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驻京全媒体记者王莉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3.5%,涨幅比上月扩大2.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2.5%。
记者梳理数据发现,PPI与CPI同比涨幅的“剪刀差”扩大至12个百分点,创了新高。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从涨幅扩大情况看,主要还是由于PPI涨幅扩大,带来CPI和PPI的差距在扩大。
付凌晖进一步表示,PPI上涨主要还是由于生产资料价格,特别是上游行业价格上涨带来的。10月份,PPI中的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7.9%,影响PPI上涨了13.36个百分点,占整个PPI涨幅达到99%。其中,采掘业、原材料工业价格分别上涨了66.5%和25.7%,涨幅明显高于中下游的加工工业和生活资料价格的涨幅。
从影响因素看,付凌晖认为,PPI涨幅扩大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影响。近期,国际能源供求比较紧张,价格持续上涨。10月份,国际能源价格环比上涨了16.1%,影响国内相关的石化行业价格上涨。10月份,PPI中的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同比上涨5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31.5%。二是国内煤炭、金属部分行业供给偏紧带来的影响。10月份,PPI中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上涨.7%,钢铁价格上涨39.9%。
付凌晖表示,面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国内部分行业供给偏紧的状况,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市场保供稳价力度。目前来看,效果也是在逐步显现,主要能源产品供给也在增加,价格情况有所改善。从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流通领域价格情况来看,煤炭价格环比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