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血肌酐是肾病患者最重要的化验指标之一。血肌酐高了,多提示肾功能受损,血肌酐越高,肾脏受损就越严重。当血肌酐高到μmol/L及以上时,说明已经到了“尿*症”水平(但不一定就是尿*症),或需要通过透析治疗(血流透析或腹膜透析)才能度过危险期或继续维持生存。各种肾脏疾病都可以出现血肌酐升高,无论是首次发病的膜性肾病及其它肾病综合征,还是患病多年的IgA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及糖尿病肾病等等,都可以出现血肌酐升高与肾衰竭。面对血肌酐升高的肾脏疾病,可以通过各种治疗措施将超标的血肌酐降下来,或降至正常,或降至较低水平。如下三个典型病例中肾病患者的血肌酐都降了下来。病例一:患者为中年男性,患病已有两年时间,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脏病1期,之前未做过肾穿刺病理检查。原先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病情完全缓解(临床治愈)。可患者于近期再次出现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5.8克)并血浆白蛋白下降(血浆白蛋白为25g/L)、血肌酐升高至μmol/L,血PLA2R抗体(血浆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为.6RU/ml,并伴有双下肢水肿、尿少及血脂升高等异常表现。确诊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及抗凝利尿及对症等治疗,2周后患者的血肌酐下降,4周后患者的血肌酐恢复正常,水肿消退,尿蛋白下降,其它指标也逐渐改善。病例二:患者为青年女性,患病也有三年时间,诊断为狼疮性肾炎,慢性肾脏病2期,曾经做过肾穿刺病理检查,经之前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等治疗,病情稳定。可该患者于近期逐渐出现双下肢水肿、贫血、血压升高、尿量减少,检查尿蛋白3+、血红蛋白81.2g/L、24小时尿蛋白定量4.74克、血浆白蛋白27.3g/L、肾功能之血肌酐为.3μmol/L、抗SM抗体及抗ds-DNA抗体均呈阳性。建议患者再行肾穿刺病理检查,患者拒绝。而后我们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并加用吗替麦考酚酯及降压利尿及对症等治疗,患者的肾功能逐渐好转,于3周时血肌酐恢复正常,其它指标也在改善。病例三:患者是一位快到中年的青年男性,患病已有12年之久,患者于12年前诊断为IgA肾病(具体病理分级不详),慢性肾脏病3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我们一直给他的治疗方案为“缬沙坦(有时换成氯沙坦)+金水宝+肾衰康(或尿*清)”等药物,患者的血肌酐一直保持在—μmol/L之间,血肌酐偶尔也会达到μmol/L,但很快又能恢复到μmol/L上下,病情稳定。该患者于近期突然出现血肌酐上升至.5μmol/L,医院并进一步了解病情及作相关检查,患者诉咳嗽咳痰、发热咽痛、四肢乏力及稍有胸闷,胸片显示肺部感染,我们对其给予抗感染及止咳化痰及对症等治疗。于10天后患者的血肌酐降至.8μmol/L,3周后患者的血肌酐恢复至.9μmol/L。目前该患者继续接受原治疗方案,病情稳定。从如上分享的病例来看,三位慢性肾脏病患者升高的血肌酐都降了下来,也许肾友会这样认为,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的血肌酐升高,就一定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或慢性肾衰竭,即认为血肌酐降了,说明慢性肾功能不全或慢性肾衰竭治好了。然后,肾病患者就会联想到,只要慢性肾功能不全或慢性肾衰竭,已经超标的血肌酐都有希望降下来,其实有这样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再细细了解如上三个病例:第一个病例应诊断为膜性肾病并发特发性急性肾损伤、第二个病例应诊断为狼疮性肾炎“活动期”并急性肾衰竭、第三个病例应诊断为IgA肾病+慢性肾脏病2期并肺部感染+急性肾损伤。总结起来,疾病的诊断中都有一个“急性”,即由某种诱因或急性加重因素或疾病处于活动状态引起的急性肾衰竭或急性肾损伤,虽然其基础疾病都属于慢性肾脏病或慢性肾功能不全,但此时血肌酐升高是由各种可逆因素引起。所以说,即使血肌酐降了下来,并非说明治好了慢性肾脏病或慢性肾衰竭,而是治愈了其中并发的急性肾衰竭或急性肾损伤。反过来说,若没有诱因或急性加重因素,慢性肾功能不全或慢性肾衰竭已经超标的血肌酐是不可能降下来的。医院机构鼓吹的各种各样所谓降肌酐的措施或药物,都是在忽悠人,切莫上当受骗。点击下面标题继续阅读
下药前,肾友必须弄清8个问题,才能治好肾病或阻止尿*症来临!
血肌酐超标的慢性肾病也可保十数年或数十年不“*”,如何做到?
越来越多年轻人得肾病与尿*症,多与这5条有关,也可避免!
当肾友了解这4个数字之后,或觉得“得肾病是幸运的”,咋回事?
肾科大夫说的“清淡饮食”并非仅少吃肉,其实包含8个方面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