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饮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同样是人口大国,中国每年进口粮食超1亿吨
TUhjnbcbe - 2024/8/22 17:20:00
刘军连预约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10901/9389936.html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粮食价格飙升,这让很多人开始担忧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自年起连续每年进口上亿吨粮食,成为全球进口粮食第一的国家。

反观印度,同样作为人口与中国相近的大国,不仅不需要进口粮食,甚至还是世界第三的粮食出口大国,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中国人比印度人能吃?还是中国土地粮产量不如印度?

印度的确拥有整个亚洲最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全国基本都是平原,而且降雨量充沛。

对比国土面积更大的中国,其耕种条件要好得多,耕地面积比中国还要大,而且极少担心缺水的问题。

比方说,官方数据将降雨量低于毫米的地方称为干旱地区,印度全年平均年降雨量高达毫米,远高于中国鱼米之乡的降雨量,其耕种条件称得上是得天独厚。

这样大的优势,才让印度成为全球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么?

并不是的。

年,印度产粮2.9亿吨,这一数字居世界各国粮食产量第三位,中国是粮食总产量最高的国家,6.7亿吨,第二名是美国,产量为5.1亿吨。

要说美国是因为工业化先进,所以产粮多,又因为人口少,国内吃不完,所以去做粮食出口,各种因素叠加,美国成了全球第一粮食出口大国。

那么印度呢?

在天然耕地优势下,印度的产粮竟然还不到中国的一半。

同样的人口数量下,中国每年要进口粮食超1亿吨,而印度竟然还有余粮出口!

为什么?

最重要的原因是,世界的粮食生产和过去的农业时代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现在的农业也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不再是单纯地靠天吃饭,仅是将人类的肌肉机能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所以,现在各国的农业比拼的并不只是耕地面积和农民人口。

各大国之间比拼的是有没有良种,基础水利设施如何,农业机械效率怎样等因素,这些才是影响粮食产量的关键。

印度虽然降雨量不错,但毕竟是靠天吃饭,与中国投入大量资金建立的修建的各种水利灌溉系统相比,对农业生产的掌控力要差得多。

虽然说印度粮食因为天气原因可以做到一年三熟,其实这是建立在老天爷赏饭吃的理论基础上,或者是在某些水利设备实现的地区可以实现,印度的其他地方,大多会出现因缺水而阻碍农业生产的现象。

这才是印度的现实。

那印度政府不知道这些么?为什么不修水利呢?他们当然知道,只是处于“经济”角度不愿意修。

经济工业化以后,世界粮食的供应一直是充足的,国际粮价也是异常的便宜,比如说俄罗斯的优质小麦,在计算了运输费和仓储费之后,报价折合人民币0.75元/斤。

这样的国际市场背景下,印度的粮价也搞不上去,只能算得上是一般资产,印度地主阶层觉得不划算。

这样来看,耕地优势对于印度而言也算是一种资源诅咒,因为有着天然的优势,反倒没有那些农业条件差的国家发展得好。

水利灌溉系统跟不上是其中一个原因,印度产粮低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印度的土地制度,属于租赁制,土地属于地主阶层的私有财产。

在印度那边,阶层差异化和歧视链非常严重,当地农民只能租赁地主的土地进行耕种,每年还要上缴大部分粮食作为租金。不仅如此,印度还存在着一些连土地都租不起的贫民,这些人贫穷到连粮食都买不起。

这样的租赁制度就导致土地主积累有大量的粮食,但是国内穷人却买不起,消化不完,只好转向国外销售。在国外呢,这些粮食又卖不上好价格,远没有那些工业品赚钱容易,所以地主阶层也不想在国内发展农业,他们觉得投入大收益低,不划算。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印度农业生产潜力巨大,但产量就是上不去,产量上不去却在国内出现了“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国内贫民买不起粮食),只能出口海外才能解决粮食过剩的问题。

说到这里,又要绕回印度文化与欧美贴近融合的特点了,都是所谓的“自由民主国家”,“资本力量至上”,政府无法要求国内各个阶层以低价贱卖的方式来拯救印度超过2.2亿人的温饱问题。

对比中国的土地制度还有我们的“以民为本”,“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生活在中国就实在是太幸福了。

早在年9月份的时候,我国农业部就已经宣布,我国粮食大丰收,连续6年稳定在亿斤的水平上,并且平均每亩地的产能提高了将近2公斤。

以14.1亿人口计算的话,人均粮食为.36斤,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的斤。

也就是说,在和平年代,中国爆发粮荒的概率基本为0。

中国当局考虑的,更多的是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也就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问题,甚至还有在爆发战争的情况下,如何确保中国人的粮食供应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农业—工业剪刀差,在刚开始工业化的阶段,通常是低价收购农产品原料,经过加工之后高价卖出,属于把农业的剩余价值转移到了工业身上。或者是全国紧衣缩食,把粮食卖出换成外汇,再从国外采购工业设备提振国家工业化发展。

不管是哪种形式,都是把农业的剩余价值转移到了工业之上,为的是完成国家的工业化转型。

而现在,中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中国一手低价从国际上进口粮食,大部分作为饲养家禽的饲料,增加国内肉类供给,大幅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手通过农业基础设施修建,工业化机械普及,价格补贴等手段刺激农民种地积极性,提高农民的收入。

这两个动作背后的支撑,是中国快速工业化进程中积累的巨额财富。

其实印度政府不是不想这么干,只是因为制度上的牵制,还有就是“钱”上的问题,他们干不了。

这次俄乌危机的中心乌克兰,被称作“欧洲粮仓”,它的困境跟印度差不多,国内穷得一逼,只能靠着出口粮食换些外汇。

所以,这次俄乌危机爆发,受制于粮食出口大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影响,叠加疫情等因素造成的粮食产量下降,粮价飞升等现象,对于中国而言,远不到威胁到粮食安全的地步。

1
查看完整版本: 同样是人口大国,中国每年进口粮食超1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