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是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穴道:是人类及动物共有的电位最高的皮下电场区,是神经主干和神经末梢经过的地方,是人类和动物身体中电势能最高的地方,这部分破坏或者坏死,以及外力破坏及阻碍,都会引起麻、胀、痒、痛、酸等症状,甚至会产生组织、器官、循环和心脑不适、还可导致残疾、衰竭、窒息及死亡等症,穴道是活体中重要的电场,也是与大脑密切联系场所。下面就由我们贵盛小编带您了解自身的
穴位密码吧:
??
穴位:合谷穴
释义:合谷穴是我们身体上非常重要的穴位,之所以称它为“万能穴”是因为: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可以通过它得到直接或间接的治疗,比如发热、头痛、呕吐、腹泻等。
位置: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的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定位时可以用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功效:
1、止痛
2、调节*褐斑、粉刺、毛孔粗大等面部问题
3、防治高血压
4、缓解胃痛、胀气、腹泻等胃肠道问题
5、缓解感冒症状
6、急救穴道,缓解中暑、虚脱等症状
==========================
??
穴位:大椎穴
释义:大椎穴属于督脉上的穴位,督脉主一身之阳,而大椎穴是阳中之阳的穴位。
位置:位于背部的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取穴时建议取患者正坐低头位,因为低头的时候两个椎骨才能分开,突出的棘突才能更容易摸得到。在颈后正中看一个非常突起的部位,这个部位就是第7颈椎的棘突,下面的凹陷就是大椎穴所在的位置。
功效:
舒缓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霍乱、呕吐、风疹、颈椎病、发热、中暑;
治疗面部色斑、粉刺、湿疹、过敏皮肤、*疸;
治疗肩背疼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
==========================
??
穴位:命门穴
释义:命门穴在临床中有非常大的治疗意义,这个位置可以进行按摩、拔罐、刮痧等治疗;也可以治疗腰附近的疾病;对于性方面的疾病、泌尿系统感染等,这些都是其治疗方向。
位置:在人体督脉上,在人体脊柱的腰椎上,腰椎中线和肚脐的水平线相连交点处置就是命门,可以说命门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功效:
1、治疗腰痛、肾脏疾病、夜啼哭、精力减退、疲劳感、老人斑、骨质疏松、青春痘等。
2、治疗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等。
3、治疗肾寒阳衰、行走无力、四肢困乏、腿部浮肿、耳部疾病等。
4、改善性冷感,平衡和恢复性功能
5、温肾助阳、镇静止痛。
6、治疗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月经不调、慢性肠炎、腰部疾患等。
==========================
??
穴位:关元穴
释义: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位置:位于腹部,身体前正中线,脐中下3寸。也就是从人体肚脐中间下三寸(四指并拢,从脐中起,以中指横纹为标准,横向的距离),腹部的正中线上。
功效:
1、强壮穴:作为保健强身长寿穴,用灸法。
2、诊生死:用指头按穴,如果指下感到无力空空,离手时,穴凹无弹力,胸下坚硬如石头,大限已到,活不久。3、助孕:子宫虚寒不孕者,要常灸此穴。
4、补肾虚:脐下肾间之气藏于此穴。肾虚而腰酸或阳痿者,用灸法。5、治痛经:冰品引发的痛经,热敷或灸此穴。6、治虚喘:喘哮发作面色苍白,用灸法,特效。7、治小肠病:因为小肠募穴,所以治小肠各种疾病。8、治糖尿病:强肾可缓解糖尿病并发症,需配合足三里、三阴交穴。9、治排尿不顺:灸后尿排顺,也可以用拍法,五指并拢空拍,一次连续拍下效果最好。10、治各种血症:本穴为血液循环的强壮剌激点,又为先天气海,元阴元阳在此交会,虚症用灸,平时多揉按拍可促进血液循环。
=========================
??
穴位:足三里穴
释义: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位置: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功效: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
??
穴位:三阴交穴
释义:经属:足太阴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三条阴经的交会穴)。
三阴交,交是交汇的意思,有三条“阴”的经脉,交汇在一起,相交于三阴交穴的这3条经脉非常重要,都是属阴的,在下肢部位分别是肝、脾、肾(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
位置: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内踝尖上直上3吋,自己的手指,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功效:
1、治脾胃虚弱、肠鸣腹胀,大便溏泄、消化不良、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肝脾肿大、腹水浮肿、肝炎、胆囊炎等;2、治肾炎、尿路感染、尿潴留、尿失禁、乳糜尿、疝气等;3、保养子宫和卵巢、改善性冷淡,治月经失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带下、阴道炎、盆腔炎、前阴瘙痒、胎位异常、子宫下垂、难产、阴挺、经闭、不孕、遗精、阳萎、阴茎痛等;
4、治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失眠、更年期综合症等。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又是三条阴经的交会穴,符合阴的特性,对女性有特殊的保护作用。维持年轻,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
5、紧致脸部肌肉、去斑、去皱、祛痘,调治肌肤过敏、湿疹、荨麻疹、皮炎等。6、治膝、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脚气、糖尿病、高血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
??
穴位:涌泉穴
释义:别名地冲穴,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位置: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当你用力弯曲脚趾时,足底前部出现的凹陷处就是涌泉穴。
功效:
涌泉穴主治疾病有: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下肢瘫痪、头顶痛、咽喉痛、失音、舌干、小儿惊风、癫痫、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病、精神分裂症、奔豚气等。
=================
??
穴位:曲池穴
释义: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气化而来,位处地之上部,性湿浊滞重,有如雾露,为隐秘之水,故名曲池。疏风清热调和营卫、清热和营,理气和胃,降逆活络。
位置:是手阳明大肠经的一个穴位,具体位置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的中点。
功效:
1、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症。
2、热病。
3、高血压。
4、癫狂。
5、腹痛、吐泻等肠胃病症。
6、咽喉肿痛、齿痛等五官疼痛。
7、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病症。
============================
??
