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年以来,俄罗斯对农业进行了以土地私有化和改组集体农庄与国营农场为中心的大规模改革,以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但是,由于采取了过于激进的方式方法和充满命令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做法,加之宏观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消极因素的影响,整个农业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
1.私有化的进程和措施
俄罗斯在经济转轨中,对农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首先,从改变土地所有制入手。年4月,政府颁布了《俄罗斯联邦土地法典》,明确否定过去单一的农业土地公有制形式,并提出允许土地国家所有制、公民所有制、集体共同所有制和集体股份所有制并存,为在农村实行私有化体制建立了法律依据。
同年12月,叶利钦总统又发布了《关于俄罗斯联邦实现土地改革紧急措施的命令》,规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必须在年3月1日以前,把土地公有制变成任何形式的私有制一个体所有制、合作所有制或股份所有制,等等。
而后,又陆续发布了《关于调节土地关系和发展土地改革的命令》《关于实现公民土地权利的命令》等,在俄罗斯实施了大规模的自上而下命令式的土地改革。具体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取消国家对农业土地的垄断,要求实施土地的非国有化;第三阶段,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土地分成份额,无偿分配给农村各类人员所有;第三阶段,对自愿退出农庄、农场以建立私人农户(农场)经济的庄员和职工,无偿拨给一份土地归其所有,同样,用于从事个人副业、园艺业和住房建设的土地也可无偿转给公民所有。
全俄农业私有化的进展是激进的,基本上只化了2年时间就使俄罗斯的土地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目前,俄罗斯93%以上的农业用地已从国家所有转为农业生产者所有。在农业生产者占有的农业用地结构中,国有制形式的土地所占比重大大下降,而私有制形式或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集体经营形式的土地所占比重大大提高。
随着土地私有化方针的加紧实施,俄罗斯无论从法律上,还是实践上都突破了前苏联时期明文规定的不许任何土地抵押和买卖的禁区。叶利钦在年底发布的命令中,规定允许实行土地抵押和有条件的土地买卖,但限定公民只有在年老退休、继承或为建立农户经济而迁移,把出售土地所获资金用于兴办农村加工企业、商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情况下方能出售土地。
而后,又在俄罗斯第七次人代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规定,用于经营个人副业、集体果园和菜园、建造私房和别墅的土地也可以买卖,但不得改变用途,并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限制后方可出售。不久,政府又取消了出售土地的时间限制。年3月7日叶利钦发布命令,重申土地所有者有权可不经其他股份所有者同意出售其土地股份。
然而,尽管叶利钦一再发布命令实行土地自由买卖,但在俄罗斯却仍存在着反对和抵制土地自由买卖的强大势力,不仅主要农业区域内的多数农民反对,而且,国家杜马的多数议员也反对。为此,确认土地自由买卖的新的《俄罗斯土地法典》迟迟未能在国家通过。在农业私有化过程中,随着土地所有制度的改变,俄罗斯逐步取消和改组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变原来单一的农庄和农场经营形式为多种经营形式。
尽管这种改革从一开始就带有“自上而下”的“革命”的性质,即通过颁布总统命令的方式,规定在2年期限内所有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必须进行改组和重新登记,从而受到广大农业生产者的抗议和抵制,但在年8月前全国范围内仍然基本结束了农庄和农场的改组和重新登记工作。目前,俄罗斯的农业已初步形成了新的经营组织机构。
国营经济成分在农业中的比重下降到10%以下,而以土地和财产私有制为基础的农业企业已占重新登记的生产单位总数的85%,其中,封闭型股份公司和合伙公司约占55%,农业生产合作社占15%左右。俄罗斯的农业改革措施中还包括大规模建立农户(农场)经济的运动。在行政强制压力下和财政措施的支持下,农户(农场)经济数目一度曾迅猛增加。
