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饮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老手艺坚守61年,一针一线承载湘阴人的
TUhjnbcbe - 2023/10/27 17:51:00
优质商户推荐老裁缝坚守老手艺飞针走线61年半个多世纪穿针引线在易顺芝的手上刻下痕迹见证着时代变迁75岁依然手巧眼睛好,还能穿针引线。湘阴周刊记者郭雨滴摄湘阴周刊讯(记者杜馨宜)三井头老裁缝易顺芝75岁了,她的店面是北正街与衙正街交会处一间约5平方米的小铺子。如果没有熟人指引,行人即使经常路过也很难注意到。这家简单得连招牌都没有的店面,却吸引周边许多老年人成为其熟客。说起这门老手艺,易顺芝不免有些怅然:“前后收过的徒弟有百多人,现在都转业了。”往事点着煤油灯做到次日凌晨2点正在缝纫机前做袖套的易顺芝。湘阴周刊记者郭雨滴摄近日,记者来到易顺芝的店面时,恰逢家在附近的聂大爷来改裤腿:“裤子买错了,太长了,要改改。”易顺芝帮聂大爷测量腿长,将他带来的裤子放在案前,用木尺每测量一次便画下记号,再用缝纫机绞好裤腿。直到熨烫完毕,总过程不超过15分钟。虽然已经75岁,易顺芝眼睛却不花,连老花镜都不用戴,可以直接穿针引线,在缝纫机前更是如行云流水,熟练自如。“别人都说我眼睛好,天生吃裁缝这碗饭。”易顺芝回忆,年,14岁的她在老家浩河未读完小学便开始了缝纫生涯。她解释道,选择学裁缝是由于母亲认为读书不如学门手艺,而自己刚好手巧眼睛好,加上觉得裁缝不需要风吹雨淋地干农活,只用在案前裁剪缝制,将布料变成好看的衣裳,显得斯文而体面。第二年出师后,她便在老家有了自己的裁缝铺子。“那时节生意很好,每逢过节或者喜事,做衣服都是大事。在浩河,每逢腊月人们都会去供销社买布做新衣。”易顺芝回忆道,“我最忙的时候要做到次日凌晨2点,那时候点的还是煤油灯哩。”变迁61年老手艺见证时代变迁详细记录尺寸。湘阴周刊记者郭雨滴摄上世纪60年代初,易顺芝出嫁,随丈夫搬到湘阴县城区,在衙正街开了一家裁缝店。当时合作社就在店面附近,“我因为不想规规矩矩按时上下班,所以选择了单干。”易顺芝回忆,湘阴乃至全国各地的裁缝业在上世纪90年代初非常繁荣,大街小巷都有裁缝的身影。上世纪90年代初,易顺芝把裁缝铺子迁到了大操坪,这是老湘阴最繁华的集市。时值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衣物被黑色、蓝色和灰色禁锢的湘阴人民,终于可以大胆追求自己喜爱的服装款式和颜色。“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经常接到的是要做中山装和列宁装的单子;到了上世纪90年代,经常接到的活就变成了把裤腿改大,改得特别大,那时候年轻人都喜欢穿喇叭裤。”“现在又不同了,都是要把裤脚裤腰改小,做成紧身的款式。”3年前,大操坪集市拆迁后盖起了30层的高楼,易顺芝的裁缝铺子再次易地,搬到了现在的地方。说到这里的时候,易顺芝正在为一条宽松的西裤踩线,顾客的要求是把裤腰裤腿改小。这是她现在最常接到的活儿。坚守依然会将缝纫机踩下去易顺芝。湘阴周刊记者郭雨滴摄易顺芝的店面左侧,摆放着她那台老旧的上海牌脚踏缝纫机,这是上世纪90年代她在百货公司购买的,已经是她的第5台机器,由于“年事已高”,机体磨损松动的部位被易顺芝细心地缠好了绑带。看着眼前这台老旧的缝纫机,易顺芝不免有些怅然:“现在生意不好,大多数是买错了衣服要改的活儿。我从14岁出师以来就开始收徒弟,收过的徒弟有多少,我自己都数不过来,怕是有百多人啦。现在有的改行,有的放弃,以前做裁缝的现在基本上都不做哒。我是真心喜欢才接着做的,转业的徒弟有时候回来看我,都会说‘你这个死脑筋’。”“我老了,也干不了别的活了。”易顺芝叠起刚做好的袖套意味深长地说。对于这位老人而言,村里老少在过节时争着定做衣服的境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但她仍然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木尺和剪刀。半个多世纪的穿针引线在易顺芝的手上刻下了痕迹,让她从最初被迫辍学的少女,变成了真正热爱这门技艺的手艺人。“儿女很支持我的爱好,只要还能动,我就会继续将缝纫机踩下去。”你可能喜欢精彩评论请往下看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手艺坚守61年,一针一线承载湘阴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