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慈善常相伴
涓涓爱心细流,汇聚慈善之城
昨天,是第三个“中华慈善日”。8月中旬,我市慈善月系列活动启动,贯穿至9月。慈善月期间,我市举办了第三届“中华慈善日”活动暨“龙城益市益路有你”常州市慈善超市运作机制改革试点启动仪式,广泛征集慈善活动方式,开展《慈善法》《江苏省慈善条例》普法活动和慈善“一日捐”活动。
围绕“小慈善、常相伴”主题,常州市民政局和常州市慈善总会向全社会发起倡议,倡导慈善不论大小、尽力就好。同时,也让身边的人一起感受这座慈善之城的温暖。
慈善机制改革
四大工程,让慈善超市引入市场“活水”
昨天下午,“龙城益市益路有你”中华慈善日暨常州慈善超市试点启动仪式在钟楼区西林街道东岱村邻里中心举行。
“龙城益市益路有你”慈善超市改造创新工程是今年我市慈善工作的一个大动作,一个大突破,力争打造慈善超市公益服务常州模式。
我市于年陆续成立慈善超市,基本实现了城区全覆盖和“平时恒温,节日添暖”的长效救助机制。但是,现有的49家慈善超市中大部分“输血有余”、“造血不足”。要想让慈善超市持续长久地发展和经营,必须续接上慈善与市场的纽带,让慈善超市良性运转起来。
今年上半年,市民政局和市慈善总会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和探索,决定开展慈善超市改造创新工程,在传统慈善超市的基础上提档升级,逐步把慈善超市交给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或市场主体去运营,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参股、租赁、并购、合建等方式参与慈善超市建设,建立慈善超市社会化运行机制,把慈善超市建设成为新型公益慈善综合性平台。
首先是慈善超市形象系统改造升级。在三城区25个乡镇(街道)中各选择一家慈善超市作为改造创新工程试点,统一内部空间布置,统一形象标识。
其次是建立慈善超市合伙人运营机制。全城招募“慈善超市合伙人”,遴选25家具有爱心和运营能力的社会组织作为合伙人入驻慈善超市。建立慈善超市信息平台,形成款物募集机制;建立社区困难群众服务平台,形成困难群众救助机制;建立慈善超市志愿服务平台,形成志愿服务机制;建立水电维修、家政服务等信息网络,建立社区便民服务平台,形成便民服务机制;建立合伙人评审监督平台,形成合伙人活动统筹、运营监督等机制。
第三,市慈善总会还将或主导、或配合来开展慈善超市系列公益活动,包括“益旗引领”——党员义工进社区活动、“爱溢常州”——“周末关爱”进社区活动、“益心汇聚”——爱心募集和发放活动、“益群互动”——公益机构进社区活动。
第四,市慈善总会还将开展“龙城益道”公益论坛,让慈善超市成为一个会“输血”更能“造血”,同时还能传播慈善文化的新型综合性平台。
招募慈善超市“合伙人”,是打破慈善超市传统模式、试点运行机制改革的一次先行探索。让慈善超市在基层不再仅仅是一个“爱心仓库”,而是成为基层慈善具备自我“造输血”功能的慈善微阵地、基层工作站,让慈善超市成为一个爱心的“网格枢纽”。
活动现场,还分别评选出了慈善创新活动奖、优秀慈善机构奖和慈善活力社区奖。常州慈善超市新标识系统也同时发布。
慈善超市转型
北港慈善超市:来买东西就是做慈善
昨天,还进行了慈善超市合伙人授牌,北港慈善超市、慈善超市、巢湖社区慈善超市成为首批合伙人。
每隔一段时间,市民柴同根都习惯到小区附近的北港慈善超市,选购一些日用品。区别于其他超市,在这里,所售商品营业额的3%-5%都会纳入到一家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慈善基金,用于爱心帮扶,“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很好,以前经历的公益是捐款,现在有慈善超市,买东西就是在做公益。”柴同根说。
这家面积总共20多平方米的慈善超市,从年6月开始转型。“刚开始接手的时候,门是开在社区服务中心里面的,每年就固定的时间,贫困家庭来领取物资,造血功能不足。”接手以来,超市运营负责人顾亚红采取了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把慈善超市升级成了家门口的便利商超,货架上的物品更丰富了,人气也比以前旺了很多。
“刚开始,可能还是有很多的人不认可不理解,把免费和廉价等同于公益的概念,但是这三年下来,我们会发现,市民也在慢慢地接纳这种模式,公益和慈善不是免费的,公益也是需要成本的。”顾亚红所负责的德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接管这家慈善超市三年以来,一改以往单纯发放救助物品的情况,转型为免费+低偿+有偿多样运营模式,实现了“自我造血”。
顾亚红说,从去年开始,他们除了门店的实体销售,还开始做微商,两块的营业额加起来,一个月差不多能有三四万元,其中的一部分,会用来开展公益活动,如暑期每周一次针对辖区内贫困家庭孩子的情商训练营,以及盛夏为环卫工人、爱心客户供应的解暑饮品,每天20份。
今年开始,每周三,这间慈善超市还提供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洗头和理发的服务。“从年到现在,我们运营了3年的时间,所有投入到公益活动当中的金额的话,差不多有20万元左右,其实每个人都是有自我创造的能力的,而不能一直依靠政府、社会的捐助。”
作为首批慈善超市合伙人之一,顾亚红觉得这是一次利好的信号。“慈善超市不再是单纯地发放物资,而是引入社会力量,让它市场化,有经营性,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慈善之水‘活’起来。”
慈善创新奖项
公益“5”号集市,提供便民利民服务
昨天上午,在天宁区雕庄街道朝阳村委的广场上,设有艾灸、义卖、磨剪刀、推拿等公益便民服务项目点的公益“5”号集市,吸引了不少居民参与。
雕庄街道公益“5”号集市项目,其实源自学雷锋日。“从今年5月开始,每个月的5日,我们会在辖区内的村、社区中巡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整合学校、辖区资源,通过传统集市的形式,以村、社区的广场和议事亭为载体,让志愿服务常态化。”雕庄街道社会事业科副科长万超告诉记者,公益“5”号集市这一公益服务项目,以公益+市场、低偿+免费的模式,为居民朋友们提供各种便民利民服务,在传统义卖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了理发按摩、健康义诊、文明传递、家电维修、法律咨询、政策解读等多项便民服务项目。
据介绍,活动开展至今,参与志愿者已超千名,服务人次达近万人。
昨天的启动仪式上,该项目还获评了慈善创新活动奖。
常州慈善创新脚步印记
年,常州市慈善总会首创“留本付息”的慈善常州模式,一度引领全国慈善发展的方向。
年,全省第一家慈善广场落户南大街商业街。
年,“一张纸工程”在全国首家试点,随后发展成常州慈善的一张名片;同年,全国第一家以慈善为主题的爱心公园落成。
年,“大病关爱”项目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
年、年常州连续两届入选中国慈善城市百强榜,并获七星级(最高级)慈善城市称号。
年,“爱心广场”在莱蒙都会商业街中心广场成立。
年,探索与社会救助有效衔接的新模式,推出慈善大病医疗补充保险,为织密织牢社会救助保障网发挥有力补充作用。
年,启动慈善超市改造创新试点,探索慈善超市公益服务常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