全国共建立了约28万个农户(农场)经济,而且,90%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业服务业也都实现了私有化。但后来由于国家不能及时拨出足够的财政资金来扶持缺乏技术装备和资金的大多数农户(农场)经济,而不得不将单一强调加速发展农户(农场)经济的方针调整为农户(农场)经济同农庄农场经济并存和自由发展的方针。
2.私有化带来的新问题
俄罗斯的农业改革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并没有取得预期设想的效果,而且,还产生了一些新问题。首先,农业用地流失现象严重。俄罗斯70%的国土位于极冷或极干旱地区,土壤条件也不理想,多数属于酸性土壤和盐碱地,而经过改良的农业用地只占5%。在激进的私有化过程中,由于缺少缜密考虑,进度过快而出现混乱。
私有化运动直接涉及到农村各类人员的切身利益,谁都想从中分得份土地和财产。按照规定,农庄农场的工人、干部、农村非生产领域中(行政机关、学术、医疗单位和水、电、气等部门)的职工和退休人员,有权分得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但实际情况是,在分得土地等资产的人群中,约有11.6%的人并未在农村中干过活,另有15.6%的人既非农业工人,也非农村居民,而是一些“特殊人员”。他们过分地侵入所有制的领域,甚至仅用几个星期就取消了奥列布克市郊区尚在运作中的国营农场,并把它们的土地分割成别墅和某些“私人农场主”的用地。
这样,随着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改组,公有资产纷纷被拆光分光,农业用地面积也大大缩小。同时,一些靠特权而非法获得土地的阶层,往往急功近利地滥用土地资源,使肥土流失严重。据统计,俄罗斯全国已有万公顷农业用地流失,其中万公顷是已耕地,多万公顷是水浇地,而农业用地的大量流失,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农产品产量的下降。其次,农业生产力遭到破坏。
改革前俄罗斯共有万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它们所创造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改革过程中取消和改组了国营农庄农场,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企业,从而使国营农庄和农场在过去几十年间建立起来的生产、运输、仓储、加工、销售、科研等物资设备和基础设施均被肢解和削弱;与此同时,专业技术人员也大量流失,从而使农业经营水平和生产能力大大降低。
各种新型的合作组织,因其规模比较大,往往由数千个土地所有者联合而成。由于它们处于改组后的新建时期,内部管理体制、规章制度以及与其他部门的联系网络等都有待于逐步建立和完善,再加上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尚不够雄厚,并缺少产品销路,离开了自上而下的“种什么收什么,种多少、收多少,以及何时种、何时收”的指令决策计划,短时间内没有能力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悠然自得地游泳,造成生产经营效率普遍低下,大量的土地因耕种不力而荒芜。有些合作经营组织甚至难以维持生存,而不得不自行解体。
至于在改革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农户经济,由于势单力薄,得不到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保障,更是陷入重重困难之中。目前,俄罗斯农户独立经营的农场用地占全国农业用地的5%以上,但其产值仅占3%。这充分说明农户生产力落后状况严重制约着土地规模效益的发挥。
某近年来,俄罗斯的农业危机形势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每况愈下。年下降5%;年下降8%;年下降4%;年下降12%;年下降8%;年下降7%。改革前,俄罗斯的农作物年产量为1.25-1.30亿吨,而近年却在万吨左右徘徊。
农业大幅度减产也直接影响到饲料供应的不足,进而使牲畜和禽类的饲养量也大量减少。现在,俄罗斯只得每年依靠进口大量粮食和畜产品以满足国内需求。居民平均食品消费量也从居世界第7位而下跌到第40位。
3.改革未达预期成效的原因
俄罗斯农业改革开始,政府就采取非常激进和行政的命令或方法,缺少组织准备和广大农业生产者的有力支持。改革以来,又推行了一系列失当的农业政策,以致造成严重后果。农业政策上的错误和失误,具体表现为:(1)政府对农业的支援能力过于薄弱。自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就陷入财政危机之中,不但用于农业的预算拨款连年减少,而且农业基建投资也不断减少。
年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拨款只有30亿美元,相当于年的1/8,而从联邦预算中拨出的基建投资也仅为年的88%。由于支援资金微不足道,全国农村公路的建设只得处于停顿状态。同样,农业的科研成果也难以推广,农业机器生产和维修也处于缺乏足够资金的困难状况,这就大大影响了农业的正常生产。
