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饮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作用的表现
TUhjnbcbe - 2024/9/9 16:41:00

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作用还表现在:当各种商品比价定得不合理的时候,会破坏社会生产的按比例发展。过去工农业比例失调,农业大大落后于工业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切实贯彻工农业产品等价交换的原则,农产品价格偏低,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很大,严重破坏了物质利益原则,损害了农民的物质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年国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后,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工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在工业内部,长期以来原材料工业的发展落后于加工工业的发展,同价格方面原材料产品偏低而加工工业产品偏高,有密切关系。为了保证社会生产的按比例发展,除了首先要有正确的计划安排外,还要求各种产品比价合理。

马克思说:“商品的价值规律决定社会在它所支配的全部劳动时间中能够用多少时间去生产每一种特殊商品。”价值规律的这个作用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仍然存在,但不象资本主义社会那样,通过周期性经济危机、大批企业破产、劳动人民遭受苦难来实现,而是通过社会的计划调节辅之于市场机制来实现,当出现比例失调时及时地有计划地加以调整,从而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社会那样的经济危机和社会摩擦。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把计划和价值规律完全对立起来的观点。如说:价值法则不起调节作用,计划、政治挂帅起调节作用,如生猪、钢铁,不用价值法则调节,是靠计划。这种观点,经过近三十年实践的检验,证明是不全面的、错误的。

第一,计划是主观的东西,正确的计划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包括价值规律的要求;否则,这个计划就不能指导社会生产的按比例发展,就会使国民经济发生比例失调,从而阻碍社会主义生产的高速度发展。因此,起调节作用的,归根到底,是价值规律而不是计划。计划反映了价值规律的要求,就能起正面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按比例发展;计划如果违反了价值规律的要求,就会起反面的作用,受到价值规律的惩罚,最后不得不按价值规律要求办事,通过减慢速度或生产下降来恢复应有的比例关系。所以,把计划的调节和价值规律的调节对立起来是不对的。

第二,关于、年生猪生产的发展,究竟是不是价值规律起调节作用的结果,请看当时经济工作者的意见:“年下半年以后,由于农业合作化的迅速发展,给养猪生产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个体养猪条件发生了某些变化,集体养猪还未发展起来,加以我国粮食产量还不很丰富,人的口粮和饲料之间存在着难以很好兼顾的矛盾,因而,使生猪生产一度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为了扶植集体养猪的发展和鼓励个体养猪的积极性,除规定了适合当时情况的生产方针和具体解决饲料问题以外,在年3月1日调整了全国生猪收购价格,全国平均提高13.64%,并具体规定农民养一头斤重的猪,收购价格要保证农民获利斤到斤原粮的标准。这个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生猪生产的发展。到年末的养猪量已达到一亿四千五百万头,比年增长了70%左右;年末的养猪量又跃进到二亿头以上,比年又增长了40%左右。”可见,否认价值规律对生猪生产的调节作用,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第三,年以后钢铁生产则是一个反面的例子。年以后,钢铁生产计划违反了价值规律的要求,尽管一时上去了,但随后不久就跌下来,并且带来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使我国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起调节作用的,并不是、以至年那个主观主义的钢铁高指标,而是要求根据各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消耗,在各个生产部门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价值规律。

上述观点在把计划调节同价值规律调节对立起来的同时,强调政治挂帅的调节作用,把政治挂帅的调节与计划调节放在一起,同价值规律调节相对立。这也是值得商榷的。建国以来,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吃了不少苦头,主要就是吃唯意志论的苦头,把政治说成是可以同经济脱离的、不受经济制约、不为经济服务的东西。这样,往往造成或助长了“左”的干扰,超越时代,超越当前的实际可能,在方针政策上、在行动上冒进。我们要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批判这种“左”的观点及其种种表现,使经济工作真正能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在研究和讨论改革我国经济体制过程中,有的文章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实质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其中,主要是按价值规律办事。如说:“有些同志认为,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这个提法,应当具体化,主要是按照商品经济的规律办事,按照价值规律办事。管理体制,经济政策,计划工作,都应该按照商品经济的规律办事。我同意这个意见。”

在我国经济学界中,孙冶方同志早在五十年代就提出按价值规律要求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特别是计划体制,明确提出要把计划建立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改革经济体制自然主要就是改革计划体制。在那个时候,孙冶方同志提出这种观点,无论对社会主义建设还是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是真知灼见。

我认为,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中强调按价值规律办事,是有其客观历史背景的。过去,我国经济体制偏重于或单纯用行政方法管理经济,表现为计划统得很死,而且普遍采用指令性计划,从上到下层层下达,把下面包括劳动群众的手脚捆得死死的,整个社会和经济机体的运转没有多少生气和活力。这在政策上是反对利用市场机制,反对实行市场调节,结果陷入官僚主义的幻想。在理论上,则是把有计划发展规律同价值规律对立起来,否定或不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为了改革这种过分集中的经济体制,适当利用市场机制,把国民经济搞活,就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是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经济利益的调节者。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都要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才能实现。也就是说,要坚持等价交换,利用市场机制,运用一系列价值杠杆,来正确协调人们的经济利益,调动劳动者及其集体的积极性,以达到人们预期的目的。

有的同志对于改革经济体制要着重考虑价值规律作用表示怀疑。认为主要应是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办事。我认为,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办事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必须明确,我们这里讨论的主题是改革经济体制问题,是改善我们的计划工作的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高度集中但往往脱离实际的计划管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排斥市场机制,产品品种少、质量差、消耗大、效率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等等。所有这些,很重要的就是违反了价值规律。

针对这种情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改革我国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着重考虑价值规律的作用,是正确的,是有的放矢,抓住了问题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在提出要认真改革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后,专门提出要“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我体会,也是为了强调在改革经济体制中要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

当前,我国改革经济体制,重视和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要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承认作为社会基层经济单位——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企业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在遵守国家方针政策下,有一定的自主权。

1
查看完整版本: 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作用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