穴位:尺泽穴
释义:尺泽穴归属“手太阴肺经”,肺经浊降的阴液在此汇聚而成小泽。有清热和胃、通络止痛、止咳平喘等作用。
位置:位于人体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
功效:
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喉炎、咽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丹*、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
??
穴位:内关穴
释义: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内,指内侧也,关,指关卡。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精气由此注入体内,而体内的精气无法从该穴的孔隙外出体表,如被关卡阻挡一般,故此穴在手的腕,肘之间的内侧,与外关相对。为常用的特定穴,亦是全身强壮要穴之一。
位置: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
功效:
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以下病症:
1、心痛、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胸病证;
2、胃痛、呕吐、呃逆等胃疾;
3、失眠、癫痫等神志病证;
4、上肢痹痛、偏瘫、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证。
==========================
??
穴位:中腑穴
释义:人受中气以生,而肺实为中气储积之所。《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者,天气也。”又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故中气者,天地之气也。收藏财货之处谓之府。
位置: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云门直下一寸处。
功效:止咳平喘、清泻肺热、补气健脾中府穴为肺脏之气聚积之处,位近肺脏,内通于肺气,故有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宣肺平喘之效。又因中府穴与足太阴脾经交会,故还有补气健脾的功效。
==========================
??
穴位:心俞穴
释义:心俞,心形如未敷莲华,附着于脊之第五椎。穴在第五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是心气转输、输注之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是治心疾之重要腧穴,故名心俞。位置:心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5、第5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5、第6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5、第6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功效:
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心动过速、心悸、心烦等;(2)失眠、健忘、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病等;(3)咳嗽吐血、恶心呕吐、头痛、晕车、胸痛、胃出血、食道狭窄、背部软组织损伤等;(4)心俞穴,宽胸理气,宁心安神,通调气血,散发心室之热。现代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肋间神经痛、精神分裂症、癔病等。
===========================
??
穴位:肝俞穴
释义:肝的生理功能:主蔬泄、藏血,在体为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因此,肝气郁积则肋部疼痛;血不养目则视力下降;藏血异常则吐血、月经不调;筋脉不通则腰背酸痛。按压肝俞穴,可疏肝理气、养血明目、潜阳熄风。
位置:属足太阳膀胱经。肝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九、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第九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
功效:
1、肝胆系统病症胁痛,腹胀,*疸,吞酸吐食,饮食不化,呃逆,心腹积聚痞,急、慢性肝炎,胆囊炎.
2、神志病症癫痫,惊狂,神经衰弱,精神病。
3、眼部病症目青盲,昏翳或红肿,胬肉,夜盲症,迎风流泪,雀目,眼睑下垂,结膜炎,沙眼,视网膜炎等多种眼病。
4、出血性疾病咳血,吐血,鼻衄,眼前房出血。
5、妇科病症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
6、其他病症*褐斑,颈项强痛,腰背痛,寒疝,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
=========================
??
穴位:肾俞穴
释义:为肾脏之气输注之处,是诊断和治疗肾脏疾病的重要穴位。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功效:
①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遗尿,尿闭,小便频数,小便不利,水肿;②耳鸣,耳聋;③气喘少气,五劳七伤,消渴,五更泄泻;④腰膝酸痛。
==========================
??
穴位:脾俞穴
释义:脾,脾脏;俞,输注。本穴是脾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近脾脏,为脾气输注之处,主治脾之疾患,故名。
位置: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
消化系统疾病,例如腹胀,腹痛,胃痛,呕吐,泄泻,*疸,急、慢性胃炎,胃痉挛,胃下垂,神经性呕吐,肝炎,细菌性痢疾。肾炎,贫血,糖尿病,水肿,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血证,例如吐血,便血,尿血,慢性出血性疾患。
===========================
??
穴位:至阳穴
释义:至,到达;阳,阴阳之阳。至阳穴在两膈俞之间,人体以背为阳,横膈以下为阳中之阴,横膈以上为阳中之阳。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按摩此穴,可治心绞痛,是夏季养心的重要穴位之一。
位置:位于第7胸椎部,为阳气之最,且第6、第7胸椎棘突系脊柱胸曲部隆起的最突出点。
功效:
1、缓解治疗腰背疼痛、胸胁胀痛、腹痛*疸、脊强、身热等2、缓解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失眠、嗜睡、梦游等3、缓解治疗壮阳益气、胆囊炎、心绞痛、躁烦、虚胖、乳房松弛等4、利胆退*、宽胸利膈,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痉挛、胆绞痛、胆囊炎、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等。
=========================
??
穴位:中枢穴
释义:经穴名。出《素问·气府论》。属督脉。穴当脊中上一关节,为脊中的枢转处,因名中枢。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当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十肋间动脉后支。
功效:腰背疼痛,胃痛,呕吐,腹满,食欲不振,*疸,寒热,感冒,腰背神经痛,视神经衰弱。
===========================
??
穴位:翳风穴
释义:穴在耳后凹陷处,按之引耳中。翳,避也,因喻以耳为之蔽,又穴驱风邪,故名翳风。
位置:翳风穴位于耳垂后,颞骨乳突与颌角之间凹陷处。
功效:翳风穴主要用于面颊、耳部疾患等:如面瘫、口噤、腮腺炎、下颌关节炎及脱臼、牙床急痛、耳聋、耳鸣、中耳炎及瘰疬等。
翳风穴主治耳鸣、耳聋、聤耳,口眼斜,口噤不开,齿痛,颊肿,瘰疬等,直刺1~1.5寸。
头面五官科疾病:耳聋耳鸣,头痛牙痛,腮腺炎,下颌关节炎,口眼喎斜,笑肌麻痹,甲状腺肿,面神经麻痹。神经系统疾病:痉病,狂疾,膈肌痉挛。
===========================
??
