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把剪刀,看起来毫不起眼,它的历史却很悠久。中国现存最早的剪刀,是从西汉古墓中出土的,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客愁相续无时断,那得并州快剪刀”,剪刀,这一家常事物,在古诗词中彰显了别样的美。
制作剪刀的老字号,自古便有“南有张小泉,中有曹正兴,北有王麻子”之说。而刀具界的两个百年老字号,曹正兴和王麻子却发展不顺、一路坎坷:曹正兴在90年代正式停产,成为了历史;连年亏损的王麻子,亦步其后尘,在20世纪初,宣布破产。
只剩下张小泉,继续着它近年的辉煌。而这后面,又有何秘密呢?
张小泉剪刀自诞生之初就享誉盛名,与孔凤春“杭粉”、王星记“杭扇”、都锦生“杭锦”、宓大昌“杭烟”,并称为“五杭”,蜚声海内外。
张小泉剪刀创立于明末崇祯元年(年)。那年,皖南黟县人张小泉携子张近高逃难来到杭州,在吴山麓、大井巷觅得宅地一块,搭棚设灶,开张制剪。
他选用龙泉云和好钢,凭借着从父亲张思家身上学到的制剪绝艺,制作出的剪刀质量上乘,大受欢迎,加上店处清河坊一带,是杭州商业中心,故而生意兴隆。张小泉为剪刀取名为张大隆剪刀,清康熙二年(年),又改名为张小泉剪刀。
但这也仅仅是生意兴隆,还远达不到名盛全国的地步。而这时,一个做广告的人出现了,这个人就是乾隆皇帝。
乾隆年间,乾隆皇帝6下江南,体察民情,而这时,张小泉剪刀的掌舵人是张小泉之孙张树庭。一日,乾隆途径杭州,在张小泉剪刀店避雨,顺手买了一把剪刀带回宫中,发现十分好用,于是龙颜大悦,责成浙江织造衙门,进贡张小泉剪刀为宫用之剪。
嗣后,张小泉剪刀世代相传。到清末宣统元年(年)传至张祖盈时,张小泉的制剪技术在杭州已传了8代。张祖盈以“海云浴日”为商标并加上“泉近”字样。
年,张小泉剪刀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大放异彩,荣获银奖,从此声名远播南洋、欧美一带;
年,它又锦上添花,再获美国费城世博会银奖;
年,首届西博会在杭州举办,张小泉剪刀不负众望,获得特等奖。
时光荏苒,来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整个中国工业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张小泉剪刀亦不能以身幸免,它一度濒临破产。
解放后,政府对传统工艺传承非常重视。年,政府把剪刀工人组织起来,建立了张小泉剪刀厂,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传统产品上,使之成为同行中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品种最全的企业。张小泉剪刀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年间,张小泉剪刀在全国剪刀质量评比中都摘得桂冠,成为中国刀剪业唯一的“五连冠”。
那么,张小泉剪刀好在哪里?因为它有两项精湛独特的制作技艺。
一是镶钢锻打技艺,历史上的剪刀都是全铁锻打,张小泉创新了传统,选用浙江龙泉云和的好钢镶嵌在刃口上,使其锋利耐磨;剪体仍用全铁,把钢的坚硬和铁的相对柔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真正达到刚柔并济的效果。
二是剪刀表面的手工刻花技艺,造剪工匠在剪刀表面镌刻出西湖山水、飞禽走兽等纹样,栩栩如生、完美精巧。
张小泉剪刀的高品质令人叹为观止,剧作家田汉有诗赞道:“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江山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
新时期,随着工业现代化发展,张小泉剪刀也与时俱进。
张小泉传统剪刀需经72道工序人工打造而成:试钢、试铁、嵌钢、出头、锉里口、锉外口、淬火、粗磨、细磨、检验、凿花……而如今,张小泉剪刀90%以上的工序实现了机械自动化,生产工序最少的只需9道。
它还走在了潮流的前线,朝着产品多元化的思路发展,除了传统的刀剪产品外,它还延伸到了生活家居用品,张小泉剪刀成了一个现代生活五金用品制造企业。
在中国,耳熟能详的“中华老字号”有上万家之多,但在久远的历史浪潮中,能成功保留下来的只有约1/10,而且,大多数老字号普遍面临着生存的考验。
而张小泉却展示了它辉煌的业绩,年,张小泉年销剪刀万把,创收4.84亿元,实现净利润万元,这是个令人震惊的成绩。
跨越时光,张小泉,这把在历史长河里流淌了近年的剪刀,恪守四字祖训——“精钢良作”,秉持匠心,不断创新,到如今发展到剪、刀、护理用品、厨具、工具,5大群、30个类别,共余种产品,它把“并刀如水”的魅力散播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