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辛劳乃农民
作者:焦念德
一、七绝五首(平水韵)
(一)
谁记工农剪刀差,公粮奉纳未言他。
城乡数秩二元式,耕庶牺牲建国家。
(二)
夏冒酷阳冬踏霜,终无暇日苦奔忙。
收来稻黍稔丰库,岁复轮回羞涩囊。
(三)
毒月高天悬烈阳,农人勤苦采收忙。
力图民众食衣富,甘替他人作嫁裳。
注:毒月即农历五月。
(四)
农庶躬耕心血长,育成麦穗稔金黄。
土中刨食十年获,难兑城郊半套房。
(五)
植采虽非挥汗忙,扶农惠政屡新章。
生资价涨付诸巨,谷贱收微耕庶伤。
后记,几句题外闲语:为了解夏收情况,同时也为解开前段时间个别地区割麦秧、做青贮之疑惑,我于芒种节气前一天回老家,看望曾在同一连队、复员回乡的一战友老哥。闲聊之余,对农民兄弟的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鲁西北地区小麦一般在芒种后的一周以内收割,今年也不例外。只要6月15日以前“不闹天儿”,今年小麦丰收已“把里攥”,预计亩产比去年高出10%,少数地块亩产可能达到斤以上。按说农民应该乐得合不上嘴,可事实并非如此。面对丰收场景,农民未觉其乐的原因,一是去年秋收秋种时阴雨连绵,小麦播种比往年晚了二十多天,前期长势较弱。为保苗促产,今年开春后投入较大,且受大环境影响,今年的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价高,农民已投出去的钱与增产的收入不成正比。二是粮食与其他产品的价格不成比例。粮食是大宗商品,是牵涉国计民生的国家战略物资,其价格不可能像瓜果蔬菜一样,完全靠市场调节,而是要靠国家托底收购。虽说今年的小麦收购价有可能比去年提高0.2元/斤,但远远跟不上其他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一斤小麦与一瓶饮用水价格差不多,二斤小麦换不来一斤红薯,十斤小麦的钱还买不了一斤普通的犬粮(这话虽不好听,可这是事实)。三是粮价上涨、农民增收,与其他群体的增收远远不成比例。这二十多年,莫说体制内的公务人员的工资,单说企业职工的工资涨了多少呢?城镇居民消费指数又是涨了多少呢?而粮价呢?老年农民补助金呢?用农民兄弟的话来说“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敏感话题不能说,但不言而喻!
我这位战友老哥今年69岁,他和老伴每年的老年补助金,扣除应缴纳的医保,拿到手的共计不到元,他的义务兵补助金每年元,加在一起不到元,再加上四亩地,如果无特殊情况,够他们二人吃饭的。但老伴有伤病,常年吃药,偏偏又不在特病大病报销范围之内。孤寡老人可享低保,他因有一双儿女,就不能享受这一照顾,但儿女都在为自己的生计和孩子上学奔波,无心更无力照顾他们老两口。他十年前给儿子娶媳妇,借下的债到现在还没还完,加上他常年照顾患病的老伴,又不能出去打工,只能靠那点补助金和耕种四亩地度日。过去他还能在家养几只鸡,喂一头猪,赚个零用钱,这几年因环境治理,这些营生都不能干了。我看到这位战友老哥一贫如洗的家境,触情生情,心里难过,当天中午他在家里给我下的凉面,我只勉强吃了几口。类似我战友老哥这样的农民,特别是不在国家划定的困难群体范围之内的“困难群体”,我想不可能只是个例!
有的人可能要说,城镇职工现在拿退休金,是因为过去缴过五险。然而,自建国以后,农民打下粮食都是先缴公粮,直到年才废止农业税。一穷二白的共和国,是几亿农民勒紧裤腰带,无条件地给国家提供的原始积累啊!是靠着农民种下的粮食,国家才奠定了工业和国防建设的基础啊!而企业职工缴五险,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有的事;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缴五险,则是年以后的事啊!
以上之所以作为“后记题外闲语”,是因为我本一草芥,只是站在农民的角度,就事论事,说几句大实话而已,无权无能更无意“妄作”评论分析!最后,祈愿老天在农民麦收期间不要刮大风,不要下大雨,就让农民兄弟过个“好麦”吧!
焦念德,山东齐河县人,大专文化,年生,曾在大西北某作战部队战斗连队扛枪杆子,在团师军政治机关干部部门执笔杆子。而立又三,惜别老部队,脱去戎装,放下秃笔,步入商池,提起秤杆子,以己之最短板,搏商潮之浊流,一度风生水起。年奔古稀,重拾拙笔,书人生,畅情怀,以文会友,以诗交心,重寻自我,其乐无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