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编制依据及范围2
一、编制范围2
二、编制依据2
三、编制说明2
第二节工程概况3
第三节施工准备3
一、技术准备3
二、材料准备4
三、劳动力准备7
四、施工进度计划7
第四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7
一、梁增大截面加固法7
二、柱增大截面加固法24
三、增加上柱墩及底板抗浮区加厚30
四、新增结构构件31
五、新开井洞破除原结构后需保留部位恢复性施工47
第五节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49
第六节安全文明施工措施59
第七节绿色环保施工措施62
第一节编制依据及范围
一、编制范围
该方案仅针对“XXXXXX”中地下室及地上梁柱增大截面加固法,新增结构构件以及原有结构局部拆除后对需保留部位进行恢复性施工等内容进行编制。
二、编制依据
2.1、已图审合格的XXXXXX加固施工图纸
2.2、《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2.3、《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2.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2.5、《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13G-1
2.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2.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2.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2.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2.10、《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SG-1
三、编制说明
本工程《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外墙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以及《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本方案的支撑文件,本方案不在对架体进行验算,架体详细搭设要求均按相应的专项方案执行,结构加固所搭架体均为操作架。
第二节工程概况
本次结构加固改造工程针对XXXXX项目地下两层以及地上一~六层。
本工程地基与基础分部及主体结构分部已施工完毕且通过了质量监督部门的验收。由于建设单位对原建筑地下二层和地上1~六层使用功能及建筑布局进行了改变,为满足建筑功能需要进行加固改造。原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本次加固改造不改变该房屋原设计使用年限,以及设防类别。
加固改造内容主要为:原梁柱采用截面增大法进行加固;消防水池布局调整新增消防水池墙体构件;以及其它因建筑需要新增柱墙梁板等结构构件等。
第三节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熟悉加固改造图纸施工内容,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提交设计单位进行解决;
2、召开会议对加固改造工作内容进行施工工艺讨论;
3、根据图纸及专题会议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4、对管理人员进行方案交底,确保实施人员对施工内容、做法做到心中有数;
5、测量放线
根据加固图纸的要求,对梁增大截面、新增结构所在部位进行定位放线,为后续施工提供条件。
二、材料准备
1、钢筋
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GB》的相关规定。纵向受力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采用再生钢筋和钢号不明的钢筋。
加固用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以及颗粒状或片状老锈,也不得将弯折钢筋敲直后作受力筋使用。
本工程采用钢筋:HPB级;HRB级。
2、焊条:
本工程采用焊条:E43型用于HPB钢筋的焊接;E55型用于HRB钢筋的焊接。不同材质时,焊条应与较低强度等级材质匹配。钢筋与型钢焊接随钢筋定焊条。
3、结构用混凝土界面胶
混凝土用结构界面胶(也称结构界面剂),应采用改性环氧类界面胶(剂)。结构界面胶(剂)应一次进场到位。
4、混凝土
增大截面结构加固法及新增结构构件所采用的砼均为商品砼。结构构件截面增大加固及局部新增消防水池墙(雨水收集池墙)均采用自密实混凝土进行浇筑;上柱墩采用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其它新增构件采用普通振捣型砼(底板抗浮加固采用铁屑混凝土)进行浇筑。
当采用掺有粉煤灰的商品混凝土时,其粉煤灰应为Ⅰ级灰,且烧失量不应大于5%。配制结构加固用的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对拌合混凝土,不应大于20mm。细骨料应为中、粗砂,其细度模数不应小于2.5。
6、试验计划
6.1、结构用混凝土界面剂
界面剂应对下列项目进行见证抽样复验:与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及其破坏形式;剪切粘结强度及其破坏形式;耐湿热老化性能现场快速复验。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每批见证抽取3件;从每件中抽取一定数量界面剂经混匀厚,为每一复验项目制作5个试件进行复验。
6.2、钢筋原材
a、对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当一次进场数量大于该产品的出厂检验批量时,应划分为若干个出厂检验批量;
b、对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当一次进场数量小于该产品的出厂检验批量时,应划分为一个出厂检验批量;
c、对不同时间进场的同批钢筋,当确有可靠依据时,可按一次进场的钢筋处理;
d、对每批钢筋抽取5个试件(3长(mm),2短(mm),进行重量偏差检验及力学性能检验。