穴位:耻骨穴
释义:耻骨处于性交的部位,在传统中国文化中,对于相关性的话题往往回避,以性为耻,故叫耻骨,即耻辱的骨头。另外,耻骨部位长有阴毛,距生殖器较近,觉得羞耻,一般情况不外露,故叫耻骨。实为曲骨,中国古代解剖学名词,指耻骨。
位置:曲骨穴位于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即: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会触摸到一个拱形的骨头,这块骨头就是耻骨,在这个拱形边缘的中点的位置就是曲骨穴)。
功效:
1、身体方面:缓解治疗阴部瘙痒、下腹坠胀、月经不调、痛经、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疝气、遗精、前列腺、阳萎、赤白带下等;
2、皮肤方面:缓解治疗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暗疮等;
3、曲骨穴的功能作用为通利小便、调经止痛、收降浊气等;
4、治疗前列腺时点按曲骨穴,有时阴茎会自动勃起,不要理会,这说明气血贯通了,效果很好。
===========================
??
穴位:长强穴
释义:长:循环无端,长大,旺盛;强:健行不息,强壮,充实。
古人修练气功,小周天即是打通任督二脉,以意导气,起自督脉尾闾,循脊骨,上百会,下龈交,接任脉,下行循胸至脐腹,抵会阴复合于督脉,气如此升降轮回,循环不止,故名长强;别名:尾闾、龟尾、穷骨、下极之俞、气之阴郄。
位置:长强穴位于人体的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有肛门动、静脉分支。分布着尾神经后支及肛门神经。
功效:
主治遗精,阳痿等与肾精相关的病症,肾为作强之官,长强之名也与此有关。治疗便血、痔疮、脱肛、泄泻、便秘、腰脊痛、小儿惊风、尾骶骨痛、痫症等疾病。现多用于癔病,腰神经痛、婴幼儿腹泻等。
===========================
??
穴位:八髎穴
释义:八髎穴不是一个穴位,它是一组穴位,所以合称一起就叫:八髎穴,有八个点,左边四个右边四个,分为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正好是在我们腰骶的部位。八髎穴中的“髎”一般来讲在人体当中穴位以“髎”来命名的,这样的穴位一般来说就是一些骨缝或者说有孔的位置上才称为髎,而且这个孔是比较深的。比如像人体上一些穴位:肩髎、天髎都是骨头上大的骨缝或者是骨头上重要的标志。一般在骨缝上的穴位都叫“髎”穴。腰骶上的八髎穴就恰恰在我们腰骶的骶骨分排着,左边有四个,右边有四个叫作骶神经孔。
位置: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功效:
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
??
穴位:大赫穴
释义:大赫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有腹壁下动、静脉的肌支。分布着肋下神经及髂腹下神经的分支。皮肤由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分布。腹腔内相对应的器官为小肠、乙状结肠。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锥状肌上外侧缘→腹直肌。
布有肋下神经及髂腹下神经的分支,并有腹壁下动、静脉的肌支通过。
位置:大赫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位。
功效:
散热生气,大赫穴有益肾填精,益肾助阳,调经止带的作用。主治病症:大赫穴主治肝肾、前阴部等疾患。如少腹急痛、虚劳失精、阴上缩、茎中痛、女子赤白带下等。
现代又多用大赫穴治疗精液缺乏症、精索神经痛、性机能障碍、慢性阴道炎、膀胱炎等。
大赫穴还主治遗精,阳痿,阴挺,带下,茎中痛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精,早泄,阳痿,睾丸炎;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盆腔炎。
============================
??
穴位:环跳穴
释义: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镮跳。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为居髎穴传来的地部水湿,至本穴后,水湿渗入穴内丰满的肌肉之中并气化为天部的阳气,穴内阳气健盛使人在如,故名“环跳穴”。别名:髋骨、环谷、髀厌、髀枢、枢中、枢合中。胆经水湿在此大量气化为天部阳气。
位置:位于人体的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功效:
缓解治疗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腰跨疼痛、挫闪腰疼、遍身风疹、膝踝肿痛不能转侧等,
按摩环跳穴的功效:健脾益气、祛风化湿、强健腰膝、益气壮阳。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腰骶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
??
穴位:风市穴
释义:风市穴归属足少阳胆经,有排除大腿多余水分,使大腿变苗条;缓解治疗半身不遂、下肢麻木、脚气等作用。经穴名,出《肘后备急方》。属足少阳胆经,胆经经气在此散热冷缩后化为水湿风气。“风市穴”。“风”,风气也。“市”,集市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散热冷缩后化为水湿风气。本穴物质为环跳穴传来的天部凉湿水气,至本穴后,凉湿水气进一步散热缩合而变为天部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由本穴的天部层次横向向外传输,本穴如同风气的集散之地,故名“风市穴”。
位置:风市穴位于人体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直立,手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到处即是。)
功效:主冶半身不遂、下肢麻木、痿痹、中风、瘫痪,脚气、遍身瘙痒等;排除大腿多余水分,使大腿变苗条;作用功效:祛风化湿,通经活络。
============================
??
