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饮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餐桌上的历史踏青迎富,采挖野菜,宋人
TUhjnbcbe - 2024/4/1 8:05:00

除了“龙抬头”,二月二,对古人来说,还意味着什么?

它还是“挑菜节”、“迎富日”。

寒菜图南宋·徐古岩

春暖花开,百草生发。野菜在和煦的东风中冒出嫩芽来。再经春雨的滋润,又增了几分特有的香气。这个时候,就特别适合去郊外挖野菜。

二月二成为“挑菜节”,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是宋代,但在这一天挑野菜的习俗却早就有了。

唐人李淖《秦中岁时记》载:二月二日,曲江拾菜,士民楹盛。这种风俗从秦到蜀,乃至到东部的淮阴,传遍了全国。

白居易就曾有一首诗《二月二日》,透露了这个节日的盛况: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春雨过后,草芽、野菜都长了出来。城里的男男女女都跑到郊外去踏青挑野菜,渡口也挤满了上船下船的青年男女。

到了宋代,淮安诗人张耒因为雨天不能外出挑野菜,写了一首诗,题目中透露出深深的遗憾:《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每年二月二,我都要采野菜来烧一锅肉汤,但今年挑菜节,雨大路滑,不能外出挑菜作羹,只能坐在家中,回忆从前在家乡淮安挑菜做菜的野菜香味了。

三蔬图元·钱选

淮安是世界美食之都,除了鱼肉之属,野菜也是多样的。

年,苏轼迁汝州团练副使,离开黄州后,去了江西,又到了金陵,到泗州时游览了南山。南山,今淮安盱眙境内。他写了一首《浣溪沙》,有句“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样的句子。这里的“蓼茸”是水蓼嫩芽,“蒿笋”是蒿类植物如芦蒿的嫩芽。

那么,作为世界美食之都,淮安都有哪些野菜可供食用呢?

江苏食品药品学院讲师王旭华告诉记者,淮安人远在有文字记载之前就食用野菜了。

淮安辞赋大家枚乘在《七发》中为楚太子开出了淮安菜的食单,其中就提到了芍药、紫苏等野蔬,还说“此亦天下之至美也”。

乾隆《山阳县志》记载有当地数十种可堪食用的野菜:蕨薇、藜藿、荠菜、蒌蒿、苋菜、马齿苋、蘑菰、菌子、诸葛菜、灰藿(胭脂菜)、鹅肠、胜菜、枸杞头、苦苣,以上野蔬十四种,不能尽载;水芹、蒲蒻、芦笋、茭菜、茭瓜、荇叶、菖苗、莎根,以上泽蔬八种;椿芽、柳芽、榆钱、槐芽、藤蔷,以上树蔬蔓蔬共五种。

也许正是因为对野菜的喜爱,淮安人吴承恩才能在《西游记》中写出那么美味的一段野菜盛宴:

嫩焯黄花菜,酸齑白鼓丁。浮蔷马齿苋,江荠雁肠英。燕子不来香且嫩,芽儿拳小脆还青。烂煮马蓝头,白熝狗脚迹。猫耳朵,野落荜,灰条熟烂能中吃;剪刀股,牛塘利,倒灌窝螺操帚荠。碎米荠,莴菜荠,几品青香又滑腻。油炒乌英花,菱科甚可夸;蒲根菜并茭儿菜,四般近水实清华。看麦娘,娇且佳;破破纳,不穿他;苦麻台下藩篱架。雀儿绵单,猢狲脚迹,油灼灼煎来只好吃。斜蒿青蒿抱娘蒿,灯娥儿飞上板荞荞。羊耳秃,枸杞头,加上乌蓝不用油。几般野菜一餐饭,樵子虔心为谢酬。

从文字看,这场盛宴还用到了焯、煮、炒、煎等烹饪方法。

王旭华告诉记者,淮安人如今也比较崇尚食用野菜,食用的最常见的野菜有荠菜、马兰头、枸杞头、香椿头、野蒜等。现在淮安美食中,常见的野菜菜品有荠菜肉圆、荠菜肉饺子、荠菜锅贴、荠菜拌香干,凉拌马兰头、马兰头鸡蛋煎饼、香干笋丁炒马兰头,清炒枸杞头、凉拌枸杞头、枸杞头蛋汤,香椿头炒鸡蛋、香椿煎蛋、香椿拌豆腐、香椿炒虾仁,野蒜鸡蛋盒子、野蒜炒鸡蛋等等。

柳畔傅抱石

除了“挑菜”外,二月二在唐宋时还是“迎富日”。

唐宋时,送穷的日子多在正月最后一天,所谓“晦日”。既然送了穷,那就要考虑迎富,所以二月二日,也成了另一个节日,“迎富日”。迎富和送穷一样,由来已久,但唐宋时尤为流行。民间以迎富贵果子相互馈赠,地方官吏率士民出郊,谓之迎富。

二月二日遂宁北郭迎富

魏了翁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谁为贫驱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吾亦为。

里俗相传今已久,谩随人意看儿嬉。

这里的“结柳”稍微解释下。柳在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意涵,前段时间张艺谋在冬奥会闭幕式上曾用它来缅怀故人,宋代魏了翁的这句诗,用的是一个典故,韩愈在《送穷文》中说主人让奴星去结柳作车,好将穷鬼送走。

“谁为贫驱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穷鬼实在是难以驱赶了,现在又怎能回避迎富的习俗呢?

因为送穷、迎富这两个节日太接地气,所以直到元代,都十分流行。

二月二日漫兴

谢应芳

东风吹散社公雨,红白花开烂锦云。

时俗喜逢迎富日,老夫羞作送穷文。

裌衣试著寒犹怯,拄杖归来酒半醺。

为问驿桥杨柳树,送人多少去从军。

也正是在元代,第一次出现了“二月二,龙抬头”的文字记载。此后,“二月二”的文化内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以驱虫害和祈丰收风俗为主的节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臧磊

校对盛媛媛

1
查看完整版本: 餐桌上的历史踏青迎富,采挖野菜,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