6.3、混凝土试件
混凝土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50(不足50盘,按50盘计)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及其重要性确定,且不少于3组。
6.4、焊接接头
6.4.1、熔槽帮条焊、单面搭接焊、帮条焊(帮条为钢筋)
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应以个同牌号钢筋、同形式接头作为一批;在房屋结构中,应在不超过连续二楼层中个同牌号、同形式接头作为一批;每批随机切取3个接头做拉伸试验(长度~mm)。
6.4.2、电渣压力焊
a、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应以个同牌号钢筋接头作为一批;
b、在房屋结构中,应在不超过连续二楼层中个同牌号作为一批,当不足个接头时,仍应作为一批;
c、每批随机切取3个接头试件做拉伸试验(长度~mm)。
6.5、焊条
焊接材料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规范的要求进行见证取样复验,复验不合格的焊接材料不得使用。
7、材料计划
根据图纸工作内容,编制总的材料计划,需进行进场复验的材料尽量同一批次进场做复验。其它材料根据工程进度情况按需进场。
三、劳动力准备
根据工作内容要求选择优质的劳务班组,确保加固改造工程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
四、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施工条件具备的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另行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第四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一、梁增大截面加固法
1、施工工艺流程
2、架体搭设
梁增大截面加固操作架搭设采用46.3×3.6的钢管进行搭设,在需加固的梁两侧均搭设一个双排架作为操作平台,操作架步距1、立杆纵距、横距,搭设剖面大样参下图:
当梁加固工程临边操作时,操作防护双排架搭设要求按《外墙脚手架专项方案》执行,搭设高度从基础至操作面以上,并满挂密目网防护,水平防护按《外墙脚手架方案》执行。
3、基面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施测砼梁增大截面尺寸,及梁上植筋位置、主筋位置布置线。新增箍筋需与原有结构箍筋焊接的还需采用检测仪器检测出原有箍筋位置并进行标识。该项工作由建设单位分包的加固单位完成。
4、混凝土基面剔凿、清理
对原混凝土构件的新旧结构处进行剔凿,或因新增箍筋需与原结构箍筋进行焊接,需将原有箍筋附近区域砼剔除,然后用无油压缩空气除去粉尘或清洁的压力水清洗干净。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原构件混凝土界面(粘合面)经修整露出骨料新面后,尚应采用花锤、砂轮机或高压水射流进行打毛,必要时,也可凿成沟槽。其做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a、花锤打毛:宜用1.5kg~2.5kg尖头錾石花锤,在混凝土粘合面上錾出麻点,形成点深约3mm、点数为点/m2~点/m2的均匀分布;也可錾成点深4mm~5mm、间距约30mm的梅花形分布。
b、砂轮机或高压水射流打毛:宜采用输出功率≥W的粗砂轮机或压力符合《GB》要求的水射流,在混凝土粘合面上打出纹深为3mm~4mm、间距约50mm的横向纹路。
C、人工凿沟槽:宜用尖锐、锋利凿子,在坚实混凝土粘合面上凿出槽深约6mm、间距为mm~mm的横向沟槽。
d、当采用三面或四面新浇混凝土层外包梁、柱时,尚应在打毛同时,凿除截面的棱角。
在完成上述加工后,应用钢丝刷等工具清除原构件混凝土表面松动的骨料、砂砾、浮碴和粉尘,并用清洁的压力水冲洗干净。
4.1、梁增大截面剔凿示意
注:根据设计要求梁单侧增大及双侧增大,新增箍筋与原梁底连接方式采用植筋。
5、钢筋下料、加工
5.1、钢筋加工流程图见下图所示:
5.2、钢筋加工要求注意以下问题:
5.2.1、钢筋加工应严格按照钢筋料单执行,不得随意更改下料,以保证制作和绑扎的一致性。
5.2.2、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或老锈的钢筋禁止使用。
5.2.3、钢筋下料长度应配合加固单位植筋的要求,纵筋连接点所在区域应符合设计及焊接形式的要求。
6、钻孔、清理及植筋
该项工作由甲方分包的加固单位完成,此处不进行叙述。
7、钢筋连接、绑扎
7.1、梁增大截面加固法梁顶纵筋连接采用单面搭接焊(搭接长度10d),梁侧新增腰筋及梁底纵筋连接采用单面搭接焊(搭接长度10d)。
梁增大截面加固法纵筋连接示意图:
梁增大截面箍筋采用采用L形箍筋与U形箍筋搭接焊、U形箍筋与U形箍筋焊接或者L形与L形箍筋焊接,均采用单面搭接焊,搭接长度10d。
箍筋下料及焊接示意图如下:
焊接完成后进行绑扎安装。
8、涂刷结构用界面剂
涂刷界面剂前应对原构件表面界面处理质量进行复查,不得有漏剔除的松动石子、浮沙、以及漏补的裂缝和漏清除的其它污垢。
界面剂使用方法详产品说明书,涂刷需均匀,不得有漏涂的现象出现。
9、支设模板
模板安装采用15mm厚覆膜木模板及50×木方进行安装制作,模板操作架体搭设采用Φ46.3×3.6钢管进行搭设,分类型支设方案如下:
9.1、梁底增大截面
为保证梁底砼浇筑密实,梁侧模均安装成牛腿形状,待砼浇筑完毕两天后剔除梁侧面多余部位砼。
搭设详图如下:
当梁底截面加厚高度超过时,需每跨在梁底增设一根立杆进行加固。梁底只加腋模板支设方法参照梁底加厚做法。
9.2、梁一侧及底面增大截面
搭设详图如下:
梁单侧增大截面支模方式参照“梁一侧及底面增大截面”支模大样进行搭设。
9.3、梁三侧增大截面
梁两侧楼板需剔槽以便箍筋绑扎,新增箍筋需与梁顶箍筋进行搭接焊10d。
搭设详图如下:
梁双侧增大支模方式参照“梁三侧增大截面”支模方式进行搭设。
10、浇筑混凝土
10.1、浇筑混凝土前,应对下列项目按隐蔽工程要求进行验收:
a、界面处理及涂刷结构界面剂的质量;
b、新增钢筋(包括植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和位置;
c、新增钢筋或植筋与原结构连接构造及焊接质量;
d、植筋质量
本工程梁增大截面加固法采用自密实砼进行浇筑,自密实砼完全靠自重达到密实效果,浇筑过程中不得添加生水,砼的搅拌、运输、浇筑完成总间隙时间不得超过自密实砼技术指标要求,不得超时使用。