穴位:委中穴
释义:经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之合穴。别名:腘中,郄中,血郄。委中穴,是针灸四大要穴之一,又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足太阳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是刺血较为理想的穴位,故《针灸大成》称为血郄。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委中穴”,“委”,堆积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吸热后的上行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委中穴”。
位置:委中穴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功效: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委中穴主治腰腿、肠胃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腰脊痛、髀枢痛、风寒湿痹、半身不遂、胭筋挛急、脚气、丹*、头痛眩晕、目视不明、衄血不止、寒从背起、肩上热、腋下肿、小腹肿痛、手足厥逆、小便难、遗溺、痔疾、霍乱吐泻、赤白痢疾、癫痫、瘈疭、疟疾、暑热、背疽、瘾疹、浑身疮癞等。
现代又多用委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中暑、急性肠胃炎、膝关节炎、下肢瘫痪、腓肠肌痉挛等。
委中穴主治中暑,衄血,癫痫,疟疾,下肢痿痹,膝肿痛,腰脊强痛;以及急性胃肠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胃肠炎,肠炎,腹痛;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癫痫;
皮肤科系统疾病:湿疹,风疹,荨麻疹,牛皮癣,疖疮;
运动系统疾病:腰背痛,风湿性膝关节炎,腓肠肌痉挛;
其它:中暑,疟疾,鼻出血。
炎,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等。
==========================
??
穴位:阴陵泉穴
释义:经穴名,属足太阴脾经,合(水)穴。出《灵枢。热病》,脾经气血在此会合。(1)“阴陵泉穴”。“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阴陵名意同阴陵泉穴。(2)脾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为脾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会合之处,故为脾经合穴。
阴陵泉穴,五行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所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脾经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对外输出的是地部水液,与脾经本身的湿热气血相比,本穴的外传之液体现了水的阴寒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位置: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穴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功效:阴陵泉穴主治腹胀,水肿,小便不利或失禁,阴茎痛,妇人阴痛,遗精,阳痿,膝痛,*疸,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霍乱吐泻,泄泻,急性肠炎,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遗尿,尿失禁,尿潴留,月经不调,痛经,阴道炎,赤白带下,疝瘕,脚气,腹膜炎,尿路感染,肠疝痛,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膝胫酸痛,痢疾,便秘,肾炎,腹水,失眠等。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肾炎,遗精,阳萎;
消化系统疾病: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肠炎,痢疾;
妇产科系统疾病:阴道炎,月经不调;
其它:失眠,膝关节炎,下肢麻痹。
==========================
??
穴位:阳陵泉穴
释义:是足少阳胆经合穴。阳,为阴之对,外为阳,陵即丘陵,泉即水泉,膝外侧腓骨小头隆起如陵,穴在其下陷中,犹如水泉,故名阳陵泉。
位置: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功效:
阳陵泉主要用来治疗肝胆疾病,可以舒筋通络,逆气而泄,在中医中称肝主筋,主疏泄,因此,经常刺激阳陵泉又可以解除血管和肌肉痉挛,对头颈部的疼痛起到抑制作用,对颈部关节的活动起到改善作用。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疸,小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
??
穴位:丰隆穴释义:丰隆穴又名丰拢穴,丰拢、丰隆,象声词,为轰隆之假借词。丰隆穴物质主要为条口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而降,且降雨量大,如雷雨之轰隆有声,故名丰拢.首载于《灵枢?经脉》篇,具有调和胃气、祛湿化痰、通经活络、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尤被古今医学家所公认为治痰之要穴。
位置:位于足外踝上8寸(大约在外膝眼与外踝尖的连线中点)处。
功效:
主治头痛、咳嗽、痰多、胸闷、眩晕、下肢神经痉挛、麻痹,便秘、尿闭、支气管炎等。功效作用:健脾化痰、和胃降逆、开窍。现代常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支气管炎、腓肠肌痉挛、肥胖症等。本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经常按摩,可以调理脾胃两经,治疗各种胃肠疾病。
===========================
??
穴位:中脘穴
释义:中脘名,出自多年前的《*帝甲乙经》一书。别名有:上纪,胃脘,大仓,太仓,胃管,三管,中管,中碗。属任脉,是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脘:空腔也,新华字典解释:胃的内腔;康熙字典释义:胃之受水穀者曰脘。说白了“脘”就是人体接纳食物水份的空间。中脘穴,在胃体中部,上脘穴和下脘穴的中间,所以叫“中脘”。中脘穴是任脉与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交会的穴位,是六腑精气会聚之所(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号称胃的“灵*腧穴”。
位置: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当脐中上4寸)。
功效:能够缓解治疗胃痛、腹痛、腹胀、呕逆、纳呆、反胃、食不化、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疸、胃扩张等。此外还有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去眼袋、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作用;能缓解治疗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治疗慢性肝炎等;
==========================
??
穴位:归来穴
释义:凡养生吐纳者,当吸气时,腹气上升,与中气交会于气海处;呼气时,腹气下降,名日气息归根,本穴为腹气下降时之根,能使不归之气,移位之丸,返回本位,故名"归来".本穴治男子卵缩、女子子宫脱出等症,皆属气分之病.取之有散寒理气归原之功,即"归来"之意也。
位置:出处:《针灸甲乙经》:"奔豚,卵上入,痛引茎,归来主之。"别名出处:溪穴《针灸甲乙经》豁穴《中国针灸学》。
功效: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之气。运行规律:地部经水循胃经下行气冲穴,天部之气逆胃经上行。功能作用:传输胃经下行经水,散化冲脉外传之热。主治疾病: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白带,阴挺。
===========================
??
穴位:肺榆穴
释义:经穴名。出《灵枢。背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肺之背俞穴。即:肺俞穴为足太阳经背部的腧穴,俞同输,因其内应肺脏,是肺气转输、输注之处,为治疗肺脏疾病的重要腧穴,故名肺俞。
位置: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二指宽)处。
功效:
肺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传于膀胱经。气血物质为肺脏外输的湿热之气,其质轻。运行规律:快速地散热冷降,所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归降地部后循膀胱经下行。功能作用:散发肺脏之热。
1、止痰,缓解治疗咳嗽气喘、吐血、盗汗等。2、缓解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炎等。3、缓解治疗皮肤瘙痒等。
肺前穴主治肺脏病变,对改善肺脏功能,消除肺脏功能失常所产生的理证候,具有一定功效,故有解表宣肺、肃降肺气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咳嗽、哮喘、咳血、肺痨及过敏性鼻炎等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一些呼吸系统疾病。
==========================
??