与此同时,政府对农产品的价格补贴也不断减少,甚至有些明文规定的价格补贴款也不能全部到位,再加上农业技术设备的老化,导致绝大部分农业企业削弱了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方(2)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不断扩大。从年开始,俄罗斯基本上放弃对价格的干预,放开了大约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
对农产品虽然也宣布实行自由价格,而实际上政府对本来就很低的农产品价格仍然实行控制。政府明文规定了粮食、蔬菜、油料籽、牲畜、农禽和牛奶的收购价格。这样,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工业品价格成千倍地上涨,而农产品采购价格虽然也在上涨,但其上涨速度远远低于工业品价格的上涨速度,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迅速扩大,使农业生产者吃了大亏。
据统计,改革以来,俄农业品价格上涨了倍左右,而工业品的价格则上涨了倍左右,特别是发展农业经济必不可少的拖拉机、化肥、汽油等价格的上涨超过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百倍,其结果是农业生产者(不管是个体农户,合作企业,还是公有制企业),都无力对大片土质恶化的耕地进行整治或购买所必需的生产资料。
再加上政府部门未采取有力措施抑制某些农业生产资料部门垄断价格的上涨速度,导致工农业产品不等价交换日益严重,城乡之间差距也日益拉大。农业问题积重难返,农民生产水平不断下降。(3)高利率的信贷使农业债务迅速膨胀。农业发展没有信贷就难以生存。信贷对农业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都起着很大作用。
但俄罗斯近几年却对农业实行一刀切的高利率信贷。自从年俄罗斯金融体制改革实行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二级银行体制以来,国家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对所有部门都实行高利率的信贷方法。
由于农业部门的贷款到期迟迟不能偿还,从年起政府就取消了对农业集中贷款的优惠制度,这对缓和农业危机又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城乡之间交换的不等价性造成农业的各种经营基本上都赔本,所以,拖欠银行的信贷债务就日益增大,导致套在农业脖子上的枷锁更加沉重,大大打击了农业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许多青年人只得弃农经商,或离乡背井涌向城市谋生。
(4)税收名目繁多,农民负担越来越重。近几年来,俄罗斯各级政府部门为增加财政收入,不断增加收税名目,农业生产者要缴纳近14种税收和5种预算外基金付款,其中9种税收和所有的预算外基金付款是联邦一级政府规定的。
主要的税种有:土地税、增值税、农产品销售利润税、稳定基金付款和环保基金付。至于地方一级规定的税收名目更是五花八门,有治安税款等。教育税、住房基金和文化经费税、农村道路税、城市和郊区交通费用税、运输工具税等。这些名目繁多的税收使农业生产者不堪负担。随着税收改革的深入,税种名目非但未减少,反而增多起来,陆续又出现了增值税、出口关税和消费税等间接税收,而农民税收负担的日益加重主要就是间接税的迅速增加而引起的。
目前,直接税一土地税等在农民缴税总额中只占6%,而间接税一一增值税等却占40%~45%,其他则为政府具体规定的农副产品税。近年来在农民一片怨声中尽管各种增值税税率已有所下降,但是,农民的税收负担仍然很重。
综上所述,俄罗斯的农业改革,不仅没有使农业摆脱危机,反而使农业形势变得愈来愈严峻。首先农业总产值指标连年下降,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减少,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不断减小。其次,农业的商品生产率不断降低,导致居民的食品供需矛盾加剧,消费水平也下跌。目前,俄罗斯居民的消费水平在世界上的地位急骤下降。为了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政府不得不依靠从国外大量进口农产品和食品。
结语
而随着本国农畜产品自给率的下降,其依赖进口食品的程度逐年上升。但值得一提的是,年俄罗斯的粮食获得了较好的收成,粮食产量大大超过了年万吨的水平。这为目前国民经济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要彻底解决俄罗斯当前农业生产中的矛盾(概括说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矛盾),尚需经历较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