自密实砼浇筑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振捣,但是需要采用敲击模板的方式辅助流通。
11、养护
砼浇筑完成后除需将多余砼剔除的部位外,尽量保留原模板,采用覆模保湿养护。侧模拆除部位多余砼剔凿完成采用浇水养护,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采用覆盖塑料薄膜进行保湿养护。浇水次数应能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者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12、模板拆除
12.1、梁增大截面加固模板拆除时间为:混凝土浇筑完成28d(以混凝土28d标准养护试验报告为准)后才能进行拆除。
12.2模板侧模的拆除前,必须填写拆模申请表,经项目质检部门检查验收是否达到强度,满足要求后通知监理单位检查并由监理工程师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认可,方能开始拆模。检查砼强度达到1.2N/mm2,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后方可拆除。
12.3、现浇构件底模拆模时所需要混凝土完全达到强度后,才能拆除。
12.4、模板需保留不损坏混凝土时才能拆模,拆模时不能损坏混凝土及产生破坏性损坏混凝土。
12.5、拆模时必须设置警戒区域,并派人监护。不得保留有悬空模板。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堆放整齐。
13、多余部位砼剔除及抹灰
梁增大截面加固拆模后需进行多余砼剔除及抹灰的部位主要是:梁底增大截面、梁一侧及梁底增加截面、梁顶及梁底增加截面的情况。
多余砼剔除后,需对剔除侧梁表面进行抹灰找平,另外新增箍筋与原有箍筋焊接部位砼剔除后无法采用砼修补,只能采用抹灰的方式进行修补。抹灰采用20厚M20水泥砂浆,示意图详下:
梁一侧及梁底加厚梁侧抹灰示意
14、架体拆除
14.1、拆架操作处的四周设围栏、警示标志,并派专人看护,严禁一切非操作人员进入。
14.2、拆架应自上而下,一步一清、逐步进行,严禁上下同时拆除,亦不得采用踏步式拆法。严禁采用推倒、拉倒或连拉带推的蛮干方法。
二、柱增大截面加固法
1、施工工艺流程
2、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施测框柱增大截面尺寸位置线、模板控制检查线。
3、钢筋下料、加工
钢筋下料、加工做法及要求同新增框架柱。
4、架体搭设
柱增大截面加固操作架搭设采用46.3×3.6的钢管进行搭设,在需加固的柱四周(需加固高度范围内,临边操作时搭设高度从基础至超出加固高度)搭设一个双排架作为操作平台及防护架,操作架步距1、立杆纵距1(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不得大于1,)、横距,搭设平面大样参下图:
5、混凝土剔凿、清理
对原混凝土构件的新旧结构处进行剔凿,或因新增箍筋需与原结构箍筋进行焊接,需将原有箍筋附近区域砼剔除,然后用无油压缩空气除去粉尘或清洁的压力水清洗干净。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原构件混凝土界面(粘合面)经修整露出骨料新面后,尚应采用花锤、砂轮机或高压水射流进行打毛,必要时,也可凿成沟槽。剔凿作业相关要求同梁增大截面加固。
当采用三面或四面新浇混凝土层外包柱时,尚应在打毛同时,凿除截面的棱角。
在完成上述加工后,应用钢丝刷等工具清除原构件混凝土表面松动的骨料、砂砾、浮碴和粉尘,并用清洁的压力水冲洗干净。
另外为了便于砼浇筑需将扩大部分柱顶现浇板剔除,作为砼浇筑孔。
5.1、剔凿示意图
注:上述剔凿示意图均为新增柱箍筋与柱箍筋进行单面焊10d。
6、植筋
植筋工作由甲方分包的加固单位完成,此处不进行叙述。
7、钢筋焊接、绑扎
柱纵筋焊接采用电渣压力焊或单面搭接焊进行焊接,新增箍筋与原结构箍筋或纵筋焊接采用搭接焊(单面焊10d)。柱纵筋先焊后绑,箍筋先绑后焊。
柱四面增加截面加固,箍筋采用U形箍筋与U形箍筋焊接(单面搭接焊10d)成封闭箍筋,详下图:
柱截面增大法梁区节点处,三面加固、单侧加固及对称两侧加固梁区等代箍筋焊接大样详下图:
8、界面剂涂刷
界面剂涂刷要求同梁截面增大加固。
9、模板安装
柱模板安装做法同新增柱,模板安装前对钢筋安装、植筋、界面处理等质量进行隐蔽验收。
10、混凝土浇筑
柱截面加大混凝土浇筑采用自密实混凝土进行浇筑。采用自密实混凝土进行浇筑时,需辅以敲击模板的方式辅助混凝土流动。
11、模板拆除及养护
柱模板拆除时必须确保不损坏柱棱角,拆除时间必须待柱混凝土浇筑完毕3天以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晚拆除模板,采用原模板保湿养护,当模板拆除后采用洒水养护,养护总时间不得少于7d。
三、增加上柱墩及底板抗浮区加厚
1、施工流程
2、增加上柱墩及底板抗浮区域加厚新旧混凝土接触面打磨、清理、凿毛做法同结构加固工作。
3、钢筋连接
3.1、增加上柱墩主筋两端植筋,中间采用单面搭接焊(10d),焊接示意如下图:
3.2、柱墩箍筋采用单面搭接焊(10d)连接成封闭箍筋,箍筋下料及焊接示意图详下图:
3.3、底板抗浮加厚板筋采用搭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搭接示意图详下图:
4、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上柱墩混凝土采用细石混凝土,振捣必须密实,养护采用浇水养护。底板抗浮区域加厚采用铁屑混凝土进行浇筑,养护采用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护。
四、新增结构构件
本工程新增结构构件主要为梁板、楼梯、框架柱、消防水池墙、雨水收集池剪力墙、基础抗浮加厚等,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1、测量、放线
首先测放出原结构轴线,然后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测放出新增梁板、柱墙的平面位置线及标高线,为后续剔打及模板支设提供条件。
测量成果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钢筋下料加工
钢筋加工要求注意以下问题:
2.1、钢筋加工应严格按照钢筋料单执行,不得随意更改下料,以保证制作和绑扎的一致性。
2.2、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或老锈的钢筋禁止使用。
