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郑宇宁20医院下达的病危通知,此后一直住在ICU病房里。医生叮嘱她多晒太阳,说这样能够减少感染几率。可是,由于身体过于虚弱,她已无力下楼。
郑宇宁爸爸用PVC管组装了一个可以移动和调整角度的支架,安上镜子,医院外墙与ICU病房之间约一米宽的室内走廊里。这样,阳光可以通过镜子反射到几米开外郑宇宁的房间里。
一晃,12年过去。到年2月,已经32岁的郑宇宁依然乐观积极地活着,成为全国罕见病群体里的“明星”,感动着无数网友,被称为“最甜剪刀手”……
“庞贝病”女孩:ICU病房里的“最甜剪刀手”
原载于《农村青年》年第3期
文/王新同
天降厄运
郑宇宁年出生在广东省清远市。从小学开始,她的体育成绩就比同学差一大截。到高中时,她感觉上楼很吃力,有气出、无气进,上课也老想打磕睡。
年底,爸妈带她到广州检查。医生说,她的呼吸功能低下,肺活量只有正常人的1/3,诊断是“进行性肌肉不良症”。次年,她拿到广州一所著名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却“休学一年”。
年2月17日,郑宇宁突然呼吸衰竭。家人医院,她被切开了气管。
经医生抢救,郑宇宁死里逃生。可是,谁能想到,她接下来的每一天都要在ICU度过。
家人拿着她的录像,医院附属一院神经科教授张成。张教授怀疑女孩患的是俗称“庞贝病”的庞贝氏症。年,她的血样被送到上海进行化验。果然,酸性α-葡糖苷酶含量为0,基因检验确诊就是庞贝氏症。
张教授介绍说,人体源源不断地制造用于驱动机体的葡萄糖,多余的葡萄糖会被贮积在体内,能量不足时通过酶进行分解,为身体的肌肉、器官重新提供能量。由于遗传基因的缺陷,庞贝氏症患者因缺少这样的酶,导致肢体肌肉不能生长,进而逐渐丧失肌肉力量,手脚会越来越无力,心脏逐渐无力跳动,呼吸将慢慢衰竭。
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怪病,发病率大约30万分之一。郑宇宁是广东省确诊的第一例庞贝氏症患者。她的喉管被切开后,自主呼吸已经不能维持正常生活,医院专业的呼吸机来辅助。从此,她成了被呼吸机绑架的“正常人”,甚至脱离呼吸机就讲不出话。还由于这种病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比如肺部感染,因此,患者必须长期住在ICU病房里,每天由主管医生进行检查,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一家三口
“二手阳光”
自从女儿住进重症监护病房,爸爸就辞去工作,成为女儿的“专职陪护”。
医生叮嘱郑宇宁的爸爸妈妈:要多让女儿晒太阳,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感染几率,还对身体和心情有好处。刚开始时,郑宇宁还能到楼下公园散散步。但随着病情逐渐加重,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已经无力下楼了。
看到女儿渴求阳光的眼神,爸爸妈妈心如刀绞。
年10月,爸爸终于想出办法。他用PVC管组装了一个可以移动和调整角度的支架,安上镜子,医院外墙与ICU病房之间约一米宽的室内走廊里。这样,阳光可以通过镜子反射到几米开外郑宇宁的房间里。可是,“借阳光”的时间很有限,只有上午10点到11点能做到。于是,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每隔5分钟,爸爸就要调整一次镜子的角度。
阳光打在郑宇宁的脸上,她闭着眼睛尽情地享受着爸爸借来的“二手阳光”。
为了照顾好女儿,爸爸和妈妈在ICU病房里两班倒:喂女儿吃饭,帮女儿擦洗和按摩,给女儿做脸部热敷,辅助女儿咳痰……
咳痰是郑宇宁日常面对的最大挑战。由于呼吸肌受损,这件在常人看来最简单不过的事,对“庞贝病”患者来说难如登天。每个小时,郑宇宁要咳5~6次痰,大多需要父母帮忙按压完成。爸爸或妈妈帮她咳痰后,护士再用汲痰管插入她的喉管里汲痰。长时间的按压辅助,使郑宇宁的腹部留下一大片淤青。
爸爸给郑宇宁的右手臂下放了两块垫子以方便她看视频、拿东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