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饮食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回望步鑫生丨他用一把剪刀剪开城镇企业改革
TUhjnbcbe - 2025/8/13 16:18:00
王家怀挂号 http://www.yunweituan.com/

-10-:16

嘉兴日报

图片由海盐县档案局提供

一个人,高举“改革”这面大旗,在很短的时间内,使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起死回生,成为全省一流的专业衬衫厂。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迅速成为全国媒体争相报道的风云人物,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学习步鑫生”热潮,这个浙江北部县城的“小裁缝”一下子被推到了时代发展的舞台中心。

这是年6月的一天,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厂区,时任浙江省海盐衬衫总厂厂长的步鑫生正在裁剪车间里忙碌着,他一边排料一边悉心指导着身旁的员工。20世纪80年代初,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步鑫生同志带领海盐衬衫总厂全体职工,解放思想,冲破传统观念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企业改革,用一把剪刀剪开了城镇企业改革的帷幕。

“这照片左边第一位就是我,当时我任裁剪车间主任,正好站在老厂长身边看他排料。”看着微微泛黄的照片,潘根娣思绪涌动,过往记忆也一下子涌了出来,“当时我们厂正在轰轰烈烈搞改革,老厂长凡事都要亲力亲为,其实我们根本想不到那就是改革,只知道跟着老厂长一起干,在他的坚持下,厂子效益提升了,工人工资提高了,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变化。”

在潘根娣的印象中,步鑫生是个有个性的人,“有恒心、有毅力,如果他想办成一桩事,即使千难万难,他也一定会办成”。海盐衬衫总厂由武原缝纫合作社发展而成,20多年来发展缓慢,濒临破产。步鑫生接任厂长后,便开始了大胆改革,在生产经营、内部管理和劳动用工及分配制度等方面,探索性地破除旧有的体制弊端。

打破“大锅饭”,提出“联产计酬制”,“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砸了“铁饭碗”的用工制度,对于慵懒怠工的职工予以辞退;改革不合理的劳保福利制度,消除无病装病、小病大养、拿药乱报的现象……

这些改革举措,就像“平地一声雷”,火药味十足,触碰了不少人的神经,质疑声、谩骂声不绝于耳。很多人说步鑫生“犟”,称他是“猴子脑袋老虎胆”,而或许正因为他身上这一鲜明的性格,才让他胆敢用手中的这把剪刀捅穿了煮大锅饭的锅底,成就了一个不畏艰难的改革者的风采。

在步鑫生的带领下,海盐衬衫总厂迅速壮大,产品畅销上海、北京、广州等24个省、市、自治区,员工扩充至千余人,成为浙江省第一流的专业衬衫厂。年1月至10月,海盐衬衫总厂生产衬衫万件,工业总产值达到万元,上缴国家税款77.2万元。

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改革重点逐渐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一度遭遇僵局,而步鑫生的横空出世,就如同石子击水,激起千层浪,也一下子给城镇体制改革输入了新鲜空气。媒体报道铺天盖地,学习参观者数不胜数,“步鑫生”、“海盐衬衫总厂”一下子成了当时改革的标志。

时光悄然已逝,而改革未有尽时。步鑫生曾在年荣获“中国企业改革纪念章”时说道:“改革道路崎岖曲折,但总要有人走在前面,是时代选择了我。那是一段永不磨灭的过去,中国的改革之路将永不停止。”

海盐以其“大气如海、淳朴似盐”的时代精神,造就了步鑫生这个改革者的形象。如今,距离步鑫生改革精神陈列馆一公里开外的永安陵墓内,步鑫生在此长眠,永远地躺在了家乡的怀抱中。

而在海盐的这片土地上,关于改革的故事一直在继续着。从“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从农村“三权”改革等经济领域改革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民主法制、社会体制等领域改革,从“最多跑一次”改革到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三有”改革等各项改革均在不断推进中,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和成功经验,在众多领域成为国家和省市试点,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三优海盐”发展之路。

在步鑫生的身上,承载着太多的荣誉,也背负着同等的争议。但每当提起改革,他总是绕不过去的那一页,他以坚定的“改革精神”一度走在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前沿,成为当年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步鑫生的存在,更像是一颗流星,他划过了星空,照亮和鼓舞了一大批同时代的创业者,成为他们创业创新之路上的指明灯。

“改革本来没有路,是一块块铺路石铺出来的,我步鑫生也就是其中的一块。”一块铺路石,这是步鑫生给自己的定义。时代在变,但改革精神永不过时。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节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路上,我们不忘步鑫生和他的改革精神,我们也呼唤更多如“步鑫生式”的改革者、破冰者、拓荒者的出现。

(原标题《回望步鑫生改革精神永不褪色》,原作者徐亦为。编辑沈烨婷)

1
查看完整版本: 回望步鑫生丨他用一把剪刀剪开城镇企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