穴位:太溪穴
释义:属足少阴原穴。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太溪。
位置:位于足内侧,足内踝(高点)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即: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当中)。别名:大溪穴,吕细穴。
功效:1、缓解治疗头痛、目眩、牙痛、咽喉肿痛、气喘、支气管炎、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胸痛咳血、消渴等2、缓解治疗女性生理不顺、月经不调、肾脏病、遗精、膀胱炎、阳痿、小便频数、乳腺炎、增强性功能等3、缓解治疗关节炎、风湿痛、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内踝肿痛、下肢瘫痪、足跟痛、腰肌劳损、手脚冰凉、手脚无力等4、缓解治疗精力不济、失眠、健忘、祛斑、美容、祛痘、祛眼袋浮肿、祛黑眼圈、美白肌肤等。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膀胱炎、月经不调、遗精、遗尿、牙龈炎、踝关节扭伤等。
============================
??
穴位:行间穴
释义:行,行走、流动、离开也。间,二者当中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湿重水气,至本穴后吸热并循肝经向上传输,气血物质遵循其应有的道路而行,故名。
位置: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效:主治头痛眩晕,青盲,雀目、目赤肿痛,失眠,癫痫,瘈疭,小儿惊风,胸胁痛,口眼歪斜,遗尿,癃闭,疝气,遗精,月经过多,干湿脚气,以及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行间穴的主治疾病为: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咳嗽,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瘛疭,失眠,口喎,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
===========================
??
穴位:太冲穴
释义:太,大也。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化为急风冲散穴外,故名。大冲名意与此穴同。
位置: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第1、2跖骨结合部之间凹陷中)
功效:
1、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腹胀,咳逆纳差,大便困难或溏泻。
2、心血管系统疾病:心绞痛,胸肋胀痛。
3、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多梦。
4、五官科疾病:目赤肿痛,咽痛喉痹,青盲,耳鸣,耳聋。
5、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遗尿,癃闭,淋病,阴缩,泌尿系感染。
6、外科疾病:疝气,乳痈,肠炎,颈淋巴结核。
7、其他疾病:肝炎,血小板减少症,四肢关节疼痛,肋间神经痛,下肢痉挛,各种昏迷。
=========================
??
穴位:商丘穴
释义:“商”,古指漏刻,计时之气也。“丘”,废墟也。商丘名意指脾经的热散之气由此快速通过。该穴物质为公孙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其性湿热且循脾经上行,而该穴的气血通道又如漏刻滴孔般细小,因此风气的执行是快速通过本穴,强劲的风气吹走了该穴中的脾土微粒。
位置:商丘穴位于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脚面翘起,脚面连接小腿的筋内侧第一个凹陷处)
功效:
1、缓解治疗腹胀、肠鸣、腹泻、消化不良、便秘、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肠炎、*疸、痔疮、便血等。2、缓解治疗足踝痛、脚气等。3、缓解治疗小儿惊厥、百日咳、水肿等。
==========================
??
穴位:太白穴
释义:“太”,大也。“白”,肺之色也,气也。太白穴名意指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吸热蒸升,化为肺金之气。本穴物质为大都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受长夏热燥气化蒸升,在更高的天部层次化为金性之气,故名“太白穴”。大白名意与太白穴同,大,通太。
位置: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功效:
缓解治疗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胃痉挛,胃炎,消化不良、肠炎,痔疮、痢疾等;2、缓解治疗体重节痛、腰痛不可俯仰、身重骨酸、下肢麻痹或疼痛等;3、缓解治疗脚气、脚气红肿等;4、瘦大腿等。
===========================
??
穴位:公孙穴
释义:是十五络脉之一,亦是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公孙最早见于《*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别走阳明。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有健脾益胃、通调冲脉、消除痞疾之功。
位置:位于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及跗内侧动脉。
功效:主治疾病
1、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
2、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
3、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古代记述:久疟不嗜食,多寒热汗出,善呕,痰壅胸膈,肠鸣切痛,厥头面肿起,烦心,狂,多饮,不嗜卧鼓胀,霍乱,心痛,脾冷胃痛,胁胀,胁痛,食不化,肠风下血,足心热或痛,痫疾。
近人报道:头晕,胸痛,心悸,下腹部痉挛,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肠炎,痛经,胎盘滞留,足趾麻痛。
==========================
??
穴位:悬钟穴
释义: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八会穴之髓会。别名绝骨。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飞落而下。悬钟。悬,吊挂也,指空中。钟,古指编钟,为一种乐器,其声混厚响亮。悬钟名意指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飞落而下。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上飞落而下,如瀑布发出巨响一般,故名悬钟。
位置:位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其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部,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功效:
主治病症:颈项强急、半身不遂、腰腿疼痛、下肢瘫痪、及坐骨神经痛,偏头痛、落枕,痴呆,中风,胸腹胀满,脚气等。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颈椎病、坐骨神经痛、小儿舞蹈病等。
作用功效:悬钟穴,舒筋活络、清热生气、舒肝益肾。
==========================
??