2.3、钢筋下料长度应配合加固单位植筋的要求,纵筋连接点所在区域应符合设计及焊接形式的要求。
3、混凝土剔凿及清理
3.1、新增梁需剔凿部位如下:
3.1.1、新增梁与原结构梁、柱或墙交界处需将原结构打磨、修整露出骨料新面后,采用尚应采用花锤将新旧混凝土交界面凿毛。花锤凿毛应符合下列要求:宜用1.5kg~2.5kg尖头錾石花锤,在混凝土粘合面上錾出麻点,形成点深约3mm、点数为点/m2~点/m2的均匀分布;也可錾成点深4mm~5mm、间距约30mm的梅花形分布。
3.1.2、新增梁穿过原结构梁时,需将原结构梁梁顶保护层剔除,详下图;
新增梁与支座处原结构梁连接时需将支座梁梁顶保护层剔除,详下图:
若支座梁宽不满足新增梁底筋植筋锚固时,还需将支座梁侧面砼剔除,详下图:
3.1.3、新增梁位于原结构楼板位置时,还需将新增梁部位的原结构板及梁两侧原结构板mm范围内砼剔除,详下图:
3.2、新增柱墙、板需剔打部位
新增柱墙、板与原结构交界处需将原结构打磨、修整露出骨料新面后,采用花锤将新旧混凝土交界面凿毛。花锤凿毛应符合下列要求:宜用1.5kg~2.5kg尖头錾石花锤,在混凝土粘合面上錾出麻点,形成点深约3mm、点数为点/m2~点/m2的均匀分布;也可錾成点深4mm~5mm、间距约30mm的梅花形分布。
新增柱墙顶部有原结构楼板时,还需将原结构楼板剔除,以便柱墙顶钢筋封头构造施工及砼浇筑。
柱增大截面顶原结构板剔凿示意图:
新增雨水收集池或消防水池墙墙顶为原结构板时需将墙纵筋锚固范围内及墙顶原结构板剔除,详下图:
补浇板与原结构梁板连接时剔打大样详下图:
4、架体搭设
4.1、新增梁板或楼梯模板支撑架体采用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方案按《双楠尚品广场模板工程专项方案执行》。
原结构板跨内新增独立梁架体搭设详下图:
模板支撑架体四周需另行搭设双排脚手架作为操作平台或外防护架(临边时防护架外立面还需满挂密目网)。
当模板支撑架体临边或新增出屋面结构时,模板支撑架体四周防护双排架搭设高度必须超出作业层或屋面女儿墙高度不得低于。
该双排脚手架架体立杆纵距1,横距0,水平杆步距1,计算及搭设要求详《双楠尚品外墙脚手架专项方案》。
搭设示意图如下:
此图仅为单层增加梁板外架搭设示意,当作业层临边防护双排架搭设高度超过一层时,临边防护外架的搭设参《双楠尚品外墙脚手架专项方案》中落地式双排脚手架的搭设,双排脚手架的搭设要求及计算详《双楠尚品外墙脚手架专项方案》。
新增消防水池墙体(或雨水收集池墙)需在墙体两侧搭设双排脚手架作为消防水池墙(或雨水收集池墙)施工的操作平台及墙体支撑架体,详下图:
新增柱需在柱四周搭设双排架作为操作平台,搭设方法同柱增大截面加固法。
5、植筋
植筋工作由甲方分包的单位完成,此处不进行叙述。
6、钢筋安装
6.1、梁顶纵筋连接采用单面搭接焊(搭接长度10d);梁底纵筋连接采用单面搭接焊(搭接长度10d);梁腰筋与原结构植筋连接时,腰筋采用单面搭接焊(10d);根据设计要求原结构板跨内新增梁,梁箍筋采用上下U形箍筋单面搭接焊连接成封闭箍筋。
新增梁纵筋两端植筋锚入原结构时,纵筋焊接及箍筋焊接示意如下图:
原结构板跨内新增梁需将原结构板面筋在新增梁梁中截断,新增梁钢筋安装完毕后,原结构板面筋截断处采用与原结构板面筋同规格的钢筋帮条焊接恢复原板钢筋。
6.2、新增结构板板支座为原结构时,板筋采用搭接采用搭接示意图如下:
板底筋与原结构连接采用植筋方式,新增面筋与原结构板面筋一致时采用单面搭接焊与原结构板筋连接,间距不一致时板面筋在支座处下弯植筋连接。
6.2、柱墙竖筋连接采用电渣压力焊(新增柱墙纵筋两端采用植筋方式(或穿板)与结构连接时采用单面搭接焊(10d)连接)进行连接。
焊接完成后进行绑扎安装。
6.1、梁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
操作方法:
按照先主梁后次梁的原则,先穿主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再将箍筋套入上部纵筋,再穿主梁下部纵向钢筋及弯起钢筋,在主梁上部纵筋上用粉笔画出箍筋间距,按间距将箍筋绑扎固定,最后穿主梁两侧腰筋。
穿次梁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并再套好箍筋;然后穿次梁下部纵向钢筋,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并绑扎固定。。
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用套扣法绑扎。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平直部分长度为10d。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采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短钢筋长度同梁宽,按C25
设置。梁筋的连接:梁筋现场采用搭接或熔槽帮条焊相结合的连接方式。
6.2、楼板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在模板上画出板筋分档标记→穿设板下层筋→下层筋垫块设置→上层钢筋马凳设置→上层筋绑扎
工艺及操作方法: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按划好的间距,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
双向板的底部钢筋,短跨钢筋置于下排,长跨钢筋置于上排。板面钢筋在角部相交时,短跨钢筋放在上排,长跨钢筋放在下排。
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板为双层钢筋时,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
钢筋马凳采用C10钢筋焊制,马凳筋的高度应为上下层钢筋间的净距,马凳按间距
0梅花形设置。马凳制作示意图:
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板下层筋垫块采用混凝土垫块,纵横间距不超过mm,呈梅花形布置。
梁板钢筋绑扎时应防止水电管线将钢筋抬起或压下。
6.3、楼梯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在底模上划出楼梯板主筋、分布筋分档标记线→绑扎楼梯梁钢筋→绑扎梯段板主筋→绑扎梯段板分布筋→绑扎休息平台钢筋。
工艺及操作方法:在楼梯底模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垫块采用水泥砂浆垫块呈梅花形布置,纵横间距不超过mm。
6.4、剪力墙(消防水池墙)钢筋绑扎
