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饮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加点温药,难缠的慢性咽炎说不定就痊愈了
TUhjnbcbe - 2020/12/11 1:38:00
悦读中医每天11:30推送最新鲜的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

咽喉炎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病症,其临床症状主要为咽部不适(异物)感,发作期频繁咳嗽,因其常见,有即病即愈者,有反复诊治,迁延月余,甚至数月难愈而成慢性者。慢性咽炎病情缠绵,患者长期咽部症状明显,若遇外感或起居不慎、烟酒刺激则病情加重,咽痛咽痒,如鲠在喉,咯吐不出,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现将曾定伦教授治疗此病的经验介绍于下。

一、剖析“喉痹”中医病机

慢性咽喉炎属于中医学“喉痹”范畴。喉痹的中医病机,曾老师推崇《素问·阴阳别论》中:“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何谓“一阴一阳结”,历代中医注家有不同见解。《*帝内经素问注》云:“一阴,厥阴肝与心包也;一阳,少阳胆与三焦也。”以王冰为代表的主张:从表里络属看,一阳为少阳胆经及三焦经,一阴即为足厥阴肝及手厥阴心包经;认为喉痹中医病机为厥阴风木(一阴)和少阳相火(一阳)相互搏结,导致咽喉闭塞不通而成。《证治准绳》云:“十二经脉皆上循咽喉,尽得以病之,然统其所属者,乃在君相火而已。”王肯堂等则认为:足少阳胆经内蕴“相火”,一阴则应为内蕴“君火”之少阴肾经和心经。从经络循行看:十二经脉均上循或通过其经别系于咽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太阴脉布胃中,络于隘,故腹满而嗌干。”《素问·奇病论》云:“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正是因于对“一阴一阳”的不同理解,历代中医医家对“喉痹”的中医病机解释纷然淆乱,莫衷一是。

曾老师则认为《内经》所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不需要纠结于何谓“一阴”,何谓“一阳”,该条文中心意义是说明“喉痹”是一种阴、阳邪气搏结,导致咽喉闭塞不通,具有复杂病机的疾病。根据其解剖位置,咽喉为中医学“七冲门”之“吸门(会厌)”部,位于“飞门、户门”之后,“贲门、幽门”之前,亦位于人身半表半里之处。少阳手足两经,络属胆与三焦。病入少阳,邪客表里之间,以致肝胆气郁,并可影响三焦气机,上焦不利,津液失于输布则见“咽干”,夹风邪内扰则见“咽痒”,痰气交结则见“咽部异物感,咯痰不利”等症,故临床上曾老师多采用外散风寒、内清里热的“和解剂祖方”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该病。

二、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少阳病主方,功能专主和解少阳经,以解半表半里之邪。方由柴胡、*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及大枣七味药物组成。主治少阳证,胸胁苦闷,寒热往来,默默不语。不欲饮食,频频作呕,口苦、咽干、目眩。方中柴胡性平,味苦,入肝胆二经。《神农本草》曰:“主心腑肠胃中气结,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其功能为解少阳经之热,其气质轻清上升,其苦味最薄,能疏利少阳经气机,使半表半里之邪从外而解。*芩苦寒,味苦较重,入肺、大肠、小肠、脾等脏及胆腑,清火除热,使半表半里之热从肺与大肠而彻。故柴胡、*芩合用,苦寒清热,解半表半里之邪,疏畅少阳气机,使三焦通利,表里相和,上下相协。生姜性温,味辛,入肺脏、脾脏、胃腑,其功能是温中止呕、温肺化饮;半夏性温,味辛,入脾脏、胃腑,其功能是利咽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止呕。此二味合用,为仲景“小半夏汤”,辛行开散,和胃降逆止呕,化痰利咽。此外,姜、夏既能佐柴胡、*芩逐邪之力,又能行甘、枣之泥滞,故降逆止呕之中,又见泄满行滞之功。人参、甘草、大枣三者合用,益气补脾、扶正祛邪,使邪从外而解。

曾老师认为,仲景于解表剂中用参、甘、枣三味,一意,以保元气。因病入少阳,阳气有衰,故以甘补药物,益中气,和营卫,助正抗邪,使正胜邪却,在内不留邪,而外邪又不能复入。二意,以防邪入内。因少阳为“阴阳之枢”,正虚之时,外邪易入三阴,故遵“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旨,应以“防”字为先。故用参、枣、甘草等甘而微温之品以补其正,使里气和,外邪不得入内。三意,甘温之品可抑制柴胡、*芩之苦寒,以防伤害脾胃运化之气。

三、辛凉复辛温法,反对凉遏,主张辛散

对于咽喉疾病的病机,中医素有“口腔咽喉诸病皆为火”论,治疗多以清热利咽、化痰止咳为主,且历代《本草》中具有“清利咽喉”功效的中药大多为辛凉或寒凉之物,如射干、马勃、牛蒡子、薄荷、*芩、板蓝根之属,曾师在治疗咽喉疾病所致咳嗽时,也常采用该类药物。但曾师认为,对于初感外邪,邪犯卫表,咽喉不利者,其中医病机主要为“痰气交阻”,治疗当辛散表邪,以宣畅卫气为主,应避免早用或过用寒凉,阻遏卫气,致卫郁更甚,痰凝不化,痰气交阻,病情缠绵难愈。对于“咽部异物感、咽痒、咽痛”症状明显者,曾老师认为其病机当宗《素问·举痛论》:“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寒性凝滞,其主收引,寒邪客于人身之肌表、血脉、脏腑,导致血脉、经络拘挛,气滞血少,故而疼痛发生。所以曾老师临床上治疗咽喉疼痛患者,在清热利咽、化痰散结药物中常加入辛温散寒、疏透宣散、开郁达邪、通窍止痛之细辛、白芷、羌活等药物。

对于外感后表证已罢,反复“咽干咽痛,咽痒则咳,干咳少痰,咽部异物感”的患者,曾师认为,此病之所以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主要在于“痰气交结,寒热错杂”之复杂病机。曾师据其病机立“辛温复辛凉”法,临床上采用能外除表寒、内彻郁热的小柴胡汤,加用利咽化痰之射干、马勃、牛蒡子、薄荷之属,利咽喉,化痰浊,散结痹;同时依据《内经》“火郁发之”之理,加入疏透宣散、开郁达邪、通窍止痛之细辛、白芷等药物,正如张景岳所说:“凡火郁之病,为阳为热之属也,其脏应心、小肠、三焦。其主在脉络,其伤在阴分。凡火所居,其有结聚敛伏者,不宜蔽遏,故当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其窗,如揭其被,皆谓之发,非独止于汗也。”现代药理学研究也显示:细辛、白芷、羌活等辛温药物内含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改善微循环、抗炎镇痛作用。

辛凉复辛温法,搞定慢性咽炎不用愁。

你还想知道哪些杂病临证经验?

如何分阶段辨治中风?如何从“痰瘀”辨治胸痹?治疗脾胃疾病时如何应用辛开苦降法?答案尽在这本书——

《曾定伦杂病学术经验集萃》

(点击封面,立即购买好书)

本书为曾定伦治疗杂病的学术经验集萃,分为医事从略、杂病学术思想、杂病临证经验、医论医著、经典杂病医案赏析五个部分。书中对杂病有许多独到见解,可为临床提供思路,读来当受益。

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加点温药,难缠的慢性咽炎说不定就痊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