穴位:神阙穴
释义:出处《针灸甲乙经》,穴名。别名:脐中、命蒂、气合(舍)、环谷、维会、生门。
神,神气;阙,原意为门楼、牌楼。神阙意指神气通行的门户。《厘正按摩要术》:“脐通五脏,真气往来之门也,故曰神阙。”穴当脐窝之中,故又称“脐中”、“命蒂”、“生门”,
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标记。
位置: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
功效:神阙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我们知道,母体中的胎儿是靠胎盘来呼吸的,属先天真息状态。婴儿脱体后,脐带即被切断,先天呼吸中止,后天肺呼吸开始。而脐带、胎盘则紧连在脐中,没有神阙,生命将不复存在。人体一旦启动胎息功能,就犹如给人体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应站,人体的百脉气血就随时得以自动调节,人体也就健康无病,青春不老。经常对神阙穴进行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
??
穴位:气海穴
释义:气海。气,气态物也。海,大也。气海名意指任脉水气在此肾经吸热后气化胀散。本穴物质为石门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充盛的天部之气,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气海。气泽名意与气海同,泽指穴内的天部之气为混浊之状。
位置: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接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功效: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主治: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腑病证;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水肿鼓胀,脘腹胀满,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四肢乏力。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
穴位:内庭穴
释义:“内”,指深处;庭,指居处;因为此处穴位对喜静卧、恶闻声等病症具有疗效,患了这样的病症之后,就好似要深居在内室之中,闭门独处,不闻人声,所以名叫内庭。
位置:位于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
功效:
1、内庭穴属于足阳明胃经,它不仅能清泻肠胃湿热,还能治疗牙痛、口臭、大便燥结等症。
2、具有治疗口臭、胃热上冲、腹胀满、小便出血、耳鸣等作用。
3、按摩内庭穴位的功效:化积滞、清胃泻火、理气止痛、消肿止痛、理气和血。
==========================
??
穴位:膳中穴
释义:膻,羊臊气或羊腹内的膏脂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吸暖后的暖燥之气。中,与外绝对,指穴内。膻中名意指任脉之气在此吸暖胀散。本穴物质为中庭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进一步吸暖胀散而变化暖燥之气,如羊肉带有辛臊气息普通,故名。
位置: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功效:现代临床上常用于咳嗽、气喘、气短、咳唾脓血、肺痈等呼吸系统病症,噎膈、臌胀、呕吐涎沫等消化系统病症,胸痹胸痛、心痛、心悸、心烦等心血管系统病症以及产后无乳、瘿气、霍乱、转筋、尸厥等其他病证。总之,临床运用本穴多用于心肺病变,尤宜于心肺气虚之证。
==========================
??
穴位:腰阳关穴
释义:经穴名。原名阳关。出《素问.骨空论》王冰注。近称腰阳关。别名:脊阳关,背阳关。属督脉。穴位含义:督脉的上行气血中滞重的水湿在此沉降。穴名解:腰阳关。腰,穴在腰部也。阳,阳气也。关,关卡也。腰阳关名意指督脉的上行气血中滞重的水湿在此沉降于下。本穴物质为腰俞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散热吸湿,至本穴后滞重的水湿之气不能继续上行,本穴如同督脉水湿上行的关卡一般,故名腰阳关。阳关、脊阳关名意与腰阳关同。
位置: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主治病症:腰骶痛、下肢麻痹、坐骨神经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等;作用功效:祛寒除湿、舒筋活络。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腰骶部病变、坐骨神经痛、盆腔炎等。配肾俞、次髎、委中主治腰腿痛。
==========================
??
穴位:腰俞穴
释义:腰,腰部也。俞,输也。腰俞名意指督脉的气血由此输向腰之各部。本穴物质为长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其散热冷缩水湿滞重,上不能传于腰阳关穴,下不得入于长强穴,因此输向腰之各部,故名腰俞。腰户名意与腰俞同。别名:髓空穴,背解穴,腰户穴,腰柱穴,髓俞穴。
位置:位于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功效: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性水气。运行规律:大部分外传腰之各部,小部分上行腰阳关穴。功能作用:补益肾气。主治病症: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脱肛,便血,癫痫,淋浊,月经不调,下肢痿痹等。调经清热、散寒除湿。
==========================
??
穴位:身柱穴
释义: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穴位含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饱满之状。名解:“身柱穴”,“身”,身体也。“柱”,支柱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饱满之状。本穴物质为神道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此气因受体内外传之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充斥穴内并快速循督脉传送使督脉的经脉通道充胀,如皮球充气而坚可受重负一般,故名“身柱穴”。
位置:位于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功效: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强盛饱满的阳气。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下相传。功能作用:补气壮阳。身柱穴,宣肺止咳、宁神解痉。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癫痫等。
身柱穴位的作用功效:
1、缓解治疗身热头痛、腰脊强痛、抽风、小儿夜啼哭、幼儿体质虚弱、肩膀僵硬等2、缓解治疗身热、咳嗽、气喘、感冒、哮喘、发热、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等3、缓解治疗腹泻、婴儿消化不良、吐乳、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夜晚睡眠不安、发育不良等4、缓解治疗补气壮阳、益智健脑、面*肌瘦等。
===========================
??
穴位:膀胱俞穴
释义: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背俞穴。名解:膀胱,膀胱腑也。俞,输也。膀胱俞名意指膀胱腑中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穴位含义:膀胱腑中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位置:位于身体骶部,第二仙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二骶后孔齐平。
功效:气血物质为寒湿水气。运行规律:大部分寒湿水气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功能作用:外膀胱腑之热。主治病症:主治夜尿症、膀胱肾脏疾病等。现代常用于治疗腹泻、遗尿、小便不利、便秘、肠炎、坐骨神经痛、腰脊强痛等。
==========================
??