绑扎剪力墙水平筋前,用粉笔按设计要求在竖向钢筋上画出水平筋间距。
拉筋呈梅花型布置,保护层垫块采用塑料垫块,垫块必须挂在最外侧钢筋上。内、外墙间距均为×,呈梅花型布置,要求垫块间距均匀,横竖、斜向均在一条直线上。
连梁钢筋绑扎时,箍筋要求间距均匀,垂直于梁主筋,起步筋第一道在墙内,距墙外侧主筋50mm,第二道在墙外,距墙主筋50mm。
控制垫块的验收和绑扎,购置标准塑料垫块,这也是保证混凝土施工的重要措施。本工程墙体、梁侧等部位采用专用高强度定位卡具塑料垫块。垫块使用前必须经过认真挑选,分规格存放,做好标识,注明规格及使用部位,绑扎时要逐一检查,确保绑扎牢固。
6.5、柱钢筋安装
工艺流程:
柱子主筋焊接完成后,接头的间距及接头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柱箍筋绑扎: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采用缠扣绑扎。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柱子上下两端箍筋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柱基、柱顶、梁柱交接处箍筋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柱子优先采用塑料卡环垫块,其纵横间距不得超过0mm。为保证柱竖向钢筋位置及间距,柱筋绑扎完毕在现浇板板面钢筋上设置一道定位箍筋,定位箍筋点焊在楼板面层钢筋上,柱筋间距调整后点焊固定在定位箍筋上。
7、涂刷结构用界面剂
涂刷界面剂前应对原构件表面界面处理质量进行复查,不得有漏剔除的松动石子、浮沙、以及漏补的裂缝和漏清除的其它污垢。
界面剂使用方法详产品说明书,涂刷需均匀,不得有漏涂的现象出现。
8、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详细做法详《XXXX模板工程专项方案》。局部模板支撑架体搭设高度超过8米时,模板支撑架体搭设要求按《XXXX高大模板专项方案》实施。消防水池墙体(雨水收集池)底部或墙身与其它墙柱交接处均需采用安装BW遇水膨胀止水条进行防水处理。新增消防水池墙(雨水收集池)墙顶为梁时,模板安装大样详下图:
墙顶为板时(雨水收集池),搭设大样详下图:
9、隐蔽验收
隐蔽验收的内容:新旧砼界面处理及涂刷界面剂的质量,钢筋安装、焊接质量,植筋质量。
10、浇筑砼
消防水池墙体砼浇筑不得留置施工缝必须一次性浇筑完成。
新增结构砼浇筑采用人工运输的方式进行浇筑。
根据设计要求当柱、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仅高于梁混凝土一个等级时,梁柱、剪力墙节点处混凝土可随梁混凝土强度等级浇筑。
当柱、剪力墙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梁混凝土两个等级时,梁柱、剪力墙节点处混凝土应按柱、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浇筑。此时不同等级标号砼节点处理按《XXXX施工组织设计》实施。
新增结构砼因单体量不大宜一次性浇筑完毕,若实在必须留置施工时,施工缝的留设需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界面处理采用涂刷界面处理剂的方式。
10.1、梁板混凝土的浇筑
梁板采用一次浇筑方法,从一端分段依次向另一端推进。
梁浇筑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浇捣,浇筑与振捣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侧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
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混凝土振捣完毕,先用2m长刮尺,按设计标高随打随抹平,待混凝土沉实后,用木抹子进一步搓压提浆找平,搓抹两遍,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抹压一遍,使其表面平整度控制在3mm之内。施工缝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
10.2、楼梯混凝土浇筑自下而上进行,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楼梯的施工缝留置梯梁处。
11、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
在浇筑完毕后的12h内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浇水次数应能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对于柱墙混凝土拆模后进行洒水养护,楼板水平结构混凝土采用洒水养护,每天的浇水次数以能保证混凝土表面潮湿为准;
养护时间:普通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抗渗砼不得少于14天。
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踏踩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12、模板拆除
12.1、模板拆除时间为以混凝土10d同条件试件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才能进行拆除。
12.2模板侧模的拆除前,必须填写拆模申请表,经项目质检部门检查验收是否达到强度,满足要求后通知监理单位检查并由监理工程师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认可,方能开始拆模。检查砼强度达到1.2N/mm2,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后方可拆除。
12.3、现浇构件底模拆模时所需要混凝土完全达到强度后,才能拆除。
12.4、模板需保留不损坏混凝土时才能拆模,拆模时不能损坏混凝土及产生破坏性损坏混凝土。
12.5、拆模时必须设置警戒区域,并派人监护。不得保留有悬空模板。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堆放整齐。
五、新开井洞破除原结构后需保留部位恢复性施工
