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国际金融报」
8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8%,较7月回落0.2个百分点,时隔三个月再次跌至1%以下;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9.5%,涨幅较7月扩大0.5个百分点,创年9月以来新高。
专家预计,未来决定CPI走势的主要因素——食品价格仍将震荡下跌,而PPI似乎还未见顶,将维持高位震荡。
猪肉价格或反弹
8月,CPI同比上涨0.8%,较7月回落0.2个百分点,时隔三个月再次跌至1%以下,影响最大的仍然是食品价格。
食品价格方面,本月同比下降4.1%,降幅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降幅创年4月以来的最大降幅,猪肉价格下降44.9%,降幅比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
虽然8月猪肉价格继续坐滑滑梯下降,但9月猪肉同比价格下行可能较低。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分析认为,目前生猪产能依旧处于高位,对猪肉平均批发价形成压力,但是考虑到中秋节与国庆节即将来临,叠加年9月猪肉CPI同比较年8月大幅下行,预计年9月猪肉CPI同比大幅下行概率较低,甚至不排除小幅反弹的可能。
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5%转为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由涨转降带动,工业消费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0.2%。受疫情影响,飞机票和宾馆住宿等出行类服务消费受到抑制,服务价格由涨转降,由上月上涨0.6%转为持平。
财信研究院表示,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回落,原因有二:一是受散点疫情影响,服务业修复进程放缓;二是受近期国际油价波动下行影响。
8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为年内次新高,说明除猪肉价格影响之外,其余项目保持温和上涨。
从核心CPI的表现来看,专家认为,当前总需求仍然表现偏弱,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核心CPI在服务业修复带动下回升可期,但居民收入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恢复偏慢,将制约其回升幅度。
剪刀差继续扩大
8月份,受煤炭、化工和钢材等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工业品价格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扩大。
从环比看,PPI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此前两个月,PPI环比上涨主要由石油产业和煤炭产业带动,但是8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导致8月石油和天然气采选业价格环比价格下降,而煤炭价格依然坚挺。”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告诉记者,受前期原油、煤炭等价格上涨较多带动,国内中下游行业价格开始上涨。
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1.9%,涨幅扩大1.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均由降转涨,分别上涨2.2%和1.4%。近期周期品价格上涨也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的主线。
同比来看,PPI上涨9.5%,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继续超预期上涨。生产资料PPI延续上涨势头,是导致本月PPI超预期上涨的主要原因,同比上涨12.7%,创有记录以来的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PPI和CPI之间的剪刀差继续扩大,说明传导不畅。“从结构上看,PPI与CPI剪刀差继续扩大到8.7个百分点,再创有数据以来的新高。”温彬认为,PPI向CPI传导不畅,主要由于以猪肉价格为代表的食品价格的回落所致,而非食品价格已有温和上涨。
PPI和CPI的剪刀差可以反映工业企业盈利空间的变化,一般而言,剪刀差扩大意味着企业利润和经济动能的持续修复。但本轮PPI上行结构性特征显著,不利于国内经济动能的恢复。
“PPI和CPI剪刀差扩大到历史高位,表明经济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存在类滞胀风险。PPI和CPI剪刀差扩大对货币*策带来制约和难题,预计货币*策宽松预期下降,仍将坚持稳健的货币*策,年内不会降息,全面降准的可能性降低,更加注重结构性调节。”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告诉记者。
CPI未来走势温和
对于未来走势,专家预计,9月CPI将同比增长1%左右,11月将迎来高点,但整体走势温和。PPI则可能在9月增长9.8%左右,未来几个月将延续高位震荡格局。
温彬认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趋势已经放缓,随着供需矛盾的逐渐缓和,未来PPI几个月或延续高位震荡格局,有望见顶回落,但食品价格下跌趋势不易扭转,CPI仍将保持低位震荡走势。
PPI也将保持高位震荡。“尽管我国已出台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但由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冲高,国内的碳中和、碳达峰战略下‘两高’项目持续收紧,上游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涨,进而推动PPI连续反弹。由于去年9、10月基数较低,未来两个月PPI或将惯性冲高,年底才会见顶回落。”王静文认为,汛情影响消退,但疫情影响仍在,经济边际放缓,但PPI继续冲高,“类滞胀”趋势加剧,这种情况下将会非常考验*策的拿捏。
“一方面,继续加大保供稳价力度,避免PPI上冲过快。另一方面,加大对中小游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避免其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对就业和增长的冲击。”王静文表示。