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石林镇柏落村人刘树东,今年40岁,小时候就喜欢看奶奶剪纸,经常因为摸奶奶的剪子,被扎的手指流血,上学后,他妈妈就教我剪纸。看着妈妈将一个个纸片放在剪子里面,一会儿就剪成形态各异的花草鸟虫。他就想动手自己剪一个,妈妈总是不让我动剪子,怕伤着我的手,我就偷偷的撕了作业本的纸学剪纸,这个“计谋”还是让妈妈知道了,就手把手的教我。从此,刘树东爱上了剪纸艺术。
刘树东十几岁就开始剪纸,在学校里,每次举行师生手艺比赛,都拿出几幅作品,多次获奖。受到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羡慕,他更加热爱剪纸了。在这个村子里,五十岁左右的大娘大妈都会剪纸,她们大都剪的是实用的鞋样、帽花儿、老虎头鞋花和喜庆的窗花之类。
刘树东和村里人剪纸用的是普通的红纸或者粉色纸。春节前或者谁家娶媳妇儿,按照村里风俗,就会贴窗花。婶子大娘们坐在暖暖的太阳下,一个个剪出精美的窗花,贴在窗户上,喜庆味道就扑面而来。谁剪得好了,还会惹得很多人去学,去求教,免不了又是一阵的说笑热闹。
刘树东说,石林剪纸历史悠久,根据县志和碑刻考证,石林剪纸始于汉代,发展与南北朝,繁盛于明清中期。南宋时期石林地区曾出现大量以丧葬冥器纸扎为生的民间艺人以及民间实用的纸鞋样儿、纸衣帽样儿的传统剪纸。石林剪纸主要分布于柏落村、时丰村、罗庄、南唐宋、郑沟、耿寺等村。
剪纸源于生活,是民间艺术家集体智慧的结晶,题材大多是喜闻乐见的戏剧人物、民间传说、民俗事像、农耕文化、吉祥物品等。常见作品有鱼拱莲、蛇盘兔、莲生贵子、抓髻娃娃、生命树等等。
剪纸的表现手法是不但形象、夸张、简洁、优美,而且富有节奏感,构图造型图案化,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图案形式多使用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方法,线条讲究阳纹线线相连,阴纹线线相断的特征。
刘树东说,剪纸口诀是一代一代人口传下来的。他的剪纸作品《水浒将》,费时一年多,投入了将近两万元。
三十年来,刘树东一直辛勤劳作在剪纸艺术发展和传承上,给剪纸艺术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改变,他也成为剪纸艺术的传承人。(摄影文字:杨学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