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东网”7月1日报道,英国国家卫生事务局发布计划,将由年起减少提供17种不符合医疗规定甚至有危险的手术。这些将会被削减的手术包括切除扁桃体、缩小乳房和改善打鼾的手术。
公元30年,罗马族AnnusCornelius写了一部医学百科全书《DeReMedicina》,这部于年以后在佛罗伦萨广为印刷的书籍,现在仍然是研究西方医学史的经典。在Gensus所处的时代,扁桃体切除术已经是一种常见的手术。
17世纪至世纪18后期是扁桃体切除术不断变革的时代,查理二世的医师详细总结了将扁桃体基底部用缝线结扎并以剪刀予以切除的方法,旨在强调预防术后伤口出血,现代扁桃体挤切刀最初由悬雍垂切除器演变而来,手术所使用的工具竟是一个农民发明的,这个器具在瞬间就可灵巧地将极度肿胀的悬雍垂切掉。
著名的内科医师J.I.Guillotin博士首倡扁桃体挤切刀手术方式,J.I.Guillotin博士当时还是国民议会议员。当时明令对贵族死囚以刀剑利索毙命,而对农民则以绞索折磨致死。博士怜悯死囚的行刑过程,设想用顷刻断头的器具处决一切死刑犯,这样既可取代刀剑和绞索,又可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J.I.Guillotin博士正式向国民议会提出建议,国王路易十六对此大加赞赏并很快予以批准,一名监狱外科医生AntoineLouis博士设计了“断头台”。此后,两万多人死于断头台的刀口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路易十六国王和王后以及刑具设计者AntoineLouis也在断头台丧命。
由此推测Guillotin作为扁桃体挤切刀术语大抵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此时挤切式扁桃体手术风靡欧美。P.S.Physick创用的扁桃体挤切刀备受垂青,法国自然是扁桃体挤切刀术语的策源地。这样,扁桃体挤切刀对黎民百姓和皇家贵族都体现了治疗方式的平等,况且把扁桃体从咽部截除的快速程度也和断头台使人身首异处惊人地相似。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人们注意到残余的扁桃体组织又会生长,感染症状难以消退,因而必须将整个扁桃体及其包膜全部切除,这是扁桃体切除术趋向完善的标志。在扁桃体挤切刀环套入扁桃体之后,不是直接切除,而是用手指挤压咽口柱,再行切除。
20世纪70年代以后,陆续出现了应用冷冻、激光、射频等进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方法,但挤切式和剥离式扁桃体切除术依然是全球流行的方法。现代免疫学的发展使扁桃体切除术的数量明显减少了,从前扁桃体切除术的适应症主要是扁桃体慢性炎症,当今主要是影响呼吸的扁桃体肥大。然而,对具体病例时常存在是否应该行扁桃体切除术的争议。
如今扁桃体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已显著减少,但并发症的类型则与从前完全相同,诸如出血、发音改变、误吸、腭咽功能不全、舌齿损伤、肺炎等,甚至出现死亡。日臻成熟的手术技术并不能杜绝各种意外,尽可能避免手术并发症一直是人类的美好愿望。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扁桃体具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双重防御功能,在预防疾病和维护身体健康方面扮演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有些人由于某种原因,如过度疲劳、受寒或局部受到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以致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病原体或原存于咽喉部或扁桃体内的细菌(常见的有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就可乘机侵入、大量繁殖而引起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多次的急性发作使炎症转为慢性。
鉴于上述不良后果,人们对扁桃体抱有一种错误的偏见,认为扁桃体是多余的,有些人则视之为祸根。故不少人认为切除肿大的扁桃体是理所当然的事。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国外在一次对近万名20-55岁妇女的调查中发现,切除扁桃体后丙球蛋白的浓度明显低于未切除者。由此可见,切除扁桃体使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因此,不分青红皂白切除扁桃体是非常不对的。更应注意的是,儿童时期扁桃体的免疫作用比成年人更为明显,对小儿施行扁桃体切除应持慎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