新开井洞破除原结构后需保留部位恢复性施工主要部位为:新开洞口破除原结构板局部,剩余原结构板保留部位板的封边构造;新开洞口破除原结构梁的部分,剩余结构梁纵筋的封头锚固构造。该部分工作内容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重点在于保留钢筋封头构造符合设计要求,新旧砼交界面处理必须涂刷界面剂。
原结构梁钢筋封头剔凿大样详下图:
梁封头施工操作架体及模板搭设详下图:
架体纵距1,步距1,搭设详细要求按《双楠尚品外墙脚手架专项方案》落地式双排架实施。
板端封头根据设计要求做法如下:原板钢筋弯折→满挂钢丝网(与原结构搭接,锚钉固定)→20厚聚合物砂浆抹灰→洒水养护
该部分工作内容作业面离地高度超过2米时,均需搭设双排落地式操作脚手架,搭设做法按《XXXX外墙脚手架专项方案》实施。
第五节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二、增大截面加固法
1、材料
1.1、水泥
混凝土中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含氯化物的水泥、过期水泥和受潮水泥。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且同一次进场的水泥,以30t为一批(不足30t,按30t计),每批见证取样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1.2、普通砼中掺用的外加剂(不包含阻锈剂),其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及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的要求。
结构加固用的混凝土不得使用含氯化物或亚硝酸盐的外加剂;上部结构用的混凝土还不得使用膨胀剂。必要时应使用减缩剂。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并符合规范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包括与水泥适应性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1.3、当采用掺有粉煤灰的预拌混凝土时,其粉煤灰应为I级灰,且烧失量不应大于5%。
检查数量:逐批检查。
检查方法:检查粉煤灰生产厂出具的粉煤灰等级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及商品砼检验机构出具的粉煤灰烧失量检验报告。
1.4、配置结构加固用的混凝土,其粗、细骨料的品种和质量,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4.1、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对拌和砼,不应大于20mm;
1.4.2、细骨料应为中粗砂,其细度模数不应小于2.5.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复验抽样并符合规范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1.5、钢筋
加固用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以及颗粒状或片状老锈,也不得将弯折钢筋敲直后作为受力筋使用。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
1.6、焊接材料
焊条应无焊芯锈蚀、药皮脱落等影响焊条质量的损伤和缺陷;焊剂的含水率不得大于现行国家相应产品标准规定的允许值。
检查数量:按使用量的1%,且不少于10包抽查。当使用量少于10包时,应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及测定焊条含水率
1.7、结构界面剂
进场时,应对其品种、型号、批号、包装、中文标志、出厂日期、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等进行检查。
检验方法:在确认产品包装及中文标志完整的前提下,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2、施工
2.1、原结构基层清理完成后,应用钢丝刷等工具清除原结构混凝土表面松动的骨料、砂砾、浮渣和粉尘,并用清洁的压力水冲洗干净。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触摸;有争议时,可用测深仪复查其平均深度。
2.2、原构件混凝土的界面,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涂刷结构界面剂,界面剂的涂刷方法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该产品使用说明书及施工图说明的规定。
2.3、原结构钢筋的外露部分在除锈时,若发现锈蚀已导致其截面削弱严重,尚应通知设计单位,并按设计单位补充图纸进行补筋。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按图核对,并检查施工记录
2.4、涂刷结构界面剂之前,应对原结构表面界面处理质量进行复查,不得有漏剔除的松动石子,浮沙以及漏补的裂缝和漏清除的污垢。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并辅以钢丝网或其他小工具检查。
2.5、新增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缺陷,应按下表进行检查和评定,其尺寸偏差应按设计单位在施工图上对重要部位尺寸所注的允许偏差进行检查与评定。
2.6、新增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及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及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经监理(业主)和设计单位共同认可后予以实施。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或超声法检测,并检查技术处理方案和返修记录。
2.7、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粘接质量应良好。锤击或超声波检测判定为结合不良的测点数不应超过总测点数的10%,且不应集中出现在主要受力部位。
检查数量:每一界面,每隔mm~mm布置一个测点。
检验方法:锤击或超声波检查