穴位:肺俞穴
释义:经穴名。出《灵枢。背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肺之背俞穴。即:肺俞穴为足太阳经背部的腧穴,俞同输,因其内应肺脏,是肺气转输、输注之处,为治疗肺脏疾病的重要腧穴,故名肺俞。名解:“肺俞穴”,“肺”,指肺脏。“俞”,输也。肺俞名意指肺脏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穴位含义:肺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传于膀胱经。
位置: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二指宽)处。
功效: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肺脏外输的湿热之气,其质轻。运行规律:快速地散热冷降,所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归降地部后循膀胱经下行。功能作用:散发肺脏之热。
1、止痰,缓解治疗咳嗽气喘、吐血、盗汗等。2、缓解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炎等。3、缓解治疗皮肤瘙痒等。
===========================
??
穴位:承山穴
释义:经穴名。承山。承,承受、承托也。山,土石之大堆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脾土。承山名意指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上行而来的脾土与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后,水液气化而干燥的脾土微粒则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积如大山之状,故名承山。
位置: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为腿部转筋,肛门疾患的常用效穴。
功效:主治疾病
1.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脚部劳累、膝盖劳累、腰背痛、腰腿痛。
2.便秘、脱肛、痔疮等。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为治疗小腿痉挛,腿部转筋的常用效穴。
==========================
??
穴位:不容穴
释义: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穴义: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此通过。名解:不容,胃经的气血物质本穴不为容纳也。本穴位处乳之下部,所受气血乃胃经上部区域脾土中的外渗水液,至本穴后因无外界之热使其气化转变,其运行只是单纯的循经下传,故名不容。
位置:位于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功效: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承满穴。功能作用:承传胃经的地部经水。主治病症:胃胀胃痛、呕吐、食欲不振、纳呆、慢性胃炎、胃下垂、消化性溃疡等。古代记述:腹满脘痛,呕吐,吐血,喘咳,胸背痛,不嗜食,肩息,胁下痛,口干,雀目,脉不出,腹虚鸣。临床运用:现今常用于治疗胃炎、胃扩张、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腹痛、咳嗽、哮喘、肋间神经痛、肩臂部诸肌痉挛或萎缩。
==========================
??
穴位:带脉穴
释义:带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在人体的腰部围一圈,是一条横向的经脉。人体上其他的经脉都是纵向的,这条经脉状如束带对所有的经脉起着约束的作用,所以称为带脉。带脉循行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
位置:在侧腹部,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肝经章门穴下1.8寸处;侧卧取穴。
功效:主治的病症为月经不调、盆腔炎,闭经、睾丸炎、赤白带下、腹痛、疝气、腰胁痛。现多用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带状疱疹及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等。
=========================
??
穴位:极泉穴
释义: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归属:手少阴心经第一穴。“极”,顶也,房屋中的梁或最高位置。“泉”,水液也。极泉名意指心经经水由本开始向心经传运。本穴物质为巨阙穴募集的心经气血,循皮部上行至此后散热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所处为心经的最高部位,经水循心经下行时如从顶部落下,故名“极泉穴”。
位置: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腋窝最深处)
功效:1、弹拨、揉按此穴位:能够有效治疗各种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绞痛、冠心病、心悸、心痛等;2、长期按揉此穴位,对肩臂疼痛、臂丛神经损伤、臂肘冷寒、肩关节炎、肋间神经痛、*疽、腋臭、息病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调理和保健作用;3、按揉此穴位,能够缓解上肢麻痛、颈淋巴结核等;作用功效:宽胸宁心、活络止痛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肋间神经痛、颈淋巴结核等。配神门、内关主治心痛、心悸;配侠白主治肘臂冷痛。
===========================
??
穴位:期门穴
释义:经穴名。〖别名〗肝募穴。是肝经的募穴。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1)期门。期,期望、约会之意。门,出入的门户。期门名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本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由于下部的章门穴无物外传而使本穴处于气血物质的空虚状态。但是,本穴又因其位处于人体前正中线及侧正中线的中间位置,既不阴又不阳、既不高亦不低,因而既无热气在此冷降也无经水在此停住,所以,本穴作为肝经募穴,尽管其穴内气血空虚,但却募集不到气血物质,唯有期望等待,故名期门。
位置: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在章门穴上面。
功效:
1、刺激期门穴能起到疏肝清热、利胆和胃、降逆止痛的作用。
2、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等肝胆和胃肠的病症。
3、刺激期门穴能显著改善消化道症状,促进*疸消退及肝脏炎症消退,有利于肝功恢复。
===========================
??
穴位:乳根穴
释义: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乳根穴”,“乳”,乳房,即此处穴位所在的部位;“根”,本的意思。“乳根”的意思就是说此处穴位是乳房发育的根本。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经脉气血下行而来,由于气血物质中的经水部分不断气化,加之膺窗穴外传体表的心部之火,因此,本穴中的气血物质实际上已无地部经水,而是火生之土。由于本穴中的脾土微粒干硬结实,对乳上部的肌肉物质(脾土)有承托作用,是乳部肌肉承固的根本,故名“乳根穴”。
位置:在人体胸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凹陷处。
功效:主治病症:乳痛、乳腺炎、乳汁不足、胸痛、胸下满痛、臂肿痛、咳嗽、呢逆、乳汁分泌不足、乳房肿痛。作用功效:宣肺止咳、宽胸增乳、通乳化瘀、宣肺利气。保健原理:本穴归属足阳明胃经。坚持按摩,能燥化脾湿、紧实胸部。
==========================
??
穴位:乳中穴
释义: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别名:乳首穴,当乳穴。
穴义:五谷生化的乳汁精微输出之所。名解:乳,指乳房,中的意思是正。“首”,头也。“当”,正对也。“乳中”、“乳首”、“当乳”名意皆指本穴为乳头标志,无它意。
位置: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功效:能预防及改善母乳不畅,促进消化,治咳嗽、哮喘、咽喉肿痛、颈部肿大、锁骨上窝痛、乳汁分泌不足、目瘤、癫痫、产后出血、月经不调、性冷淡等。作用功效:调气醒神、明目通窍。保健原理:本穴属于足阳明胃经,产妇进行按摩时,能增多乳汁。
========================
??
