水(米泔水浸炒)各四两。分作十六剂,水煎服。(《广济方》)

薏苡仁功效及经典12方

③治久风湿痹,补正气,利肠胃,消水肿,除胸中邪气,治筋脉拘挛:薏苡仁为末,同粳米煮粥,日日食之。(《纲目》薏苡仁粥)

④去风湿,强筋骨,健脾胃:薏苡仁粉,同曲米酿酒,或袋盛煮酒饮之。(《纲目》薏苡仁酒)

⑤治水肿喘急:郁李仁二两。研,以水滤汁,煮薏苡仁饭,日二食之。(《独行方》)

⑥治肺痿唾脓血:薏苡仁十两。杵碎,以水三升,煎一升,入酒少许服之。(《梅师集验方》)

⑦治肺痈咳唾,心胸甲错者:以淳苦酒煮薏苡仁令浓,微温顿服之。肺若有血,当吐出愈。(《范汪方》)

⑧治肺痈咯血:薏苡仁三台。捣烂,水二大盏,入酒少许,分二服。(《济生方》)

⑨治肠痈,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

⑩治肠痈:薏苡仁一升,牡丹皮、桃仁各三两,瓜瓣人二升。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千金方》)

⑾治消渴饮水:薏苡仁煮粥饮,并煮粥食之。(《纲目》)

⑿治沙石热淋,痛不可忍:玉秫(子、叶、根皆可用),水煎热饮,夏月冷饮,以通为度。(《杨氏经验方》)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医之艾灸,艾产品、砭石产品,厂家直销,货真价实,艾条,艾绒,艾柱,艾灸发热贴,坐灸仪,砭石系例等,产品齐全,可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到微店看看,如果您是店面,养生馆,个人用量大,还可以订制,享优惠哦!加盟代理

⊙版权声明: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治好眼睛的两味药附蒲公英白蒺藜夏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