嘈杂属胃亦涉肝
蒋健上海中医院中医内科
嘈杂证虽小而病因繁多,今日又阅至《古今医案按》中因虫蚀脂膏而心鬲嘈杂一例,故特补之。
嘈杂这一症状的特点,有如《景岳全书·嘈杂》所说:“嘈杂一证,或作或止,其为病也,则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膈懊憹,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或食已而复嘈,或兼恶心而渐见胃脘作痛。”嘈杂作为胃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伴随嗳气、恶心、泛酸、胃脘痞胀疼痛等症状一同出现,所以《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嘈有虚实真伪,其病总在于胃……”,林佩琴《类证治裁》亦完全同意此说。现代中医内科学均将“嘈杂”看作是属于脾胃病,常附于“胃痛”之后,仅仅列出胃热、胃虚、血虚三种证治。令笔者颇不以为然的是:既然嘈杂是胃病的症状之一,何以胃痛、胃痞证治甚多而独嘈杂证治如此简单?这不仅严重脱离临床实际,而且也不符合逻辑。
年5月得上海科技出版社重刊全国中医学院二版教材(中医老课本系列,年版)——《中医内科学》,始知嘈杂三证滥觞于此。毕竟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事了,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中医内科学》教材已经到了七版、八版,嘈杂证治依然不变如故!每思及此,笔者心中顿生嘈杂,有一种“胸膈懊憹,莫可名状”的感觉。
根据临床观察,区区嘈杂,胃痛、胃痞有多少证治类型,嘈杂也有多少类型;不仅如此,是证虽小,从胃论治未必皆易应手。而从肝论治,取效者亦颇不少,兹举数例并附讨论。
1.逍遥散合安神定志丸汤证
高女,56岁,年12月27日就诊。主诉:胃脘嘈杂、痞胀数年,近期加重,每于进食后则胃胀、嗳气,时悲伤欲哭,喜叹气,略口臭,咽部不适,寐差,舌红,苔薄,脉滑。胃镜示糜烂性胃炎。嘈杂属于肝气犯胃;疏肝解郁,安神定志;逍遥散合安神定志丸加减:柴胡12g,当归12g,白芍12g,茯苓12g,*连10g,*芩12g,远志9g,石菖蒲12g,酸枣仁15g,生龙牡各30g,厚朴12g,枳壳12g,青陈皮各12g,苏梗12g,7剂。
二诊(年1月3日):诉服药期间悲伤叹气减少,嘈杂胃痞明显减轻,惟嗳气减而未除。原方去生龙牡,加旋复花10g,代赭石15g,7剂。
三诊(1月10日):诸症悉除,再予上方14剂巩固疗效。
悲伤欲哭、喜叹气乃肝郁不疏;参合口臭、舌红,睡眠欠佳恐由肝郁化火,扰动心神所致。逍遥散中主要药物加芩、连疏肝解郁泄火为君,合安神定志丸中主要药物加枣仁安神定志为辅。“木火郁而不泄,阳明无有不受其戕”,脾胃气机升降受到影响而生胃脘痞胀,以理气药行气消痞、畅其气机,是为佐使。二诊因嗳气未尽,故加旋复花、代赭石降逆下气。又,胃镜示糜烂性胃炎,用芩、连兼有清热解*的作用。
2.甘麦大枣汤、越鞠丸合左金丸汤证
费女,59岁,年6月22日就诊。主诉:胃脘嘈杂不适3周余,泛酸,时时悲伤欲哭,情绪不舒则嘈杂更甚,寐差,已绝经,舌偏红,苔薄*,脉细弦。素有慢性胃窦炎。心虚肝郁;养心安神,疏肝解郁;甘麦大枣汤、越鞠丸合左金丸:淮小麦30g,炙甘草9g,大枣15枚,酸枣仁15g,柴胡9g,白芍15g,香附15g,山栀9g,川芎10g,苍术6g,神曲9g,旋复花9g,砂仁3g,川连6g,吴茱萸6g,煅瓦楞30g,7剂。
二诊(6月29日):服药1剂即感觉舒坦,情绪好转,嘈杂、泛酸均瘥。继服7剂。
三诊(7月6日),无嘈杂泛酸,自觉情绪明显好转,睡眠亦改善;唯咽喉不适,后以它药调治而轻。
甘麦大枣汤加枣仁养心安神;越鞠丸加柴胡、白芍解郁疏肝,旋复花、砂仁之用在于助苍术加强化痰湿。与上案略有不同之处在于:上案胃脘痞胀、嗳气,故投理气药;本案有泛酸,故合左金丸加煅瓦楞制酸泄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患者诉服药1剂即感觉舒服,嘈杂、泛酸均愈。疗效缘于辨证紧紧抓住肝郁,组方遣药紧扣病机。
3.柴胡疏肝散汤证