2.8、新增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抽样检验结果应合格,对结构加固截面纵向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应改按下列规定执行:
1、对梁类构件,为+10mm,-3mm;
2、对墙柱类构件,底层仅允许有10mm的正偏差,无负偏差;其它楼层按梁类构件的要求执行;
3、对板类构件,仅允许有8mm的正偏差,无负偏差。
三、新增结构构件
1、钢筋工程技术质量控制
1.1、严把钢筋进场关
从源头上严格控制进场钢筋质量,这是保证钢筋施工质量的首要任务。凡是进场的钢筋原材均按试验规定抽样进行复试,复试结果必须报监理审查批准。从材料管理上把住钢筋质量关。
1.2、严把审图关
由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审图和钢筋翻样工作,钢筋施工必须要提前放样,提前采取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1.3、控制钢筋下料成型
钢筋成型在现场集中加工。同时加工好的钢筋还要再次经过严格筛选,有效地控制钢筋下料成型质量。
1.4、钢筋原材料进场和堆码
原材钢筋进加工场时,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志。进场时应按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检查,并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为防止钢筋淋雨锈蚀,下雨期间或下班后应用防雨布将钢筋覆盖。
2、模板质量保证措施
2.1、把好施工质量关
(1)认真仔细地学习和阅读施工图纸,吃透和领会施工图的要求,及时提出不明之处,遇工程变更或其他技术措施,均以施工联系单和签证手续为依据,施工前认真做好各项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国家颁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JGJ-和其它有关规定施工和验收,并随时接受业主、建管单位、监理单位和质监站对本工程的质量监督和指导。
(2)认真做好各道工序的检查、验收关,对各工种的交接工作严格把关,做到环环扣紧,并实行奖罚措施。出了质量问题,无论是管理上的或是施工上的,均必须严肃处理,分析质量情况,加强检查验收,找出影响质量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把质量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
2.3、严格落实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及项目中质检“四检”制度,确保模板安装质量。
2.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2~3名看模,严格控制模板的位移和稳定性,一旦产生移位应及时调整,加固支撑。
2.5、对变形及损坏的模板及配件,应按规范要求及时修理校正,维修质量不合格的模板和配件不得发放使用。
2.6、为防止模底烂根,放线后应用水泥砂浆找平并加垫海绵。
2.7、所有柱子模板拼缝、梁与柱、柱与梁等节点处均用海绵胶带贴缝,楼板缝用胶带纸贴缝,以确保混凝土不漏浆。
2.8、模板安装应严格控制轴线、平面位置、标高、断面尺寸、垂直度和平整度,模板接缝隙宽度、高度、脱模剂刷涂及预留洞口、门洞口断面尺寸等的准确性。严格控制预拼模板精度。
2.9、严格执行预留洞口的定位控制,预留洞口时,木工严格按照墨线留洞。
2.10、为防止梁模板安装出现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下挠、梁侧模胀模等质量问题,支模时应将侧模包底模,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应略为缩短等。
2.10、在砼浇注前,应检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撑的扣件是否拧紧,拧紧螺栓的扭力矩控制在45~65N·m。
2.11、模板的设计和安装必须符合规范GB-及JGJ-中有关规定。
2.12、模板接槎部位处理及防止漏浆的措施
1)墙体施工缝防止漏浆处理:墙体模板下压20mm,下压部位混凝土上粘贴海绵条。所有模板体系在预制拼装时,边线平直,四角归方,接缝平整;梁底边、二次模板接头处和转角处均加垫10mm厚海绵条以防止漏浆。
2)框架柱施工缝防止漏浆处理:框架柱与底(顶)板模板接槎处防止漏浆方法与外墙内侧模板处防止漏浆方法相同,模板就位后抹水泥砂浆堵缝;框架柱与框架梁接缝处沿接缝贴20mm宽海绵条,由模板下压及柱箍锁紧以防止漏浆。
3)梁、板施工缝防止漏浆处理:梁、板模板转角、接缝处应尽量拼接密实,并粘贴塑料胶带或填塞水泥腻子用以防止漏浆。
2.13、柱墙混凝土竖向实行分层分段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每段浇筑1高后应间歇一段时间再浇筑(间歇时间应小于2小时)。
3、混凝土质量控制
3.1、主控项目
3.3.1、混凝土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3.3.2、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必须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3.3.3、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技术要求时间。
3.2、一般项目
3.2.1、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符合施工组织设计及设计要求。
3.2.2、混凝土浇筑后必须按方案及时养护。
3.2.3、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严禁上人、上料。
3.2.4、混凝土振捣密实,无漏振、涨模、露筋等现象。混凝土表面平整、密实,无裂纹,混凝土棱角完好、无磕碰及损伤。
3.3、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3.3.1严禁在混凝土内任意加水,严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过在将影响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率,直接影响补偿收缩及减少收综裂缝的效果。
