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的作用一般是堆放材料、工人操作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由钢管和扣件组成,具有加工简便、搬运方便、通用性强等特点,已成为当前我国使用量最大、应用最普遍的一种脚手架,占脚手架使用总量的70%左右。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优缺点
优点
装拆方便、搭设灵活
承载力大,搭设高度高
坚固耐用,周转次数多
加工简单,一次投资费用低
缺点
扣件易丢失
螺栓上紧程度差异大
节点在力作用线间有偏心或交汇距离
应用
脚手架、支撑架、栈桥等
立杆式外脚手架的一般构造要求(m)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组成
钢管、扣件、底座与垫板、脚手板、安全网
1.钢管
Q普通钢管,钢材质量应符合规定。
脚手架钢管的尺寸:
钢管:用于立杆、水平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扫地杆)、栏杆、斜撑、拋撑、剪刀撑、连墙杆。钢管长宜为4~6.5m;用于横向水平杆的钢管长度以2.2m为宜。
2.扣件
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作。分为:直角扣件、回转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
直角扣件
回转扣件
连接平行(搭接)或相交的钢管
对接扣件
3.底座与垫板
设于每根立杆底部做垫座,以承受脚手架立柱传来的荷载。
4.脚手板
脚手板可采用冲压钢脚手板、钢木脚手板、竹脚手板等。每块脚手板重量不宜大于30kg。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基本形式有双排、单排两种,一般用于外墙砌筑与装饰。
5.可调托撑
是满堂支撑架直接传递荷载的主要构件
可调托撑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5扣;抗压承载力设计值40kN。
可调底座、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s≤mm,插入立杆内长度≥mm。超过横杆上端部分≥mm
6.安全网
防止人、物坠落,保证施工安全,减少灰尘、噪声、光污染。由网体、边绳、系绳组成。
操作层以下每隔10m用平网或满铺脚手板封闭,内立杆与墙体之间用木板或其它措施封闭
脚手架各构件的作用及设置要求
1.立杆:承受脚手架荷载并传递给基础
(1)每根立杆底部设置底座和垫板。
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也可采用槽钢。
高层脚手架:必须设置坚实的脚手架基础
2、纵、横向扫地杆
横向扫地杆:约束立杆底端在横向发生位移。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纵向扫地杆:约束立杆底端在纵向发生位移。在立杆内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mm处立杆上。
立杆必须用连墙杆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连墙杆:连接脚手架和建筑物。
作用:承受并传递荷载,防止脚手架横向失稳。
立杆接长: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1m,高出檐口上皮1.5m
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
连墙杆
连墙杆数量设置应满足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下表规定:
剪刀撑
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宜按下表确定:
架设高度
架设高度≥24m的双排脚手架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
扣件式脚手架是应用最多的脚手架,脚手架事故率占工程事故率的11.86%,下面模架通小编分析了10条扣件式脚手架发生事故的原因,施工人员请谨记!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事故发生的共同原因
1.扣件合格率低
现场属于对合格率的严格控制,规范规定JGJ-规定对接扣件抗滑承载力为3.2KN,对直角回转扣件抗滑承载力为8KN,而现场-~般很难达到此规定。
2.钢管壁厚变薄
由于市场的竞争及商家对利润的追求,名义上48x3.5钢管实际管壁厚只有2.8-3.0mm,也使得其轴向抗压能力降低18.7%-13.3%。而且本来就较厚的钢管壁,使用多年后,局部壁厚也变薄。
3.钢管弯曲
模板支撑系统的设计时没有考虑其在使用多年后将会产生的弯曲和变形,而将其按照直线钢管来设计,这样使得实际弯曲后的钢管承载力降低。
4.施工人员思想松懈
施工人员对模板支撑系统执行规范规定技术掌握有限或疏于监督。
5.施工安全费低
为了提高中标率,施工企业在招标问价中不提货少提施工安全投入费。
6、没有按扣件的规范执行
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值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施工中并没有达到这一点。
7.钢材接长,是薄弱环节
铰接连接点是立杆中的最容易破坏的薄弱环节,只要立杆稍有偏心,该处变形就会很大。
8.立杆地基基础部满足要求
塔设前应按照规范检查地基是否坚实、平整且验算其承载力。
9.立杆接头不符合规范
如果采用搭接,则要注意搭接旋转扣件不少于2个,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少于mm。
10.忽视了扫地杆的作用
施工时在支架离地20cm处的横纵双向设置扫地杆课约束立杆的位移及沉陷,提高立杆的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