周女,59岁,年2月14日就诊。主诉:平时进食油腻或着冷则右上腹隐痛不适及胃脘易感嘈杂,已有数年;春节期饮食不慎则出现胃脘嘈杂、隐痛,嗳气,至今已月余,舌淡红、中有裂纹、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弦。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慢性胆囊炎史。肝郁胃寒;疏肝暖胃止痛;柴胡疏肝散合良附丸加味:柴胡12g,枳壳12g,白芍30g,川芎12g,当归12g,香附12g,高良姜10g,白芷30g,肉桂10g,*芩12g,神曲12g,甘草12g,大枣7枚,7剂。
二诊(2月28日):嘈杂止,胃脘隐痛减半;尚有嗳气、早醒、舌辣感,后以香砂六君子汤、芍药甘草汤、旋覆代赭汤等加减收功。
右上腹为肝胆所在之处,该部隐痛不适,责之肝郁气滞,用柴胡疏肝散疏理肝胃气滞。感冷胃脘隐痛嘈杂,参合舌边有齿痕、苔薄白,是久病中阳式微,以良附丸、芍药甘草汤加白芷、肉桂温阳散寒,缓急止痛。大剂量白芷止胃痛疗效甚佳,其与肉桂虽性温,但既有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又有*芩苦寒制约。*芩、神曲清热、消食,也有助于胆囊炎的治疗。
4.龙胆泻肝汤合半夏泻心汤证
刘女,51岁,年11月6日就诊。主诉:胃脘嘈杂不适,痞胀,喜温喜按,口苦,舌质暗红,苔薄,脉细弦。有慢性胃炎。寒热错杂;清肝泄热,辛开苦降;龙胆泻肝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龙胆草9g,山栀12g,*芩12g,柴胡12g,生地12g,车前子15g,泽泻12g,当归12g,甘草6g,半夏12g,川连3g,*参15g,干姜12g,香附15g,枳壳12g,7剂。
二诊(11月13):嘈杂无,脘胀消,口苦止。
口苦为肝胆有热,胃脘喜温喜按为脾胃阳虚,本质上属于寒热错杂。以龙胆泻肝汤清肝泄热;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消痞散结。是方寒温并用,寒药清肝热,除口苦;温药暖中宫,消痞胀而去嘈杂;既相互为用又各司其职。
以上嘈杂数案,均主要从疏肝解郁、清肝理气及养心安神原则入手进行治疗,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这是什么道理呢?
首先,从脏腑关系来讲,肝属木主疏泄,脾胃属土主消化,凡性情抑郁,肝失调达,肝木横逆犯土,或肝气郁久化火犯胃,中医谓之“木克土”,皆可引发嘈杂。明·王肯堂《证治准绳·嘈杂》谈到:“嘈杂与吞酸一类,皆由肺受火伤,不能平木,木挟相火乘脾,则脾冲和之气索矣;谷之精微不行,浊液攒聚为痰为饮,其痰亦或从火木之成化酸,肝木摇动中土,故中土扰扰不宁而为嘈杂如饥状,每求食以自救,苟得少食则嘈杂亦少止,止而复作,盖土虚不禁木所摇,故治法必当补土伐木,治痰饮,若不以补土为君,务攻其邪,久久而虚,必变为反胃、为泻,为痞满,为眩运等病矣”。王先生清楚地指出嘈杂可由“肝木摇动中土”所致,治当“补土伐木”。事实上如前已述,嘈杂作为胃病的表现之一,在其它胃病有“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等证治,岂嘈杂独可阙如从肝论治哉!
其次,从病因病机角度来讲,除了《证治准绳》谈到痰饮所致以外,《景岳全书》还谈到有“火嘈、有痰嘈、有酸水浸心而嘈”,“又有误用消伐等药,以致脾胃亏虚,血少嘈杂”。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嘈杂》指出,凡痰湿、气郁、食积、热邪皆是嘈杂病因。以上指出嘈杂病因种种,其中包括了肝郁肝火,岂嘈杂独可阙如从肝论治哉!
最后,从嘈杂的临床表现来讲,“胸膈懊憹”,“难以名状”,“扰扰不宁”,“戚戚膨膨”(《景岳全书》),“躁扰不宁之貌”(清·程钟龄《医学心悟》),这些似什么又不似什么的症状特征,其与“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有神灵者”之百合病等情志不遂一类的疾病有“神似”之处,则不能排除部分由肝郁、心神不宁所致的可能性,岂嘈杂独可阙如从肝论治哉!
结论:治疗嘈杂之症,除了针对脾胃以外,有时尚需从肝论治,或疏肝理气、或清肝泻火、或养心安神,如此方为周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