3.3.2为保护钢筋,模板尺寸位置正确,不得踩踏钢筋,并不得碰撞,改动模板、钢筋。
3.3.3提前掌握天气预报信息,尽可能避开雷雨天气施工,施工现场准备覆盖塑料簿膜,以防混凝土凝固前受到雨水冲刷。
第六节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一、建立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二、架体搭设安全保证措施
1、在搭设脚手架时,应在作业区划出禁区,设置围栏,禁止行人、闲人通行和闯入。
2、高处作业人员上岗前,现场安全人员和工长应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接受教育的人员应进行签字。
3、外架应挂设合格的密目安全网封闭,操作层必须满铺架板并绑扎牢固,紧靠操作层下面必须设水平兜网。搭拆脚手架时,除应有针对性的书面安全交底外,还必须有专人监护。
4、重点部位和危险点源的部位应严格执行安全管理专业人员的旁站监督制度。
5、高空作业所需的料具、设备等,必须根据施工进度随用随动,禁止堆积。凡在悬挑结构处,不得堆放料具和杂物。
6、高空作业的料具堆放平稳,工具应随时放入工具袋内,严禁乱堆乱放,在高处作业时严禁抛扔材料、工具、物件。
7、脚手架的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8、加强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和教育,强化管理。加强安全防护用品的质量抽查、监管和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
9、安全防护设施做到定型化、工具化等。具体做法按相关的规定执行。
三、模板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作业人员应严格按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进行操作,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架上操作人员必须拴好安全带作业。
2、支撑架所使用的构配件的质量必须符合要求,使用过程中严禁拆除、松动架体任何构配件。
3、所有的扣件必须拧紧,其扭力必须达到45~60N.m,并由专职安全员负责检查,支撑架搭设完成后,按检查验收程序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4、作业层施工荷载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使用,禁止砼泵送管道经过架体。钢筋、钢管等材料不能在架上集中堆放,砼浇筑过程中,派专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疏散操作人员,在险情排除后,经技安人员确认加固处理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5、浇筑砼应预先浇筑柱砼,后浇筑梁板砼的顺序进行,混凝土梁的施工应从跨中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mm。浇筑砼时应确保支撑系统受力均匀,避免模板支撑系统的局部失稳引发整体倾覆。
6、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区域,特别是支撑体系下方;
三、模板安装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1、模板、钢筋及其它材料等施工荷载应均匀堆置、放平放稳,施工总荷载不得超过模板支撑系统设计荷载要求。
2、架体搭设后应全面检查支撑架的立杆间距、步距、扣件连接、连墙杆、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施工方案要求。
3、模板支撑体系为独立系统,禁止与施工升降机、塔吊等起重设备钢结构架体机身及其附着设施相连接;禁止与施工脚手架、物料周转料平台等架体相连接。
4、模板拆除应履行拆模审批手续,经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实施。
5、支撑系统的拆除作业必须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作业,分段拆除的高度不应大于两层。设有附墙连接的模板支撑系统,附墙连接必须随支撑架体逐层拆除,严禁先将附墙连接全部或数层拆除后再拆支撑架体。
6、严格遵守拆除顺序,由上而下,后搭者先拆,先搭后拆,先拆除栏杆、脚手板、剪刀撑,而后拆除水平横杆、立杆。
7、模板拆除时,严禁将拆除的杆件向地面抛掷,应专人传至地面,并按规格分类均匀堆放。
第七节绿色环保施工措施
1)、扬尘控制
(1)、运送建渣过程中,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
(2)、剔凿作业采取洒水降尘等措施。
(3)、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
(4)、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2)、噪音与振动控制
(1)、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90)的规定。
(2)、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监测与控制。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90)。
(3)、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
3)、节能措施
(1)、制订合理的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2)、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
(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4)、机械设备与机具
(1)、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2)、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
(3)、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