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品牌IP化的发展历史
进入20年代,企业品牌IP化好似成了一个人人都在探索的营销手段,探究其本质,其实IP并不是一个新鲜的玩法,其发展大致分为了三个阶段:
阶段一:
品牌借助IP:年以前,企业品牌为了快速提升知名度,往往会借助明星代言人为品牌助力,这个大家不陌生,从最早的李宁代言健力宝,到时下的流量明星代言快消品,把各路明星或者明星团体印刷在产品包装上,借助明星的认知度,快速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不过那时候的明星还不叫IP。还有一种做法,现在回头来看,也算是IP赋能的做法,如“XXX指定产品”、“省优、部优、国优产品”、”荣获XXX金奖“。
阶段二:
品牌+IP,借助已有的IP,赋能自己的品牌,如故宫+完美日记、小猪佩奇+玩具等,多被冠以XX同款,XX联名,从去年爆发的直播带货,也可以理解为这种形式的延伸。
阶段三:
品牌IP化之路-佳科的观点将品牌本身打造成为IP,随着IP的使用越来越贵,而且IP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有时候还存在很多风险,翻车的事情时有发生,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将自己的品牌打造成IP更为妥帖。
02品牌IP化的底层逻辑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把营销的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
营销1.0时代,“以产品为驱动”,营销就是纯粹的销售,营销沦为一种说服的艺术。
营销2.0时代,“以消费者为驱动”,企业不但注重产品功能,还要为消费者提供情感价值,让消费者了解产品背后的故事,为消费者提供独一无二的功能(USP)和情感(ESP)的价值组合。
营销3.0时代,“以价值观为驱动”,消费者变成了有独立思想、心灵和精神的完整的人类个体。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及其所宣扬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交换”与“交易”被转化为“互动”与“共鸣”,营销的价值主张从功能与情感的差异化升级为精神与价值观的相应。
营销3.0时期,对品牌的要求产生了变化。品牌从最初的为了区别于同类商品,起到区隔其他产品的一个名称(如郫县豆瓣、山西陈醋等),到具有品质、信用等方面的一个背书(王麻子剪刀、雪花膏等),再到品牌是在同类产品中,标杆自己在某一方面具有的特性(也就是我们说的USP)。
如今品牌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商品,而是一个有温度、有性格、有表达的人,这就是IP诞生的土壤,品牌作为一个人格化的概念,就需要有自己的人设、性格、情感和价值观,独特的符号和视觉识别系统。
03品牌IP化的建设之路
第一步品牌的洞察
品牌IP化不同于内容IP,他需要从品牌本身出发,塑造一个能够代表企业品牌的IP形象(过去几年有不少企业被忽悠,做出了不少独立性格的IP形象,要么IP推不起来,要么推起来了和自身品牌脱离了关系,这方面很多企业都交了不少的学费
洞察可以利用3C的工具,从消费者(主要沟通对象)、竞争者和企业自身三个维度,找到距离消费者最近而又能够明显区别竟品的人设定位,同时也能转译企业的品牌战略。
品牌的设计类资产包括很广泛,如品牌的定位、价值主张(tagline)、传播语(slogan)、VI、视觉锤等。
第二步IP定位
IP定位要结合企业的文化体系,挖掘企业的人设与特质,使其能够承载企业文化,同时又可以个性鲜明,既是“企业群体”聚合画像的代表人物,又能够具备清晰的可识别的独特人设。
IP定位包括了角色定位、情感定位、价值观定位以及独特的形象识别系统,让形象既具备清晰可识别的外观,同时还要有独立而又有趣的灵*。
站在现有的企业文化进行的基础上,梳理、挖掘和论证IP人物设定,基础故事线、人物小传等,让IP形象更加立体、性格饱满、价值观清晰,能够体现企业的品牌定位、代表企业的文化核心价值观,使其即能够承载使命、愿景、价值观等文化要求,同时也能满足IP形象的输出,让两者相得益彰,形成合力。
第三步IP赋能
IP定位完成后,要依据品牌IP形象的人设和相关设计,通过一系列的传播动作、推广活动,为品牌IP进行赋能,通过足量的内容传播来提升IP的认知度和辨识度,通过内容互动,让IP形象变得清晰和饱满。
经过创意传播让IP形象具备一定的知名度,这时的IP就具备了势能,就可以让IP赋能其他业务。
需要注意的是,IP形象的养成和持续成长,需要持之以恒的配用培壅灌溉,迭代升级,才能永葆青春。切不可急于消费、过度消费、胡乱消费,导致IP形象受损。
第四步IP应用
围绕IP形象的人设,基于品牌的定位,进行IP应用的视觉设计、听觉等设计,对IP形象进行系统性的打造和配称,包括IP记忆度打造、外形特点、招牌动作、场景道具、声音特征、个人slogan、专业技能点等,以及周边应用,让其具备与之人设相符的外围能量,为企业IP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提供支持。为品牌传播赋能做好准备,自内而外促使品牌资产持续增长。
以品牌传播为驱动,统筹规划目标客户的使用触点以及核心沟通的功能,结合不同的应用窗口,对不同的触点进行分类分级,形成一套品牌IP化触点应用规范。如公司对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