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饮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座古老的活水码头造就了千年的农桑文
TUhjnbcbe - 2025/7/27 15:45:00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效果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运河小子

石门镇是个水美景更美的好地方,镇上水网密布,波光粼粼,碧水涟漪。若是泡上一壶香茶,找个临水的地方,悠闲地品茗,或是找来几许朋友,聊上一个早上,沐浴在河上吹来的习习凉风中可以领略到心灵绿洲的梦幻意境。

石门市形成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水是镇内的主色调,镇前是苏杭闽广通衢大运河,镇后的西河和后河,派生出一条直达德清新市的长濠泾,一条直通含山的五河泾,正是这二条河成了石门古镇经济繁荣的后援之地。

石门因河而兴旺,因河而发达。

长濠泾和五河泾源于莫干山之水系,一路浩浩荡荡奔向石门,流入运河。两岸土地肥沃,桑拓遍地,稻麦飘香,菊花如画,孕育了独特的水乡农耕文化。我始终觉得无能是钱山漾的丝绸文化,还是含山、新市的蚕文化,石门才是这二大古文化的支撑点,无论蚕茧、蚕丝、帛绸,还是桑叶都需要有一个交易平台,石门水陆交通便利,一条大运河直通京杭,把石门作为交易平台,自然是二河流域最佳的选择,这也是古镇二千多年来生机勃发的根源。古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经战争的洗涤,生了废,废了生,巍然屹立在京杭大运河的拐弯处。

称石门为“活水码头”,当之无愧。万历《崇德县志》上就有“故商贾薮”记载。当然,如果没有这二条河带来的交通便利,没有这二河流域的勤劳百姓,没有这丰富的物产资源。也许石门仅仅是一个干瘪的河畔小镇,在如此多的战争中早已火灭烟消。二河滋润了石门,而石门成就了二河地区。

早在明代,石门镇已发展成为加工农副产品和销售桑叶、原丝的专业市镇和集散中心。石门是天然的生产销售原丝和丝织品的专业市镇。大批的原丝通过二河流入石门,然后通过运河运向杭州和苏州,仍至全国各地。

在明代,这里还出现了规模颇大的榨油业。万历《崇德县志·纪文》称:镇有油坊20家,佣工约余人。商贩从北路夏、淮、扬、楚、湖等地贩运油豆,在石门榨油作饼,又将豆油、豆饼转贩南路各地(万历《崇德县志·外纪》)。由此可见,明时,石门已是外来人口的聚居地,“打工者”的天堂。

东庄布坊所产的棉布以质优而畅销于江、浙、皖各地,庄口设在金陵。明代诗人朱逢吉在《石门东庄布坊》诗中说:“织成片段赛丁娘,入手戋戋不砑光,昨日金陵标信到,客帮都道要东庄”。

至清代就不是一般的繁荣了,朱彝尊的《鸳鸯湖棹歌》写道:“五月新丝满市廛,缫车鸣彻斗门边,沿流直下羔羊堰,双橹迎来贩客船。”这里的羔羊堰就是记载最早的蚕丝交易市场之一。

仲弘道的《石门行》也写道:“茧缫石门丝,机纺石门绸。夹岸烟柳茂,商贾群嬉游。由此可见石门不仅出产上品的蚕丝,石门人织的绸缎也名声在外。

石门还是桑苗桑叶集散地。据载,那时石门的桑种优良,有13个品种,其中“荷叶桑、黄头桑、木竹青为上”(《沈氏农书》)。“石门叶市以甲于禾郡”(施钟成:《玉溪杂咏》),浙北苏南蚕农缺叶,多来镇采购。

咸丰年间(~),桐乡、崇德等地苗农采用“袋接法”大量培植“嫁接苗”。光绪年间(~),年产桑苗万枝以上,石门湾为桑苗主要销售市场。

此外,石门的酱酒、铁器也名闻遐迩。道光年间,戴益茂酱园坊主戴氏,拥有2座作坊,间坊屋,总资产10万银元,所制硬壳糟蛋畅销各地,开缸3天即售完。

这里的桑剪,制作精良,刃口锋利,被桑农誉为“叶里飞”,明代已闻名于世。《天工开物》载,“凡取叶必用剪,铁剪出嘉郡桐乡者最犀利”(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沈永兴铁铺,嘉庆十八年()起始制作桑剪、叶刀,每年香汛,苏南各地桑农到杭州进香,都慕名来铺选购,曾与杭州张小泉剪刀齐名百余年。

而今,石门的一些老街、古弄似乎还停留在过往的岁月——背后河,面运河,顺沿河岸蜿蜒排开,青石板早已变成了水泥路,难得留下的一小段或是几块青石板,在流年的浸润中变得油亮光洁,一座座古宅错落有致,一条条老字号的弄堂或地名,无声诉说着昔日的繁华,沉醉在茶馆里的老汉,竹匠铺待价而沽的竹丝洗帚,祖传几代的石门棋子饼,绵延数十年的红烧羊肉……一切的一切,不紧不慢,宁静安详。

石门是一个被水围着,用一座座桥穿起来的江南小镇,流动的是活水,流动的是能人,对于这样一座有灵魂的小镇而言,拥有“活水码头”之称,当之无愧!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座古老的活水码头造就了千年的农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