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饮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乙肝的艾灸和食疗方世界肝炎日特稿
TUhjnbcbe - 2020/12/11 1:41:00

世界肝炎日为7月28日,7月28日是已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的诞辰日,为纪念这位乙肝病*发现者,世界卫生组织年5月决定,从年开始将每年的世界肝炎日从5月19日变更为7月28日。年7月28日是第5个“世界肝炎日”

病*性肝炎分好几种,其中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

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感染是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乙型和丙型肝炎可以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给全球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

丁肝病*只有与乙肝病*同时或在乙肝病*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甲肝和戊肝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可预防甲肝和戊肝病*感染。

丙肝目前虽然无法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但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如使用安全的血液制品、不共用注射器、避免不洁医疗行为等),丙肝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年起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的策略,全程免疫需按0,1,6月接种3针。第1针应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并完成全程接种。

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国家,我国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是家族性传播,其中以母婴垂直传播为主,母亲如果乙肝E抗原阳性,所生子女未注射乙肝疫苗,大都成为乙肝病*携带者。而精液中可检出乙肝病*,因此可通过性传播。这是造成我国乙肝的家庭聚集特征的主要原因。

乙型肝炎的西医治疗

乙型肝炎病*复制明显的病人用抗病*药物;有免疫功能紊乱的用调整免疫功能的药物;有肝细胞损伤的用保护肝细胞的药物;有肝脏微循环障碍的用活跃微循环的药物。

很多药物经过肝脏解*,用药过多过杂增加肝脏负担,对肝病不利。

众所周知,乙肝病*很难被彻底消灭。无论是干扰素还是核苷酸类似物都只能抑制乙肝病*的复制,短期治疗(≤1年)停药后,患者的HBV-DNA水平可能会出现大幅度反弹,导致乙肝复发。乙肝抗病*最忌讳早停药,擅自停药或换药很可能会造成病情恶化,最终造成疗效不佳,加重疾病进展。

艾灸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慢性肝炎常以正气虚弱为本,邪实为标。在治则上,当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本病主病在肝,而累及脾肾,久则肝脾肾三脏皆病,必须以此选方遣药。

用灸法治疗,则比较简单,概括性强,虽然其病因病机复杂,而灸法是以强健身体、调整免疫功能为主,所以证型不必严格区别,症状不必细分,也不必针对某种生化指标,只要选用主穴就可以统治诸疾。能使脾胃健壮,增加营养,调整免疫,抵抗病*,自能消除症状,促进肝细胞及肝功能的恢复。

灸法配穴:足三里,肝俞、大椎、中脘、阴陵泉、阳陵泉

慢性乙肝以灸足三里穴为主。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灸此穴对病体、健体均可使用,不但预防肝炎,还可以增加免疫力。

肝俞在背部第九胸椎旁开1.5寸。正坐垂肩前伏取穴,为肝脏的背俞穴。在经穴上,它与肝脏有经气直接输注关系。主治一切肝病,是防治乙型病*性肝炎的重要穴位。主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肿大、*疸、胁痛等症。

大椎在项下背上正中,第七颈椎之下,第一胸椎之上,棘突陷凹之间,正坐平肩,略低头取穴。是督脉经之要穴,有总督一身之阳气的作用,手足六阳之会,主管全身阳气,称为‘阳脉之海’,通阳解表,清脑宁神,为全身强壮穴。主治呼吸、神经、血液系统诸病。有主寒热、消*疸、提精神治疲乏之效。

中脘穴在上腹之中央,仰卧从脐中到剑突1/2处是穴。适在胃上,胃为水谷之海,主腐熟水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效。主治肝炎,腹胀,呕吐,溺赤,食欲不振,胁下痛,泄泻,目*振寒等。

阴陵泉穴在胫骨内侧髁下缘,陷凹之中间深处。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属水。有化湿利尿,健脾胃,理肝肾之功效。主治腹胀,水肿,*疸,泄泻,小便失禁或尿潴留及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

阳陵泉穴:屈膝90度,在膝下腓骨小头之前下部凹陷处,将胫骨粗隆和腓骨小头作为两点向下呈等边三角形,即是阳陵泉穴。是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合治内腑,为五俞穴之一;筋会于阳陵,是八会穴之一,为下肢主要穴位。肝与胆相表里,有疏肝清胆、泄热利湿、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急慢性肝炎、*疸、胆囊炎等。可以改善肝功能,有降转氨酶之功效。

以上穴位,可以背面的肝俞、大椎为一组,用艾条支架或人手同时悬灸:以正面的穴位足三里,、中脘、阴陵泉、阳陵泉为一组,用艾条支架或同时悬灸。

(艾条支架及艾条的购买请进入本号微店:

1
查看完整版本: 乙肝的艾灸和食疗方世界肝炎日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