穴位:渊腋穴
释义:渊液。渊,深渊也。腋,指穴位所在的部位为腋部也。渊腋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循胸侧肋部从上落下。本穴内物质为肩井穴溢流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水液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由胸侧上部直落腰侧下部,经水如同落入无底深渊一般,故名渊腋。泉液、涧渊名意与渊腋同。
位置: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
功效: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大部分经水由胸侧上部流落胸侧下部,小部分气化之气横传辄筋穴。功能作用:排泄水液。
==========================
??
穴位:鹰窗穴
释义:膺,胸也。窗,空孔也。该穴名意指胸腔内的高温之气由此外出胃经。本穴位处乳之上、胸之旁,地部有孔隙通道与胸腔内部相通,如胸腔与体表间气血物质交流的一个窗口,故名。膺中名意与膺窗义同,中与外相对,指胸腔。
位置:位于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功效:按摩膺窗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咳嗽气喘、胸胁胀满、乳痈等
按摩膺窗穴的功效:减卸胸腔内部高压,释放胸腔内部能量。
==========================
??
穴位:血海穴
释义: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腧穴,别名:百虫窠(《针灸大全》,《类经图翼》。血海穴:一指冲脉,又称十二经之海;二指血海穴;三指肝脏。“血”,受热变成的红色液体也。“海”,大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阴陵泉穴外流水液气化上行的水湿之气,为较高温度较高浓度的水湿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巨大如海,故名“血海穴”。
位置:位于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
功效: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气(血的气态物),所处为地之上部。
运行规律:循脾经上行箕门穴。功能作用:化血为气,运化脾血。血海穴和血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海穴属于足太阴脾经,是治疗血症的要穴,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之功效。主治:1、生理不顺、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产后恶露不尽、睾丸炎、小便淋涩、气逆、腹胀、便溏腹泻、体倦无力、腹痛;2、缓解治膝盖疼痛、股内侧痛、膝关节疼痛;
3、缓解治疗贫血、风疹、瘾疹、湿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丹*、雀斑;4、缓解治疗更年期障碍(更年期综合症),瘦腿、补血养肝、滋润皮肤等。
==========================
??
穴位:会阴穴
释义: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屏翳、下极、下阴别。属任脉。会阴是任脉之别络;冲脉、督脉、任脉之交会穴。此穴在会阴之部,故名会阴。
位置:位于会阴部正中。男子当肛门与阴囊之间;女子当肛门与阴唇后联合之间。
功效:
特异性:任脉、别络、夹督脉、冲脉之会
功效作用:醒神镇惊,通调二阴,会阴穴有调阴阳气机、清下焦湿热作用。
主治疾病:
会阴穴主要用于急救及二阴疾患。如癫狂、惊痫、遗精、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小便难、遗尿、阴痒、阴挺等。
现代又多用会阴穴治疗溺水窒息、昏迷、前列腺炎、子宫脱垂、阴道炎、阴部湿疹及尿道炎、尿闭、痔疾、疝气等。
会阴穴主治溺水窒息,昏迷,癫狂,脱肛,痔疮,疝气,小便不通,带下,月经不调,阴部瘙痒等。
治阴痒,阴痛,阴部汗湿,阴门肿痛,小便难,大便秘结,闭经,溺水窒息,产后昏迷不醒,癫狂,阴道炎,睾丸炎,阴囊炎,疝气。
中医讲究的穴位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是从穴位的电学特性去探讨,发现皮肤上的某些地方存在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的位置相吻合。后来人们又用最弱电流刺激肌肉,凡是能使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效果的地方就叫运动点。经对照发现,运动点与穴位的分布几乎一致。几乎所有的穴位都与神经相关联。某一穴位与某一脏器的神经往往同属于一个脊髓节段;还有人发现穴位与血管、淋巴管关系密切。
许多学者从穴位的电学特性去探索它的本质。年,日本的中谷用12伏直流电通过人体皮肤,发现皮肤上存在某些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位置吻合。此后不久,法国著名针灸学家尼伯亚特在助手的协助下,应用测定皮肤电阻方法证实了这一现象。
进入21世纪,诞生了,它正是微电子以电制电,作用在人体穴位上,改善人体微循环的产品。
共振芯片是生物能量医学和非药物自然疗法的顶层设计:
芯片吸取外部空间的能量,协调体内的电流,让人体无序的电流变成有序的,恢复人体系统的平衡状态,提高人体的自我疗愈能力。我们根据人体经络的分布,将我们的芯片,根据不同的疾病症状,放在特定的穴位上,产生人体能量的疗愈作用,做成可穿戴服装,相当于人体穿上了能量服、能量裤、能量帽子、能量围脖、能量手环等。那么人体就随身携带了人体能量充电宝,每时每刻补充能量,调整人体紊乱的电流,使人体能量时刻保持在平衡的状态,达到延年益寿、调理疾病的作用。所以,被称为24小时“身体自助能量加油器”(身体保护神)。
能量共振芯片=微电子+生物医学+量子科技+中医精髓的结合
浙江贵盛健康
致力打造高科技结合中医经络养生的保健平台。以启通客医药科技的共振能量芯片,远红外线芯灸仪,远红外线共振能量芯片眼镜为基础,融合中华传统经络养身理论,运用中医自然疗法的精髓,以非医疗智能理疗与非药物精准食疗相组合,从健康咨询----健康指导-----体验式服务,形成立体多维度的健康保障体系。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